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4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岳飞亲自布阵:分兵封锁湘阴、桥口、益阳、公安、南阳渡等湖区诸要津,令杨沂中率军趋鼎、澧,自上游袭取杨幺、夏诚等寨。

    五月,杨沂中至鼎州,先遣降人杨华为间,入寨潜结杨么属下,诱降义军,同时,置寨列舰,实施军事威胁。

    六月初,叛军龙阳汛州村大寨首领杨钦领所部三千人及战船出降。

    不久,其余大寨首领刘衡、金琮、刘诜、黄佐等亦举寨相继就招。

    叛军大部被瓦解,唯杨幺、夏诚仍据寨自固。

    杨沂中知湖区地势艰险莫测,且叛军的车船很难对付,遂先遣人开堰闸泄水,放木筏堵塞湖中诸港,散青草于湖面,以滞车船,继以杨钦为向导,率军进围杨幺寨。

    杨幺率众突围,力战失利,被俘杀,余众被歼殆尽。

    夏诚死守其寨,亦被官军攻破。

    至此,钟相、杨幺叛军被完全剿灭,大中彻底完成了初步的大一统。

    李衍并没有就此放马南山,而是秘令岳飞:做好攻打大理国的准备。

    与此同时,李衍也秘令王伦、石宝、花荣等人,准备全面攻占中南半岛。

    九月。

    大中动用了一百多万工匠、大几百万民夫(多出来的,是之后王时雍又招募的),花费了十几亿,建造的皇宫终于建好了。

    而之前,李衍要建的,从东京通往燕京的铁道,也已经,北面修到了易州,南面修到了黄河边上,专为通火车而修的黄河高架桥也已经快竣工了。

    并且,火车已经试运营了好几个月。

    在这些前提的基础上,李衍正式提出:明年五月份,也就是大统五年五月份,迁都,将大中的国都从东京迁到燕京。

    说是明年五月份迁都,实际上,从李衍的这个迁都命令一下,大中就已经开始迁都了——迁都是一件很繁琐的事,它可不仅仅是搬家,还是将帝国的权力重心转移,因此,所要做的,所要考虑的,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不可能搞一刀切,至于明年五月份,那是李衍离开东京的日子。

    如今,李衍挟大一统之威,谁敢忤逆李衍之意?

    更何况,李衍迁都打的口号还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个借口,乃是大中上亿人所坚决支持的。

    所以,尽管有很多人因为他们自身的利益受损而不愿意迁都,但也不得不捏着鼻子乖乖的迁都……

    ……

    ……

    ps:这是二合一的大章,所以,今天就这一章了。

 第八百二十一章 烧火棍(求订阅!)

    按说,定西军攻打下了川陕线之后,应该让将士们休息一下,不该草草的就出兵攻打陇右地区,毕竟,川陕之战已经打了大半年,定西军的将士们需要好好休整一下。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可许贯忠、朱武等人经过分析之后得出结论:现在出兵陇右地区,应该很轻易就能夺取那里,完成大中对西北地区的战略扩展。

    许贯忠、朱武等人这么分析,是有根据的。

    目前的陇右地区,残宋、西夏、吐蕃、于阗、高昌回鹘是在那里都打成一锅粥了,可真正主宰陇右地区的其实还是当地势力,也就是残宋势力和当地的吐蕃人。

    吐蕃人当然想借宋王朝灭亡的机会收复陇右地区,因此,靖康之役发生不久,陇右的吐蕃人就起来叛变了。

    然而,吐蕃人的叛变,却遭到了残宋势力也就是陇右地区的宋西军以及当地的汉人官民的坚决镇压。

    残宋势力不坚决镇压,不行靖康之役后,残宋势力属于被困在了陇右地区,这时候,如果被吐蕃收复了陇右地区,那他们可就连个能去的地方都没有了,没准全都得变成西夏、吐蕃、于阗、高昌回鹘等野蛮人的奴隶。

