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世宣的话音刚落,辽军箭矢便雨点一般射来,紧接着一队队辽军叫喊着冲了上来。

    高世宣手举长枪,接连刺杀数名辽兵。

    两军随后又展开了一场激烈搏杀。

    杨可世朝高世宣大声喊道:“不要恋战,赶紧撤!”

    突然!

    高世宣被一名辽兵一刀砍下马去。

    杨可世见状大吼一声,随即跃马冲了上去。

    高世宣的臂膀被砍掉大半,血流不止。

    杨可世跳下马抱起高世宣,大声说道:“兄弟你不能死啊!”

    高世宣睁开眼睛望着杨可世说:“把我的胳膊找到,把兄弟们带出城……”

    因流血过多,高世宣壮烈殉国。

    高世宣是名扬宋军的神箭手,号称高一箭,曾经与刘锜比过箭,本来他可以成为一个英雄的,可惜窝窝囊囊的死在了这里。

    杨可世好像疯了似的,他挥舞着长枪在辽军中东突西杀,辽兵纷纷溃逃。

    宋军将士见主帅都拼命了,他们也都誓死冲杀。

    一阵狂杀之后,辽兵退却了。

    杨可世下令:“找到高世宣的胳膊。”

    几个亲兵转了一圈没找到。

    杨可世说:“再去找,必须找到,找不到,咱们就永远留在这里!”

    高世宣的胳膊终于找到了。

    杨可世这才下令:“将高将军捆在马背上,我要带他一起走。”

    杨可世和杨可弼率领残军撤退到了悯忠寺前。

    之前分兵前进的郭药师,已在此等候多时了,寺前还聚集着一大群老百姓。

    杨可世对郭药师说:“现在怎么办?杀到东门去等待援军吗?”

    郭药师说:“我已经得到确切的消息,东门已经失守了!”

    聚集在悯忠寺门前的这些百姓都是燕京城里的汉人,他们全都参与了屠杀契丹人的行动,他们望着杨可世和郭药师说:“你们让我们指摘契丹人家,帮助你们杀戮契丹人,现在你们如果出城,我们怎么办?况且现在各城门吊桥都已被砍断,已经没有办法出城了,不如与契丹决一死战!”

    杨可世于是又组织宋军与辽军展开激战,结果又一次战败。

    不可能不败,宋军已经三昼夜不寝食,早已人饥马疲,而辽军却是兵势方锐。

    辽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于是宋军皆弃马登上城墙。

    辽军越聚越多,最后将宋军包围在城墙之上。

    杨可世见己方已被逼到绝路,准备拼死到底,他对弟弟杨可弼说:“我们是将门世家,不能效儿女之态,现在就是我们为国捐躯的时刻!”

    言毕,杨可世手舞长枪,指挥战士奋力与辽军死战,身中毒箭而不顾。

    不知过了多久,有人向杨可世报告说:“将军,郭药师已经缒城而下了。”

    众人听罢,皆劝杨可世也缒城而下。

    可杨可世坚决不从。

    见杨可世准备赴死,杨可弼对杨可世说:“赵鹤寿的后军不来支援,刘延庆都统也不遣兵来接应,今日之事,黑白自明,如果我们都这样糊里糊涂地就死,百世之下,无人不嘲笑我们为历史罪人。我觉得我们应该活着出去,将是非昭著于世,若朝廷治罪,死而无憾!”

    杨可世想了想,觉得弟弟说的话有道理,遂缒城而出。

    宋军在燕京城内壮烈捐躯的将领,除大将高世宣以外,还有王奇、李峣、石洵美、王端臣等将,他们都是历史不该遗忘的英雄。

    宋军五千精锐骑兵,最后仅有数百人撤出城去,其余全部阵亡……

    ……

 第五百零八章 那回(求订阅!)

    …

    杨可世觉得燕京一仗,打得非常窝囊,而且他搞不明白刘延庆和刘光世父子为甚么没派援军,进而不敢去见刘延庆。(全本小说网,https://。)

    郭药师的心里则充满了悲哀!

    这个计划是他提出来的,如今失败了,刘延庆能不让他当这个替罪羊吗?

