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4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年来,经过李存、李严、李修、李慈、李达等皇子的实践证明,李衍的儿子们真的长大了,已经可以为李衍分忧了。

    更关键的是,李衍的儿子们跟李衍绝对是利益共同体,他们只要不是脑袋坏掉了,一定会竭尽全力帮李衍巩固江山,一定会拥护李氏的统治,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所以,慢慢的,意识到了这些的李衍,开始将自己那些有能力、有志向的儿子散到全国各地,让他们帮自己治理江山——这种事,在中国历史上当然是没有发生过的,究其原因,除了防止皇子夺嫡以外,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是中国历史上的那些皇帝没有一个像李衍这样有这么多儿子,倒是外国有一个类似的例子,阿卜杜拉·阿齐兹·伊本·沙特,此人就靠自己众多的儿子帮自己治理国家(截止到李衍穿越的时候,沙特家族就已经有四千多个亲王,其中一半是阿卜杜勒·阿齐兹·伊本·沙特的直系子孙,其余的是其五个兄弟和堂兄弟的后代,这些亲王占据了沙特所有省的总督和内阁官员中一半的职位,并垄断了除石油部以外所有的部,还占据了武装部队、警察、海岸警卫队和中央、地方行政机构的两百个高级职位,在未任官职的亲王中,约有八百个已成为巨富。)。

    事实证明,李衍的这些儿子是很有用的,因为他们,日本、陇右、西夏、中南、朱罗、吐蕃等等很多让李衍头疼不已的地区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这,还仅仅只是冰山一角——截止到目为止,李衍已经成年的儿子才两百多个,李衍还有七百个没有成年的儿子,另外,李衍的身体极好,还能再生,而且,千万不要忘了,李衍的儿子们还有儿子,以后就不说了,就是截止到现在为止,李衍就已经有五六百个孙子了,等到李衍的儿孙全都长大充斥大中的各个部门占据着各个部门的要位,那……李衍已经不敢想象了。

    为了那一天的到来,李衍不顾自己已经快五十岁的高龄,仍坚持每日都临幸个十几二十女。

    另外,李衍特意颁布了“分配令”,用以安置自己的一众儿子出去任职或是锻炼。

    听闻分配令下来了,一众皇子全都将心提了起来。

    谁有皇子就没有竞争?

    在别的王朝或许没有,但在大中朝指定有,原因无它,李衍的儿孙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不努力,十有八、九会被淹没在人海里,最后李衍可能都会忘了这个儿孙的存在。

    而这分配令就跟他们的高考通知单一样,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一生的命运。

    试问,这种情况,他们能不紧张吗?

    李存能理解一众兄弟紧张的心里,所以,他并没有墨迹,而是直接就让内侍将李衍的圣旨请来,然后亲自念道:“四皇子李修。”

    李修听言,赶紧拜道:“儿臣在。”

    李存又念道:“四皇子李修与七十一皇子李慈在处理完李捷的后事后,即刻前往辽宁行宫面圣,另外,你二人再去经纬学堂(李衍儿孙上学的地方)挑二十个新毕业的皇子随你们一同前往辽宁行宫面圣听用。”

    听闻李衍终于召他们去东北了,李修和李慈一同暗松了一口气!

    不过,与此同时,李修和李慈又有些诧异李衍要召这么多儿子过去,两人不约而同猜到:“难道父皇在东北要有甚么大动作?”

    猜虽然是在猜,可李修和李慈一点不敢耽误回命,他们齐声道:“诺!”

    李存接着念道:“八皇子李济。”

    李济听言,就是一阵激动!

    德行和口碑再高,在大中也是没用的,在李衍的影响下,大中掌权的人更看中的是能力和履历,尤其是后者,李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这个前提下,以前一直注重他自己的德行建设的李济,其实已经有些走错路了——在其它朝代,注重自身品德包装的李济,也许能有不错的发展,但在大中朝,尤其是在李衍说得算的大中朝,李济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怕是只能当一辈子八贤王了。

    所以,在意识到了这点之后,李济前去求他母亲花宝燕,让花宝燕为他求一个外放的机会。

    如今看来,花宝燕为李济求的机会来了。

    这也就不怪李济有些激动了!

