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3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完颜宗翰沉吟了一下。

    马扩见状,道:“请国相摒弃左右,马扩有秘事与国相商量。”

    完颜宗翰道:“他们都是我的心腹之人,事无不可能对他们言。”

    马扩道:“此乃两国大事,没商定前,不便说于他人听。”

    言毕,马扩给完颜宗翰递了个眼色。

    完颜宗翰见状,沉吟了一下,然后挥挥手,让左右退去。

    马扩这时才道:“临行时,童大王令我告诉国相,本朝缘谭稹不务大计许粮不给,另有张觉一事,主上亦自知是失,愿国相念两国旧好,同灭大辽契丹,不为深较,至于山后之地,只交割蔚、应两州即可,其余尽归贵朝,若蒙俞允,两国从今以后各自安抚边民,日后国相不论要何物,皆可找童大王,童大王必一一奏上应付。”

    完颜宗翰哈哈一笑,道:“云地现已尽归我所有,凭甚么割让两州给你?”

    马扩道:“国相一旦听奸人挑唆,两国不得已交兵,必各有损伤,我大宋河东河北州城坚固,军民皆习战斗,若有人侵战,民众保家卫国必据城坚守,如何容易攻破?你们大金国不过能虏掠些村民钱财罢了,纵有所得,又何偿所失?杀一南人,即是与契丹报仇,杀一女真,亦是与契丹报仇。今贵国灭尽契丹,又得南朝金币,得早休兵,各享太平,莫是上策,岂可轻言战斗之事?两州之地,换得边界长治久安,何其划算。扩久被命奉使,不敢不为两国极尽忠言,乞国相深思之。”

    完颜宗翰似有些动摇。

    沉吟了一会,完颜宗翰道:“你先回去,回头我会派使节通知你我们大金国的决定。”

    马扩回到太原之后,将这些一五一十的全都告诉给了童贯。

    童贯大惊,随即不信道:“金国在边界这点兵马,怎敢打我大宋的主意?”

    马扩说:“我去年自云中回,便以此事报大王,劝大王分三路,选拔十万军兵分统,以压助常胜军,乃是预知此意。在任邱县,就金人擒获天祚帝之事,我曾向大王分析过;在保州,我曾给大王写过报告,请赶紧备边;在京师,我又劝大王提十万兵出压境,拱卫边疆。我预知,此贼深怀张觉之憾,为契丹亡国之臣所激发,必生不测之变,大王皆不信之……现在,金人必乘我北面无备,犯我大宋边界,大王还不早做隄防?”

    童贯说:“自得到你茹越寨所写信件,我即给太原、真定、中山、河间、燕山府路下令,令他们分定策应,各自管好防区。我又令郭药师秣马厉兵,出城下寨。现在,太原府路官军,加上义勇、胆勇、义胜军等民兵,合计起来须有数万人。我已令李嗣本摆拽耀兵。或许粘罕(完颜宗翰)得闻如此声势,便不敢来犯。”

    马扩道:“希望如此罢。”

    第二天,代州边关忽然传来报告说,金国元帅府差遣使副完颜撒卢拇和高庆裔来访问。

    宣抚司赶紧安排机宜朱彦通与马扩,担任馆伴负责接待。

    完颜撒卢拇和高庆裔来到太原,首先将完颜宗翰的一封信交给童贯,信中说:

    “大金固伦尼伊拉齐贝勒左副元帅致书于大宋宣抚郡王阁下:既凭来信,复沐使音,未孚结纳之诚,难避重烦之议。领兵前去之由,已载别牒。且两朝之事,若不互相容会,须至争战……”

    总结一下完颜宗翰的意思,其实就是九个字——金军入侵已无法避免。

    童贯看完信之后,大惊失色,道:“两大国之间事,且须商量,何故如此草率?”

    完颜撒卢拇说:“军马已起,有甚么好商量的!”

    高庆裔道:“皆因贵国失了道理,才导致如此,不怨我大金国妄动刀兵。”

    马扩道:“兵者凶器也,我大宋乃大国,世界广阔,军不下百万,国富民强,若贵国省悟,万事好商量,反之,一旦开战,恐贵国追悔莫及!”

    完颜撒卢拇道:“若是怕你国,我大金国就不会举兵来见!”

