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4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宋军这么做,那他们的战略纵深不会变得如此狭窄,也因此还能有点翻盘的机会。

    可张浚没有这么选择。

    但话又得说回来,张浚这么选择,也有他的理由——此番大败,让宋军的粮草尽失,没有了粮草支撑,张浚除了解散军团,其实也没有其它太好的办法。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南宋灭亡的消息传来,伴随这个消息一块来到的,还有赵构和潘太后联名下的投降命令。

    与此同时,吴玠也亲率大军杀入蜀地。

    一面是南宋灭亡了的事实。

    另一面是漫山遍野的凶悍中军将士大举杀过来。

    再加上,还有赵构和潘太后给的投降借口。

    最重要的是,李衍所建立的大中政权,是汉人政权,不残暴,无苛政,相反还很得民心,总之,大中并没有甚么难以接受的。

    所以,中军所过之处,大批大批的宋军将士选择走出关隘投降。

    这就导致,中军一入蜀地,就势如破竹。

    短短几个月时间,中军就打到了兴州。

    丢了陕西以后,张浚就逃到了四川,在兴州将川陕宣抚处置使司的牌子重新张挂起来,随后张浚做出了扼守蜀口力保四川的决定,并深入部队,到处哀死问伤,作自我检讨,选拔优秀军官担任要职,想要以此来稳定部队,给南宋留一口气。

    不成想,这才短短几个月时间,吴玠就打到了兴州。

    张浚想继续往西逃,逃去阆州,然后继续抵抗。

    可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

    川陕宣抚处置使司退到了兴州之后,张浚想起了被贬责的曲端,十分内疚!

    但是,张浚又不愿承认当初贬责曲端是错误的,而是采取间接肯定曲端功劳的办法,宣布:“以富平之役,泾原军出力最多;既退却之后,先自聚集;皆前帅曲端训练有方。”

    张浚定下的这个调子,为的是既不伤他自己的面子又能重新任用曲端。

    起初,张浚打算任命曲端为左武大夫,兴州居住,以便随时任用。

    可是后来,因为曲端以前太过刚愎自用,得罪了太多的人,这就导致,不少人在看出来了张浚复用曲端之意后,纷纷跟张浚说曲端的坏话,阻止曲端东山再起,有人更是跟张浚说:“曲端再起,必然对张公不利。”,吓得张浚打消了启用曲端的念头。

    见曲端如此不得人心,树敌森多,确实难以维系川陕宣抚处置使司的内部团结,张浚便准备,不撤销对曲端的处分,不起用曲端,但也不再惩罚曲端。

    这对张浚来说,原本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对曲端来说,也不失为是一个较好的结局。

    可曲端一案随着其社会影响的扩大,已愈来愈复杂了——一方面,四川士人拼命的为曲端喊冤,都说当初如果由曲端挂帅,不至于输了富平一战,也不会使川陕线的形势变得如此之差;而另一方面,忌惮曲端复起的势力,又逼着张浚非严惩曲端不可;再加上,中军入侵的脚步越来越近,其内部需要统一。

    于是,张浚决定对曲端痛下杀手!

    张浚召集幕僚讨论这个问题。

    在会上,吴瑜起初并未吭声,但到后来,他见张浚迟迟下不了决心给曲端定罪,便在自己手心上写下“曲端谋反”四个宇,出示张浚,迫使张浚下令以谋反罪逮捕了曲端。

    而曲端曾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不向关中图事业,却来江上泛扁舟”一句,分明是指责赵构不思进取,实属大逆不道。

    于是,曲端便被张浚关进了恭州监狱。

    张浚还特意命与曲端有仇的武将康随任夔州提点刑狱,专门审理曲端一案,并授意康随在狱中害死曲端,以消除后患。

    康随根据张浚等人的意思,先派狱官设法亲近曲端,骗取了曲端的信任。

    其后,狱官又欺骗曲端,让曲端亲笔写了病状,谎称可以此为由,为曲端申请出狱。

    康随拿到病状后,随即用酷刑屈打曲端,想将曲端害死在狱中,然后以病状为凭证,谎称曲端在狱中因病身亡。

    康随对曲端极为残忍——康随命令监狱官吏把曲端捆绑起来,堵住他的嘴,用火烧烤曲端,曲端想要水,康随却给曲端烈酒,如果曲端忍不住喝了那烈酒,就会七窍流血而死。

    可就在曲端忍不住准备喝下那烈酒之时,原曲端的心腹赵彬,趁着中军打到了兴州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带人攻入恭州监狱,救出来了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样的曲端。

