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3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衍道:“你们俩个也学会溜须拍马了?别以为咱们建国了,就可以懈怠,这中原大地,可只有这么一丁点是咱们的,四面八方全都是敌人,离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还早得很。”

    许贯忠和朱武相视一笑。

    他们最怕的就是李衍懈怠,那样他们可就会半途而废,他们的梦想也会破灭。

    如今看来,他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李衍一直很警醒。

    许贯忠笑道:“我二人虽然没有官家您年轻,可也才三四十岁,离退还早得很,我们可还等着跟官家您名留史册,哪里敢懈怠?”

    君臣三人相视一笑,明白了彼此的追求与梦想。

    ……

    李衍又批了一会奏折,直到戌时,才回后宫,也就是日后被他命名为“宋宫”的朱琏等人的住处。

    跟昨日相比,今日的宋宫热闹许多,单是宫女就多出来了一两百个。

    很显然,朱琏她们已经找回来了她们原来的使女。

    宫女来了以后,朱琏原来的掌事嬷嬷,带着她们,将宋宫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又跟宫中管事女官要了不少盆栽、摆件,好好装饰了一下宋宫。

    这样一来,宋宫很快就大变样,朱琏等人的心也踏实了一些。

    天快黑的时候,有女官来通知朱琏:官家今夜还要在你们这里休息。

    得了这个通知之后,宫女们干活更卖力,有些有心计的,偷偷去补了补妆,希望能被新官家看上,进而飞上枝头变凤凰。

    天刚黑,朱琏就领着宋宫中的人在门口迎接李衍。

    可一连等了两个时辰,李衍都回过来。

    如今虽然不是寒冬腊月,但依然很冷,站在外面两个时辰,将不少人都冻透了。

    关键是,不少人心都以为李衍不会来她们宋宫了,进而失望不已。

    朱琏有些不知道该不该再等下去了,她又不敢派人去问,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她与李衍又才做夫妻,还没摸透李衍的秉性。

    一直等到戌时,才有女官来通知朱琏她们:官家马上就到。

    不多时,李衍就在一大群人的拥护下走了过来。

    见朱琏等宋宫的人都在门口等着自己,一个个都冻得小脸通红,显然是在外面站了很久,李衍责怪道:“你们这是干甚么,朕就是过来睡个觉,不用搞得这么隆重。”

    朱琏忍不住道:“官家申时就派人来通知,没想到戌时才回来。”

    李衍从朱琏的话中听出了一丝怨念,还有一丝冷。

    李衍将自己的大氅解下,给朱琏披上,然后一边搂着朱琏往宫里走、一边解释道:“朕没想到你们会在外面等朕,所以多批了会奏折,以后你们不用这么隆重,朕来之前会让人通知你们,你们若是有事,也可以打发人去问朕。”

    李衍解下自己的大氅给她披上的举动,让朱琏心中一暖,心道:“他这人也没我想象当中那么野蛮。”

    李衍回手又搂过朱慎德妃,然后道:“朕只有两只手,给不了所有人温暖,所以大家快点进屋吧,进了屋,就暖和了。”

    言毕,李衍就搂着朱琏和朱慎德妃往屋里跑,有点像小孩子,完全不像一个已经三十六岁的帝王。

    这让见贯了刻板之极的赵桓的一众女人,大感差异的同时,又感到有些好笑,也意识到了李衍与赵桓的不同。

    很多年轻一点的女人,像折苗苗,也跟着李衍往屋里跑。

    当然,还是有不少稳重的,虽然同样感到寒冷无比,可她们还是规规矩矩的走进屋中。

    进屋以后,折苗苗等跟着李洗跑进来的女人,都有点后悔刚刚的不稳重,怕李衍讨厌他们没规矩,有些甚至有些后怕,怕李衍责罚她们。

    不成想,李衍不仅没怪她们,还亲自给她们撑着门帘,让她们能快点进来。

    等所有人都进屋,李衍问:“都没吃呢吧?”

    众女全都不吱声。

    李衍见状,便明了了,然后对尚食女官道:“去将朕的铜锅取来,咱们今天吃涮羊肉。”

    涮羊肉本来是始于元朝的,是李衍硬生生的让它提前两百年出现。

    尚食女官,也就是李佳人,笑道:“臣妾猜到官家今日想吃涮羊肉了,所以早早就给官家您备好了,一柱香时间差不多就能吃了。”

    李衍捏了捏李佳人的小鼻子,道:“就你最了解朕的胃。”

    李佳人下去准备火锅大餐后,折苗苗忍不住好奇,问:“甚么是涮羊肉?”

