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4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这些原本属于辽王朝统属的军州和小部族急需统一起来,或是找一个大的码头依靠,而繁荣昌盛又实力强大的大中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其实——

    在此之前,这些原本属于辽王朝统属的军州和小部族也想过要响应西夏李乾顺的号召统一起来与大中对抗。

    可李乾顺张罗了好几年,他极力推上位的大金国都没能吞并其周边的塔塔儿部、蒙古部、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更别提来接纳它们这些漠北地区的辽王朝的残部了。

    更为关键的是,大金国的老皇帝完颜吴乞买死了,如今的皇帝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毛头小子,这不符合他们草原人心中的大汗的形象,与之相对应的是,今年四十四五岁又南征北战统一了中原王朝的李衍,更符合他们草原人心中的大汗的形象。

    而且,虽然跟辽王朝的感情其实已经很淡了,但他们仍是打心底里讨厌灭了辽王朝的女真人。

    所以,大中出兵草原,而且一次就派了十万大军到达可敦城,让这些原本属于辽王朝统属的军州和小部族纷纷归顺。

    当然,也有不开眼的。

    对于这些不开眼的,岳飞也不客气,立即联合那些已经归顺了的部族出兵灭了他们,然后杀光男人,将他们的女人和牲畜分给那些愿意归顺的。

    现在已经装备上了火枪的中军,几乎是天下无敌,再加上,又有众女的部族为虎作伥,那些不臣的部族哪里禁得住中军的围剿?

    不久之后,大中便统一了漠北,尽复故唐旧土,大中北方的势力范围到了贝加尔湖地区。

    ……

 第八百四十章 一路向西(求订阅!)

    …

    岳飞等人效仿古人登狼居胥山祭天,并刻石纪功,向世人宣示:从今以后,漠北就是我大中的疆土。全本小说网;HTTPS://。m;

    不仅如此,遵照李衍的命令,北宁城(李衍为可敦城改的名)的人,还要不断向北探索,增加大中的国土面积。

    收复了漠北之后,岳飞等人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向东,然后灭掉蒙古部、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以及攻打大金国为大中平定东北。另一个是向西,为大中平定西北。

    岳飞率兵进入草原之前,李衍曾与岳飞推心置腹的谈过。

    因为漠北太偏僻、太远了,而且与大中只建立了单方向的联系(目前,信鸽只能从漠北飞回燕京,燕京的信鸽还不能飞去漠北),再加上,漠北那里又充满了未知,所以,李衍不敢给岳飞他们定太高的目标,因此,李衍给岳飞下的命令只是:打下可敦城,收复漠北。

    至于下一步的命令,李衍没下——李衍将下一步的选择权,交到了岳飞的手上。

    当然,李衍也并不是一点建议都没给岳飞。

    李衍将许贯忠和耶律大石给自己上的奏折交给了岳飞,让岳飞自己看。

    许贯忠在奏折当中提议:一旦岳飞收复了漠北,可以挥军东进,然后自己选择攻打,以鄂尔浑河上游为中心的克烈部,崛起于鄂嫩河、克鲁伦河中上游的蒙古部,据有阿尔泰山至杭爱山地区的乃蛮部,可是漠南靠近阴山地区的汪古部,最终目标是配合刘锜和吴璘灭掉大金国。

    而耶律大石的建议则是,岳飞他们收复了漠北以后,应该带着可敦城的数十万战马西征,尽复汉唐时期西北的疆土,至于东北地区,则完全可以交给刘锜和吴璘来处理,大不了,大中还可以从国内再调强兵猛将去收复东北地区,耶律大石还阐述了他的理由:“自从辽王朝灭亡了以后,西北地区便变成了群龙无首的状态,非常混乱,这种混乱的情况如果长时间持续下去,必将生出豪杰一统西北地区,到那时,西北地区将成为大中的心腹大患,所以,还不如由大中来收复西北地区,这样可以彻底解决来自西北地区的忧患,而且,征讨遥远的西北地区,必须要有大量的战马支持,否则根本无法解决给养的问题,大中并不盛产战马,甚至可以说是缺战马,这次岳飞他们带去的二十万牲畜,可以说是将大中这些年来的储备全都拿了出来,并且还从各军调了不少战马,因此,如果将可敦城的数十万匹战马带回来,必将被中军一分而空,不太可能再聚集起来这么多战马用以收复西北地区,那样的话,大中有可能永远都收复不了西北地区了。”

