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4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朝当时为什么不能出动大军及时将李继迁剿灭?

    因为那时宋辽已爆发战争。

    辽国对中原虎视眈眈,辽国铁骑对宋朝的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宋朝因此不得不把主力部队安排在北方前线,无暇西顾。

    可以说,李继迁是一个让宋朝西北边区政治格局和政治力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人。

    宋真宗咸平五年十二月,李继迁遭吐蕃军突袭中箭逃归,景德元年正月去世,其子李德明继位。

    李德明当上西夏之主后,改变策略,遣使向宋朝求和。

    刚刚与辽国签署“澶渊之盟”不久的宋真宗,迫切希望西北局面也能稳定下来。

    经过谈判,宋夏双方于景德三年签署了“景德和议”。

    主要内容是:宋朝委任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封其为西平王(辽国封其为大夏国主),每年赐给银万两、钱两万贯、绢万匹、茶两万斤,开设榷场,开展贸易。

    其后三十年间,宋夏基本维持了和平睦邻关系。

    而李德明在位期间,实行“依辽和宋、向西扩张”的政策——他派儿子李元昊领兵西进,消灭了甘州(后世甘肃张掖)回鹘,又掠取瓜州(后世甘肃安东西)和沙州(后世甘肃敦煌东),势力直抵玉门关,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

    经过两代人的苦心经营,西夏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

    所以,李元昊继位后,积极准备脱宋自立。

    宋仁宗景佑五年,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后世宁夏银川),建国号大夏。

    李元昊写信给宋朝廷,希望获得承认,但遭到宋仁宗严词拒绝。

    宋仁宗下诏削去其官爵,并悬赏捉拿:谁若能斩杀李元昊,即为定难军节度使。

    尔后,长达三年的宋夏战争全面爆发。

    这次战争主要有三大战役。

    一战三川口(地点是后世的陕西延安西北)。

    此战,夏军包围延州(后世陕西延安),采用围点打援之计,以十万之众,将宋朝不足一万之援军包围在三川口,宋军两员大将被生俘。

    二战好水川(地点是后世的宁夏隆德)。

    此战,夏军采用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术,在好水川设伏,又是十万大军将宋军一万八千追兵重重包围,宋军几乎全军覆没。

    三战定川寨(后世宁夏固原西北)。

    这是一场遭遇战,夏军以五万优势兵力,将不足万人的宋军包围在定川寨,十六位宋国将领壮烈殉国。

    这三战史称“镇戎三败”。

    镇戎三败让宋王朝大为震惊,当时的宰相吕夷简哀叹道:“一战不及一战,可骇也!”

    从那以后,宋朝再也不敢做进攻之态,专心一意固守领土。

    那时,西夏虽然三战获胜,但也元气大伤,国库空空,民不聊生。

    再加上,当时西夏与辽国的关系恶化。

    李元昊遂派人来向宋朝求和。

    庆历四年,宋夏达成和议:西夏取消帝号,向宋称臣,宋朝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宋朝每年赐给夏银七万两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茶三万斤;重开榷场互市等等。