    李衍答道:“就是将羊肉切成薄如纸片,然后在沸水里涮着吃,也可以弄一些海鲜一块涮。”

    折苗苗脱口而出道:“这……能吃吗?”

    不少人一惊,认为折苗苗说错话了,有些人甚至准备幸灾乐祸。

    不成想,李衍根本没在意,笑道:“一会你就知道有多好吃了,保证你吃了这次想下次。”

    折苗苗道:“真的?”

    李衍笑道:“真的,假的,你一会便知。”

    突然!

    李衍想起折苗苗是谁了,道:“你是昨夜喊‘我要飞了’、‘我要飞了’那个?”

    折苗苗脸一红,羞道:“嗯。”

    李衍‘哈哈’一笑,然后搂过折苗苗重重的亲了一口,道:“羞甚么,我很喜欢你昨天的样子。”

    折苗苗喜道:“官家喜欢我?”

    李衍也不秃露反帐,道:“喜欢,对了,你叫甚么名字?”

    听见李衍亲口承认喜欢折苗苗,周围的人都羡慕起折苗苗来,觉得折苗苗要飞黄腾达了。

    折苗苗也高兴,立即答道:“我叫折苗苗。”

    李衍道:“姓‘折’?你跟府州折家有甚么关系?”

    ……

 第六百九十一章 府州折家(求订阅!)

    …

    府州折家,名将辈出、镇守西北边陲几百年、此时名满天下、后世却默默无闻的第一将门世家。/全本小说网/https://。/

    有人可能会觉得,用“第一将门世家”来评价府州折家,有些过誉了。

    会说这样话的人,多半是不知道府州折家的过往和辉煌。

    北宋时期。

    宋国西北有党项拓跋部建立的西夏,北方有强大的大辽王朝。

    地处河东路前沿阵地的府州(后世陕西省府谷县)折氏,从唐末到赵宋南迁,始终统治着麟府地区,世袭罔替,经历了十一世十九主之久,绵延了几百年,堪称中国之最。

    在这几百年里,府州折氏仅凭府州这一隅之地顽强抗击大辽王朝和西夏的进犯,让北宋的百姓可以安居乐业这么久,说这样的世家,是第一将门世家,又怎么会过呢?

    演义《杨家将》中著名的女将佘太君,也就是杨业的妻子,就是折家人,本姓“折”。

    佘太君运气好,借着演义,将名字留了下来。

    但事实上,佘太君并不是折家最出色的人。

    有人在介绍折家将时,是从五代时期的名将折从阮算起的(其实早在唐末折家就已经出现,将那时加上,折家的历史超过五百年),因为那时折从阮就名扬西北,因此,有人以他为第一代折家将。

    折从阮自后晋、后汉、后周以来,一直以府州为根据地,为中原政权镇守西北,屡败契丹。

    周世宗时,折从阮为汾宁节度使,其子折德扆为永安军节度使,父子俱为边关主将,一时传为美谈。

    第二代折家将是折德扆、折德愿兄弟。折德扆是长子,少时从军,以勇猛善战知名。北宋初年,兄弟二人镇守府州抵御契丹人,屡次破军杀将,折德扆年轻时就已经担任永安军节度使,负责府州军务。佘太君就是折德扆的女儿。

    第三代折家将最著名的是折德扆之子折御勋、折御卿兄弟。折德扆死于任上之后,折御勋领汾州团练使、权知府州事,后改任泰宁军节度使,太平兴国二年卒。折御卿协助其兄统领部众,屡有战功。淳化三年,以军功升任府州观察使。淳化五年,拜永安军节度使,大败契丹大将韩德威,斩首五千余级,韩德威仅以身免。不久,折御卿病重,韩德威欲乘机报仇,率众来袭。御卿抱病出战,其母密遣人召归。御卿曰:“世受国恩,边寇未灭,御卿罪也。今临敌弃士卒自便,不可,死于军中乃其分也。为白太夫人,无念我,忠孝岂两全!”。说完泪如雨下。第二天病故于军中,年仅三十八岁。