    事实上,耶律大石一而再再而三的跟李衍申请让他去收复西北地区,他甚至愿意将全家老小全都留在燕京当人质。

    可下定了绝不干纵虎归山之事绝心的李衍,都以草原战略部离不开耶律大石为由,将耶律大石的请求给驳回了。

    最后,看透了李衍绝不可能放他去草原的耶律大石,只能给李衍呈上了一份非常详细的西北攻略,然后黯然的回到草原战略部继续利用那些草原王国和部族之间的矛盾分化他们。

    岳飞将王德、马扩等人召集到一起,商量下一步的下算,并将许贯忠和耶律大石的提议跟王德、马扩等人说了。

    等岳飞说完。

    王德最先表态道:“非是王德不敢与蒙古部、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这些大部族交手,不敢去伐金,但往东,咱们远征军只能是助攻,只能跟在东北军的后面喝汤,只有往西,咱们远征军才能成为主攻,而且,我读古史,最为遗憾一事,便是怛罗斯之战唐军败给大食军队,如今有机会弥补这一遗憾,我宁愿战死在西北的疆场之上!”

    王德说完,马扩开口道:“咱们收复了周围大小军州、部族数十,若是向西,他们可以充当咱们的向导,而且,他们必定愿借兵给咱们,我想借个三五万番兵,应该不成问题,并且,依照草原的规矩,他们还会自带马匹,西北地区地域宽广,但人口相对稀少,咱们有这十几万精锐,应该能横扫西北,唯一的问题就是粮草问题。”

    孙革道:“北宁城的粮食足够咱们补给满了,六、七十万匹战马、骆驼带上三四十万石粮草,不成问题,而且,咱们还可以给朝廷送消息,请求陇右地区为咱们补给一次。”

    李颜光道:“陇右的补给,咱们应该是指望不上了,西夏是不会让咱们顺利得到陇右地区的补给的,因为西夏是最怕咱们大中统一西北的,那样的话,西夏就将处于咱们大中的包围之中,成为国中之国,一旦到了那种地步,咱们大中势必要灭掉西夏,完成疆土的统一,所以,我敢断言,西夏会千方百计阻止咱们收复西北地区,没准西夏还会出兵阻止咱们收复西北地区。”

    参谋长房学度很笃定的说道:“西夏绝不敢明着出兵阻止咱们,这会给咱们大中攻打他们西夏的借口,不过,李将军说得也不错,陇右的补给咱们应该是指望不上了,西夏只要派军队伪装成土匪,就可以让辎重出不了陇右。”

    孙革听言,道:“如果得不到陇右的补给,那么咱们的粮食就不敢保证足够用了,毕竟路途实在太遥远了。”

    李颜光听言,道:“我与孙大人的看法正好相反,我觉得,咱们的粮草足够咱们征服西北用的了。”

    孙革不动声色的说道:“愿闻其详。”

    李颜光道:“咱们带来的战马加上北宁城的战马近六十万匹,咱们带来的骆驼加上北宁城的骆驼八万多头,这些战马和骆驼可以带上几十石粮食,单单是这些粮食就足够咱们吃上大半年的了,另外,北宁城还有数十万牛羊,咱们也可以一并带上,充做军粮,如果还不够,咱们还可以打草谷。”

    所谓的打草谷,就是去抢、去劫掠。

    在草原人看来,其实在很多中原的部队看来,这都是很正常的。

    不过——

    李颜光也知道,中军军纪森然,不允许抢老百姓的东西,而岳大帅的军纪更严,拿老百姓一文钱,都会掉脑袋。

    所以,李颜光马上又补充道:“当然,打草谷只是最后迫不得已的手段,咱们带这么多粮草,那些牛羊还可以繁殖,实在不行,咱们可以吃战马,一路之上应该还会有些不开眼不服从咱们大中统治的部族,缴获他们的粮食、战马、牛羊,也可以为咱们补充粮草。”

