《隋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乱- 第3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罗艺等得心里有些冒火。但在诸将面前不能表现出来。他麾下有一大堆没经历过大战的年青将领,早就憋着一股劲儿要和博陵军打上一场。有人是为了幽州今后的发展大局,有人干脆就是想得到击败冠军大将军的虚名。如果作为主帅的罗艺再控制不住局面的话,说不定个别胆大包天者就会绕过他,主动挑起事端。

    当然,如果对方继续执迷不悟下去,罗艺也不忌惮稍微给之以教训。威名是打出来的,幽州军虽然是头老虎,毕竟已经许久没露出牙齿。偶尔让别人看清楚些,对今后问鼎逐鹿之事也不无裨益。

    但那是最后一步,不到万不得已罗艺不想为之。姓李的是个死人堆里爬出来武将,能力肯定比幽州军那些天天叫叫嚷嚷的年青人们高出数倍。与他死拼到底,最后幽州军即便取得胜利,也会伤筋动骨。不利于自家今后发展,也白白便宜了其他逐鹿者。

    “这个李仲坚,希望他聪明些!”被等待的滋味折磨得心神不宁,罗艺从帅案后站起来,迈步走向议事厅的窗口。机灵的侍卫们赶紧跑上前,替大将军打开楠木雕出来的窗子,半天阳光立刻直泻而入,照得兵器架上的弯刀凛然生寒。

    窗外已经是阳春三月,天气依然有些冷。早开的杏花瑟缩着,用带血的冻脸迎住刺骨地寒风。那是北国特有的景色,凄厉、豪迈。就像燕赵大地上的很多男儿一样,宁可绚烂之后便化作红泥,亦不愿窝窝囊囊地走过此生。

    天蓝得剔透,风冷得甘洌。如果不是心中的那个梦已经燃烧了多年的话,罗艺甚至想就这样安稳下去,守护一方以待乱世结束。但他知道自己沉静不下来,眼前的诱惑太大,大到人总觉得其伸手可得,几乎不用耗费半分力气。

    目光掠过雕梁画栋,他的注意力被远处的喧闹声所吸引。距离议事厅百余步处座落着一个小校场。自己的儿子罗成正在那里指导新从军的亲兵们练武。按照幽州军的传统,主将的亲兵优先从中、低级将领的后人中选拔。那些被选中的年青人刚入军时便与少帅在一起摸爬滚打,对今后整个幽州军的发展和他们个人的成长都非常有好处。

    四名长枪手被罗成喊出列,与他对练合击战术。手持长槊的罗成武学造诣方面显然高出这些同龄人太多,以一敌四,却逼得对方破绽频出。很快,一名长枪手便因为步子迈得过大失去了同伴的保护,罗成迅速用长槊将此人与其他同伴分隔开,隔、荡、挑、刺,干净利落的几招后,槊锋贴着对方小腹走空,然后胳膊平推,用槊杆将其扫倒在地。

    “你已经死了!”不顾倒地者涨红的脸,罗成笑着叫道。然后迅速拧身,避开刺到身前的另一杆长枪,紧跟着,用腋窝夹紧枪杆,槊锋贴着它蛇一般游过。

    “我死了!”第二名亲兵不待罗成判定,主动丢下兵器,退出战团。剩下两名对手见势不妙,转身欲走,罗成快步追上去,在每人的头盔上狠狠地敲了一下。

    “铛!”金属造的头盔与四尺槊锋相碰,发出刺耳的噪音。两名亲兵承受不住,双双抱着脑袋蹲在了地上。“将后背露给对手死得更快,跟你们说过多少次了!”罗成将长槊丢给身边的士卒,然后快步上前,将抱着头的两名亲兵拎了起来。“去,每人围校场跑十圈,长了记性再归队!”他大声喝令,满脸的恨铁不成钢。

    “成儿,过来一下!”罗艺见儿子对亲兵的要求有些过于严厉,手扶窗棱,大声喊道。

    “父帅稍待,我立刻就来!”罗成干脆地回答了一声,然后从亲兵手中接过面巾,擦净脸上的汗水和泥土。又仔细检查了所穿的银甲锦袍,待发现浑身上下都收拾得干净利索了,才微笑着走向幽州军的议事大厅。

    父子两个的长相差别很大,罗艺年青时吃过很多苦,所以肤色偏暗,骨架粗壮,笑容中也总带着股子沧桑。但罗成却完全继承了其母家族的优点,生得唇红齿白,猿臂狼腰,笑脸如此刻的阳光一样灿烂。