    第四代折家将最知名的是折惟信、折惟昌、折惟忠兄弟。折惟信作战勇猛,折惟忠善治军,折惟昌智勇双全,射术精湛,兄弟三人屡建奇功。折惟信、折惟昌最后皆战死沙场,折惟忠亦死于永安军节度使任上。

    第五代折家将主要有折继世、折继祖、折继闵等,都是抗击西夏的名将。

    第六代折家将以折克行最为知名,他随名将种谔抵御西夏军队,与西人战大小百七十遇,未尝丧败,杀死了十几万西夏人,每出必胜,夏人畏之,专门练了一支军队抵抗折家军。

    折氏征战传家,父子兄弟皆英勇善战。他们世居边地,洞悉蕃情,对于北宋西北防务也多有筹划。韩绛经制西北边事,曾采用折继祖之弟折继世的建议,筑城叽以北临横山,直逼夏州。

    经过折家数十年经营,北宋已于七年前夺得了衡山,若不是发生了方腊起义一事,折家定能为北宋收复西夏。

    北宋历朝历代的皇帝,个个小家子气,对谁都不放心,对谁都猜疑有加。

    在这种情况下,府州折家还能世袭知州,独树特例,这足以说明,折家将在北宋时期,是历朝历代皇帝都非常倚重的国之重宝。

    传至如今,也就是第七代和第八代折家将。

    就事论事说,这两代折家将也很出色——第七代折家将中折可大、折可适、折可存、折可与、折可求等人,第八代折家将中折彦质、折彦野、折彦文等人,俱为一时名将。

    折可大,折可求上一任折家家主,战功卓绝,名震西北。

    折可适,随种谔征战,勇武多智,曾大破羌夏联军十万之众,是北宋西北边境少有的大胜仗。

    折可存,曾随童贯率军镇压方腊起义,屡次立功,不久前驻守代州时,遭汉儿反叛被捉,屡劝不降,现在逃于大山之中,下落不明。

    折可与,在金军南下时,防守代州崞县,和代州西路都巡检使李翼等人死节。

    折彦质,虽然有不战而丢了黄河的劣绩,但他是北宋末时少有的敢跟金军正面作战的将领,在南关、黄河等地都曾与金兵血战,丢黄河也是因为他手上的十几万大军都是乌合之众未战先溃,历史上,后来折彦质用事实证明了他自己,与岳飞、韩世忠等协力抗敌,一度做到了知枢密院事,居官三十余年。

    折彦野和折彦文在金国时,也以善战闻名,替金人数败西夏,就在折彦野和折彦文想收复府州时,金廷为了结好和安抚西夏,平息边境冲突,遂迁与西夏人世世为仇的折家移守青州(后世的山东益都),折家慢慢泯灭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最后说再说,折家当代家主折可求。

    第一次汴梁城被围,折可求、折彦质与秦凤路种师中、熙河路姚古等人率兵至京城解围,各路勤王兵众号有二十万,才解了第一次汴梁之围。

    太原城被围,折可求两次率兵救援太原城,坚阵不却,顽强抵抗,最终将府州折家的底子打得了七七八八,元气大伤。

    综观宋金战事起后的这短短一年间,折氏的重要成员,或死节(如折可与),或被俘脱逃(如折可存),或数度兵败(如折可求、折彦质),折家军不断耗损,师老兵疲,折氏的军事实力,正一点一点地消耗中。

    太原陷金之后,府州孤悬于北边,陷入金和西夏的四面围攻之中,折可求苦撑待变。

    历史上,即便形势如此恶劣,折可求也没有放弃赵宋。

    在北宋亡了的三年里,折可求一直与赵宋紧密联系,期待赵宋能够复起。

    直到建炎三年,也就是赵构登基的第三年,折可求之子折彦文由京城回河东路途中被金军所掠。

    金将得知折彦文的身份之后,以折彦文相要。

    当时,折可求原本与晋宁军守将徐徽言约定,夹攻金军。

    平心而论,以当时的情势而言,此举无疑螳臂挡车。

    在这种,折家军四处赴援,奔波劳顿,实力大衰,难以支撑的情况下,为保全家计,也可能是被俘儿子之劝因,还有就是为保存力量,东山再起之故,折可求终以麟、府、丰三州、及堡寨九降金。

    概言之。

    府州折家,为保护麟府人民的生命财产,为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与牺牲。

    末代家主折可求降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