    不过

    残宋势力虽然暂时抑制住了吐蕃人的反叛,但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当初,宋王朝占据陇右地区,每年都要从中原地区向边境运输粮食、军械和日用品,攻陷了蛮族的土地之后还要分拨驻军、修建堡垒、派驻官员,修建堡垒和官署还需要征发民夫、调用厢军,这么说吧,宋王朝占据陇右地区,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是新占地区那微薄的税赋根本不能弥补的,换而言之,陇右地区的残宋势力要想占据陇右之地,就必须要有中原王朝当陇右地区残宋势力的后盾,给陇右地区的残宋势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而现如今,陇右地区的残宋势力被宋王朝给放弃了,跟中原王朝失去了联系,进而也就得不到任何支持,情况自然每况日下,再加上西夏、吐蕃、于阗、高昌回鹘轮番入侵陇右地区,陇右地区的残宋势力能好过才怪。

    这么说吧,如果大中不接纳陇右地区的残宋势力,那陇右地区的残宋势力就是一群无根的野草,早晚会被其它势力给吞并。

    而从王朝更替的潜规则来讲,现在的中原正统王朝大中,有资格接收宋王朝的所有财产,包括陇右地区和陇右地区的残宋势力。

    关键是,双方还有同种同族这个牢固的纽带。

    所以,只要中军能夺取被西夏占据的西宁地区,跟残宋势力取得联系,那么,大中很可能废不了多大力气,就能收复陇右地区。

    陇右地区,虽说人口稀少、资源也不是太丰富,但它却有其特殊的价值很大的地域价值。

    河西走廊一向是中西交通线的必经之路,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

    但其实,河西走廊的具体路线,却是时有变化的。

    在宋王朝初年,商队旅人多经灵州自中原赶赴西域,西域的商队旅人也多经灵州来中原。

    可等到西夏崛起了之后,这条路线就开始面临着西夏人的威胁在西夏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之后,西夏不但向过往商旅征收高额过关费用,更放纵军队抄掠逃税的商队。

    为了生命安全,商旅不得不在甘州境内就转折向南,经青唐也就是陇右地区前往宋王朝东西客商被迫选择更南方的青海道作为新的交通路线,陇右地区遂成为东西方的交通枢纽,客商们经过这里奔赴西域或前往宋朝,不但有于阗等西域国家的使者需要经陇右地区前往宋朝,就连西亚和中亚的使者也必须在抵达西域之后改道陇右地区,才能前往宋王朝。

    说了这么多,主要想说的就是,只要大中能得了陇右地区,就可以撇开西夏重新打通丝绸之路。

    如此一来,大中就能切断西夏的财政的大动脉,从在经济上制裁西夏。

    更为关键的是,大中得了陇右之后,可以切断西夏的侧翼,进而可以消灭党项政权,彻底解除西北边患。

    另外,得了陇右地区以后,还能为大中解决缺战马的难题。

    缺乏足够的战马,一直都是困扰中原王朝的难题。

    夺回了燕云地区的大中王朝,情况虽然比宋王朝要好一些。

    可这还是远远不够大中的需求金国、西夏及蒙古诸部,也不是傻子,他们怎么会不控制重要战略物资马匹向大中流入?要知道,一旦大中所得的马匹足够多,没准大中就会效仿汉唐杀向草原,到那时,对于这些草原势力而言,没准就是灭顶之灾。

    所以说,北边的战马,大中已经指望不上了。

    而以游牧经济为主的陇右地区则多出好马。

    当初,宋王朝在秦、渭、原、牧、环、庆等边境州郡都设有官方的买马场,还专门设置了折博务和市易务来处理日渐兴旺的宋朝吐蕃贸易,在最巅峰时期,北宋每年都能从陇右地区得良马近两万匹。

    如果大中能得陇右地区,那么,大中就可以跟西北地区的草原部落贸易,以后可能就不会再缺战马了。

    再有,现在的吐蕃政权,也已经没落了,并且四分五裂,甚至内斗不断,夺下陇右地区以后,还可以找机会收复那里,至少可以让那里成为大中的藩属地区,解决那里的边患。

    还有残辽地区。

    与历史上不同,因为耶律大石被李衍捉了扔到了中南半岛,以至于原本应该被耶律大石一统的西辽,现在仍处于四分五裂的情况其东部是北辽残部,中部是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纠而毕等等一大堆大小不一的部落,而西部是高昌回鹘王国、东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国以及康里部,这些势力相互厮杀争霸,极度混乱。

