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3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几个消息:

    第一,大宋收复燕云地区,仅仅是为完成一种历史使命;

    第二,除了收复燕云地区外,大宋对其他地区没有任何兴趣;

    第三,大宋希望从此以后与邻国保持和平友好的关系。

    赵佶的这番政治用意,在金国似乎并没产生什么反应,也没有任何回应。也许是因为金国上下全都很繁忙,没有人注意到赵佶的这份诏书。或者是有人看到了,但毫无深入解读的兴趣,因为此时金人对赵佶已经很不信任了。

    西夏也没有回应赵佶的这番政治用意——现在,西夏已经为金国马首是瞻了。

    同样的,水泊梁山也没有给赵佶回应——水泊梁山正在全力消化九州八郡,顾及不上赵佶一道小小的诏书。

    对于三个邻邦的反应,赵佶很失望,也很惶恐。

    赵佶觉得他应该做点甚么,以改变大宋目前不利的局面。

    于是,赵佶对于宋国的高层做了一些调整。

    赵佶提拔白时中担任特进、太宰兼门下侍郞即右相,提拔李邦彦担任少宰兼中书侍郎即左相。

    不久,赵佶又任命赵野为尚书左丞、翰林学士承旨宇文粹中为尚书右丞、开封府尹蔡懋同知枢密院。

    这些人,再加上领枢密院事的蔡攸,一起构成了宋国高层决策团。

    白时中是寿州寿县人,登进士第,历任吏部侍郎、尚书右丞、中书门下侍郎等要职。政和年间,他曾担任过春官,负责编辑地方上奏的各种祥瑞。他做事很认真,当无法用文字来描绘那些祥瑞时,他就用图画来表述。他呈送的《政和瑞应记》以及《赞》,曾获得蔡京好评,赵佶也很喜欢,后来他便以此平步青云。

    值此关键时刻,赵佶让白时中这样只懂得献媚的文人出任宰相,这只能说明赵佶的用人之道的确存在着问题,这也就难怪北宋会灭亡了。

    左相李邦彦,即所谓“李浪子”、“浪子宰相”,也不是什么能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人物。他长相很俊朗,文采很好,生长市井,应对便捷,善调笑谑骂,能踢蹴鞠,经常以街市俚语为词曲,人争相传唱,自号李浪子,他曾说自己要“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

    李邦彦见总领三省的太傅王黼虽然已经失宠,但还没有去职,遂私下里悄悄与蔡攸密谋,打算弹劾王黼。

    王黼失宠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他当政以后,宋国的情况每况日下,比如他推行的夫役钱搞的怨声载道,不过最重要的原因却是赵佶发现了王黼与梁师成居然是邻居,而且两家还有便门想通,换而言之,这一内一外两个重臣相交太密切了,有瞒上欺下的嫌疑。

    任何朝代,大臣与内侍相交结都是犯忌讳的,皇帝对此皆是相当敏感。

    朝官不得交结宦官,宦官也不宜与朝官交结,这是宋代防范宦官专权的一条重要原则。

    按照规定,两者若相互往来,将受到惩处。

    然而,宋徽宗时期,特别是宣和以来,宦官与朝官相交结,已经成为一种普遍风气,士大夫几乎无不奔走于宦官之门,已经相习成风,皆以附内侍为荣,但凡权势显赫的宦官,无不门庭若市,他们各立门户,公受货赂,以贩鬻官爵,只不过以前心思全都在书画和道家上的赵佶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事罢了。

    赵佶对王黼很失望。

    当初,赵佶力排众议,破格提拔王黼,可以说对王黼是寄予了厚望。

    赵佶给王黼的待遇也最高,不仅赐给他宅邸,还亲自给他的宅邸命名为“得贤治定”,甚至又亲自给他题写了“载赓堂”、“膏露堂”、“宠光亭”、“十峰亭”、“老山亭”、“荣光斋”、“隐庵”等七块碑额。

    王黼与粱师成在赵佶面前很会表演。

    王黼才智出众,能言善辩,既善于揽权敛财,又善于巧言献媚,逐步赢得了赵佶的信任。

    而梁师成则是另一种风格,他愚讷谦卑,老实厚道,不能说不会道,但他善于察言观色,处事老道,也深得赵佶的宠信。

    近几年来,王黼和梁师成在赵佶面前一唱一和,阳奉而阴违,赵佶觉得他二人把自己害惨了。

    不久,年仅三十五岁的御史中丞史何栗挺身而出,他上疏弹劾王黼,连奏七章,列举了王黼奸邪专横、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巧取豪夺、骄奢淫逸等十五条罪状,请求朝廷罢免王黼,并按律治罪。

