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4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李纲整顿军政的设施,有助于南宋朝廷支撑局面、有助于赵构坐稳皇位,尚能为赵构所接受,但李纲的坚决抵抗,并与宗泽、张所等坚决抵抗的人站在同一战线,甚至是“假公济私”的处处给宗泽、张所等人开绿灯,就是赵构所不能容忍的,尤其是在赵构下定了议和的决心之后。

    不久,赵构调李纲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另委黄潜善接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牵制李纲。

    接着,赵构又罢免张所、傅亮,撤销河北、河南招抚司及河东经制司,蓄意破坏李纲的抗中部署,迫使李纲辞职。

    李纲主政仅七十五天,便遭罢相,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

    没过多久,受南宋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李纲罢观文殿大学士,仍留提举洞霄宫之职,居住鄂州。

    也就在那时,燕青找上了李纲。

    也不知,燕青用了甚么手段,数日之后,李纲便举家渡江,然后由杨沂中派出的一指挥中军护送到了东京汴梁城,面见李衍。

    李衍说到做到,当即就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成为大中的宰执之一,并对左右说:“朕的魏征终于来了。”

    李衍将李纲比作魏征,是有深远意义的。

    魏征是一个纯臣,不管跟着谁,他都尽心尽力的辅佐,不管政治的对错,不管是否是明主。

    魏征先追随的是元宝藏,元宝藏后来被李密打败,就跟随李密,还为李密献上了壮大瓦岗寨的十大政策,不过李密没有采纳,不然瓦岗寨可能就做大了。

    魏征又追随过王世充和窦建德。

    后来,魏征投靠到大唐太子李建成帐下效力也是一样——魏征曾经建议李建成带兵讨伐山东的刘黑闼,成功平定山东,为李建成的功劳簿上又增加了一笔,鉴于李世民实力强大,魏征还多次建议李建成先下手为强,或者把李世民调离长安,或者杀掉李世民,李建成不听,最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后来,李世民问魏征:“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的兄弟?”,魏征的回答得很干脆:“如果太子早听我的,或许就不是现在的下场了。”)。

    最后,魏征为李世民效力,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千古名臣,其名甚至还在房谋杜断之上。

    李衍希望,李纲也能成为魏征这样的纯臣,尽心尽力的为自己效力,而自己也会像李世民一样,让他像魏征一样成为名垂千古的名臣。

    李纲似乎是读懂了李衍的意思,一到大中之后,就给李衍上凑了十九条。

    这十九条中——

    有为大中朝廷拾遗补阙的,例如,李纲提出了,大中的军事防线有些太过北重南轻,这样有可能导致难以预料的结果,毕竟南宋如今仍有几十万军队,大中应当加强江陵、荆楚等地的守卫力量,另外,最好再成立一支快速反应部队(轻骑兵),以备不时之需。

    有对大中现在政策提出质疑的,例如,针对李衍正在搞的大力发展国际贸易,李纲提出“内需同样不可忽视”,李纲的论点是,倘若世界形势发生严重变化,完全靠国际贸易支持的经济,必定会受到沉重的打击。

    有抨击大臣的,首当其冲的就是礼部尚书王时雍,针对之事就是王时雍最近大搞特搞的海选秀女,为李衍继续扩大后宫,称王时雍奸佞,蛊惑皇帝荒废朝政。

    甚至还有抨击李衍的,说李衍的后宫已经够大了、子嗣已经够多了,该收敛一些了,否则该误国了——当然,李纲并没有明说,只是举了唐玄宗的例子。

    等等……

    针对李纲所提出来的这十九条,李衍认为合理的,当即下令讨论,并尽快将讨论的结果付之于行动。

    例如,防线太过北重南轻。

    许贯忠、朱武等人讨论过后,觉得李纲说得有理,建议扩军解决,李衍很快下令,杨沂中扩军,将手下军队扩到十五万,布置在长江边的各个重镇和要道,又将猛将姚兴召回来,让姚兴组建一支两万人马的轻骑兵。

    例如,内需同样不可忽视。

    结合后世的见闻,李衍觉得李纲说得很对,于是下令,商务部马上出台政策刺激内需。

    至于李衍认为不合理的,就当作没看见。

    像王时雍搞的选秀女。

    这明显是王时雍在讨好自己。

    除此之外,王时雍也没犯甚么错。

    这种情况,你让李衍怎么罚王时雍,这不是寒了那些溜须自己的大臣的心嘛,以后谁还敢跟自己亲近?

