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孟康、皇甫端、孔厚、凌振、陶宗旺是李衍特意带上的,此次远征什么事都有可能偶到,将这几个人带在身边,可以应付突发状况。

    而之所以带孙静和仇悆一块来,是因为李衍怕这两个家伙起幺蛾子。

    要知道,这并不是一点可能都没有的,孙静号称孙刺猬,保不齐就被他使出什么歪计来,仇悆的计谋即便不如孙静,也不会差太远,而且若单论大局观,仇悆甚至还有可能在孙静之上,最关键的是,除了李衍以外,其他人未必能这么重视他们二人,进而就有可能给他们可乘之机,然后……难以想象。

    所以,还是将孙静和仇悆带在身边安全,关键时刻,他们没准还能给李衍出点计策啥的。

    另外,李衍也想看看,能不能收服这二人。

    这并非完全不可能,别忘了,李衍手上还有一件从皇宫中带出来的大杀器。

    除了一众好汉以外,刚入李家门的陈丽卿和李师师也跟来了。

    说真心话,李衍本不想带她们的,这又不是去郊游,带她们干什么?

    而且,带上她们也会给人留下他迷恋女色的印象。

    可是……

    听李衍描绘了济州岛的美景和美食之后,真的动了心的李师师,连着给李衍吹了两宿耳边风,想李衍带上她。

    而陈丽卿尽管行动不便仍干净利索的将阮小七、马灵、王定六全都打趴在地向李衍证明她才是最合格的亲随头领。

    后来,刘慧娘也劝李衍道:“带上她们吧,一方面,她们可以照顾官人你,另一方面,她们多少也能帮到官人你,再者,不近女色,未必真豪杰,刘邦从不避讳他自己喜爱女色,反而更受手下拥戴。”

    李衍一想也是。

    你都不近女色了,你让你手下的人怎么近女色?

    而这些好汉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你当反贼陪你干杀头的买卖,你道是为了什么,难道真是为了所谓的义气或是替天行道?

    说穿了,还不是为了权力、金钱和美女。

    如果在这方面一点都不通情达理,早晚得出事。

    当然,要想干大事,这个尺度还是要把握的,至少该有的形式还是要走的,尽量别给人留下话柄。

    ……

    北宋初年,一个叫李垂的士人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导河形胜图》。

    李垂认为,黄河河道会持续北移(从汉朝到宋朝,黄河河道确实北移了),最后会流入辽国境内,到那时契丹人便可顺流而下,黄河天堑将不能再护卫首都开封。

    数十年后,黄河下游小规模改道,向北数里,宋朝君臣受到极大的刺激,认为李垂所言是真,一旦最后黄河流入辽国,契丹水师将直接南下直扑东京……这太可怕了!于是宋朝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黄河改道工程,史称“三易回河”——基本目标就是让黄河笔直向东而非向北。

    以古代的生产力水平,想改变黄河的流向实在是太难了,加上随后是王安石变法时期,新旧两党围绕黄河大做文章互相扯皮,导致黄河屡泛屡决。

    三易回河导致数百年来水未有如此之大,河北山东等地千里萧条杳无人烟。

    不过——

    那是后话。

    目前,还未完全沉迷于丹道的赵佶,多少还有点皇帝的样子,北宋君臣还在继续先辈留下的政策跟黄河大战。

    从目前的战况来看,赵佶君臣暂时占了上风,还在黄河上架了三山黄河浮桥,黄河被压制且承担着漕运大任。

    托赵佶君臣的福,李衍的四艘大海船从运河进入黄河一路向东驶入大海。

    不过——

    最多三年,黄河就会大爆发!

    届时,李衍想再从梁山泊直接驶入大海怕就不是这么容易了,估计那时就得靠小船倒运或者旱地行船了,必得大费周章,这也是李衍决定此行的原因之一。

    而那时河北山东两地将有无数灾民流离失所、衣不果腹,进而导致河北山东两地盗贼四起,田虎、王庆、方腊包括他们之后的高托山、张仙、孙列、武胡、杨天王、李太子、徐进、刘大郎则相继起义,李衍怕也没有时间寻找济州岛了,这也是李衍决定此行的原因之一。

    进入渤海,李衍并未直接带着一众人等去找济州岛,而是带着他们沿着岸边一直来到了地处山东最北端的埕口镇。

    对此,所有人都一头雾水!