    遭逢如此大变,曲端对南宋失望透顶,更恨张浚等人谋害他之仇,于是召集部曲打回兴州,在半路上捉了正在往西逃的张浚以及他的幕僚。

    曲端命人将张浚等人悉数砍了脑袋,然后带着张浚等人的脑袋投了吴玠。

    这理顺便说一句,康随和用火烤曲端的监狱官吏,全都被赵彬以同样的方式给杀死了。

    自那以后,蜀地的大部分地区都被中军所占,只有一小部分地区,还在一些被宋王朝洗了脑的人的带领下顽强抵抗。

    不过——

    这些抵抗势力,东一块,西一块的,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指挥,又没有统一的精神支柱,这注定成不了事,早晚会被中军彻底平定。

    到了这时,李衍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大中成为比肩汉唐的大帝国,基本上已经板上钉钉。

    也就在这时,西夏使团,大理使团,蒙古草原上的一些部落的使团,中南半岛上的诸国的使团,西天诸国的使团,甚至就连阿拉伯地区的一些国家的使团,陆续来到大中朝贺,一个庞大的、让所有邻邦都惧怕的大帝国诞生了……

    ……

    ……

    ps:这是二合一的大章,所以,今天就这一章了。

    b190327q1g

 第八百一十二章 整风(上)(求订阅)

    …

    最近这段时间,鸿胪寺火了。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不仅人员得到了极大的扩充,李衍还亲自下令,将鸿胪寺从正四品衙门升级到正三品衙门。

    马扩也因此迈入了准一级大员的行列。

    其实,军人出身的马扩,原来志不在外交,而在领兵打仗——他很想带兵征战沙场,过金戈铁马的生活。

    不成想,马扩却在外交这一行业越走越远。

    最近,各个国都来大中朝贡,而李衍又下令,在各个有来往的国家设立大使馆,解决国家与国家交往的问题。

    眼见着,他的职权越来越重,而大中的仗越打越少,可能用不了多久,就会迎来说不准会持续多久的和平,马扩也就慢慢收起了他的将军梦,开始致力做他的当世第一外交官。

    这一日。

    马扩刚上朝回来,折知常等人就来禀报:“相公,北海郡守上报,说有流鬼国想来朝贡。”

    当初,折彦文和折知常来鸿胪寺参与和西夏谈判之后不久,大中和西夏便结盟了,后来,折彦文又回府州领兵去了,而折知常则一直留在鸿胪寺任职。

    顺便说一句,就在不久前,折知常的父亲折彦质,也被李衍起用了,派往蜀地,在吴玠手下任职,折家彻底成为大中之臣。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折彦质不是忠于宋王朝的吗?怎么会接受大中的委任?

    这折彦质是忠于宋王朝的不假,可现如今,宋王朝已经灭亡了,绝对一点翻盘的机会都没有了,大中才是当世唯一合法的官方王朝,因此,不管是谁,没有抱负还则罢了,只要有抱负,那么大中就是他唯一的选择,至于甚么李成、钟相,但凡是有点见识的,就绝不会选择他们那个毫无前景的草台班子。

    而折彦质,如今还不到四十岁,怎么可能甘心就这么退隐山林,再者说,折家上下全都在为大中效力,折家的姑娘,有十几个是李衍的妃嫔,折家又得了世袭侯爵,可以说是很受宠,因此,折彦质只要不是迂腐到了极致,又怎么会傻傻的继续坚持?

    另外,当初折彦质是大败的身份黯然被贬,他又怎么可能不想找机会证明他自己?就像刘延庆,遭逢大败了之后,反而打了不少漂亮的胜仗,为他自己洗去了不少耻辱,没有彻底被钉在耻辱架上,换而言之,对于曾经的失败者而言,机会更为宝贵。

    所以,折彦质有这个选择,很正常。

    马扩听了“流鬼国”的名字之后,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这是个甚么国家?

    反应了好一会,马扩才道:“可是那北海之北的流鬼国?”

