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倾宋- 第6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拿去买两个糖葫芦吃吧。”年轻人从怀里掏出来一小把碎银子,递给孩子母亲,“让孩子受了惊吓,十分抱歉。”

    孩子母亲也吃了一惊,没有想到这军爷竟然如此和颜悦色,当即惶恐的连连摆手:“孩子不懂事,耽误了军爷,还请军爷万万不要见怪。军爷们为了咱们百姓,在前面浴血奋战,咱们就算是再没有良心,也不能要军爷的钱财,还请军爷务必拿回去。”

    年轻人怔了一下,旋即扯过孩子母亲的手,将一块碎银放在她手中:“多了估计你也不要,这一块你拿着,就当是见面有缘,算作纪念。”

    旋即年轻人转过身,看着周围百姓,也看着身前的骑兵,一拱手朗声说道:“乡亲们,大明将士浴血奋战,所为的就是保护着一方土地上百姓们安居乐业,如果大明将士在前面流血,而他们要保护的百姓在后方也受到了伤害,那么这血,岂不是白流?”

    周围百姓都陷入了沉默,片刻之后响起震天动地的喝彩声,一双双眼睛看向街中的这一队明军骑兵,满满的都是崇拜和赞扬的神情。而年轻人也重新翻身上马,那骑兵将领冲着他一拱手,从母子两人身边绕过去。

    孩子母亲突然想起来什么,扭头喊道:“请恩公告知姓名,来世必当结草衔环以报!”

    “是啊,好人留下姓名吧,这可是莫大的功德!”周围百姓也跟着喊道。

    那年轻人回过头,看了她们一眼,笑着说道:“叶应武!”

    话音未落,年轻人已经策马向前奔去,他身边的骑兵紧紧簇拥而上。

    “是官家!”此时也有百姓反应过来,激动地喊道。

    “吾皇万岁!”不知道是谁带头,率先拜倒在地,整个街头黑压压的人群拜倒,向着年轻人离开的方向。

    ——————————————…

    太原府衙门外,负责哨戒的明军将士一字排开,而几道身影已经早早的站在门外翘以盼。

    叶应武在衙门前勒住战马跳下,明军将士同时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而那几道身影更是向前一步,张世杰作为大明上柱国居中,带着两侧的的文武官员同时拱手行礼:“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免礼!”叶应武挥了挥衣袖,笑着说道,“刚才街道上百姓来往众多,就算是禁卫骑兵在前开路也难免前进缓慢,所以累得诸位卿家久等了,还望诸位卿家不要见怪。”

    张世杰急忙代表身后的文武客气了两句,而叶应武也定睛打量他身后的人,张世杰见状急忙微微让开半步,身后的几名文官上前见礼。

    “大明山西行省安抚姚枢参见陛下!”站在最前面的老人不卑不亢的拱手行礼,但是他站在这里,就有一种难以掩饰的上位者威仪,风吹卷衣袖,更是为老人平添几分仙风道骨的姿态,让老人给人一种久经沧桑而又在最后看透红尘、大彻大悟的感觉。

    叶应武点了点头,姚枢实际上是他下令请来担任大明山西行省安抚的。在中国历史上,这也应该算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老人了,年幼的时候便游历大漠,后来更是得到忽必烈的重用,追随忽必烈南征北战,参与了忽必烈一生中最成功的大理之战,后来姚枢也进入蒙古朝廷的中枢,成为中书左丞,是实打实的重臣,只不过姚枢一生都坚持“保护汉人”、“不加重赋税”等原则,一旦有人提出此议题,便以理力争,也因此得罪了大多数的蒙古族高层,使得蒙古族文武将其看作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而李璮之乱后,忽必烈对于汉人的猜忌更加严重,并且对于前线蒙古将领对汉人的迫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姚枢在大怒之下在朝堂上舌战群獠,奈何忽必烈最后还是没有在意他的言论,姚枢因此负气离京。在河北和山西等地为官,考虑到他的立场和言行,所以实际上都是些无足轻重的清贵官衔,一来可以安抚当地百姓,二来也给这个为蒙古经济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人一点儿安慰。

    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紧迫,忽必烈不但加重赋税,甚至还纵容军队对汉人进行抢掠,姚枢上书劝谏无果之后,挂印而去,告老还乡,就此隐居于山西境内。因为他德高望重以及这些年来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就算是当地官府对于这个老人也要礼让三分,只要是姚枢插手的事情,就算是官府想要偏袒蒙古人也没有办法。

