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3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人大多都信奉,乱世英雄出四方,有兵就是草头王。

    这也是,今后赵构极度不信任统兵武将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武将真是喜欢拥兵自重。

    其次,这十七万大军并不真正听从赵构指挥。

    就以救援东京汴梁一事为例。

    赵构让大家商量一下甚么时候可以出兵救援东京。

    结果:

    有人主张开战,建议与各勤王之师约好日期,同日大进兵,与金军鏖战,一决胜负。

    有人反对开战,他们认为,金军现只控制外城城墙,尚未入城,如果现在开战,势必将金军逼入城内,那样,很可能发生屠城之祸。

    还有人认为,赵桓曾有蜡诏送来,已明确指示(金人登城不下,方议和好,可屯兵近甸,毋轻动。),现应遵守赵桓诏令,静观其变。

    再次,这十七万大军的组成很复杂——他们有的是招安而来的盗贼,有的是收拢而来的溃兵、军贼,也有临时组建的勤王兵与民兵。

    这样一支杂牌军,其军纪与战斗力,可想而知。

    另外,底层士兵,尤其是那些曾被金军打败吓破胆的士兵,不愿意再跟金军交战,为此,他们甚至不惜哗变。

    事实上,这段时间,已经有过两次哗变了。

    第一次,在相州时,不少乱兵不愿意跟赵构来应天府,更不愿意跟金军开战,所以,这些不想跟随赵构南下的乱兵,闻听大元帅府欲迁往应天府之后,趁天色未亮,偷偷在城北门与府衙前放火,企图造成混乱,然后逃跑。

    幸亏张俊反应快及时将那些纵火的乱兵捉了,并将大火扑灭,然后凌迟处死了这些纵火的乱兵,才镇压住那次哗变。

    大军南下了之后,又有些不想南下的乱兵企图搞事。

    结果,又被张俊给捉了,然后被赵构凌迟。

    军中两次谋乱,皆刚刚露头,便被张俊所粉碎,张俊的敏锐洞察力与果敢魄力,由此可见一斑,这也说明,张俊并不是后世传说的那样无能,位列中兴四将之首,也不能说是一点原因都没有。

    其实,仔细翻翻张俊的履历,就会发现,张俊也是从一名小兵,开始其军旅生涯,从军队最基层,一步步拼搏上来的。

    让赵构领着这样一支大军去跟强大的金军一决高下,也真是考验赵构的勇气。

    而事实上赵构就是一个外强中干没有勇气的家伙。

    当然,你也可以说,赵构的政治水平高,能隐忍,会做正确的取舍。

    总之,赵构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选择,暂不出兵,再观望观望,然后再做决定。

    ……

    宋军在那边踌躇不前,梁山军这边却如猛虎下山一般,尤其是左路军的前锋,也就是由第一营和郭浩郭所组成的选锋军。

    这一万多人马皆是骑兵,又有攻无不克的第一营做矛头,以至于选锋军就像一根长矛一般直直的插向东明县。

    在与金军接战之初,选锋军一连挑了十八座金营,将金军都打懵了。

    要不是韩世忠得知此事了之后,连下三道命令,不准选锋军再往前冲了,以选锋军之前的凶猛势头,三天就能打到汴梁城下。

    不过,这个前提是,他们不中金军的埋伏。

    事实上,完颜宗望已经针对这一万多选锋军做出了相应的部署,他们如果再像之前那样冒进,很可能会吃一场大败仗,要知道,完颜宗望也是百战名将,岂能这么轻易被郭浩和杨再兴击败?

    不过,战争当中是没有如果的。

    借着左路选锋军最初的猛攻,左路军只用了六天时间,就拿下了东明县,然后剑指汴梁城。

    顺便说一句,在东明县,韩世忠将之前一直猛冲的第一营撤了下来(杨再兴不服,找韩世忠理论,韩世忠表示自己实在是无法驾驭第一营这柄利刃,于是干脆将第一营还给李衍。),只留郭浩部担任选锋,之后继续向前推进——小心向前推进。