    折知常道:“正是此国。”

    顿了顿,折知常又道:“这流鬼国离咱们大中的北海郡并不远,北海郡的渔民和商人偶尔会去那里捕鱼和贸易,他们的国王听说咱们大中统一了天下之后,便想派其王子来朝见陛下。”

    一个鸿胪寺的官员接话,道:“这流鬼国,无城郭,依海岛散居,掘地深数尺,两边斜竖木,构为屋。人皆皮服,又狗毛杂麻为布而衣之,妇人冬衣豕鹿皮,夏衣鱼皮,制与獠同。多沮泽,有盐鱼之利。地气冱寒,早霜雪,每坚冰之后,以木广六寸,长七尺,施系其上,以践层冰,逐及奔兽。多狗。胜兵万余人。无相敬之礼、官僚之法。不识四时节序。有他盗入境,乃相呼召。弓长四尺余,箭与中国同,以骨石为镞。乐有歌舞。死解封树,哭之三年,无余服制。此等落后之小国,纳之何用?”

    折知常听言,道:“非也,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那流鬼国虽然蛮小,但只要它肯臣服我大中、臣服吾皇,又怎能不纳?”

    听了折知常的观点,马扩暗暗点了点头,心道:“此子的格局不错。”,然后说道:“好了,纳与不纳这流鬼国,还轮不到我等决定,自有官家和一众宰执定夺。”

    说到这里,马扩又想起一事,然后问道:“对了,这流鬼国准备进贡些甚么东西?”——马扩这是准备写奏折将流鬼国想要进贡一事奏禀给李衍。

    听了马扩此问,不少官员,都脸带笑意!

    马扩见状,道:“该不会又想给官家送美女吧?”

    李衍的好色之名算是彻底打出去了,以至于,来进贡的,几乎全都给李衍进贡一些美女,就好像生怕李衍累不死似的。

    一人答道:“他们要进献的,是他们的两个公主,说是有“堪察加珍珠”之称。”

    这人一边说、一边满脸笑意。

    其实想想也是,那流鬼人,靠皮毛和鱼类为生,冬天穿猪皮、鹿皮,夏天穿鱼皮,整个就是一群野人,她们的美人能美到哪里去?

    退一步说,就算那流鬼人中有些美人,也都是一些粗鄙不堪的村妇。

    这样的妇人,别说是李衍这个皇帝,就是小富之家的男子,都看不上。

    一人笑道:“还好是这流鬼国给陛下进贡美女。”

    另一人问道:“魏大人为何有此一言?”

    那人笑道:“这流鬼国好歹与咱们中国有些交往,进献的又是他们的公主,估计多少还能懂点规矩,要是那夜叉国给陛下进贡美女,那……啧啧……”

    这夜叉国,还在流鬼国的北面,据说,那里的人皆豕牙翘出,长相十分吓人,故管其人就夜叉人,管其国叫夜叉国。

    此人此言一出,不少人都满脸笑意。

    马扩见状,看了那拿李衍调侃的官员一眼,然后悠悠地说道:“刚刚,礼部侍郎给官家谏言,说现在的很多官员都太没有规矩了,有些官员竟敢妄言官家,以官家的私事取乐,拿皇家尊严当儿戏,请求对这样的官员给于重罚,并建议,凡是有辱皇家尊严的官吏,轻则贬职,重则直接逐出朝廷永不录用!”

    马扩此言一出,那个调侃李衍的官员,脸上的笑容顿时就是一僵,其他官员也都关不多!

    大中建国以来,一直在追求统一和高速发展,因此,有些忽略了礼法方面的教育。

    这个责任主要在于李衍——李衍这个人有些太务实了,不喜欢搞虚头巴脑的东西,再者说,李衍的骨子里还是后世的人,习惯了言论自由,而在后世,拿领导人调侃一下,很正常,没甚么大不了的,所以,李衍也就没有管这些事,甚至,有些人提出了,也都被当时想要顾全大局的李衍给挡了回去。

    如今,大中已经快完成大一统了,即将成为比肩汉唐的大帝国,该立的规矩必须要立了,否则,皇家尊严何在?更重要的是,这封建统治,又该如何维持?总不能一直都靠李衍的个人威信维持吧?

    因此,整顿风纪一事再一次被人提了出来。

    而且,这次包括闻焕章、赵鼎在内的很多大中高层都支持整风。

    所以,整风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