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3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衍又道:“我再来问你,假如我还政于赵宋,谁可为皇帝?谁比我李衍更适合当这个皇帝?”

    “这……”

    谁来当皇帝,岂是秦桧这个小小的御史中丞能决定的?

    更关键的是,赵宋目前真的很难选出一个适合当皇帝的人,尤其是当这个特殊时期的皇帝的人。

    赵佶,为逃避责任,退位给赵桓,如今已经是太上皇,不,准确一点说,如今连太上皇都让金人废了,关键是,靖康之耻,赵佶是罪魁祸首。

    赵桓,无能,丢人,被金人所废,更是直接导致靖康之耻之人。

    赵谌,别说已经横死,就是不死,那也只是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当这个时期的皇帝?

    赵构,从目前赵氏的情况来看,无论如何都轮不到赵构当皇帝——上一世赵构能当皇帝,那是因为赵匡义一支全都被金人捉走了,只剩赵构一个,而赵构手上又有一定的兵马,所以只能推选赵构来当皇帝。

    总而言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赵氏实在是选不出一个适合当皇帝之人——赵宋皇室之人,威望全都不够,至少,跟李衍相比,威望全都不够。

    这不是李衍,或是金人,造成的,而是赵氏自己造成的——历任赵皇,防范皇室之人如防贼,非皇储根本就没有机会建立自己的威望,如今,赵佶、赵桓被废,赵谌已死,赵氏谁能堪当这个大任?

    这也是后来赵构当了皇帝之后立即天下大乱的原因之一。

    见秦桧哑口无言,李衍道:“既然没有人比我李衍更适合当这个皇帝,那我李衍责无旁贷,中国百姓,中华大地,我李衍一肩扛起。”

    说到这里,李衍环视一圈,一一看过那些目瞪口呆之人,然后朗声说道:“我李衍不需要搞劝进的小把戏,三日之后就是我李衍的登基大典……这个皇帝,我李衍当定了!”

    ……

 第六百五十五章 吾皇万岁(求订阅!)

    …

    “三日后就登基,辽东王未免也太心急了吧?”

    “你懂甚么,国不可一日无主,辽东王如果不快点登基,昭告天下,天下非大乱不可。(全本小说网,https://。)”

    “想想,还真有点恍然如梦的感觉,几天前还是宋朝,再过三天就是新朝了。”

    “要我说,辽东王一定是对赵氏太失望了。”

    “此话怎讲?”

    “你想啊,当初辽东王死伤了数万人马才抢回来了燕云十六州,结果,仅仅三年多时间,赵宋就将辽东王辛苦打下来的燕云十六州弄丢了,还被金人占了河北河东打破京都,然后被废,让咱们汉人蒙羞,成为笑话,你想,辽东王那样铁骨铮铮的汉子能不对这样的赵宋失望吗?”

    “话说,赵氏非不德,从太祖到哲宗,赵氏的皇帝大多仁慈英明神武,不想到了徽宗和钦宗这里,却将祖宗基业一败而光,真不孝矣。”

    “时也!运也!命也!大宋亡了,只能说它的气数已到。”

    “亡就亡吧,这样只会勒索咱们良善百姓的王朝,早就该亡了,说真的,我也对大宋失望透顶,上百万大军,上亿民众,贯朽粟陈,竟被人打到家里,捉去了皇帝和所有皇族,它不亡,天理何在?”

    “赵宋亡不足惜,可苦了咱们这些良善百姓,掘金献女,被那金狗所欺,若不是有辽东王站出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咱们说不准就成了那亡国奴。”

    “辽东王到来,金人再退二十里,说明金人非常畏惧辽东王,我想,也只有这样有威望的皇帝才能保护我们安居乐业。”

    “谁爱当皇帝谁当,反正轮不到我,与谁当皇帝相比,我更关心辽东王给不给咱们分粮,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辽东王运来了那么多粮食,还能让你再饿着?谁当皇帝,可不是跟你毫无关系,而是至关重要,要是原来的皇帝是辽东王,金狗怎敢犯境,大宋能死这么多人?你们的财富能被朝廷搜去献给金狗?”

    “你说得不错,这由谁来当皇帝,还真重要……对了,咱们被金人搜去的金银,还能要回来不?”

