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3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还用说吗?金军将大宋灭了,中军将金军击败了,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那康王殿下还当甚么皇帝,莫不如认了大中皇帝这个亲,然后两家合一家,天下太平算了。”

    “事情哪有你们说的那么简单,这里面的水深了。”

    “……”

    ……

    南宋的皇宫中,赵构怎么看他的帽子,怎么觉得它是绿色的,进而不愿意将它戴上。

    街上的议论,赵构也有所耳闻,这让他感觉像是吃了一百万只苍蝇般恶心,哪怕他能判断出来,这必是有人故意放出来打压他威望的假消息。

    事实上,赵构猜得也不算错。

    开封府离应天府虽然不远,但昨晚才发生的事,怎么也不可能这么快就从应天府传到开封府,更不可能传得人尽皆知。

    所以,这些消息并不是根据真实消息传过来的,而是走报机密特种军根据需要造得谣。

    只不过,巧合的是,走报机密特种军造得谣跟真事撞上了。

    而赵构之所以有一肚子气,是因为他觉得这顶绿帽子他早晚得戴。

    这让对此无能为力的赵构的心情怎么能好?

    康履知道赵构的心情很不好,可登基大典马上就要开始了,再拖下去,吉时就要过了,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小声提醒赵构道:“官家,文武百官已经等候多时了。”

    赵构心知,不能再怄气了,否则就该耽误大事了,所以,强忍下恶心,道:“帮联将龙冕戴上。”

    康履听言,赶紧将赵构不愿意戴的这顶帽子给赵构扣上,然后陪赵构出去见文武百官。

    闲言休赘。

    虽然条件比李衍差多了,可该走的程序,赵构一样没落,生怕别人挑出哪不合法。

    加冕。

    定国号。

    宣读诏书。

    接受百官朝贺。

    大赦天下。

    赐封百官。

    祭祀活动。

    就在赵构即将成为大宋新天子的那一刻,一个不开眼的内侍急匆匆的冲上大殿,道:“陛下,大事不好!”

    康履听言,冲过去,随即朝那个内侍挥手就是两巴掌,骂道:“甚么事能比陛下登基还重要,给咱家滚下去!”

    那个内侍可能是被康履打蒙了,没有在第一时间领会到康履的意思,道:“伪中大军就快打过来了,这事难道不比陛下登基重要?”

    内侍此言一出,全场大哗!

    汪伯彦看着内侍,问道:“怎么回事,你快速速讲来!”

    内侍道:“前线来报,今日凌晨,伪中大军突然兵分三路向前线发起进攻,亳州军,淮西军,静江军,宁武军,静海军,鄜延军,皆一战即溃,现在,伪中大军正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向应天府杀来。”

    内侍禀报完,赵构顿时就慌了,随即左右找了好久,才找到宗泽,然后道:“宗爱卿!”

    宗泽听言,出列,然后朗声道:“臣在。”

    赵构道:“朕任命你为前线总管,速速率领本部人马去迎敌!”

    宗泽毫不拖泥带水道:“臣领命!”

    言毕,宗泽就下去准备出征了。

    宗泽走后,在汪伯彦的建议下,赵构先将登基大典草草办完,然后就和几个重臣躲进密室之中商量对策。

    汪伯彦道:“伪中大军这次定是来者不善,官家应早做南下的打算。”

    已经来到应天府有几日的李纲,反对道:“陛下刚刚登基,就弃国都而去,如何能服众?依我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莫不如破釜沉舟跟伪中打这一仗,用以为陛下立威。”

    黄潜善道:“荒谬!金军都不是伪中的对手,咱们又怎么可能挡得住伪中的大军?”

    李纲道:“此言差矣,伪中的军队是能打,可伪中的主力现在正在与金军厮杀,而且,我敢断言,伪中必定要趁此天赐良机收复燕云,所以,来打咱们的军队定然不会太多,我大胆猜一下,其数量绝不会超过十万,而咱们大宋如今有三十万大军,如何不能一战?”