    所以,郭药师商量杨可世跟他去涿州养伤。

    不敢去见刘延庆,杨可世又实在没脸去见童贯,加上身上有毒又有伤需要地方静养,所以杨可世便与郭药师去了涿州。

    刘延庆对于燕京城内发生的情况一无所知。

    事实上,刘延庆早已派刘光世率军前去燕京接应郭药师。

    可刘光世至今也没有消息传回来。

    正在刘延庆纳闷不已之时,忽然收到郭药师与杨可世从涿州派人送来的信。

    刘延庆这才知道宋军偷袭燕京已经失败。

    这让刘延庆大为震惊,同时又大为不解!

    刘光世的援军哪里去了?难道也全军覆没了?

    刘延庆非常担心自己的儿子。

    刘延庆下令:各军继续开挖壕堑,要求壕堑的深度不低于四尺,底宽不少于两尺,他打算在卢沟河畔打一场阵地防御战。

    这天,刘光世忽然全军撤回,一兵一卒也不缺。

    刘光世对刘延庆说:“我们按照计划,一路东行,绕过辽军的卢沟河防线,到安次后再折向北,可由于路线不熟,绕的路线过长,等到我们来到燕京城东郊时,城楼上到插着的是辽军的大旗,我因此判断辽军主力已经回城,所以没敢贸然发起进攻。后来,我听说宋军在城内全军覆没,遂率军撤了回来。”

    对于增援燕京迟误,刘光世感到很自责。

    但刘延庆并没责怪刘光世,而是安慰刘光世说:“能全军而退也属不易,回来就好。”

    从刘延庆对刘光世的态度上,不难看出,赵佶选刘延庆当统帅,就是他北上收复燕京犯得最大的一个错误。

    这天下午,萧干亲率精兵八百人,沿卢沟河岸西行三十里,然后悄悄渡河,绕到宋军背后,之后在琉璃河镇南的大路两侧埋伏起来,等宋军的护粮将王渊带领数百名骑兵护送几百辆装满了粮草的马车从南往北沿着驿道缓缓走来,萧干一声令下,八百辽兵一跃而出,冲向宋军。

    宋军毫无防备,死伤遍地,活着的也都四处逃窜。

    王渊藏在一辆马车后边企图逃脱,结果被活捉了。

    萧干下令点火,将粮车全部烧掉。

    不一会儿,数百辆粮车全被点着了,只见烈焰升空,火光冲天,如同白昼。

    刘延庆闻听粮车被辽军放火烧毁,大吃一惊,连夜召集诸将开会,说:“此地远离大宋,粮道不易保护,久住下去,恐怕军中有变,我想向宣抚司申请撤军,你们以为如何?”

    诸将点头称是,表示服从刘都统的决定,只有一个叫“曲奇”的将军忽然站起来,说:“我不同意撤军,我们几十万大军北上是干什么的?不就是来收复燕京的吗?现在大军都已经到燕京城脚下了,不去进攻燕京城反而要撤退,这样的命令我实在无法听从!这时候撤退,我们对得起官家,对得起国家吗?”

    刘延庆气得脸色铁青,“腾”地一下子站了起来,随即大声呵斥道:“你懂甚么?来人,将这狂徒给本帅推出去!”

    门外几个卫兵闻声而入,随即将曲奇扭送了出去。

    萧干捉了王渊之后,命人将王渊和另外一个俘虏带到自己帐外,然后撤掉营帐外的岗哨,故意给他们一个逃跑的机会。

    夜间,萧干故意对一个辽军将领说:“刘延庆这头蠢猪,还不知道,我们大辽已经归降了大都督,只等明日,大都督将亲提三十万大军来与宋军大决战,然后咱们举火为应分左右两翼渡河,以精兵冲击宋军中军,这次咱们一定要将宋军一举歼灭,以报其毁盟之仇!”

    萧干的话,王渊在营帐外听得一清二楚。

    后半夜,王渊悄悄解开束手的绳索,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营帐门口。

    见外边无人,王渊弯腰顺着营帐一侧悄然溜走了。

    王渊冒着寒风泅渡卢沟河,爬上南岸,然后奋力朝宋军军营跑去。

    此时,心里有事的刘延庆还没有入睡。

    突然!

    本来不知去向的王渊,冲进刘延庆的大帐,随即大声道:“大帅,大事不好,辽国投降李衍了,明日李衍要亲起三十万大军与咱们大决战!”

    一时之间,刘延庆没太听清王渊喊得是甚么。

    刘延庆一见王渊就气不打一处来,要不是因为王渊丢了粮草,他也不用这么被动,因此呵斥道:“丢我粮草,闯我大帐,好好好,你真当我的刀不利?来人啊,将王渊推出去砍了!”

