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2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扩道:“大都督请慎言,不要逾越!”

    李衍听了,先是一怔,随即“哈哈”一笑,道:“逾越?我算宋臣吗?赵佶有把我当宋臣吗?高俅、十节度、张叔夜现在还在攻打我的梁山泊吧?”

    马扩没去辩,而是道:“至少从名义上,您还是宋臣。”

    李衍道:“一个名而已,我想换,随时都可以换,你来看,它们是甚么?”

    说这话的同时,李衍一指自己桌上的两方传国玉玺。

    马扩没见过传国玉玺,一时之间也没往传国玉玺上想,所以不解道:“它们是?”

    李衍道:“传国玉玺。”

    马扩先是一怔,然后看着那两方传国玉玺道:“传国玉玺只有一方,在我大宋皇帝陛下手中。”

    马扩就差直说:“你这两方传国玉玺全都是假的。”

    李衍看了马扩一眼,然后一指左边那方传国玉玺,道:“它们是真是假,我不能确定,反正这方就是赵佶那方。”

    马扩眼露不信之色。

    李衍见之,道:“你若不信,可以去问赵佶,我这方传国玉玺是不是七年前从他那里得的,我想,他好歹是一国之君,应该不会在这种小事上说谎。”

    听李衍这么说,马扩的心就是一紧——马扩觉得,到了李衍如今这种身份,应该不会在此事上说谎,可这怎么可能?官家的传国玉玺怎么会在李衍手上?

    李衍没再解释,而是又一指右边的那方传国玉玺,道:“这方是辽国的传国玉玺,我不仅有辽国的传国玉玺,还有耶律延禧所有的玉玺以及辽国的天子衮冕、玉册、金印、车辂、法驾等皇帝仪仗,所以,我若想登基为帝,甚么时候都可以,退一步说,就算没有这些东西,我若想登基,谁还能拦住我不成?”

    现成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女真人当年建国的时候,一共才两年多兵马,最后不也得到宋、辽、高丽等国的承认了嘛,所以说,传国玉玺甚么的,全都是锦上添花之物,关键还是实力。

    马扩明白这个道理,可他还是忍不住劝道:“大都督,您若是肯辅佐官家,这天下将尽归汉人所有!”

    李衍直截了当道:“赵佶修建艮岳花了数亿贯、无数人力,甚至将帮赵匡胤打下天下的中央禁军都变成了匠人大军,让偌大的宋国变得无军又无钱,赵佶若非这么穷奢极欲肆意败祸,用那数亿贯来招兵买马训练将士,以如今这般形势,以宋国数代人的底蕴,何愁不能收复这小小的燕云十六州?我还听说,童贯前脚刚帮赵佶平定了方腊之乱,后脚赵佶就又将引起方腊之乱的朱勔父子复职继续为他搜罗天下奇石,还因为朱勔帮他找到了一块高达四丈的巨型太湖石而将朱勔封为威远节度使,那块石头竟也被他封为磐固侯。这样荒淫无道的千古昏君,怎配我李衍为他卖命?”

    马扩很有辩才,但李衍所说的这几件事,他真的无法为赵佶辩解,只能道:“大都督您就不能看在天下汉人的面上……”

    李衍打断马扩道:“我就是将云地,包抱燕地,全都给赵佶,以他的昏庸,也守不住,所以,为了天下汉人,我更不能将燕云给他了。”

    马扩还想再说甚么,可李衍已经没有了再跟还对宋国忠心耿耿的马扩说话的兴致。

    恰在此时,内侍进来禀报:“禀报大都督,韩世忠将军求见。”

    李衍道:“来得还挺快,比石秀推测的整整快了一个时辰。”,然后对内侍道:“叫他进来。”

    内侍出去叫韩世忠,李衍扭头对马扩道:“正好你在这里,我就让你看看,赵佶和童贯对我耍的这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是多么无用。”

    马扩心中一紧,心道:“难道二十伙人没有一伙成功的?怎么可能?”

    不多时,韩世忠就进入大同殿,然后一拜在地,道:“微臣特来请罪!”

    李衍明知故问:“你何罪之有?”

    韩世忠道:“宋国派微臣的哥哥一行七人来说微臣带兵相投,微臣当即斩了随行六人的脑袋,对于胞兄,微臣实在是下不去手,所以才将他绑来交给大都督您处置,大都督无论是要杀他,还是要剐他,微臣绝无半点怨言!”