    李纲一来,赵构就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不可谓不重用,所以,李纲真是尽心尽力为南宋、为赵构谋划。

    黄潜善道:“你说十万就是十万?万一不是十万呢?退一步说,就算只有十万,那就是咱们能对付的吗?你别忘了,金人南下的部队也只有十万,不照样攻破汴梁城掳走二圣了吗?还有,你没听说吗,亳州军,淮西军,静江军,宁武军,静海军,鄜延军,一触即败。”

    李纲道:“那是伪中大军打了咱们一个措手不及,只要咱们上下一心,绝对可以一战。更关键的是,陛下才登基,还立足未稳,应该以一场大胜,来收服民心,收服军心,然后提大军北上,收复失地,迎回二圣?还有,你们别忘了,伪中李衍,也是在登基之日,以大胜立威,这才能有今日之大好局面。”

    耿南仲见赵构听了李纲之言似有一战之意,道:“中军在应天府大肆散播谣言,目的为何?还不就是为了逼官家与之决战?官家难道要中中军的计?”

    耿南仲这话,一下子就点醒了有心一战的赵构,也让李纲有些无言以对。

    事实上,中军之所以散播这个消息,就是想逼宋军决战,进而一劳永逸的解决南宋这个麻烦。

    不过——

    虽然已经明白了中军的目的,可赵构还是有些不甘心就这么南下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让给李衍,尤其是想到最近传的那些风风雨雨之后,赵构就更不甘心了!

    所以,赵构沉默了一会,道:“看看宗泽这仗打得怎么样,然后朕再做最后的决定。”

    ……

    ……

    ps:这是二合一的大章,所以今天就这一章了。

 第七百零三章 硬刚?(求订阅!)

    …

    李纲并没有放弃抵抗中军入侵的念头,跟其他人一同下去了之后,李纲找了个机会又独自一人返回来,然后求见赵构。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李纲之所以这么快就到了应天府,完全是赵构催促的结果。

    赵构承继赵宋的大统,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稳定人心、稳定当前大不利于赵宋的局面。

    因此,赵构必须得找一个能压得住台并且有能力的宰相来帮他。

    赵构将他所知道的人想一遍,首先想到的便是,在东京保卫战中打退过金军的李纲。

    所以,赵构一连派了五波人马去请李纲来应天府。

    后来,赵构听说,李衍也派人去请李纲,立即又追加了三波人马去请李纲。

    这才让李纲快马加鞭的赶到应天府。

    李纲来到应天府,一见到赵构就放声痛哭。

    君臣二人缅怀旧事,唏嘘感叹。

    好不容易才止住了悲痛,赵构问李纲:“爱卿,朕怎么做才能重振朝纲、才能安抚百姓?”

    李纲早有预案,当即给赵构提了十条意见。

    李纲的这十条意见说穿了,其实就是两个核心——第一个,练兵,然后将李衍赶出中原,夺回正统。第二个,练兵,然后北代,迎回徽钦二帝,一雪前耻。

    一句话,李纲不愧其名,准备让南宋跟大中和大金两个强国硬刚。

    听完李纲的建议,赵构的心一下子就凉了。

    赵构满心欢喜地将李纲弄来当宰相,是想让李纲帮他压住台,让天下的臣民将士都听他的,都拿他当皇帝。

    可李纲来了之后,却让赵构去送死,还要将赵佶和赵桓弄回来。

    这让赵构不禁有些失望,甚至有些后悔将李纲弄来了。

    事实上,在南宋的群臣当中,反对李纲做宰相的意见是很大的。

    甚至,在李纲还没来的时候,御史中丞颜岐就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右谏议大夫范宗尹也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

    李纲这个人,很忠直,他就一门心思要打败中军和金军、迎回二圣,谁反对他都不行,遇到意见与他相左的,定要辩个高低,直到跟他一致才肯罢休,最近更是党同伐异,对意见不同的大臣打压得很厉害。

    李纲的这种性格无疑会得罪很多人。

    事实上,汪伯彦、黄潜善等人,天天在赵构面前说李纲的坏话,甚至是弹劾李纲。

    再有,李纲所主张的这些事都是需要钱的,都是需要军需物资供应的。

    恰恰,南宋才刚刚开张,哪有钱和物资供李纲跟大中和大金开战?