    王渊哭道:“小将死不足惜,但求大帅务必容小将说几句话!”

    刘延庆道:“你还有甚么好说的?”

    王渊道:“小将之所以冒死逃回来,就是为给大帅您报个信,辽国和李衍联合了,双方组成三十万大军,明日便要渡河跟咱们决战,大帅务必早想应对之策!”

    这回,刘延庆才听清楚王渊说得是甚么,随即一把抓住王渊的衣领,问:“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王渊赶紧又说了一遍。

    刘延庆听罢,有些忐忑不安,心道:“这是真的?还是萧干在用计?据说萧干此人诡计多端……”

    踌躇了一会之后,刘延庆让人将他儿子刘光世叫来商量。

    刘光世听过之后,不信道:“要投降,辽国早就投降了,怎么可能等到现在?再说,辽国就是要投降,第一选择也是咱们大宋,怎么可能是李衍?”

    王渊争辩道:“这是我亲耳听到的,句句是实,如有半句假话,我愿遭天打五雷轰!”

    刘延庆在大帐之中来回走了一会,然后停下,道:“不管真假,这里都不能待了。”

    早在白天的时候,刘延庆就派人给童贯送了一封请求撤退的报告。

    正巧,童贯和蔡攸给刘延庆的回信到了。

    回信不是正式公文,而是一封便笺,写在一张很精美的小竹纸上,信是这样写的:“仰相度事势,若可以那回,量可那回,不管有误军事。”——“那回”是宋人口语,是撤军之意。

    童贯和蔡攸的大概意思是,让刘延庆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撤军,但不可耽误军事。

    童贯和蔡攸远在雄州,对前方战场情况很不了解,因此,他们让刘延庆酌情处置,应该说是有道理的。

    而刘延庆之所以要急着撤军,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自从郭药师和杨可世兵败燕京之后,刘延庆心里一直很紧张,因为他知道自己率领的这支大军根本打不了大仗,若迎战辽军必一败涂地,到那时想撤就来不及了。

    二是,他一直主张应借助金军的力量来进攻燕京,根据宋金盟约,金军应该从北往南夹击燕京,可是金军至今仍按兵不动,所以他们宋军也应该退兵,择机而动。而且,刘延庆知道赵良嗣与马扩已经去北安州与金人谈判去了,他想等谈判有了结果以后,根据情况再出兵北上也不迟。

    当天晚上,刘延庆就想下令撤退,可刘光世坚决反对——刘光世认为,现在已是深更半夜,人马都已熟睡,若忽然下令撤军,一定会造成混乱,进而给敌军可乘之机,所以,即使撤退也要等天亮以后再下令。

    这一夜,刘延庆过得是提心吊胆,毫无睡意。

    拂晓时分,刘延庆才迷迷糊糊的入睡。

    可刘延庆刚睡着,王渊就跑进大帐报告说:“大帅,大事不好,北岸举火了,辽军很可能要发动进攻了!”

    刘延庆大吃一惊,急忙与儿子刘光国、刘光世一起跑出营帐,然后来到河岸观察,果然见河对岸有火光四处燃起。

    刘延庆匆匆回到中军大帐,随即下令:烧毁大营和辎重,全军向白沟方向撤退。

    命令下达了之后,刘延庆立即骑着一匹大白马在一大队亲兵的保护下往南奔去。

    各军接到命令,立即烧营帐,毁辎重。

    只见,人喊,马叫,一片混乱。

    刘光世见队伍如此混乱,急得直跺脚!

    他赶紧命令自己所属各营共两万多人,到左前方的蟒庄集结。

    刘光世预感到,自己老爹这次可能要犯下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

    “此时如果辽军趁机过河追击,将如何是好?”

    所以,刘光世决定,自己率队断后,掩护大军撤退……

    ……

 第五百零九章 保义郎宋江(求订阅!)

    …

    将时间拨回到两天前。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将燕京城内的宋军残兵屠杀完毕了之后,萧普贤女突然穿上盔甲,想要御驾亲征找卑鄙的宋国报仇。

    萧干和耶律大石也想找宋军报仇,可他们不同意萧普贤女御驾亲征。

    萧普贤女争不过萧干和耶律大石,只能老老实实的在宫中待着。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辽国要善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