    这也使得很多当地百姓在蒙汉矛盾之中都寻求姚枢的帮助,姚枢也拼尽全力保护他们,虽然家财这些年散的七七八八,但是在众多百姓心中,她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活菩萨”。

    等到蒙古军队从草原南下,更是在山西一带大肆搜刮粮草,百姓怨声载道,而姚枢调节蒙汉矛盾的半生心血也付之东流。一气之下姚枢请求面见忽必烈,但是忽必烈一直没有搭理他,一来当时忽必烈的身体原因已经容不得他过多的操心这些“琐碎”事务,毕竟蒙古马上就要和明军决战,二来当时蒙古大军的粮草依靠在蒙古草原上转运来的那些已经远远不够,所以如果不在地方上抢掠的话根本难以为继,所以忽必烈一直让姚枢吃闭门羹。姚枢到底也算得上蒙宋之交的传奇人物,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之后大明和蒙古在沁水决战,蒙古因为幽燕已经丢失的缘故,不得不大规模撤军,而太原府等地也被明军不战而尽数收入囊中,隐居于太原府城外的姚枢被叶应武派遣的禁卫军骑兵请到太原府,由大明上柱国张世杰出面,拜为大明山西行省安抚,总管山西民政。姚枢也没有多家推辞,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走马上任,帮助明军出榜安民、稳定民生、恢复经济。

    可以说短短半个月太原府就能够恢复到现在的规模,姚枢功莫大焉。

    对于姚枢叶应武还是有不少好感的,否则也不会派遣人请他出仕。在另外一个时空中,姚枢也是在朝堂上为了汉人之安全和忽必烈力争,不过到最后忽必烈还是没有听取他的意见,姚枢被贬之后郁郁而终。

    可以说姚枢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并不是将蒙古镇的建设成为一个庞大的、以蒙古族为中心,以汉人为奴役的帝国,而是一个多民族共融类似于唐朝的中原形式的王朝,从而尽最大可能能够保护汉人的安全,让汉人能够在异族的铁蹄下依然存活下去,维持华夏文化的薪火相传。

    当现自己的目标难以实现的时候,姚枢并没有像张弘范等人继续为蒙古卖命,而是出走京城,在地方上为官,以丞相之尊往来地方,实际上所为的就是尽最大可能保护一方百姓。

    对于这样的人,叶应武自认为还是值得尊重的,毕竟国家与民族沦亡之秋,总是要有人站出来忍辱负重,来保存东山再起的最后星星之火。而正是在姚枢等有为汉臣的坚持之下,蒙古才最终在征服了华夏全境之后并没有对汉民族进行清除式的大屠杀,这也使得数十年后淮上布衣可以揭竿而起,彻底将蒙古人赶出华夏。

    更何况单单从个人能力以及对于山西等地的了解情况来说,姚枢也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久在山西,姚枢自然也不忍离开这一片土地和这一方百姓,能够为官保护他们自然也甚是合乎姚枢的心意,这也是为什么叶应武毫不犹豫的决定就是姚枢作这个安抚,也是为什么姚枢一口答应。

    此时站在叶应武面前的姚枢,看上去更显苍老,显然这些年的风霜让他的心中颇为疲倦。将近七十岁的老人,此时能够站出来承担振兴山西行省的重担,无论是叶应武还是张世杰,对他都颇为佩服。

    “姚爱卿平身,”叶应武上前虚扶一下,笑着说道,“爱卿为国家之珍宝、大明之栋梁,能够得爱卿为官,乃山西百姓之幸事;能够得爱卿为助,乃朕之幸事!”

    姚枢抬头看向叶应武,郑重的点了点头,旋即感慨道:“百姓皆说陛下乃是一代明君,老臣原本多有不信。今日得见,方知此言非虚。暂不说其他,陛下刚才以百姓为先,便可见陛下之心态,老臣佩服之至!陛下能得天下,绝非单有气运也,这天下,陛下当得之!”

    张世杰等人都是脸色微变,这老人到底是胆子大,这样公开表示自己原来看不起叶应武,这简直就是在作死。

    只是不料叶应武嘴角边浮现出笑容,旋即哈哈大笑:“爱卿现在可愿意为这山西百姓、为朕尽力?”

