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宏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月宏图- 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钦天监的汤神父和本官有些交情,本官会让他看一看这书的。”杨嗣昌最后说道,算是给了李九成一线生机。

    “奴才多谢大人恩德。”李九成跪在地上,连连叩首几十个,磕的头破血流为止。

    周郎官当下呵斥:“在首辅面前,也敢自称奴才,使用夷礼吗?”

    李九成这才停下,连连告罪,见杨嗣昌似乎不恼怒,小心的问:“这几日罪人发现狱卒多番拷问虏酋豪格,似乎要他做什么事,那厮却冥顽不化,罪人在一旁看的心焦,敢请问大人,想要让豪格做什么,罪人是否可以代劳?”

    在李九成眼里,拷问豪格本来不算什么,但竟要首辅亲自来查验结果,这事儿就大过天了,自然也是个活命的机会,他如何不试试呢?

    杨嗣昌微微摇头,心道李九成还不够格指证晋商通虏,忽然他看向李九成,眼神严正了许多,敏锐的他意识到,李九成久居辽东,或许能有什么手段?

    “东虏肆虐辽东数十年,不过数十万众,三朝却不得灭之,定然是内有奸贼之故,本官忧思此事,每每不得入眠,心道豪格乃是伪朝太子,定然知晓底细,所以才拷问于他,希望为国朝铲除内贼。”杨嗣昌淡淡的说道。

    李九成问:“如何铲除呢?”

    杨嗣昌道:“自然是让其当着天子百官,于大朝会上认罪伏法,指证检举,才得万民信服啊。”

    李九成眼睛咕噜一转,道:“罪人倒是有个法子,只是要好好操作一番,便可帮大人铲除内奸。”

    “你有什么法子?”杨嗣昌颇为意外,但看李九成那表情,似乎认为这是一场党争内斗,好像自己要清除异己似的。

    李九成凑前一步,低声说:“大人可能不知道,豪格那厮只听得懂满语,连蒙古话都不甚了然,对汉语更是一窍不通啊。”

    “那又如何?”杨嗣昌问。

    李九成道:“大人,满语是老奴所创,只是借鉴了部分蒙古文字,虏酋皇太极登基之后,又大改满语,说实话,便是辽东的东虏,许多还未曾掌握,更不要说朝中的老爷们了,大朝会上,豪格说什么,百官未必听懂,就靠通事翻译,那通事说什么,不就是豪格说什么了嘛。”

    杨嗣昌恍然明白,这是利用语言翻译来愚弄百官的招数,倒是与市井流氓的法子类似,但细细一想,却不是没有可操作性,据他所知,礼部那些家伙对满语也不甚了然,几个郎中、侍郎更是一窍不通,倒是更加方便了。

    李九成又道:“把懂行的人往边角安排,让其无法闻听,再者,豪格的话倒真不用瞒得百官,只需让天子相信不就可以了,只需天子信得一时也就是了,圣旨下达,脑袋滚滚落地,再有什么疏漏手尾,也是不怕了。”

    杨嗣昌低头沉思,忽然抬头看到李九成那张脏兮兮的脸,温言说:“此事你便先莫要过问了,先把火炮的事情处理好了,此间说的事,万万不可告知他人。”

    话音落下,李九成被人带下去了,杨嗣昌整理了一下衣袍说:“周郎官,以本官看来,李九成病入膏肓,怕是不治啊。”

    周郎官听后一愣,说:“是啊,此獠倒是罪有应得,若非其在牢狱猝死,定要凌迟处死,以告慰山东因为登莱之变死难的百姓呀。”

    杨嗣昌微微点头,拍拍周郎官的手,将那书册小心的用手帕包起,放入怀中,才悄然离开了刑部大狱。

    绥德,云中侯府。

    当初的郝允辙一语中的,伯府尚未改建完毕,孙伯纶已经因为漠北之功成了云中侯,有四千东虏首级在,又有豪格等大虏酋,无论杨嗣昌如何劝阻,也没有阻挡孙伯纶成为侯。

    孙伯纶还进献了两幅画和两个拓片,一副名为勒石燕然,一副名为封狼居胥,而且两处祭坛的祭文都是遣人去京城请天子亲书,着实满足了年轻的天子的虚荣心,最终也让孙伯纶的侯之位变成了世袭永封的,而长子孙东符荫锦衣卫指挥使。

    在归化城呆了半个月的孙伯纶很快南下,带上了乌日娜来给齐老夫人看看,齐老夫人一手抱着孙子一手抱着孙女,喜笑颜开。

    未曾享受几日天伦之乐,幕府的林天奕忽然来到了侯府,见到孙伯纶当先便说:“大人,杨嗣昌要动手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章二三 晋商的覆灭

    (全本小说网,。)

    孙伯纶当即把林天奕带到了书房,让牧锋看住房门之后,孙伯纶问:“什么时候的事儿?”