    看到儿子那轻松的表情,罗艺一肚子想说的话反而找不到头绪。“别把他们逼得太急,要一步步慢慢来。这些人将来都是你的臂膀,万一伤到哪个,就得不偿失了!”想了一会儿,他才面前说道,却不晓得儿子到底能听懂多少。

    “您不是常说严师出高徒么?况且他们若这点小苦都吃不了,怎能再跟着我上战场。还不如留在后方作个文官,至少能活得久一些!”罗成笑了笑,满不在乎地回答。在他眼里,父亲人越老心越软,完全不像小时候把自己绑在胸口前冲锋陷阵的父亲。那时候自己脸上被溅满了敌人的鲜血都不准哭,现在稍为对部属严厉些他反要横加干涉。

    “嗯,你去吧,你有你的炼兵方式!”罗艺笑着挥了挥手,不愿在这些细节上和儿子过多纠缠。蜜罐里长大的后辈不是自己,没有那些在别人麾下当小兵的经历,便不会像自己一样懂得体谅普通士卒的心情。

    望着儿子挺拔的背影,他突然觉得心里有些空。儿子和校场上的那些青年都是生来就有封爵的,对于他们来说,父辈们曾经不惜以命相换的功名与财富几乎是唾手可得,无须支付任何代价。

    这样的青年人面对坚固的城墙和漫天羽箭,能够鼓起自己当年同样的勇气么?

    罗艺不知道,他宁愿不去追寻那个答案。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章 变徵(10)

    壮武将军刘义方比预计时间晚了四天才返回幽州地界。车驾进入蓟县时已经是半夜,他却不顾疲惫,直接闯到了大总管罗艺的府邸。主从二人秉烛商讨了两个多时辰,直到窗户纸发亮,才红着眼睛各自去休息。

    第二天上午堪堪过了巳时,罗艺便迫不及待地赶到了议事厅。命令亲兵擂鼓聚将,召集麾下所有肱股共同商讨下一步的举措。

    与博陵方面交涉失利的流言早已在军中传开,所以年青一代的将领们个个擦拳摩掌。幽州素来重军功,而眼下在罗艺的治地附近又缺乏堪与虎贲铁骑抗衡的对手。因而攻打博陵是很多军官近年唯一可把握的机会,倘若错过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盼到。

    一些沙场老将和文职幕僚却面色凝重。眼前的富贵来之不易,他们不希望因为某个决策的仓猝而将已经握在手中的繁华也赔进去。况且兵危战凶,影响胜负的因素很多,不仅仅是敌我双方的军力对比。一场偶然发生的暴雨、一次毫无征兆的瘟疫,都可能毁灭一支百战雄师。所以能将决定做得慎重些,大伙还是慎重些为妙。以免投机不成,反被人倒追上门,连安身立命的资本也丢掉。

    冒进和持重两派的争执由来以久,谁都说服不了谁。因此每每外界出现风吹草动,双方私底下肯定又是一番唇枪舌剑。但有罗艺在帅位上镇压着,大伙都尽量把攻击范围限制在对事不对人的框架内。偶有违反,也很快纠正过来,不让幽州道整体蒙受损失。

    这一次,罗艺没给任何人逞口舌之利的时间,众人刚刚到齐,他便命令刘义方将一封据说是冠军大将军李旭的亲笔信取了出来,当众朗读。

    整封信写得文四骈六,根本不像由武人所写。但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思幽州众人还是听明白了,博陵军在敷衍他们,并且是以一种蔑视的眼光来敷衍。说什么“武将之责,但在守护”,好像幽州军就是一伙饿红了眼的强盗,打下天下来为的就是坐地分赃一般。谈什么“严整军纪,多行仁义”,仿佛全天下除了他李大将军外,别的武将都是纵兵行凶的歹徒,早晚必遭天遣。你李旭既然有圣人心肠,为什么不把五个半郡的基业奉献出来,然后归隐林泉?还不是做着拥兵自重,寻找适当机会逐鹿天下的打算?