    李衍看着韩世忠笑骂道:“跟我还耍这种小心眼,你若是真想你哥哥死,能把他送我这里来?”

    韩世忠尴尬一笑,然后道:“微臣以前不成器,全赖哥哥庇护……”

    李衍道:“行了,回头你问问他,是想在咱们这边,还是想回去,若是想在咱们这边,我让赵鼎根据他的能力安排,若是想回去,我会多赏他些金银。”

    韩世忠喜道:“谢大都督。”

    李衍道:“去偏殿找刘锜吧,休息好了,就回去,然后密切关注燕京的动态,若有夺取居庸关和紫荆关的机会,要果断出手。”

    韩世忠拜道:“是。”

    言毕,韩世忠就下去了。

    虽然李衍和韩世忠只说了寥寥的几句话,可马扩还是看出来了这对君臣的亲近,也看出来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牢不可破。

    韩世忠只是开始,随后吴阶、王彦、成闵、解元、王胜、岳超、陈桷、呼延通、杨政、郭浩、杨从义、王俊、杨从义、王权、刘宝、许世安、董旻、王庶皆将宋国派来的使臣绑来或是直接将脑袋带来请罪,只有刘子羽仅带刘韐的随行人员来负荆请罪。

    马扩看得是心惊肉跳!

    与其他二十伙劝降的人相比,他的命几乎是最好的,这其中被大义灭亲的就超过半数,没被大义灭亲的,也都是在阎王殿走了一遭!

    尽管马扩不怕死,可不禁也有些后怕不已。

    傍晚,李衍指着一大堆头颅对马扩说:“你们宋国派来的二十伙劝降之人,加上你这伙,一共二十一伙,现在全部都在这里了。”

    没错。

    除了众将的一些亲朋好友也就是众将想保之人以外,其他被送过来的劝降之人全都被李衍砍了脑袋。

    都他妈跑来挖老子的墙角了,老子还能留你性命?

    马扩心中翻江倒海!

    他真没想到,二十一伙招降的人,竟然一伙都没成功,或者说,他真没想到梁山军真就这么上下一心铁板一块无懈可击!

    他暗自比较了之后,悲哀的发现,无论文治,还是武功,亦或是受手下人爱戴的程度,他的官家赵佶都远远比不过李衍!

    更关键的是,他已经确定,李衍必反无疑,很可能近期就要称帝,也许就在李衍占领燕地全境之后!

    他感觉他们大宋可能要完了,完在李衍手中!

    他想阻止这一切发生,可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

 第四百九十六章 李衍必反(求订阅!)

    …

    确定了马扩一点投降的意思都没有之后,李衍知道自己与马扩的君臣之缘还没到,便让马扩和不愿意留在云地的另外几人赶着装满头颅的马车回去了。/全本小说网/https://。/

    马扩等人赶着马车回到雄州后,才得知,童贯和蔡攸已经不在雄州,而在河间府。

    原来,蔡攸实在是不敢在雄州前线待,因此攒落童贯退去相对安全的河间府。

    童贯考虑到,就算二次北上,也需要重新整军,便同意了。

    马扩等人于是又赶着马车去了河间府。

    蔡攸看到这上百棵人头了之后,脸吓得惨白,道:“李衍怎么这么大戾气?”

    童贯道:“李衍就是有再大的戾气,也不会冲你蔡公发,你与他不是好友嘛?”

    蔡攸道:“是又如何?蔡攸难道会以私废公?”

    最近童贯与蔡攸其实相处的不错。

    再加上,童贯目前的处境很不好,说不准会用上受宠的蔡攸。

    所以,童贯笑道:“蔡公无需这般,某家自然是知道你不会以私废公,某家只是羡慕你与李衍的交情,说起来,蔡公你还真是会为人处事,李衍那么难以相处,还得卖你三分薄面。”

    蔡攸有些自得,道:“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贵在一个……”

    蔡攸突然意识到,童贯这么说有可能是一个圈套,所以马上又改口道:“其实,我与李衍也没那么熟。”

    见蔡攸戒备之心如此之强,童贯有些悻悻,便不再跟蔡攸说话,而是看向马扩,道:“说说你此行的见闻。”

    马扩没说话,而是将他在路上写好的《论不可使李衍入关》的奏章交给童贯——马扩希望童贯可以将此奏章转交给赵佶。

    奏章中开篇第一句:李衍必反!