    要知道,对于这一个皇帝而言,忠臣、能臣固然重要,但也少不了一些王时雍这样的臣子。

    所以,李衍不仅没罚王时雍,不久之后,李衍还找了一个理由赏了王时雍。

    像李纲说李衍的后宫太大、子嗣太多。

    李衍嘴上没说甚么,心里却在想:“这才哪到哪,朕的目标是超过穆莱·伊斯梅尔和铁木真,成为使上子嗣最多的人。”

    李衍的问题主要是出在个人问题上。

    而且,李衍虽然好女色,但并没有真像唐玄宗等皇帝一样,荒唐到连自己大臣的妻子甚至是连自己的儿媳都不放过。

    关键是,李衍也真是死不悔改。

    这让李纲也没有甚么办法,最后只能像陈公辅等谏臣一样,劝谏了几次之后,就听之任之了。

    不过——

    在李衍的个人问题上,李纲可以让步,但在国事上,李纲可是寸步不让的。

    就比如现在与金国议和一事,主张和的李纲,就寸步不让。

    所以,在李衍说出要将女真人灭族之后,李纲当即就跳了出来,道:“还请陛下三思!”

    ……

 第七百六十二章 朕不想看见你(求订阅!)

    …

    “还请陛下三思!”

    李衍这边刚豪情壮志的说要灭了女真一族,那边李纲就跳出来让李衍三思。//全本小说网,HTTPS://。)//

    估计任何人面对这样的情况,都会不爽。

    李衍也不例外。

    可为了维护自己明君的形象,李衍还是挤出了一个笑容,然后对和颜悦色的问李纲:“爱卿何出此言,可是朕这话有甚么不恰当之处?”

    李纲也真不跟李衍客气,直言不讳的说道:“陛下不顾一切灭掉女真之后,能得到甚么?”

    “呃……”

    李衍一时之间有些无言以对。

    李纲继续说道:“如果真与金国开战,女真人为保卫国土,势必要焦土抵抗,全民皆战,这种情况下,要死伤多少汉人才能打下金国?关键是,东北苦寒,咱们汉人在那里生活都困难,就算大中真得之,又有何用?”

    李衍想说,“东北没你说的那么不堪,那里也是一块宝地,那里物质富饶,是重要的木材、矿产生产基地,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那里的油母页岩、铁、硼、菱镁石、金刚石、滑石、玉石、溶剂灰岩等矿产的储量均极为丰富,另外,那里还有辽河油田,石油、天然气储量非常丰富,对了,还有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乌拉草)。”

    不过话到嘴边,李衍又将这话咽了回去,因为在这个时代,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真不差东北那点,而且资源也远远没有后世那么重要,因此没人看中资源,至于东北三宝,李衍若是想要,只要肯跟金国议和,想要多少有多少。

    那不说国金的用处,只说与金国仇恨?

    这其实也说不通。

    是。

    金人南下入侵,可恨。

    可金人入侵的是北宋,不是大中。

    因此,大中和金国其实也没甚么仇恨,就是有仇有恨,也是金人仇恨大中,因为大中屠杀了无数金人,还将万余女真人阉了送去挖矿。

    所以,这些全都不能成为李衍跟金国死磕到底的借口。

    其实——

    李纲所说的这些,李衍全都知道。

    刚刚李衍说灭了女真人,只是话赶话,只是李衍不喜欢完颜昌说得那句“不死不休”。

    没想到,李纲却将这当真了。

    如今让李衍有些不知该怎么接了,只能说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可让李衍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也让李纲给否了。

    李纲道:“如果将金人赶出长城以外,在咱们大中卧榻之侧就不是金国了,而是夏国和宋国。”

    李衍被李纲咽得实在是没话了,心道:“难怪那么多人都受不了李纲,受不了这种直臣。”

    李纲接着说道:“退一步说,就算陛下想要效仿汉武唐宗统一天下,也应该先图蜀地,秦得蜀地,任用李冰父子治水,使常年饱受洪水之灾的蜀地变成沃野千里的良田万顷,从此秦国解决了粮食问题,由于蜀地源源不断的粮食供应,秦灭东方六国而一统天下,汉祖得蜀地,利用蜀地得天独厚的物质优势,在楚汉相争中,一举灭掉项羽,建立立国长达四百余年的汉朝,宋祖得蜀地,以蜀地为跳板、为粮仓,先后灭掉南方富裕的南唐、吴越等国,结束战乱,建立宋朝,而陛下若能得到蜀地,可顺江而下灭掉宋国,先北后南,无异于南辕北辙,最关键的是,会耽误陛下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

    “你!”