    对于李颜光提议的打草谷,岳飞是很反感。

    但在打仗一事上,岳飞并不是一个死脑筋,他知道,迫不得已之下,打草谷并非不是一条路。

    所以,岳飞并没有怪罪李颜光,而是继续听其他人发言。

    最终,绝大多数的人都赞成向西。

    其实——

    岳飞也想向西。

    封狼居胥比岳飞想象当中容易太多了,根本没有挑战性,因此,对岳飞而言,这并不算是多大的荣誉。

    所以,岳飞想有更高的成就。

    见大家都赞成向西,岳飞也不废话,直接定下了“一路向西”的战略。

    这个战略一定好,马扩就出面,跟各个军州长官和部族的首领借兵。

    马扩代朝廷向这些军州长官和部族的首领许诺,谁借他们远征军的兵多,朝廷对谁的赏赐就多,而且,他们不用等岳飞他们凯旋,可以直接拿着马扩给他们开据的证明去燕京领赏。

    不差钱的李衍,出手一向大方,至少,在穷苦的草原人看来,李衍的每次出手,都是非常大方的。

    关键是,李衍和大中的信誉非常好,说过的话,少有不兑现的。

    所以,这些军州长官和部族的首领纷纷借兵给岳飞他们,有的甚至亲身带兵跟远征军西进。

    最后一统计,他们一共借给远征军四万多人马。

    岳飞又从北宁城中守军中筛选出来了两万骑兵、一万民夫带上。

    铁通四年秋。

    岳飞留给李诩和房学度一万汉骑和一万番骑驻守北宁城,然后带着十四万大军、一万民夫浩浩荡荡的向西而去……

    ……

 第八百四十一章 最大的支持(求订阅!)

    …

    得知岳飞带着远征军一路向西,李衍看着地图,久久不语。全本小说网;HTTPS://。.COm;

    老实说,在西夏没有被伐掉以前,去收复西北,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就像,因为有西夏阻挡,大中很难对远征军进行补给。

    可话又得说回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现在这么有利于收复西北地区的条件真的很难再有了,一旦错过,大中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超越唐朝了。

    所以,李衍最终将目光从地图上收回来——他决定将西北地区完全交给岳飞他们去折腾了。

    李衍派内侍将胡世将叫来,然后问道:“贯穿陇右的铁路甚么时候能修好,甚么时候能通车?”

    胡世将在心中盘算了一下,然后答道:“最快,最快,恐怕也得等到后年年底。”

    李衍皱眉道:“还得用这么长时间?”

    胡世将解释道:“陇山那里的地势太复杂了,山高,树多,有些地区非得炸隧道不可,因此那一段实在是太难修了。”

    害怕李衍怪他办事不利,胡世将又补充道:“不过,只要修出陇山地区,后面就是河湟地区,那里地势平坦,一日便可以修数里。”

    李衍知道,修铁路这事,是急不得的,太急了,反而会坏事,所以,李衍勉励了胡世将几句,就让他离开了。

    将胡世将打发走,李衍又让内侍将许贯忠叫来。

    许贯忠当初的提议,也就是让远征军在收复了漠北地区之后,东进,配合刘锜、吴璘,灭掉蒙古部、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以及攻打大金国,为大中平定东北,其实是最稳妥的方案。

    可以说,许贯忠这个枢密使当得非常称职,他的头脑始终清醒,他清楚的看到,对于大中而言,最大的威胁不可能是来自于西北,而是来自于东北,也就是,大金国、蒙古部、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甚至包括塔塔儿部,它们才是大中真正的威胁。

    在许贯忠的设想当中,大中应该集中全力将东北地区的这些大势力、大隐患全都消灭掉,然后灭掉西夏,再然后再去考虑西北的事。

    其实——

    从本意上来说,李衍是更赞成许贯忠的提议的。

    没有人比李衍更清楚,对于中原王朝而言,最大的隐患正是许贯忠视之为大敌的蒙古人和女真人。

    可话又说回来,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耶律大石的提议,也不错,这样的机会真是千载难有。

    这也是经过历史证明的——历史上,耶律大石就是在这个时期一统西北地区建立了幅员辽阔的西辽帝国,为辽王朝延续了近百年寿命,后来,要不是,耶律普速完乱仑使其内部乱了导致国力大退,也许辽王朝还能持续更长时间。

    所以,李衍才对许贯忠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