    可李衍丝毫不做解释。

    在埕口镇对着的海中来回走了十几遍,李衍选中一地势平坦、海滩宽广、日照充足之地。

    尔后,李衍带着一众好汉及陈丽卿和李师师下船,然后又骑马溜溜的又找了两天,李衍才选好一地。

    选好地方之后,李衍让水陆马军配合陶宗旺的工兵营将来之前他让汤隆他们打造的东西全都搬下船。

    就地取材,合一千五百多人之力,仅用了七天时间,李衍就烧制出了一大批水泥,与此同时,李衍也让人在这鸟不拉屎之地清理出了一大片空地,并让人挖通了一个能放海水进来的渠道。

    看到这,有人大概已经能猜出来了,李衍这是在建晒盐厂。

    宋代以前的海盐制造,全出于煎炼。

    煎盐耗费大量柴草,费工费力,关键是产量极低。

    其实,现在已经出现晒盐之法,只不过,受技术所限,晒盐的效果并不太好,所以煎盐仍远远多于晒盐。

    如果李衍不出现,一直到了清末,海盐各产区才会改用晒制之法,技术逐渐完善起来,那些沿海岸线架设的燃烧了几千年的烧锅煎盐设备才会成为历史的陈迹。

    当年当兵的时候,李衍来埕口盐场执行过任务,在埕口盐场足足待了十几天。

    建于一九五八年的埕口盐场,对于李衍这个连军舰都会简单维护的人而言太简陋了,以至于李衍没费多大劲就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而目前建晒盐场最大的困难就是水泥。

    这几个月李衍之所以忙得连纳妾的时间都没有,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李衍凭自己对水泥粗浅的记忆合刘慧娘和汤隆等工匠之力在烧制水泥。

    幸好!

    半个月前,被李衍等人成功烧制出了这个世界的第一批水泥!

    这也是李衍决定此行的原因之一。

    在这个时代,比盐的利润还大的买卖不多,因此李衍其实早就打算介入私盐买卖,只不过,之前李衍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加之李衍本身的实力也不够,才一直等到现在才来埕口填建晒盐厂。

    ……

    ……

    ps:由于田虎的原型有可能是张迪,大鸟这本书就抹去了张迪这个角色。至于王庆的原型王则,则是几十年前的人物,影响不大,所以就不为他做人物上的删减了。

 第九十八章 找谁七星聚义

    …

    将晒盐场规划好,李衍和李俊一边在晒盐场上行走、李衍一边对李俊说:“这得盐之法乃是九天仙女娘娘教于我的,名为日晒之法,其流程一般分为纳潮、制卤、结晶、收盐四大工序,纳潮是在涨潮时将海水沿引潮沟进而引入盐田……盐田分成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变成饱和卤后,过滤,这部由为重要,这关系到盐的质量,切记一定要用我教你之法,过滤后的饱和卤引入结晶池,继续日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全本小说网,HTTPS://。.COm;”

    看着李衍规划的一望无际的盐田,李俊仿佛看到了上面堆积着一座座金山!

    李俊由衷道:“哥哥真乃天选之人,竟能得此法!”

    李衍没接这个话茬,而是道:“此法消耗很小成本极低,有了它,咱们可以轻松垄断鲁地之盐,另外我准备联系方腊、王庆、田虎共同做这买卖,今后这里的盐将是我梁山泊最主要的财源之一,它也将关系到我梁山泊在绿林的地位,因此,不将它交给一个我信得过的精细之人,我万难放心,我将咱们梁山泊的兄弟一一想过,唯有兄弟你最合我心意,所以我才一直没安排你与童威、童猛兄弟做其它事,专等带你等来此地。”

    听了李衍之言,情商和智商都极高的李俊立即想到,李衍这是让他总管梁山盐的产销,并且让他做为李衍的代表与方腊、王庆、田虎这三个大佬接触。

    这已经不是器重了,而是抬举,大大的抬举!