    姚枢毫不犹豫的又是深深拜倒:“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百八十章 禹地悉归龙虎掌(中)

    (全本小说网,。)

    太原府是山西行省的府所在,本来这议事堂就颇为宏大,从而能够容纳周围州府的官员也赶来议事商议,再加上叶应武御驾亲临,更是临时扩大了一些,使得这议事堂看上去甚至已经隐隐有了行宫的气魄。

    对此叶应武倒是没有多说什么,一来大明现在资金周转开来,倒也已经不差钱,二来以后这太原府是对北面的大军云集所在,议事堂修建的富丽堂皇,倒也能够配的上大明的气魄。

    整个议事堂的四周已经挂满了战事用的舆图,主要都是太原、雁门关以及岢岚水这一带的,毕竟现在明军正在这一线和蒙古军队对峙。而在大堂的中央,是一个精心制作的沙盘,上面明确标注了敌我形势。

    “现在战况如何?”叶应武一边解开外面的披风递给跟上来的小阳子,一边沉声问道。沙盘上蒙古和大明交界的地方插满了大大小小的旗帜,说明双方控制的地方犬牙交错。

    张世杰急忙拿过在杆子在舆图上一指:“现在蒙古军队龟缩在雁门关一带,并且在岢岚水沿线布置防线,夏然是在经营后路,害怕咱们出兵截断这一条归途,但是蒙古人也并不老实,多次派兵进入大同府境内,显然是想要试探咱们在大同的兵力布置虚实,不过都被天武军击退。”

    “蒙古鞑子对于大同府还抱有幻想?”叶应武皱了皱眉,原本在大同府坐镇的就是号称“大明最强”的天武军,而且天武军一路进攻居庸关、蔚州以及大同府,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其战力蒙古人不可能不知道,更何况在天武军之后,大明还抽掉了两淮军的两个师在蔚州布防,随时可以向前支援大同守军。

    张世杰点了点头,苦笑着说道:“蒙古鞑子这一次携带的投石机以及其余的大型辎重想要通过岢岚水一线的崎岖山路回去肯定不可能,蒙古人进军的时候,这些大型辎重也都是从大同府走雁门关南下的。想让他们抛弃重型辎重撤退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们肯定还抱着能够打通大同府这一条道路的幻想,更何况想要从大同府走,实际上根本不用拿下大同府,只要将咱们的军队逼入城中,蒙古人的这些辎重就可以从容不迫的从城外通过,根本不需要拿下大同府。”

    “这个臣赞同张相公所说。”姚枢同样应了一声,“蒙古人的经济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损伤,连年征战,就算是我大明的经济也有些入不敷出,更不用说本来就穷困的蒙古,所以对于这些象征着不少钱粮的大型辎重,蒙古人肯定不舍得轻易抛弃。”

    听到姚枢一口一个“我大明”,叶应武和张世杰相视一笑,至少在言行上姚枢已经适应自己现在的身份了。

    点了点头,叶应武看向舆图:“江镐有没有回应?”

    “这个自然,江镐江将军的脾气,人家都打上门来了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管,”张世杰的声音之中更多几分无奈,手中木杆在大同南面指了一下,“蒙古人的哨骑出现,天武军迅作出应答,两个旅直接南下马邑,在马邑周围布置防线,另外后面还有四个旅左右的兵力顶上去,另外还有上千人的骑兵队伍甚至越过了马邑,似乎想要在雁门关下溜一圈再回去。”

    “这个江镐,还真是不安生,估计蒙古鞑子见到最后引来了这么强烈的报复也很是无奈。”叶应武不由得感慨了一声,蒙古人招惹谁不好,偏偏招惹了一个大明诸多主力战军将军之中脾气最为暴躁的,不倒霉才怪呢。

    马邑是大同府的南大门,也是想要从雁门关北上的必经之路,现在江镐派兵驻扎马邑,显然是在强硬的表示,想要从大同府北上,门儿都没有,除非从天武军的尸体上踏过去!

    可是以现在蒙古人低落的士气以及并不充足的粮草,自然不会和江镐在马邑这等要塞之地血战,到时候蒙古人吃亏不说,还有可能根本拿不下马邑。更何况就算是拿下马邑,后面还有的大同府,还有长城,江镐现在摆出的架势分明是血战到底的意思,对于蒙古人来说得不偿失。

    “到最后蒙古人还是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