    “上哪要?跟金人要,还是跟赵宋要?谁能说得清楚那些金银现在哪去了?所以啊,那些金银,你们就不用想了,就算新朝能抢回来,多半也会充入国库,能给咱们免几年锐,就阿弥陀佛了。”

    “……”

    东京城中到处都在议论李衍在三日后登基一事。

    这也正常,毕竟这是改朝换代的大事,又与他们切身相关,他们怎么可能不议论?

    甚至,当着李衍的面,他们就已经小声议论起来。

    李衍就在这纷纷议论声中,带着随从人员进入宣德门后面的皇城之中。

    入了宣德门之后,东西有左、右升龙门及两廊,正北在宫城中轴线上即为大庆殿。

    大庆殿,共九开间,左右有东、西挟殿各五间,殿后有后阁,阁后有斋需殿,殿庭广阔,可容数万人。

    闲言休赘。

    李衍带着文武百官来到大庆殿的正殿之后,站在门口四下看了看,然后就径直向着只有皇帝才能坐的龙椅走去。

    看了看这张无数人向往的椅子,李衍转身坐了上去。

    见此,跟李衍进来的文武百官全都激动不已!

    在赵鼎和许贯忠的带领下,文武百官齐拜道:“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虽然三日后才举行李衍的登基大典,可从李衍坐到龙椅上的这一刻起,李衍其实就已经是皇帝了,这是见证这一刻的人的共识。

    品味了一下当皇帝的感觉,李衍才道:“免礼平身。”

    文武百官直起身体后,李衍又道:“我们有都是时间庆祝,所以不急于这一时,当务之急是先让朝廷运转起来,这样才能不给敌人可乘之机,才能不愧对黎民百姓。”

    文武百官齐声道:“诺!”

    李衍也不啰嗦,直接道:“我……朕任命,闻焕章为中书门下平章政事(太宰),赵鼎为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少宰),许贯忠为枢密使,朱武为框密副使,唐恪为尚书左丞,蒋敬为三司使,陈公辅御史大夫,李光为御史中丞,郭永为吏部尚书,赵开为户部尚书,乔道清为兵部尚书,裴宣为刑部尚书,汤隆为工部尚书……”

    这些任命,是李衍与闻焕章和赵鼎商量过无数次后又深思熟虑了很久的结果,他们这些人就将是这个新兴国家的中枢,承载着无数责任与希望。

    对于自己在新朝将担任甚么职务,其实大多数人都已经有数,因为之前李衍已经亲自跟他们谈过话了。

    当然,也有意外的。

    比如王时雍和徐秉哲,比如李光。

    王时雍和徐秉哲很意外的没有听到对他们的任命,这让他们不禁有些忐忑!

    直到想起,一会李衍要单独跟他们谈话,王时雍和徐秉哲才心下稍定。

    而李光则真真是意外了。

    从李衍所宣布的顺序来看,他李光的职务一定不低,因为第八个就念到了他的名字,尚在六部尚书之上。

    如果按照宋制来看,御史中丞属于御史台的次官。

    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构,主要负责台谏,另外受理特殊的诉讼案件——凡重大案件,御史台和刑部、大理寺组成三法司联合审理。大理寺负责审讯人犯、拟定判词,刑部负责复核,同时报御史台监审。

    如果碰到一个重视台谏的皇帝,那御史台的权利可是非常重。

    而御史台的次官御史中丞,是从二品,位高权重。

    此前,李光只是侍御史,而且还是不久前赵桓刚提的。

    (侍御史,御史台下台院、设侍御史四人之一,如果朝官的高级官员犯法,一般由侍御史报告御史中丞然后上报给皇帝,正五品。)

    如今李光可以说是一步登天。

    更为关键的是,原宋朝的官员当中,只有唐恪和他直接得到了任命,就连一直极为活跃的王时雍和徐秉哲都没有得到任命。

    而且,所有人都清楚,原宋朝官员必然会降职使用,毕竟,水泊梁山有一大批官员,新朝一定会以水泊梁山的官员为主,唐恪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他李光的职务不降反升!

    这让李光着实是纳闷不已!