    此后几十年间,宋夏边境基本和平。

    宋神宗继位后,任用王安石变法图强,励精图治,欲奋然将雪数世之耻。

    元丰四年,西夏内政发生变乱,宋神宗认为攻占西夏良机已至,遂发动五路大军三十多万人马,豪壮出征,分道并进,欲会师灵州(后世宁夏灵武),试图一举灭夏。

    史称灵州之战。

    那一战,夏军采取坚壁清野、纵敌深入、先疲而后击的战略战术。

    所以,宋军开始进军颇为顺利,长途奔袭,挺进两千余里。

    可是,后来宋军因粮草不济,大军溃退,功亏一篑。

    第二年,宋神宗又对西夏发动进攻,结果永乐城(又名银川砦,后世陕西米脂县西)之战更加惨烈,损失精兵万余、将校二百多名。

    宋神宗闻听败讯,涕泣悲愤,为之不食,早朝时当廷大哭,大臣莫敢仰视。

    两次大败,让宋神宗灭掉西夏的梦想变成了泡影,这对他的打击很大,此后不到三年便忧愤而终,年仅三十八岁。

    宋哲宗亲政后,启用新党章惇为相,对西夏采取强硬的开拓态势,采用“浅攻挠耕”之积极战略战术。

    元符元年,平夏城之战,击败三十万来犯之夏军,夏军总指挥小梁太后差点被擒,她弃仪仗更服饰才勉强得脱。

    自那以后,宋军基本控制了横山、天都山一带。

    元符二年十二月,西夏进誓表求和,辽国也派使者前来斡旋,宋朝迫于当时的形势同意约和。

    自那以后,宋夏战争暂时平息。

    赵佶继位后,启用变法派蔡京为相,派王厚、童贯率军西征青唐羌,收复失地,宋军兵锋直指青海湖。

    这引起西夏惊慌。

    西夏急忙发兵,攻击大宋重镇会州(后世甘肃靖远)。

    刘法率军迎敌,击败夏军。

    宋夏矛盾迅速激化,开始争夺横山地区。

    当时,宋朝采取“构筑堡寨、步步为营”的战略战术,西夏则针锋相对,筑城守险寸土不让。

    面对宋军节节蚕食的攻势,西夏慌了,因为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西夏必亡无疑,因此,西夏又急忙请辽国出面调解。

    天祚帝于是遣使来向宋朝施加压力,替西夏请求归还失地,西夏也奉表谢罪,词极恭顺。

    赵佶遂同意归还崇宁以来新占之地。

    宋夏又议和罢兵。

    十二年前,环州(后世甘肃环县)定远寨大首领李讹移背叛宋朝,写密信给西夏统军梁哆,邀其出兵入宋抢掠粮草,夏军偷偷入侵,围困定远寨达二十五天之久,气焰十分嚣张。

    赵佶命童贯带兵出战。

    童贯衔命来到西北前线,立即作出部署,对西夏展开反击。

    不久,熙河经略使刘法率步骑十五万出湟州(后世青海乐都南),秦凤经略使刘仲武率步兵五万出会州,童贯率中军驻兰州,策应两路大军。

    刘仲武至清水河筑城,留兵屯守,刘法在古骨龙(青海东都北)与夏军展开激战,斩敌首三千级,大获全胜。

    西夏的嚣张气焰被打了下去。

    在那之后,宋军又开始蚕食西夏。

    到了七年前,也就是宣和元年,童贯以种师道、刘仲武为将,分率鄜延、环庆两路兵马出肖关,进击横山。

    西夏军大败,野战精锐被歼灭殆尽,横山更是被宋军全数夺取。

    范仲淹、韩琦、李宪和章楶们埋下的种子,终于在徽宗朝时由童贯摘下了果实。

    宋朝的横山攻略取得了完美成功。

    这长达几十年的战略演变,每一次完善都是宋军在付出惨痛代价之后所进行的调整和修正,而最终也证明了不断完善之后的横山攻略,对于西夏而言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毁灭性打击。

    宣和之败后的西夏,已经处于亡国边缘——尽管那时西夏的核心地区灵夏等地未受损失,但是横山的丢失已经使西夏完全失去了地利优势和战略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的宋军只需再加把劲,就可兵入兴庆府,灭了西夏。

    可惜!

    就在那时,被骄奢淫逸的赵佶倒空了的宋朝,内部乱了,宋朝不得不将正准备收复西夏的西军调出来平叛。

    紧接着,好大喜功的赵佶,又发动了燕云之战,西军复又北上。

    这让濒临灭亡的西夏,大大喘了口气。

    再接下来,金人南下,灭了北宋。

    西夏趁此机会收复了绝大部分横山地区,原地满血复活。

    就在西夏准备趁宋金大战顾及不上它的时候,大举东进,打破困了西夏上百年的禁锢时,大中横空出世,然后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不可一世的金军击败,尽复金人从宋朝抢走的地盘,让西夏人惊掉了一地的下巴!

    李乾顺跟西夏的一众高层讨论过后,一直认为,大中比大金还凶,不可力敌,力敌必亡,所以,西夏东进之事暂时止步,接下来应该暂时委曲求全,将李衍这个雄主熬死,看看大中下任皇帝怎么样,再图扩张一事。

    于是乎,李乾顺立即向大中发出通使的请求,并在大中同意了之后,赶紧派遣使团来到了东京汴梁城恭贺李衍建立大中帝国……

    ……

    ……

    ps:这章是二合一的大章,所以,今天就这一章。

 第七百四十六章 富华甲天下(求订阅!)

