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4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岳飞听言,在心中盘算了一会,然后说道:“从北线调回来的部队,能不能让臣来选?”

    这其实也是一个禁忌,因为但凡是当权者,都讨厌手下人搞山头主义。

    李衍不动声色的问道:“那你都想要谁啊?”

    岳飞张口就来,道:“臣要王贵、吴璘、王德、牛皋、王胜、李宝、李彦仙、卢俊义、杜壆、史文恭、杨再兴、李颜光……”

    听了岳飞索要的人,李衍放心了。

    岳飞要的并不全都是他的老部下,而是能打的将军和将领。

    由此可见,岳飞的出发点,还是在于能一举伐到南宋,一心为公。

    李衍打断岳飞道:“好了,好了,你也得给刘锜、韩世忠、吴玠他们留点能战的将领,这样好了,回头我让许贯忠和朱武好好研究一下,尽量多给你调点能打的将领。”

    岳飞搓搓手,又道:“官家,您也是行伍出身,清楚,打仗这种事,得有一个说得算的,那我和杨沂中我们俩……”

    大中五虎上将,包括大中现在比较能打的将领,几乎全都是李衍亲自招募,亲自提拔的,甚至是亲自带出来的,所以,他们可以说全都是李衍的亲信。

    不过——

    这亲信与亲信之间,也是有一些差别的。

    就以大中五虎上将为例。

    他们之中,跟李衍相处最久的,无疑是之前一直保护李衍安全的杨沂中。

    所以,在外人看来,跟李衍最亲近的无疑是杨沂中,甚至就连岳飞等其余四个五虎上将都是这么认为的。

    再加上,杨沂中也一样很能打。

    所以,跟杨沂中争权,岳飞多少有点心虚。

    李衍也没废话,直接说道:“你为元帅,他为副元帅。”

    岳飞听言,眉开眼笑,道:“诺!”

    笑了一会,岳飞又道:“臣仔细研究过长江以南的地势,又仔细研究过以往平定长江以南的战争,发现,若想彻底平定长江以南,势必要先下蜀地,否则,我这边一打,宋康王那边逃到蜀地去了,那麻烦可就大了,您也知道,蜀地易守难攻,若屯上三五十万大军,再想打下,将千难万难,所以,张宪和王彦势必也要同我们一齐进退……”

    李衍还能不知道岳飞心中想的是甚么?

    李衍已经受够了跟岳飞拐弯抹角,因此直接说道:“他们也归你调遣。”

    这回岳飞彻底高兴了,一拜在地,道:“臣保证为官家平定南宋!”

    李衍没逼岳飞立军令状,而是说道:“你只管打仗的事,其它所有事,朕都会为你摆平,必教你后顾无忧。”

    岳飞听言,道:“如此,臣若是还不能为官家平定南宋,必提头来见官家!”

    李衍语气一缓,道:“再休息几日,你就开始着手组建平南军吧。”

    岳飞道:“臣已经休息够了,一会便去与许相公和朱相公商议调动军队的事,然后尽快去与杨沂中见一面,再然后臣就去陕西见张宪和王彦。”

    见岳飞如此雷厉风行,李衍也不好打消岳飞的积极性,进而默认了岳飞想法,然后转移话题道:“听说你把云儿带入军中了?”

    岳飞答道:“这小子在乡里常常与人厮斗,时不时的就将人打伤,他母亲,唉,不说也罢,免得污了官家的耳朵……老母年纪大了,云儿在家,没法管教他,所以我只能将他带在身边,自己管教。”

    刘氏到底还是没能耐住寂寞,在岳飞不在家期间,她抛弃了婆婆姚夫人及几个孩子,独自离开,然后下落不明。

    这样不忠不孝的女人,也难怪信奉忠孝的岳飞不愿意提起她。

    李衍道:“你还未到三十,有合适的,就找一个,要不然,朕再赏赐你几个?”

    岳飞道:“谢谢官家的好意,可您赏赐给臣的那些女子,各个吃不了苦,与臣实非一路人。”

    说起来,这事还真不怨李衍赏给岳飞的那些美人。

    岳飞的俸禄和赏赐都不少,在大中文武百官当中都能数得上数,可他对手下将士和百姓太大方了,搞得他家里却清贫得不要不要的,美人去了他家之后,全都得当老妈子使唤,那些没吃过苦的美人怎么可能受得了?