    与左路军这边快速推进到了东明县不同,右路军那里,刘锜实施的是稳扎稳打的打法,所过之处,必定将所遇到的金军,全部都清理干净,然后再往前推进,绝不给金军任何破绽。

    因此,右路军的行军速度要慢上一些。

    与右路军交手的是完颜宗翰。

    见右路军打得如此稳健,完颜宗翰顿生大敌之感。

    因此,完颜宗翰一边控制军队稳步往后撤、一边准备跟右路军进行决战,准备一举击败右路军。

    完颜宗翰不仅是西路军主帅,还是金军的统帅,所以,完颜宗翰的目光不能只盯着梁山右路军,还得看目前的全面形势。

    一看之下,完颜宗翰顿感不妙。

    如今金军所面临的形势是,北边和东边是梁山大军,南边是宋国大元帅府的三十万大军(大元帅府自称的,实际只有十七万),西边是范致虚所率领的二十万大宋西军(实际上只有十万)。

    这么一看,金军的形势极为恶劣,被数十万大军所包围,其中更是有十几万南征北战无败绩的梁山军。

    这种情况下,哪怕狂妄如完颜宗翰,也不禁有些慌了。

    另外,自从八月出兵以来,金军已经征战近半年了。

    虽然连战连捷让金军上下的气势还都不错,可无论将帅还是士兵,无论精神还是体力,金军上下都深感疲惫,都需要休整。

    这其中又以东路军统帅完颜宗望最为疲惫——完颜宗望的疲惫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年一直连连征战,还因为好色的他,这几年,尤其是这两次南下,夜夜笙歌,身体严重透支。

    所以,完颜宗翰不敢也不想再在东京待下去了。

    基于此,在赵桓因为怕死而闭着眼睛签署了金人单方面制定的不平等条约之后,完颜宗翰立即给汴梁城中的人下了最后通牒。

    换而言之,金军准备撤军了……

    ……

 第六百三十一章 奇取汴梁城(一)(求订阅!)

    …

    赵桓天真地以为,只要他能满足金人的要求,就能保住宋朝的江山社稷,就能保住他自己的皇位。(全本小说网,https://。)

    直到金兵粗暴的扒掉了他的龙袍的那一刻,他才如梦初醒,“原来金贼压根儿就没想过留下我赵氏!”

    面对金人提出来的强盗条款,悲愤欲绝的赵桓,本不想签署的。

    可赵桓又实在是没有这个勇气。

    在凶神恶煞的金兵的威胁之下,在吴幵、莫俦等同样胆小懦弱的宋臣的劝谏之下,赵桓最终还是在这份使上最屈辱的协议书上签了字、画了押。

    宋国并非只有吴幵、莫俦这样的软骨头,还有很多死忠之臣。

    刘鞈和李若水就是这样的死忠之臣。

    刘鞈是金人指名索要的大臣之一,早就被赵桓君臣送至金军,金人安排他住在青城寿圣院。

    金人知道刘鞈在担任真定府知府期间表现突出,数败金军,能力卓著,声誉很高,因此多次提出请刘鞈为官,为大金效力。

    但刘鞈皆以身体有病,无力胜任而推脱,始终不肯接受。

    得知金人废了赵桓准备废掉赵宋之后,刘鞈招呼使臣陈瓘、刘玠过来,对他们说:“圣上已被金贼废弃,虏欲灭我宗社,乃欲用我,我当自图。”

    说完,刘鞈当即提笔写下一封家书,书中说:“大金不以予为有罪,而以予为可用。夫贞女不侍两夫,忠臣不事两君。况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所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予今日,所以有死而已!”

    刘鞈将家书交给陈瓘,让他找机会转交给他的儿子刘子栩。

    陈瓘与刘玠离开后,刘鞈沐浴更衣,又饮了一杯酒,然后用衣带在门口自缢而亡。

    完颜宗翰闻讯大怒,下令将刘鞈的尸体置于路旁,告诉过路者:这就是不服从大国之命者。

    然而私下里,金人却相互叹泣说:“刘相公忠臣也。”

    后来,金人在青城寨中寻找刘鞈亲属随从,使臣陈瓘等人出面,一起将刘鞈殡葬在寿圣院西南山冈,并在壁柱间题写:刘资政殡葬处。

    (梁山军攻占了东京之后,刘子栩与陈瓘等人出城棺殓。此时,刘鞈已埋入土中四十多天,却容貌不坏,颜色如生。)

    有赫刘公,心在王室。气吞黠虏,忠贯白日。九鼎既沦,四溟荡溟。公如山岳,万仞屹屹。富贵莫诱,威武莫屈。仗节崦死,无愧委质。

    李若水与副使王履被完颜宗翰传唤而来。

    完颜宗翰希望他们支持立异姓为帝,同时也希望他们出任官职。

    然而,李若水却明确表示坚决反对。

    完颜宗翰问:“何故,唯你坚不欲立异姓?”