    李衍让李纲说得是哑口无言。

    最后,李衍只能一甩袖子,气呼呼的离开了。

    这是只有宰执大臣才能参与的小会,能来参加的,除了马扩以外,全都是大中目前跺一跺脚地都能晃三晃的人物,全都是李衍的肱骨大臣。

    而也正是因为没有外人在,李衍说话才这么随意,进而才导致现在这种情况发生。

    见李衍被李纲气走了,唐恪忍不住道:“官家就是一时玩笑,你怎么还当真了,还跟官家顶起来了?”

    李纲神色很郑重的说道:“君无戏言,皇帝怎可轻佻,还有唐左丞,别人要是说这话,也就罢了,你怎么也说这话,你难道忘了,北宋是怎么亡的吗?”

    在大中宣传部的刻意宣传之下,北宋灭亡的责任全都由赵佶、赵桓父子背了。

    因此,在现在的大中人眼中,赵佶轻佻、玩物丧志、奢侈无度,而赵桓则是少谋寡断、胆小如鼠,正是因为他们父子误国,北宋才亡的。

    当然,事实其实也的确是如此,大中宣传部只不过是将其夸大了一些,掩饰了一些北宋当时的国情,例如,不修武备、天灾、内乱频发等等(其实,这些国情也是赵佶造成的),目的自然是告诉世人,赵宋无德,当亡,李中取代赵宋乃顺应天意。

    赵桓就不说了,主要是无能。

    而对于赵佶的评价,目前最有名的一句就是当初哲宗宰相章惇评价的: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所以,李纲此言一出,唐恪一下子就被李纲给怤了回去。

    陈公辅随后道:“伯纪,你这话严重了,陛下英谟睿略,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人乐为用,数年之间算无遗策,兵无留行,底定大业,怎可用宋昏帝与之相比?”

    李纲道:“陛下今年才三十六,大中还未一统天下,一切都还未终定,自然要防微杜渐。”

    陈公辅听言,也是无言以对。

    闻焕章见状,开口道:“李右丞此言不错,大中离大一统还有很遥远的距离,所以,不仅是官家,我等也不可懈怠。”

    赵鼎、许贯忠等人听言,齐道:“我等谨遵太宰之教诲。”

    闻焕章如今虽然还挂着宰相之名,但他并不争权,甚至不主政,他更多的是维护李衍的皇权和塑造大中官场的风气。

    而且,闻焕章喜欢提携有能力的官员,也喜欢为各方协调——无论哪方与哪方之间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都是先找闻焕章协调,实在不行,才请李衍出来裁判。

    再加上,闻焕章在大中的资历和功绩。

    大中官员,不论文武,皆很尊敬这位老宰相,就连一直被闻焕章压着的赵鼎都不例外。

    这其中也包括李纲,他也被闻焕章的人品所折服。

    因此,见闻焕章开口,李纲冲闻焕章一拜,然后解释道:“陛下希望李纲成为魏征那样的诤臣,那陛下也必须要有唐太宗那样的胸怀才行。”

    这下子,所有人都明白了李纲的意思,无它,试探李衍的胸怀罢了,也就是,他李纲这个诤臣要跟李衍这个明君磨合一下。

    就在这时,传旨太监进来,然后冲李纲道:“李右丞接旨。”

    李纲听言,恭恭敬敬的一拜,道:“臣李纲接旨。”

    传旨太监道:“传陛下口谕,由尚书右丞李纲全权负责与金国议和一事,另外,陛下让咱家原话跟李右丞说,‘给你放假三天,这三天之内,朕不想看见你!’”

    ……

 第七百六十三章 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