    林天奕道:“四天前从京城传来的消息,杨嗣昌已经和内阁、六部达成一致,镇抚司的番子和刑部的人都有所准备,而曹变蛟送来的消息,曹文诏接到密令,调往长宁一带,看来是要准备弹压可能生事的宣府镇了。”

    孙伯纶掐指一算,问:“林先生,再有半月便是万寿节了吧?”

    林天奕微微点头,忽然警醒,诧异的问:“您的意思是,杨嗣昌准备在万寿节发难?”

    万寿节可是当今天子的寿辰,按照国朝规矩,在万寿节要举行大朝会,那可是和正旦、冬至一样的,在皇极殿举行的大礼,到时候,来自京城内外的大臣,可能超过千人。

    “还有什么日子是比万寿节更有公信力呢,再者说,天子怕是要下罪己诏了。”孙伯纶轻声说道,见林天奕仍旧有些不信,孙伯纶道:“晋商无论怎么该死,归根究底都是大明的缙绅阶层,便是有罪,抄家灭族也是动了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的,再者说,抄家练兵这法子,私下说说可以,不能公开出来,要不然,他天家皇室与强盗有什么区别呢?”

    “那我们怎么办?”林天奕认真的问道。

    孙伯纶笑了笑,说:“此次抄家晋商,既是捐赃助饷,又是警告那些挖墙脚的蠢货,是朝廷和缙绅之间的事儿,我们不便出手,做好善后工作便是了,看鹬蚌相争完,我们在上前得利。”

    林天奕微微点头,又道:“大人,有一件事或许您还不知道,从下个月起,咱们延绥镇的饷就要停了。”

    “什么?”孙伯纶忽然警醒,站起身来,紧张的在堂内踱步,忽然转身,问:“消息可靠吗,是谁的提议?”

    林天奕道:“是周大人送来的消息,根据我们安插在京城的人来报,是宣大总督陈新甲上书提议的,其言,延绥镇兵精粮足,又有周大人运筹帷幄,此次练新军,各镇捉襟见肘,延绥镇可停饷协助,而延绥左近减免的税赋足以维持目前延绥的军力了。”

    孙伯纶听了这话,一时倒也说不出话来,如今的延绥镇与他刚成为副总兵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同了,除了他与郝世禄各有一营,龙虎、赵琉璃等人也多挂着参将、游击的职衔,麾下营伍已经多达七个,共有两万余经制之师,在加上巡抚标营,近两万五千人的编制,周士奇减税练兵之后,共练兵七千余,近半补充给了湖广的郝允曜,如今延绥镇在编的正兵便是这两万五千人。

    延绥这等西北边镇,每年军饷不过五十万,这还是理论上的,实际上朝廷实际拨付不过二十万罢了,虽说每年二十万的军饷在孙伯纶这里已经算不上什么了,但这件事却透露着朝廷对他的态度。

    不给军饷便是告知孙伯纶不许借着编练新军再行扩充军力,算是一个不轻不重的警告,可是这是在刚从漠北回来的当口,如此做派就不只是杨嗣昌在刁难了,看来天子对延绥或者说对孙伯纶也起疑了,有意打压控制。

    “林先生,你似乎不太在乎这件事?”作为孙伯纶幕府的实际掌控者,能够参与战略策划的高层,孙伯纶对林天奕的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有些疑问。

    林天奕笑了笑,说:“大人,二十万两的银子对您来说是九牛一毛,最为关键的是,如今您安身立命的资本在漠南,而不是延绥,延绥只是您参与大明事务的一个抓手罢了。”

    这话倒是没错,无论经济还是军力,大头都在天空地阔、毫无掣肘的漠南,延绥越发成了点缀了。

    林天奕见孙伯纶依旧有些放不下,便说:“大人,有一句话我藏在心中许久了。”

    “先生直言便是。”孙伯纶微笑说。

    “大象是没法藏在绵羊身后的,有些事早晚是要面对的。”林天奕认真的说道。

    孙伯纶听了这话,沉默了许久,却越发觉得有理,以往他利用洪承畴、周士奇和杨嗣昌,在朝廷那边掩护自己实力的发展,瞒住深宫中的天子,以图暗中发展壮大,但是现在,这个法子越发难以操作了。

    在河套,在延绥,哪怕是个瞎子聋子也知道谁是这片土地,这些百姓的实际掌权者,孙伯纶如今已有近十万控弦之士,早已成为这片大陆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已经到了执掌乾坤的地步,便是想继续当棋子,也做不成了。

    考虑许久,孙伯纶终于说到:“既然如此,便把抄家晋商的秘密告知我们在山西的朋友吧。”

    林天奕诧异问:“什么朋友,我们在山西有什么朋友吗?”