    李存接着念道:“在处理完李捷的后事之后,即日前往归远城(东部喀喇汗王朝的都城巴拉沙衮)担任郡尉。”

    李济听言,呼吸就是一急!

    东部喀喇汗王朝才被远征军收复不久,那些反叛不断,关键是葛逻禄和康里还在一旁虎视眈眈,可以说,那里现在不仅是离大中最远的地方,还是大中最乱的地方。

    可这样的地方,正是野心勃勃的李济最想去的地方。

    所以,李济马上压下激动,然后恭恭敬敬一拜,道:“儿臣领旨!”

    接下来,李貌被李衍派去了台湾郡,李昂被李衍派去了南京,李旭被李衍派去了铁道部,等等……

    ……

    ……

    ps:这是二合一的大章,所以,今天就这一章了。

    w23051412

 第八百六十三章 李衍有子初长成(五)(求订阅!)

    跟一众成年皇子宣读完了分配令,李存又派人将一众即将成年的皇子叫来,跟他们宣读了李衍对他们下达的分配令,然后又跟一众皇子一块吃了顿饭。/全本小说网/https://。/

    等这些事情全都处理完,天已经黑了。

    可李存并没有就此去休息,而是又去了书房继续批阅奏折。

    见李存如此勤政,李衍为李存安排的幕僚虞允文,既欣赏,又担心不已!

    要说储君李存,真是哪哪都让虞允文满意,虞允文真的很庆幸大中这个史上第一大王朝能有李存这么一个德才兼备的储君。

    可只有一样,让虞允文担心不已,那就是李存的身体。

    李存自幼身体就不太好,在大统五年时又得了一场大病,差点没要了李存的性命,自那以后,尽管李衍派了安道全、孔厚、牟介三大神医为李存调理身体,又派了张继先等道家高手教李存养生之道,可李存的身体情况还是很差。

    这一来是因为李存的身体底子太差了。

    二来嘛,其实是跟李存的性格有关。

    李存跟李衍不同。

    李衍很懂得调节自己通常时候,李衍都是,有事的时候才忙一阵,忙完了,就大胆用人,将自己手上的工作分配下去让臣子干,然后自己去休息,而且,李衍不管多忙,都坚持每天练一个时辰武功、打一个时辰坐。

    而到李存这里,就不同了。

    可以说,在处理国事、政事上,李存比李衍有能力太多了,甚至比绝大多数臣子都有能力大中朝的地盘实在是太大了,因此,政事繁多,每天的奏折和公文都推积如山,李衍看着都有些眼晕,因此不得不弄来一大帮子人帮自己处理公务,李衍自己只负责最后拍板,而这些奏折和公文,对于天赋异禀的李存而言,只用两三个时辰就能批阅完,而且,处理得比李衍加上李衍的那一大帮子人处理得都好。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存不像李衍一样弄了一大帮子人帮自己处理这些事他一个人就能顶得上李衍加上李衍的那一大帮子人。

    但话又说回来,人的时间都是相同的,一天都只有十二个时辰,去除吃饭睡觉和干点其它事的时间,也就三四个时辰,因此,李存将时间全都花在了处理这些事上,也就不像李衍一样有时间过自己的生活和经营自己的身体了。

    如此一来,李存的身体就更差了,甚至天天都得靠药顶着有人数过,李存吃过的极品人参,都得论车计算。

    现在,如果李衍和李存站在一起,让一个不认识他们父子的人去猜他们的关系,十个人有十个人会说他们是兄弟,而且这十个人一定都会说已经四十九岁的李衍是弟弟,才二十六岁的李存是哥哥。

    这也是虞允文最担心的事李衍的身体实在是太好了,现在一夜还能驭十几二十女,每年都能生一二百个儿女,去年更是达到巅峰一年就生了三百零一个子女,一丁点都不像要老的人,反观李存的身体,跟李衍实在是没法相提并论,虞允文真怕李存会当太子一直当到死。

    万幸

    李衍的身体虽然极好,但对皇位并不留恋!