    王黼的政治嗅觉很灵敏,他感到形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于是在十一月初,他主动上章请求致仕,他在奏章中说:“陛下用臣不为不尽,任臣不为不专。缘臣薄祐,取戾阴阳,内积忧虞,外伤疲敝,扪心自悼,吊影生嗟,获戾天人,莫之可逭。倘许尽还印绶,退即里居,脱身于风波汹涌之中,收功于桑榆衰蹇之域,人非鬼责,少缓颠隮,永言此恩,是为终惠。”

    赵佶很快便批准了王黼的请求,他在御笔中写道:“王黼陈乞致仕,其应恩人数、朝谒礼数等,一切并依蔡京例施行,仍给节度使俸”。

    这年,王黼四十五岁。

    王黼是宣和二年十一月正式出任少保、太宰兼门下侍郎即宰相职务的。

    其实,早在宣和二年六月蔡京退休前,王黼就已经深得赵佶的信任,并开始掌控朝政大权。

    王黼采取罢方田、毁辟雍与医学算学、并会要和六典诸局等一系列减轻赋税杂役和精简政府机构的改革措施,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广泛好评,人们觉得他很有魄力,都称赞他为“贤相”。

    后来,王黼设置应奉局,自兼提领,以进贡赵佶为名,向各地官员摊派,要求进贡四方珍异之物,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反感——这些东西,能到赵佶手中的也就是十分之一,其余全都被他和粱师成瓜分。

    随着权力地位的巩固,王黼越来越专权霸道,恣凶稔恶,说一不二,对于与他看法不一致的大臣,他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迫害,中外畏之,无敢言者。

    所以,王黼罢官的消息传开后,天下称快。

    ……

 第五百六十六章 金国不会攻击大宋?(求订阅!)

    …

    宣和六年十一月初,童贯派人去请保州廉防使马扩来太原——童贯之所以将马扩找来,那是因为童贯准备让马扩与邠州观察使辛兴宗一起去云中拜见完颜宗翰,商议要回云地一事。/全本小说网/https://。/

    童贯对马扩很欣赏,认为与金人谈判,马扩是最合适的人选。

    马扩接到童贯的命令之后,在第一时间启程。

    仅一天时间,马扩就来到了太原。

    童贯听说马扩前不久曾去过燕京,便向马扩询问起燕京的情况。

    马扩于是就燕京的问题向童贯做了很详细汇报,并重点谈了谈“常胜军授田的利害”。

    童贯道:“一直以来老夫都担心常胜军将来会成为大宋的祸患,准备对常胜军进行削减,不知子充你意下如何?”

    马扩回答说:“下官亦知常胜军他日必为祸患,然而现如今女真正是因为顾虑常胜军才不敢举兵窥燕,若遽削之,恐怕就会消除女真的最后一丝担心,那样一来,女真人必将对我大宋无所畏惧,燕地恐怕就危险了,而且常胜军也有可能哗变或者是叛降女真。”

    童贯对此其实很清楚,他问:“那子充你有甚么好办法?”

    马扩没怎么想就回答说:“如今常胜军能战之兵也就三万多人,太师如果能于陕西、河东、河北三路选精锐马步十万人,分为三部,再择良将统帅,一驻于燕山,与郭药师对营相制;一驻于广胜军或中山府;一驻于雄州或河间府。犬牙相临,使常胜军进有所托,退有所忌,那样,金人就算有歹意,又岂敢轻易前来?”

    童贯摇摇头,道:“你的主意虽然不错,可如今国势艰难,实筹集不到如此多的精锐马步。”

    马扩也知道,自从种师道和刘延庆那两败之后,大宋的确没有多少可用之兵,而且还要防着宿敌西夏的侵扰,让童贯现在筹集出十万精锐,的确是难为童贯了,于是感慨道:“国家挫威,皆自延庆之遁,傥当时再起种师道,提许多西兵举事,却不至如此误国家大事!”