    因此,这里大中也是有机会整合令其变成大中的领土的。

    换而言之,只要大中能拿下陇右地区,那大中的扩张空间将大大加深。

    至于以前王朝所面临的离中原地区太远的地区鞭长莫及的问题,在已经研发出来了火车的大中王朝这里,已经不是问题,至少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

    当然了,大中之所以出兵陇右,主要还是为了削弱西夏,以便将来找机会一举灭掉西夏永绝后患,再加上,现在攻取陇右地区并不费力,至少是最省力的时候。

    所以,大中朝廷才不顾定西军师老兵疲,让张宪率领十万大军兵出陇右。

    张宪率兵西进,第一站就是已经被西夏占据了的西宁。

    当初,中夏结盟的时候,西宁还在宋王朝的控制之下并没有被西夏所占,所以,西宁这里并不属于西夏的领土,至少大中没有承认西宁是西夏的。

    而现如今,大中王朝灭掉宋王朝,接收了宋王朝的一切,成为中原王朝的正统,强说原本属于宋王朝的西宁是自己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事实上,大中用的也是这个借口。

    在中军出兵之前,西夏根本就没想过,大中刚刚收复川陕线,甚至还没等完全收复蜀地,就兵出陇右,更没想到,张宪会令郭浩率领一万骑兵奇袭西宁。

    结果,西宁一战而失,中军打开了进入陇右地区的大门

    得知西宁被大中夺去了,中军西进开始收复陇右地区,李乾顺赶紧又将李察哥、李仁忠、李仁礼等人找来商量对策。

    李仁忠显然已经知道了李乾顺找他的原因,一到,就断言道:“大中西进必然是冲咱们大夏而来!”

    李仁礼道:“这还用说嘛,傻子都知道,大中攻取陇右,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咱们大夏,现在的问题是,大中会不会在攻占了陇右之后,直接对咱们大夏发起进攻?”

    李仁忠沉吟了一阵,摇摇头,道:“中军这次兵出陇右,应该只是想趁此机会打通陇右,然后截断咱们大夏的主要经济来源。”

    李察哥道:“还有在军事上切断咱们大夏的侧翼。”

    李仁忠点点头,道:“对,还有切断咱们大夏的侧翼。”,然后又道:“不过,大中刚刚才吞并大宋,没有三二年时间,是不可能将大宋完全消化的,再者,大中首要攻占的一定是大理国,那里才是阻断大中发展的楔子,所以,我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只要咱们大夏不惹怒大中,不给大中攻打咱们的借口,短时间内,大中是不会攻打咱们大夏的。”

    李仁礼附和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大中这次的战略目标应该只是陇右地区,只要被大中得了陇右地区,大中应该就会暂停西北的战争。”

    李乾顺看着地图,道:“大中的战略意图不难猜,问题是,咱们大夏该怎么应对?西宁一战,咱们大夏可是死伤了近万人,总不能当此事没有发生吧?”

    李仁礼沉默了一会,道:“古之有被侵略者,不过战与忍而已,今战之不能胜,唯有忍之一途。”

    李仁礼此言一出,李察哥和李仁忠全都沉默不语!

    不成想,李乾顺却沉声道:“朕想跟吐蕃联手,与中军在陇右打上一仗!”

    李乾顺此言一出,李仁忠和李仁礼同时道:“不可!”

    李乾顺看着李仁忠和李仁礼,问道:“为何不可?古往今来,和平就没有乞来的,咱们如果不向大中展示一下咱们的武力,大中只会得寸进尺。”

    李仁忠和李仁礼对视了一眼,然后由李仁忠先道:“吐蕃早已不是以前强大的吐蕃了,自从吐蕃分为四个王系,吐蕃已经没落了,并且内部矛盾重重,甚至是内斗不断,与这样的吐蕃联军攻打强大的中军,实为不智,况且,咱们大夏在两后时期大伤了元气,虽然经陛下这么多年励精图治恢复了一些元气,可近年来,局势纷乱,咱们夏军东征西战,一直都没能好好发展,如果这时陷入跟大中的长期战争当中,恐有亡国之患。”

    李仁礼随后道:“此战一开,赢了甚么都好说,一旦输了,咱们大夏可就算是给了大中开战的借口,以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