    李衍不仅极力培养李存当自己的接班人,还常说,自己辛苦了二十多年,累了,该过一过自己的生活了,过几年,等李存再锻炼锻炼,再成熟成熟,自己就退休,将皇位传给李存,然后自己带着自己的一众美人颐养天年去。

    要知道,君无戏言,因此,李衍这话可绝不只是说说的。

    而且,有风声传出来,李衍这次之所以御驾亲征大金和蒙古诸部,除了是在为李存和大中扫除最后的隐患,也是在考验李存能不能管好大中这个幅员万里的大帝国。

    如果李存能通过李衍的考验,可能用不了多少年,李衍就会将皇位传给李存。

    李衍豁达的气度暂且不谈,只说李存这身体,这工作方式,也真是让虞允文担心不已!

    其实

    不仅虞允文,对于李存不爱惜他自己的身体和勤政且甚么事都亲力亲为,李衍也经常说李存,李衍还将自己当皇帝之道传授给李存,“其实,皇帝很好当,你只要将有能力的人从人海中挑出来,然后将所有的事情全都交给这些有能力的人去做,再隔三差五的去看一看他们,别让他们犯错就行了。”

    可李存对李衍的经验并不认同。

    李存表面上甚么都没说,心理却觉得这是李衍为自己懒惰找的借口。

    而且,李存觉得,这也是因为李衍不能做到仅靠自己就能处理朝政,才做的无奈选择,而他却不一样,他每天只需抽出三四个时辰就可以轻易做到这些事,并且处理得还非常好。

    另外,李存也看不惯李衍弄一大帮女官帮自己处理政事,在李存看来,政事乃是很严肃的,不该让女子插手事实上,不仅李存看不惯李衍让女官帮自己处理政事,很多人也看不惯李衍这么干,只不过,这些人拿李衍实在是没有办法,才只能装着看不见罢了。

    再有,也得说,这里面也有一些现实问题,比如,这个江山目前毕竟还是李衍的而不是李存的,因此,李存能调动的人实在是太有限了,再比如,李衍的那些女官也不能帮李存处理政事,这种情况下,由李存自己处理政事,也不失为是一道捷径。

    所以,综上种种,李存最后选择了靠自己的路。

    其实

    李衍也知道李存刚搭手处理国事不容易。

    因此,李衍给李存配了虞允文等一大批有能力、有潜力的官员,也顺便帮李存组建一下他的班底。

    可这并没能改变李存的习惯他这个人实在是太要强了!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李衍的儿子中有不少都太优秀了,关键是还有不少现在还没成年,不知道他们将来到底有多妖孽,因此,李存如果不表现得更优秀,他的地位没准会受到影响。

    虞允文收回思绪,然后来到李存身边,轻声说道:“太子,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存听言,放下手中的笔和奏折,然后抬起头,问道:“何事?”

    ……

    w23051412

 第八百六十四章 李衍有子初长成(六)(求订阅!)

    …

    “何事?”

    听李存询问,虞允文迟疑了一下,才不答反问道:“请问太子殿下,陛下是否又颁下了分配令……”

    虞允文姿貌雄伟,慷慨磊落,不似文臣,倒像武将。//全本小说网,HTTPS://。)//

    不过,不要被虞允文的外表骗了,他是地地道道的文官,通过科举途径走上仕途的文官。

    虞允文是李貌同年的举子。

    但虞允文并不是进士出身——实际上,他应该是落榜生。

    大中的科举内容虽然与宋王朝的科举不同(大中朝更注重能力,宋王朝更注重品德),但大中朝的科举方式却是和宋王朝一脉相承的。

    因此,大中的科举考试,也是举行科举考试,取进士百人左右、诸科两百人左右,又录取参加过十五次以上考试而未被录取的进士及诸科两百人左右,特赐‘三传’出身,每期大概录取五百人左右,当然,有时候也会因为大中急需人才而有所扩招,不过扩招的数量不会超过五百太多(最多也就是扩招一二百人,太缺的情况下,大中通常都会再开一恩科)。

    考试合格的进士及诸科的那三百人通常会被“赐及第”,而将从考试不合格中录取的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