    童贯默然不语。

    童贯很不愿意再提起那两败。

    首先,不管怎么推脱,在名义上,那两败都是他所领导的。

    其次,他也的确有些责任。

    先说刘延庆遁逃一事。

    当时,刘延庆在撤军前曾向童贯请示过,童贯回答的模棱两可,让刘延庆据实而定。

    刘延庆被捕入狱之后,审讯他的时候,他拿出一份有童贯和蔡攸二帅签名的允许其自行决断的手札,来为他自己辩护,审讯于是不了而了之,刘延庆最后无罪释放。

    后来,朝议刘延庆丧师辱国,皆认为不可不行法,于是贬刘延庆于筠州副节度使。

    至于种师道那一败,童贯心理很清楚,如果不是他与种师道的矛盾由来已久,两人精诚合作,兴许就不会有后面的那些事了。

    童贯真的很看好马扩,否则,只凭马扩当着童贯的面提起种师道和刘延庆,而且批评一个表扬一个,马扩的仕途很可能就此完蛋。

    几天后,童贯向马扩和辛兴宗下达了“前去云中,跟女真人要回云地”的命令。

    临行前,童贯特意召集李宗振、辛企宗、辛永宗、孙渥、姚友仲、杜常兰等十几名宣抚司的幕僚与将官举办了一场酒宴,为马扩与辛兴宗送行。

    这十几个人环列在童贯周围,以金杯酌酒,逐次第饮。

    童贯主动说道:“山前所任帅臣都非良材,现巳生弊病,如果能要回山后,选择帅臣不是一件小事,你们都说说看,谁适合当山后的帅臣?。”

    李宗振等人于是将陕西六路,以及河东河北诸路武臣,全都细数了一遍。

    童贯摇摇头,说:“此辈太平之地可作边帅,山后西临西夏,北接鞑靼,南为燕地依托,所以必须得一文武兼通,智勇以廉,识诸国人情者,才能堪此大用。”

    说到这里,童贯看向马扩,道:“老夫以为,非吾马宣事不可也。”

    谁也没想到,童贯竟然想举荐马扩为云地的帅臣,包括马扩自己。

    说实话,见童贯有意让他领兵镇守云中,马扩心里感到很振奋,对童贯也很感激。

    童贯看了马扩一眼,问道:“如果由子充你镇守云中,当用军马几何?”

    马扩想了想,道:“当用三万。”

    童贯道:“国家现在举步艰难,能不能再少些?”

    马扩道:“不能少于两万,云中府屯一万,各个关隘分驻一万。”

    童贯笑道:“两万则要好办得多,每岁当以三百万缗资军,凡有你所举荐之人材,老夫必一一依从。”

    马扩道:“扩必不辜负太师所望!”

    ……

    十一月底,马扩与辛兴宗来到云中。

    不巧的是,完颜宗翰不在云中——他回上京去了。

    代理元帅职务的完颜希尹,派高庆裔来跟马扩与辛兴宗扯皮。

    高庆裔说:“大帅不在,我等不敢谈云地归属问题,而且,贵朝收了原辽国官员和燕地富民,誓书所载,各不得收纳叛逃,贵朝已先失约,所以依我看,就算大帅回来了,也不会归还你们山后之地。”

    马扩辩说:“原辽国官员和燕地富民逃归燕京,乃张觉之罪,本朝已斩张觉之首函送。其余民户,多隐山谷,见者相继遣返,未见者已派人去捕捉,并非纳收叛逃。贵朝曾言,谭稹多有不适之举,我朝已经责贬谭稹,再委童太师,诚意与贵国交好,望贵国早还我大宋山后之地,使两界生灵安定。”

    高庆裔道:“你朝若想要山后之地,先将辽国旧官和燕地富户发回,然后再议归还云地一事,否则休开此口。”

    马扩与辛兴宗跟高庆裔一直耗到十二月上旬,仍然没有任何进展。

    马扩与辛兴宗商量了一下,决定先回太原。

    二人回到太原之后,童贯问:“你二人入境后有何所见?”

    马扩道:“女真人现在在训习汉儿乡兵,并增加了飞狐、灵丘的守卫人数,与之交谈,他们数次指言张觉,并索要原辽国官员和燕地富户,下官感觉很不好,怕他们准备久占云地不还,甚至犯我河东之地,愿太师早做准备,加固国防。”

    童贯听后,并没有表态。

    童贯心里一直认为,金国此时不太可能会出兵进攻大宋,因为金国才刚刚建国,国内还不太平稳,经济上也缺乏支持,仅粮草一项,就够金国愁的,而且金国还没捉到天祚帝,另外有强邻水泊梁山在侧,所以,现在南下与大宋交战,是极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