    宣布完任命之后,李衍就让所有人各司其职去了。

    闻焕章正在来的路上,因此,由赵鼎带着中书门下的人去了中书省。

    由许贯忠带着枢密院的人去了枢密院。

    由蒋敬带着三司的人去了三司院。

    吏、户、兵、刑、工部尚书带着各自所统领的官员去了自己的衙门。

    等等……

    李光原本也想跟陈公辅去御史台的。

    可就在李光转身之际,内侍突然叫住李光,道:“李大人,陛下宣你觐见。”

    ……

    ……

    不好意思,计算失误。

    白天带孩子去看电影熊出没了,准备回来就开始码字。

    不成想,几个同学突然临时决定聚一下。

    结果又没写出来两章。

    实在抱歉!

    明天大鸟一定恢复两更。

 第六百五十六章 史上最亏本的买卖(求订阅!)

    …

    “李大人,陛下宣你觐见。(全本小说网,https://。)”

    陈公辅听了内侍之言,笑着对李光道:“你先去见陛下吧,回头咱们再商量怎么建设御史台。”

    陈公辅原来就是宋官。

    而且,陈公辅和李光都与李纲是好朋友。

    因此,李纲与陈公辅原本就认识,甚至彼此很熟悉,也可以说,他们本就是好友、是知己。

    所以,李光自然知道,陈公辅见识不凡,为人正直敢谏,不畏权贵,乃是当世首屈一指的谏臣。

    仅从李衍任命陈公辅为御史大夫一事之上,李光对李衍的肯定就又增加了三分——在李光看来,有陈公辅主持中央监察机构,百官定无人不畏服。

    李光微微一拜,道:“李光去去就回。”,然后就着跟内侍去了李衍目前所在的垂拱殿……

    垂拱殿也叫常朝殿,并不似大庆殿那么宏大,也不似崇政殿那般空旷威严,乃皇帝平日处理政务、召见众臣之所,于福宁殿南,是皇帝“内朝”日常接见群臣商讨国家大事的地方。

    李衍将帮自己处理政务的女官们全都安置在这里。

    李光入内,见到这么多女官,眉头就是一皱,心道:“我必谏之。”

    李光拜道:“臣李光,拜见陛下。”

    正在批阅奏折的李衍,听言,放下手中的笔和奏折,然后抬起头看着李光,道:“朕在支持朕为君的名单之中看到了你的名字,这很好。”

    李光道:“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是目前最适合为君之人。”

    李衍问:“这就是你的全部理由?”

    李光答道:“是的。”

    李衍问:“你不留恋赵宋?”

    李光答道:“国家非一人一姓之国家,乃是天下人之国家,赵氏于臣有恩,乃是私德,为国家选明君乃是公德,李光不敢因私废公。”

    李衍没法去判断李光所说是真是假。

    关键是,李衍不能跟一个已经过去了的朝代较劲,那样除了显得自己太没有气度,不会有任何好处。

    所以,李衍并没有深究此事,而是又道:“听说,你与李纲是好友,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你能否给他写一封信,请他来担任尚书右丞?”

    李光道:“为陛下和国家引荐人才是臣分内之事,臣回去就给李纲写信。”

    李衍点点头,道:“除了李纲以外,你认为谁堪用,谁堪大用,堪何用,写个奏折给朕。”

    李光恍然大悟,终于明白李衍为甚么把他叫来了!

    没错,就是荐才。

    如今,李衍已经入主朝廷,即将登基为皇帝。

    在一般人看来,当务之急最重要的应该是准备李衍的登基大典。

    而在真正睿智的人看来,当务之急应该是吸收原宋朝的人才,免得人才流失,更重要的是,免得人才被敌人得去。

    想明白这些,李光在心中感慨道:“难怪陛下能有今日!”

    李光应道:“诺!”

    不过——

    也有一事,李光想不明白,那就是李衍为甚么为让他来荐才?

    似乎是看穿了李光的心思,李衍微笑道:“想不明白朕为甚么让你荐才?”

    李光道:“臣愚钝。”

    李衍道:“其实,在很久以前,朕就注意到你了,宣和二年,朕曾跟赵佶做过一笔交易,当时朕就跟赵佶要过你,不过却被赵佶给拒绝了。”

    听李衍提起那笔交易,李光不禁感慨万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