    高庆裔道:“事已如此,再逞口舌之争,又有甚么意义?你们若能劝动你国皇帝,割与河东河北两路地土,以大河(黄河)为界,存取大宋宗庙社稷,兴许还能削去我们大金国的怒火。”

    从高庆裔的此番话中,不难看出,金国这次出兵的目的,也可以说是金国目前最大的期望就是,要宋国的河东、河北两路土地,然后以黄河为界跟宋国南北分治,并没有灭掉宋国的想法。

    ……

 第五百七十六章 入侵(求订阅!)

    …

    对于边界上的紧张形势,东京汴梁的官民丝毫没有察觉到,到处都是歌照唱、舞照跳,蔡攸还请求赵佶废除安肃与保信二军,恢复其为梁门与遂城二县。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安肃与保信二军,是宋太宗赵匡义时所建,与保州、易州构成犬牙交错之势,相互牵制,以控山西之路,是宋国北方沿边最为要害之处,宋辽澶渊之战时,此二地号称“铜梁门,铁遂城”。

    蔡攸奏禀:“祖宗昔以二县建安肃、保信,为扼易州一带,今既得燕山,而景蓟为外藩,则安肃保信在内地,无所用之,当复废为县。”

    蔡攸身为国家军事主管,在战争来临前夕,竟认为这些军事设施无所用之,真乃天下奇闻。

    (《北征纪实》对此评论说:“大凡失谋可怪,而资敌之跳梁者,类如此!”)

    赵佶认为蔡攸所凑有理,便同意了废除安肃与保信二军。

    安肃与保信二军被废之后,北方忽然传来消息说,金军已大举入侵。

    这顿时就让赵佶、蔡攸等人傻了眼。

    其实,此时,燕地的形势已经很危急了。

    燕地本是易守难攻之地——易州西北有紫荆关,昌平之西有居庸关,顺州之北有古北口,景州东北有松亭关,平州之东有榆关。

    如果宋国能尽数收复燕地,然后能够尽数占据这些关口,则燕地或许可以保全。

    可是,榆关之内的平、营、滦三州,自后唐之时便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占领,然后辽国改平州为辽兴府,管辖营滦二州,号为平州路,至石敬瑭时,辽太宗又获得了燕山的檀、顺、景、蓟、涿、易诸州,建燕山为燕京,管辖檀、顺、景等六州,号为燕山路,与平州路成为并列的两个路。

    当初,宋国在与金国进行商谈交割土地之时,赵佶因不明辽国政治地理,误以为燕京并所管州城已经将关内之地全都包含在内,不知道平、营、滦三州不在燕京的管辖范围之内。

    这个失误,令赵佶很懊悔,所以他一再诏令赵良嗣,让他在谈判中极力争取平、营、滦三州。

    可是,金人并不傻,他们对平、营、滦地区的战略价值看得很清楚,因而多次拒绝宋国的请求。

    后来,金人不仅要保留此地,而且还在此驻扎重兵,并派金国大将完颜宗望驻守,目的就是要给自己留出一条南下的通道。

    赵佶为收回此地,不惜冒险收纳金国叛臣南京(平州)节度使张觉。

    张觉事件,是赵佶在收复燕京过程中犯下的最致命的错误之一,给了金军入侵宋国一个非常好的借口。

    金军分东西两路伐宋,完颜宗望率东路军先行出兵。

    宣和七年十一月末,金军占领了檀州,几日后又占领了蓟州。

    直到这时,燕山府才确认金军已大举入侵。

    可这时已经有些晚了,因为很快,金军就兵临燕京城下。

    早在二十天前,郭药师已将常胜军集结完毕,驻守于燕京东郊——这是宋国准备得最充分的一支军队。

    见金军来犯,郭药师派人入城向蔡靖请示出兵迎敌。

    蔡靖的内弟许采极力向蔡靖建议:“且令郭公披坐镇,可遣张令徽、刘舜仁以偏师应敌,若郭公去,假使取胜,必益骄,不可制,不胜则一败涂地,燕山必陷险地。另外,古北口以及居庸关,亦须防守,不可孤注一掷。”

    蔡靖不听,从国库中拿出大量金帛,大张旗鼓地犒赏常胜军。

    尔后,郭药师亲率大军出发。

    常胜军一路往东挺进,一日后便来到了三河县(后世河北三河县)的白河之西岸。

    此时,完颜宗望也已经率军兵临白河之东岸。

    不过,完颜宗望很忌惮常胜军,所以没敢先发起进攻。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有全亮,郭药师就率领常胜军渡过白河,然后向金军发起进攻。

    完颜宗望下令还击。

    双方鏖战三十余里,郭药师一度取得胜机。

    可是不知为何,张令徽突然带着所属人马遁逃!