    最终,那些美人全都被岳飞给退回来了。

    这事要是放在别的皇帝那里,一定会有对岳飞有甚么想法,“岳飞不好女色,又不好财,还将自己的财物全都分给手下将士和老百姓,这不是在收买人心嘛,他想干甚么,是不是想要造反?”

    这也是前段时间,人们都猜测李衍要冷藏岳飞的主要原因。

    可李衍没有,很懂岳飞的李衍,清楚的知道,岳飞这种人,所追求的是那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而不是俗不可耐的物质追求。

    所以,李衍并没有冷藏岳飞,并且还更加重用岳飞。

    也正是因为如此,见岳飞不要自己赐的美女,李衍也没有坚持,更没有多想,而是道:“那你就自己找一个……不过朕丑话说在前面,我大中的上将军,不能连个夫人都没有,朕给你两年时间,你如果还找不到,朕就赐你一百个。”

    岳飞苦着脸应道:“诺!”

    李衍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又道:“朕听说岳云这孩子天生神力,才十岁,就是寻常将校难敌的猛将了?”

    岳飞的脸上很难得浮现出了一丝慈禧,道:“这小子,天生就是一个军人。”

    不过岳飞很快就语气一转,又道:“不过这孩子到底才十岁,官家若是舍不得他,就留他在身边吧。”

    虽然心中为岳云可惜,可岳飞也知道,李衍要将三十万大军交给他,他给李衍留一个人质,也是应该的。

    不成想,李衍却连想都没想就道:“天生的军人就应该属于战场,就该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再者说,岳云是你儿子,留在朕身边作甚,朕二百多个儿子,难道还能抢你儿子?你岳鹏举,休要试探朕的心思,朕说了将婉儿给你岳家,就给你岳家,怎会反悔?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朕君子之腹。”

    要是别人听了这话,肯定立即跪下向李衍请罪!

    可岳飞没有,他很高兴的跟李衍确认道:“官家您这是同意臣将云儿带在身边历练?”

    李衍悠悠地说道:“一个王朝要想兴盛,不可能只靠一两代人,所以,咱们除了要打江山以外,也要培养年轻人,你做的是对的,朕为甚么不支持?”

    岳飞听言,拜道:“臣替云儿谢过官家。”

    李衍让岳飞起身,然后说道:“朕虽然有四百多个儿女,但嫡长女就婉儿这一个,所以,朕不希望她嫁一个庸庸碌碌的人,你好好培养云儿,要让他像你一样,成为一个赤胆忠心、骁勇善战的将军。”

    岳飞听言,已经没法再用任何言语表达他对李衍的尊敬了,千言万语最后只化为一个字:“诺!”

    李衍不想岳飞对自己不让他驻守燕地还有芥蒂,再加上这事也快要对外公布了,李衍又道:“鹏举啊,朕之所以不让你驻守燕地,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朕要迁都了,新都城就是燕京……”

    ……

 第七百七十七章 迁都(下)(求订阅!)

    …

    李衍的确是要迁都了。/全本小说网/https://。/

    事实上,李衍早就想迁都了。

    只不过,在此之前,燕云一直没有完全收复,以至于,李衍就是有心迁都,也没法迁都。

    那李衍为甚么要迁都燕京?是因为,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这当然是原因之一,不过却不是李衍要迁都的最主要原因。

    李衍之所以要将国都从开封迁到燕京,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燕京乃天府之国,很适合当国都,这是经过历史证明的,没必要再多说。

    第二,这条是最重要的,虽然李衍已经将金人撵去北方,可李衍对金人丝毫都没有放松警惕,还有现在还没有显山露水的蒙古人,也是李衍的心头大患,另外,不仅东北和正北,还有西北的羌人,也就是西夏,也不得不防,所以定都上必须重点考虑对北方的辐射,而燕地,龙蟠虎踞,北控关东平原和蒙古草原,西连云地,同控朔漠,能非常好的辐射整个北方地区。