    孙伯纶笑了笑,说:“自然是山右那些通虏的晋商了。”

    林天奕满脸不解,孙伯纶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林天奕连忙去办了,孙伯纶站在书房里,看着挂在墙壁上的那面舆图,低声自语:“大明啊大明,我自负从未做过对不起你的事情,但这次。。。。。。。,朝廷不仁不要怪我不义了,只是苦了诸多百姓了,哎!”

    接下来半个月的时间,无论是山西还是京城,都笼罩在一股浓郁的阴沉气息之中,连接两处的官道上,来往的番子越来越多,终于,积蓄许久的暗潮在天子万寿节那日爆发了。

    此次漠北大捷,封狼居胥,正值万寿节大喜,在百官庆贺朝拜之际,天子命边镇献俘,为首便是清国伪太子豪格,待礼乐毕,献俘、京观,夸功耀武,举国欢庆。

    在进行到鞑酋请罪之时,俘虏中的贵酋皆被赐死,动辄以凌迟之刑,适时,豪格忽然叫嚷,于天子面前叱骂,似有不甘,天子遣通事,金口讯问,才知豪格揭发通虏之晋商,以求速死,豪格之言传遍百官万民,京城哗然,当下天子命内阁处置,刑部彻查,当日大队锦衣卫飞奔山西。

    然而无论是宣大总督陈新甲和刚刚升任山西巡抚的张守华同时行动,除了晋商的祖地介休、平遥,便是通虏贸易的关节点张家口,另有山东、直隶配合戒严出海口,以防晋商由海陆出逃。

    张家口原本只是宣府边墙一个普通的堡子,随着与东虏进入拉锯战,辽西走廊被堵塞的情况下,这里便是从左翼通往辽东的最佳通道,随着走私贸易的发展,原本东西不过四百步,南北宽不足二百步的张家口堡早已承受不住商业的繁荣,很多小商家挤不进去的情况下,只能在依附城郭聚居,形成了城厢。

    对于大明的商人来说,把财货安置的城外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但考虑到张家口乃至宣府镇的将官都渗透的七七八八,便是东虏寇边也不会骚扰张家口,这一切便顺理成章了。

    与往日的繁荣不同,九月初的张家口完全变成了一片狼藉,几个出入口到处都是车队和马队出入,原本镇守这里的守备及其家丁早就不见了踪影,堡内传出的消息,曹文诏的大军已经在来的路上,而张家口境内的商人,无论是否是晋商,也无论是不是那个几个被称为通虏奸商家族,都被认定有罪,四散而逃。

    大小商家还在寻找出路的时候,山右晋商中的翘楚,灵石王家的家主王登库穿着一身丝绸华服,头戴瓜皮小帽,与驮满轿箱的四百骆驼和近百货车,已经停在边墙之外大马群山下的橡木林立休整了。

    虽说几个大晋商都提前三五日得到消息,但论出逃最方便的还是灵石王家,已过古稀之年的王登库看到晋商在与孙伯纶的交锋中败下阵来,和屡败屡战的范家不同,王登库求和不成,早已准备投效清国,在王登库看来,清国战力强悍,又处于上升时期,王家投效之后,定然大有作为。

    从崇祯八年起,便开始折卖王家的产业,变成浮财,安置在张家口,即便朝廷不动手,王登库也要在下雪前到盛京,拖到现在,除了和盛京的联络出现问题,便是还有些产业尚未处理干净。

    “老太爷,有动静!”正休息,吃着瓜的王登库忽然听到一个中年族人喊道。

    那人在山西镇做过把总,是外来的女婿,倒也能干,王登库见他趴在地上,似乎听到了马蹄声,果然不出一炷香时间,上百骑兵出现在了山梁上,惹来阵阵骚乱,王登库打眼一看,其穿着倒是与他见过的两白旗白甲兵类似,便迎了上去。

    “请问哪位是大清皇上的朋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