    李若水回答道:“上皇悔过避位,主上孝慈勤俭,无有过行,岂可轻议废立?”

    完颜宗翰说:“赵皇失信,使南北生灵如此,岂不是过?”

    李若水说:“若以失信为过,国相亦有失信处五,则公乃失信之尤者。”

    紧接着,李若水一一历数了完颜宗翰失信之处,最后说:“汝伐人之国,不务安全生民,徒掠金帛子女以自丰,止是一大贼耳!你国灭决不久矣!”

    完颜宗翰大怒,呵令:“推出处置!”

    一群金兵呼啦冲上来,将李若水与王履捆绑起来。

    可他们毫不畏惧,一边朝外走,还一边回头叫骂不停。

    另外,李若水与王履的随从,也被金兵一同捆绑了起来。

    金兵将李若水等人押到南郊侧近一处圜丘下,准备在此行刑。

    李若水仰天长叹,念歌一首,最后两句是:“矫首向天兮天卒无言,忠臣效死兮死亦何愆!”

    李若水又回头对自己的随从谢宁说:“我为国家合死,枉带累你。”

    监刑者问:“侍郎服乎?你现在回头也为时未晚。”

    李若水狠狠瞪了监刑者一眼,随即厉声骂詈不止。

    监刑者大怒,扬起一拳,将李若水唇齿打破。

    李若水神色不动,嘴里喷着血,反而骂得更狠了。

    监刑者气急败坏,用刀刃将李若水面颊割裂,将其舌头割断,然后将李若水杀死,并割下了李若水的脑袋。

    李若水宁死不屈的事迹,很快在金营传开。

    金人对李若水很敬佩,他们说:“大辽之破,死义者以十数。今南朝,惟李侍郎一人。”

    完颜宗望闻听李若水与王履被杀之事,很是感叹,说:“南朝若人人得如此二子,岂有今日之事?”

    烈烈李公,实备全德。义动幽明,气贯金石。扈跸虏营,爰定忠烈。杞人之忧,废立大戹。公挺不顾,二酋面叱。勇其雷霆,天地动色。命轻鸿毛,名高斗极。燎原之火,不变蓝璧。滔天之溺,砥柱独立。死得其所,震耀方册。

    虽说宋国有刘鞈、李若水和王履这样的死忠之臣,但更多的还是吴幵、莫俦这样的软骨头。

    刘鞈、李若水和王履不愿意为大金做事,有都是人愿意为大金做事,完颜宗翰废掉赵桓不久,就让莫俦、吴幵入城宣谕,将大金皇帝的诏书和赵桓所签署的屈辱条约传达给京城留守孙傅等人,并告诉他们:限三日内,将皇宫中的宝物,将道宗皇帝赵佶,将皇太子赵堪,以及所有赵氏男子,并大金所要之人、物全部送出城,时间一到,人、物若不出城,大金将提兵自取。

    同时,又令孙傅等人推立异姓。

    至此,金人终于将其将要废弃赵宋一事昭告天下。

    完颜宗翰还令邓珪率内侍百余人入城,监守后妃、帝姬、诸王妃出城,可见金人对宋国皇室之女也是势在必得。

    另外,完颜宗望早就听说,赵佶四女茂德帝姬赵福金,容貌最美,所以点名让邓述回头将赵福金送到他那里去。

    邓述也是内侍,曾担任真定府走马承受。

    真定沦陷之后,邓述投降金人,金人让他随军听用。

    这邓述,投降的可谓彻底,他向金人提供了赵氏的所有名单(宋太宗赵匡义一支的,赵匡胤一支其实还有漏网之鱼。)——邓述和金人按名单要人,扬言,缺一人便提大军入城屠城。

    ……

 第六百三十二章 奇取汴梁城(二)(求订阅!)

    …

    依依官柳拂宫墙,宝殿无人春昼长。/全本小说网/https://。/燕子归巢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这首小诗是吏部侍郎谢克家有感而发。

    这首诗充分的反应出来了东京留守大臣们和众多普通百姓的,面对国破家亡,无能为力;面对似海君恩,无以为报;面对月破黄昏,孤苦无助。

    截止到目前为止,金人已经围城近三个月,中间又巧取豪夺,以至于城内物价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