    刘舜仁见张令徽逃了,也率领本部人马逃了回去,只剩郭药师自己苦苦支撑。

    最终,郭药师也不得不败退。

    其实,白河之战,常胜军与金军杀了个旗鼓相当,完颜宗望甚至到最后都不认为自己胜了,如果不是张令徽和刘舜仁带所属人马逃走,常胜军此战很可能会取胜。

    郭药师、张令徽和刘舜仁逃回来以后,相互指责,张令徽拒不承认因他而败。

    张令徽与郭药师矛盾很深,而且由来已久。

    当初,张令徽与郭药师在辽国做官时,张令徽官职一度曾在郭药师之上。

    投降宋国之后,郭药师不仅官位在张令徽之上,而且还受到赵佶宠幸,并且得到童贯和蔡攸的赏识,可以说是平步青云。

    这让张令徽很嫉妒。

    王安中在任时对此已有所觉察,曾向赵佶推荐过张令徽,朝廷也曾委任张令徽为节度使。

    但张令徽还是在郭药师之下,所以心里一直很不平衡。

    这也许就是张令徽率先逃走的原因之一。

    见郭药师、张令徽、刘舜仁都败退而归,蔡靖感觉形势很不妙,于是召集燕山府监司开会议事。

    转运使吕颐浩建议,立即组建一支二千人的敢死队,然后打开城门,护送重要人员向南撤退。

    提举官沈琯以及蔡靖的幕僚许采与蔡松年都不赞成开城门逃走。

    蔡靖权衡利弊之后最终听取了沈琯等人的建议,准备死保燕京城。

    吕颐浩和廉防使梁竞表面没说甚么,不久却携带家属到达城南门,准备出城而去。

    另外有漕司吏卒大约一二百人,也在城南门砸门,他们也想出城南逃。

    蔡靖派人将吕颐浩等人拦了回来。

    蔡靖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常胜军的身上,希望常胜军能守住燕京。

    可蔡靖不知道的是,昨天夜里,把守燕京城东北门的刺史皇贲,已暗中派人去联络金军,表示可以开城门为金军做内应,并且还请示二太子宗望:“不知太子要活的郭药师,还是要死的郭药师?”

    耳目众多的郭药师,已经得知此事,而且他还知道,皇贲背后的主谋便是张令徽和刘舜仁。

    张令徽和刘舜仁若反,燕京城必破无疑,郭药师为求自保,下令儒林郎王枢,起草好了向金军投降的降表。

    降表中说:

    “待时而动,动静固未知其常;顺天者存,存亡不可以不察……”

    不久,郭药师便派人请蔡靖吕颐浩李与权沈琯等燕山府主要官员来自己家中议事。

    蔡靖等人结伴而来——他们并不知道郭药师已决定向金人投降,并在家里预设了伏兵。

    蔡靖一进门,郭药师便对他说:“张令徽当初就没有与金人作战之意,他盗用军中大印,已向金人递交降表,我虽然已派人追了回来,但现在情况很危急,金军旦夕将至,已情不得巳,咱们莫且投降怎样?”

    蔡靖一听郭药师要投降,气愤地说:“靖誓死报国,此出何言邪?相公欲负天子耶?靖以死报君,岂可投降!”

    说着,蔡靖取下佩刀便要自杀。

    郭药师一下子将蔡靖抱住,然后郭药师手下的将校上前将蔡靖的佩刀抢下。

    吕颐浩转身想逃跑,被郭药师手下的军官们制止住。

    郭药师与蔡靖等人坐在一起,解释说:“药师实不得已,不能与诸公主终始之义。”

    说着,郭药师假惺惺地掩面而泣。

    从此,蔡靖等人便被扣在药师家中。

    几日后,完颜宗望率大军兵临城郊。

    郭药师于是赶紧率领众军官出城迎拜。

    后来,郭药师回家对蔡靖等人说:“太子有令,南朝官并不杀,令出城降。”

    蔡靖说:“我们已经被拘执,何必再降?见时用何礼数?若少有屈辱我必死。我若死,举家骨肉,请郭相公全部缢死,一坑埋之。”

    蔡靖又叮嘱儿子蔡松年要英勇不屈。

    众人都向郭药师请求,“免见太子。”

    郭药师说:“必须要相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