    但这封信又不能完全看做敷衍,至少李旭在信中声明了,如果幽州大总管罗艺南下剿灭窦建德,他将“擂鼓鸣角以壮将军行色”,并且答应在窦建德、高开道被剿灭后,立刻上本皇帝陛下,表虎贲铁骑“匡扶朝廷,解民倒悬”之功,决不眼睁睁地看着幽州众人的战绩被某些居心叵测的官吏给抹杀掉。

    ‘李旭身边有个高明的谋士在指点。’听完信后,无论冒进派还是稳健派,都不约而同得出了如是结论。对于那位近邻的秉性,本着知己知彼的念头,很多幽州将领都多少做些了解。在他们看来,李旭属于脾气极为刚直的那类武将,很少绕弯子跟人说话。包括上一次来信请求虎贲铁骑北上草原抄突厥人后路,也是聊聊数语便将利害关系解释得明明白白。根本不像这一回,给了人无穷的遐想空间,实际上却等于什么好处都没答应。

    光凭这封信便作为宣战借口显然有些牵强,那只会让旁观者觉得幽州军是恼羞成怒。但就此便把博陵军当作盟友更不可能,对方答应的是待幽州军解决掉窦、高两路乱匪后,替所有将领向朝廷表功,而不是举荐罗艺做河北讨捕大使。况且此举前提是幽州军真的能剿灭叛匪,重建河北秩序。在窦、高二贼没覆灭前,博陵军等于和幽州军之间什么实质性的协议都没有。

    “小子倒是奸猾!请问刘将军,大帅委托你的另一个使命,博陵方面答应没有?”跟身边几个同样年青的将领小声嘀咕了几句后,曹元让沉不气,第一个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没有!”刘义方摇头苦笑,“他们说官府不与民争利,铁器在本朝虽然属于官府。但六郡和幽州都属于大隋境内之地,无须像对突厥、高丽那样严格限制。所以只要咱们这边允许行商买卖生铁,并在税费方面慎重斟酌,粮食和生铁之间的流通自然由民间便可带动起来,根本无需官府再横插一手!”

    “那还犹豫什么,直接打过去就是了!大帅所提的两个建议他们都不肯接受,分明是仗着有昏君撑腰,不把咱幽州放在眼里!”没等刘义方把话说完,曹元让已经气得满脸乌青,咆哮着道。

    幽州大总管罗艺一共委托了刘义方两项使命,第一项是与博陵方面相约共同出兵,替朝廷扫荡河北各郡叛逆。第二项便是按照一个双方彼此都能接受的价格,准许幽州以生铁、马匹和皮革交换博陵六郡的粮食。这两项协议无论达成哪一项,在外界看来都等于将博陵绑上了幽州战车。但是刘义方去了小半个月,居然半点好处都没捞到。

    “至于生皮和战马,对方倒是开了个口子!”不理会曹元让的愤怒,刘义方耸耸肩膀,继续道。他很看不起诈诈唬唬的曹元让。但却不愿意跟此人伤了和气。因为对方真实情况绝对不像其表面上露出来的那般浮躁无知。此人之所以于大庭广众下一再装疯卖傻,不过是其背后势力的一种处事手段而已。这一点,明眼人从曹元让去年与忠武将军步兵两个起争执后的处理结果上就能看得出来。蓄意污蔑上司的曹元让不过是被降了一级官,而追随了罗艺多年的步兵却被派去塞外坐镇。与其说是罗公看重了其独当一面的能力,不如说被一脚踢出了幽州军的决策圈子。

    “他们说自家货源价格远低于幽州所供应,数量也能满足军中所需。所以多谢大帅美意。至于民间买卖,六郡从未禁止过,自然也不会过多干预!”

    此话一落,曹元让的气焰登时小了半截。铁矿、生皮和战马三项,是整军备战所必须。因此幽州方所提出的交易要求,不仅仅是只对自家有利。李旭治下六郡的铁矿产量不高,生皮和战马更是稀缺。若是李旭想发展壮大实力,幽州所提供的三样货物缺一不可。但博陵方面却利用幽州各地税赋过高的弱点变相谢绝了这个提议,并且通过货源与价格的探讨,隐隐点明了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个联系十分密切的盟友。

    铁矿的来源可能是河东,毕竟李渊和李旭还号称同宗叔侄。至于生皮和战马,来源除了罗艺治下的辽东三郡外,只可能是胡人那里了。想到这,有人立刻记起了当日替李旭送信的潘占阳,皱着眉头惊呼道:“上次那个姓潘的,不就是契丹人的什么管家么?莫非,莫非是契丹人一直在支持着他?”

    “支持不一定,但彼此之间肯定有联络!”刘义方点点头,对同僚的推测表示赞同。“从薛世雄所控制的地段出塞,一样可以走到契丹人的部落。那边好马和生皮卖得素来贱,姓李的又是商贾出身,对这些东西门儿很清!”

    “如果是契丹人问题倒不大。我担心的是突厥人,传说姓李的手中曾经有一头白狼,被突厥人视为圣物。”罗艺麾下的行军长史秦雍想了想,忧心忡忡地道。

    如果现实真如他所料,局势便更加扑朔迷离。眼下大隋朝摇摇欲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