    第二句是:李衍已以官家和太祖名讳称呼官家和太祖,反意昭彰!

    第三句是:梁山军上下一心,不可力敌,所以绝不可使李衍入关!

    马扩随后在奏章中说,不让李衍入关,关键在于大宋军马应迅疾北上,抢在李衍之前攻取燕京,然后囤积重兵于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等险要之地,将李衍困在云地,不使其出,云地只有军民不到百万,李衍就是有经天纬地之才,在小小云地也难有作为,这样边境则可安定、大宋则可保全,不然,则后患无穷。

    另外,马扩请求朝廷免去他的使节之职,让他率领步骑兵万人,做平定燕京之先锋军,他将迅速拿下燕京,以杜绝李衍“窥觇之患”。

    童贯看过之后,身体一晃,道:“梁山军真这么强?”

    马扩沉声道:“梁山军绝对是当世一等一的强军,我想辽国、西夏、蒙古联军之所以败给梁山军,不是因为他们弱,而是因为梁山军强,所以咱们大宋应该尽快出兵。”

    童贯沉默了一会,道:“官家已经将刘延庆叫回京了,相信用不了多久,咱们大宋就会再次举兵北上。”

    ……

    八月中旬,赵佶下诏书任命检校少傅河阳三城节度使刘延庆为北伐军都统制,耀州观察使刘光世、步军司都虞候何灌为副统制,出兵二十万,北上收复燕京。

    朝廷决定再次举兵北伐,让朝堂之上又炸锅了——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其实,自从赵良嗣献策开始,宋国高层关于收复燕云的争论就一直没有中断过。

    童贯、蔡京、王黼等是支持派,邓洵武、郑居中、李邦彦等是反对派,赵佶则完全是按心情来,可以说是想一出是一出,结果导致宋国对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事总是反反复复。

    蔡京后来对收复燕云的态度忽然发生了转变,变得很不积极。

    而赵佶又因为种种原因而变得坚定起来。

    于是,赵佶认为蔡京老了,便换上更懂他的王黼当宰相。

    现在,对于出兵北上的是与非,大臣们又开始了激烈辩论。

    为统一思想,避免扰乱军心和民心,在王黼的一再请求下,赵佶下了一道严厉诏令:妄议此事者,必罚无赦!

    大臣们大多被震慑住了,都闭口禁言。

    不过宋朝宽松的政治环境还是让有些胆大之人跳出来反对。

    像朝散郎宋昭。

    他就给赵佶上了一封言辞激烈的奏章,反对北伐。

    他在奏章中说:

    陛下自即位以来,御戎之术实为上策,辽使之来,宴犒赐予,恩数曲尽,因此,他们怀德畏威,向风慕义,稽首称藩,介胄之士,橐弓偃息,黔黎之民,鼓腹咏歌。

    历观三代以来,倾心悦服,至诚面内,莫如今日,实太平希世之盛事也。

    比者,王黼、童贯力引狂生李良嗣、董庞儿之徒,妄兴边事,致烦宸虑,遣大臣提重兵,久屯塞上,仓廪府库为之一空,官卒民兵死之无数。

    财用尚可复全,死者何以复生?

    王黼、童贯欺君罔上,蠹国害民,罪不可赦,臣愿断此数人头以谢天下,不惟慰安燕人之心,使之明知陛下德音,无复猜忌,谨守盟好,亦可使其余妄兴边事之奸臣贼子有所惩戒。

    李良嗣、董庞儿皆北廷叛臣,心怀怨望,故附会边臣,撰造虚语,欲假中国之势,以复私仇耳,实两朝之奸贼,岂复忠义之可望哉!

    今女真刚勇善战,席卷北国,李衍贼子,攫取云地全境,力挫辽国、西夏、蒙古十年骑兵,傥与二者邻,则将何术以御之?

    灭一弱国而与两强国为邻,恐非中国之福,徒为女真、李衍之利耳。

    臣又闻两国之盟,败盟者祸及九族,陛下以孝理天下,其忍忘列圣在天之灵乎?

    陛下以仁覆天下,其忍置河北之民于涂炭之中而使肝脑涂地乎?

    赵佶看完宋昭的奏章,气得拍案而起:“宋昭这个狂生,竟口出不逊之言,朕刚下旨不得妄议,他竟敢逆风而上,真是胆大包天!”

    王黼对宋昭更是恨得咬牙切齿,他向赵佶建议道:“斩杀宋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