    而在赵构看来,目前山河残破、生灵涂炭,打仗并非当务之急,怎么收拾人心、稳定残局才是最重要的。

    赵构是苦于无人帮他振作朝纲和整顿军政,才将李纲召来

    可李纲却要不管不顾的跟大中和大金硬刚。

    尤其这次,中军都快打到家门口了,眼看着他赵构就要跟他爹、他哥一样被捉走沦为阶下囚,李纲还要硬刚。

    赵构已经认为,这时应该听汪伯彦、黄潜善等人的,学他父亲赵佶南幸——从宋朝开始,中国的经济中心就转移到了南方,再加上江南地区也没有遭到战火破坏,比较富庶,民心还可以收拾,所以,现在去南面徐徐而图之,才是上上之策。

    这让赵构对李纲更加失望。

    除此之外,赵构更接受不了李纲的就是,李纲竟然跟宗泽走得很近。

    宗泽不久前给赵构上了一道奏章,说:“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尝命一将、出一师,但闻奸邪之臣,朝进一言以言和,暮入一说以乞盟,终致二圣北迁,宗社蒙耻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

    宗泽的意思是:金人一来,奸臣们整天就是嚷嚷着议和,从来没见朝廷派过一兵一卒去跟金人决战,所以才造成二圣蒙尘被俘,我虽然驽下怯弱,但愿意冒着飞箭滚石,带领将士抵抗金军、中军,捐躯报国。

    宗泽这简直是跟李纲一个鼻孔出气,说他们之间没有勾结,赵构怎么会相信?

    而宗泽目前相当过分,竟然擅自招募地方的义勇扩军。

    之所以说大宋目前有五六十万大军,那是因为最近这段时间宗泽的队伍又扩充了。

    现在宗泽手底下已有近二十万义勇。

    甚么是义勇?

    说白了,就是类似于梁山好汉那样的人。

    因为宋金两军这一年多的交战,百姓反复遭到战火涂炭,于是就自发地组织起来保卫家园,谁来抢就打谁,或者干脆去抢别人。

    有的义勇组织慢慢壮大了,就变成了义军。

    比如河西巨寇王善,据说拥兵七十万,还曾扬言要去攻打汴梁城,与李衍一较高下。

    宗泽听说王善这伙人之后,一人一马,单骑出城前往王善的巢穴。

    宗泽见到王善后,说现在金人入境,叛臣李衍窃取赵宋大宝,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正需要像王公您这样的人,您麾下有七十万众,为国家建功立业正在此时,万不能光看眼前利,还得想想身后名,您是愿意青史留名,还是想遗臭万年……

    宗泽说得入情入理,王善深为感动,当即表示愿意率七十万众解甲,听从宗泽调遣。

    当然,王善实际上并没有七十万人马,往多了说,也就七万罢了。

    可像王善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宗泽现在正致力招揽这些人,扬言要打造一支百万大军,然后北上收复失地,迎回二圣。

    这让赵构心生忌惮!

    赵构对宗泽的印象始终不好,当年磁州人活活打死王云、他被磁州人劫持回磁州的一幕幕,他只要一闭上眼睛,就能清晰的想起来。

    这也就罢了,赵构的心胸也没有这么狭窄,不会因为这些小事一直针对宗泽。

    可问题是,在赵构看来,现在的宗泽,有点目无法纪,一心只想着怎么跟中国和金国打仗,甚至都不听他这个皇帝的调遣。

    而且,宗泽发动群众、组织义勇的做法,与宋朝设置军队的目的也相悖——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之所以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朝的军队主要不是用于对外御敌,而是对内防寇的。现在宗泽把巨寇收编于帐下,这对于赵构来说,太可怕了,而且后患无穷,别忘了,李衍原来就是巨寇,现在都已经胆大妄为到窃取他们赵氏的大宝、强占他们赵氏的女眷了。试问,这样的人,赵构怎么敢用?

    赵构身边的大臣们也跟赵构讲宗泽的坏话,说他一介书生,原来不过是磁州的知州,现在委任他做副元帅,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他应该报效皇恩才是,哪能听调不听宣,还说宗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拥兵数十万,万一有朝一日造反怎么办?

    这话正好戳到赵构的心尖上。

    包括岳飞等宋朝名将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