    …

    这次西夏使中的使团,带队的是李至忠,他是西夏宗族,又是两朝大臣,当初,李乾顺之所以能娶到耶律南仙,就是他两去辽国求亲而促成的,如今,李乾顺又将他派到大中,其意可想而知,就是冲李衍的女儿来的。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除了想迎娶李衍的女儿和跟大中结盟以外,李至忠等人此来还有打探一下大中目前的真实情况的任务。

    所以,一进入中界,李至忠等人就开始察看大中如今的国情。

    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让李至忠等人大吃了一惊!

    虽然在河东的时候还有一些地区处于混乱之中,可等到李至忠一行接近河南境内,就已经看不到战火的痕迹了——到处都是井然有序,到处都是男耕女织。

    从路人的口中,李至忠等人学听说,前段时间在河东、河北、河南闹得沸沸扬扬的张所义军,随着张所被南宋罢免,已经土崩瓦解——其中大部分被大中招降或是歼灭,小部分逃去了长江以南,或是投宋,或是投李,或是投钟,总之,大中境内已经见不到他们的踪影了。

    等李至忠一行来到了东京,发现这里已与他们之前所知的东京相比,没有太大的区别了,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

    让李至忠等人差异的是,他们在东京竟然看到了不少西域商人(大食商人,也就是阿拉伯商人)。

    这让李至忠等人大为惊奇。

    要知道,自从西夏占据了河西走廊切断了丝绸之路后,西域商人已经到不了中原了——西域商人若想要中原的商品,必须从他们西夏的手中购买,这也为西夏带来了很大一笔财政收入。

    不成想,西域商人竟然可以绕过西夏来到中原!

    这让李至忠等人在忧虑西夏有可能要少一笔巨大的财政收入的同时,又不禁有些好奇这些西域商人是怎么来到东京的?

    李至忠稳住带他们来到东京的大中官吏,同时派人偷偷接触那些西域商人,跟他们打听他们是怎么来到东京的。

    很快,李至忠等人就得到了一个让他们忧心忡忡的答案——西域商人是从海上来到东京的。

    而且,这些西域商人来到东京的代价很低——他们只要付出一笔并不算太多的钱买一张船票,他们就能坐上大中的宝船从朱罗郡无惊无险的到达大中的各个港口,然后他们可以凭借大中朝廷给他们颁发的临时护照去大中的任何地方,沿路还有驿馆、驿站、驿亭供他们吃住,最关键的是,他们还可以用黄金在遍布大中所有地区的钱庄兑换轻便且在大中通行的纸币,当然,他们还可以用纸币兑换黄金,这大大方便了他们贸易,另外,由于可以用大船走海路贸易,商人们可携带的货物也大大的增加,总之一句话,大中的海上贸易比西夏的陆地贸易的优势大太多了。

    仅此一样,西夏有可能就会没了大半的财政收入,这可怎么办?

    仔细观察过后,李至忠等人还发现,东京不仅有西域商人,还有印度商人,以及数量很少的金发碧眼商人——仔细打听过后,李至忠等人才知道,这些金发碧眼的商人来自更遥远的神圣罗马帝国,那里还在西域的西边。

    另外,不论是西域商人,还是印度商人,亦或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商人,在说起李衍和大中之时,无不露出钦佩之色,都尊称李衍为东皇大帝,都尊称大中为大中帝国。

    直到这时,李至忠等人才真正知道大中的厉害。

    这种厉害已经不仅仅是体现在军事力量上的强大,更体现在文治上,综合国力上。

    西夏使团带着沉重的心情随着大中的官吏来到了汴梁城外。

    在离都亭西驿还有大概一里远的地方,大中派来与西夏使团接触的外交官员终于出现——之前的官吏,只是负责将西夏使团带到东京汴梁来,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外交官员。

    双方一见面,为首的两个年轻官员就冲李至忠等人抱拳行礼,道:“欢迎夏使来访,我是鸿胪寺少卿折彦文。”、“欢迎夏使来访,我是鸿胪寺主簿折知常。”

    一听折彦文和折知常所报之名,对府州折家极为熟悉的李至忠等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