    第三,与以往的中原王朝不同,李衍所建立的大中,还拥有高丽、日本的十几个州,开封离那十几个州太远了,无法辐射到那十几个州,而燕京相对要好很多,它东连山海,毗临渤海湾,交通便利,能较好的控制高丽、日本的十几个州。

    第四,燕地除在华北平原的最北方,俯视整个中原,南控江淮,再辅以发达的交通,对南方的掌控未必会比在开封差多少。

    第五,燕云地区,这几百年来,一直在外族的掌控之下,并且其地的人员组成极为复杂,契丹,溪族,渤海,蒙古,哪族的人都有,就是其地的汉人,也不是传统的汉人,而是汉儿,因此,燕云地区的人,对中原的归属感普通不强,这也是北宋得燕云而又复失最后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下,李衍就是派几个能官、干吏去管理燕云地区,短时间内也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唯有李衍将那里变成国都,变成全国的中心,才能立竿见影的改变,才能让那里的人找到归属感。

    第六,汉武帝之后的中原地区,豪族开始大力发展,这豪族历经汉、晋、隋、唐,直至北宋,不仅没有灭亡,反而越来越强盛。

    这些豪族到底强盛到了甚么程度?

    他们强盛到了,可以左右皇权,甚至是推翻皇权的地步。

    翻开历史,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李衍在建立大中的过程当中,灭掉了无数豪族,可以说,豪族是李衍崛起过程当中最大的对手。

    在得到高丽、日本、中南等地时,李衍全都是以铁血手腕将这些地区的豪族赶尽杀绝,所以,大中在这些地区的统治,才这么安稳。

    可到了中原之后,出于这样那样的顾虑,李衍并没有痛下杀手。

    以至于,仅仅过了不到两年时间,这些豪族竟然就又有抬头之势,甚至意图影响大中的政策,那次逼李衍更换修纂大典人选,其实就是他们的手笔。

    一直以来,李衍都是非常强势,哪容得了那些豪族对自己指手画脚?

    关键是,熟读历史的李衍,太清楚这些豪族的为害了。

    所以,李衍绝不允许这些豪族势力抬头!

    而这些豪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就是北宋原来的国都开封,这里集中了大大小小数百个豪族,他们通过结党、联姻、联盟、互利、共惠等等手段牢牢的绑在一起,即便是李衍,想要彻底打碎这种捆绑,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且,这些豪族,现在已经开始朝大中的文武百官下手了,试图跟大中的文武百官绑到一起,形成新的豪族。

    面对这种情况,迁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至少是缓解的办法。

    燕地这些年来屡遭战火,当地豪族势力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当初李衍控制燕云地区的时候,对那里的豪族进行过大清洗。

    因此,燕地那里的豪族势力,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若是将国都从开封迁到燕京,能很好的控制豪族势力。

    第七,北宋在开封这里经营了二百多年,早已深入人心,虽然李衍和大中已经赢得了开封大多数人的心,但还是有不少被洗了脑的人希望赵宋可以复国,而燕京那里的人,对哪方都没有归属感,因此不存在这种的情况。

    第八,大中若是宣布将国都从开封牵到燕京,能在一定程度上麻痹时时刻刻都在防着中军渡江伐宋的南宋君臣。

    第九,从战略防御方面来讲,开封比燕云也安全不了多少,燕云若失,开封这里也很难保全,金人两次南下,已经能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第十,迁都燕京,只要宣传好,能为李衍加不少政治分。

    第十一,从李衍的个人情感上来说,京都永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后世的北京,现在的燕京。

    有这十一个原因,李衍怎能不迁都?

    不久之后,突然爆发了三件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事。

    第一件事就是,因为国界线划分得不太清楚,也因为两国仇怨积累得实在太多,中军和金军在边界发生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摩擦。

    第二件事就是,鞑靼的一个部落,带着上万骑兵跑到关前,声称要跟大中借粮过冬——许贯忠、朱武等人分析,这有可能是蒙古众部在试探大中对他们的态度。

    第三件事就是,燕京汉人屡屡欺负燕京汉儿,终于惹得燕京汉儿对燕京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