    李俊一拜在地道:“李俊必为哥哥办好此事!”

    李衍将李俊扶起,道:“此法我已经讲与你听,一会你随我回船上,我将图册拿于你,在我们走后,你照着图册将其余盐场建好,除了童威、童猛兄弟,我还会将陶宗旺兄弟和他的工程营留给你,协助你建造盐场,切记保密,不可被外人得去此法,我会将马麟兄弟及马麟兄弟那都步军留给你,听你指挥。”

    李俊道:“哥哥放心,我晓得轻重。”

    李衍又道:“此次寻找神话之岛于我梁山泊至关重要,我不能在这耽搁太长时间,一会你去我那,有什么不懂的你就问,待你学会建造之法,我等便离开。”

    李俊道:“哥哥放心,我一定尽快学会这盐厂的建造之法。”

    李衍想了想,补充道:“九天玄女娘娘还教了我一套制作极品盐之法,可惜我只记得大半,忘了一些关键地方,回头我将这大半制作极品盐之法也教授于你,你找些技艺精湛又头脑灵活的盐工补足制作极品盐之法,恁地一来,我梁山盐将更加所向睥睨。”

    李衍所说的极品盐制作之法其实就是精盐的制作之法。

    精法的制作方法的基本原理李衍是知道的,可具体怎么操作,李衍就不清楚了,李衍只能将自己所知道的告诉给李俊,然后由他们慢慢摸索。

    ……

    在埕口镇滞留了大半个月后,李衍带着一众好汉出海寻找济州岛。

    与此同时,东溪村中。

    打发雷横离开后,吴用拽上书斋门,锁上,然后同晁盖、刘唐到了晁家庄上。

    晁盖请吴用和刘唐入后堂深处。

    随后众人分宾主而坐。

    吴用问:“保正,此人是谁?”

    晁盖道:“江湖上好汉,姓刘,名唐,东潞州人氏。他有一桩富贵,特来投奔于我……”

    随后,晃盖就将刘唐夜里醉倒在灵官庙里,被雷横捉了,然后拿到他庄上,他因认刘唐做外甥,刘唐方得脱身,说给吴用听。

    之后,晁盖将刘唐带来的有关生辰纲的消息说给吴用听。

    最后,晁盖又说起,他昨夜梦见北斗七星,坠落在他家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也说给吴用听。

    吴用听后,笑道:“小生见刘兄赶得来跷蹊,也猜个七八分了。此一事却好,只是一件,人多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宅上空有许多庄客,却是一个也用不得。如今只有保正、刘兄、小生三人,便是保正与刘兄十分了得,也担负不下。这事须得七八个好汉方可,多也无用。”

    晁盖道:“莫非要应梦之星数?”

    吴用道:“兄长这一梦非同小可,莫非北地上再有扶助的人来?”

    晁盖想了想,问:“学究可有相识的好汉?”

    吴用一叹,道:“若是此事早一年来到,我这里倒有三位相熟的好汉,他们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若有他们加入,此事必成,可惜……”

    晁盖问:“哪三位好汉得学究你恁地推崇,又可惜甚么?”

    吴用倒也没有隐瞒,道:“我那三位相熟之人便是石碣村的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

    晁盖诧异道:“可是水泊梁山的三位水军头领?”

    吴用道:“那阮小七现在是至尊宝的亲随头领,阮小二和阮小五各自统带四五百水军上百艘船,哥仨好不风光,这等小买卖他们怕是不屑于再做了。”——吴用这话中不知不觉间已经带出了一丝酸味、一丝怨念!

    晁盖道:“他们如今发迹了,是不能再干此事,那……学究可还有别的相熟好汉可以托付大事?”

    吴用寻思了半晌,眉头一纵,计上心来,说道:“有了!我有两个好友可做此大事!”

    晁盖问:“这两个却是甚么样人?姓甚名谁?何处居住?”

    吴用道:“他们中的一个姓金,名大坚,这人是中原一绝,开得好石碑文,剔得好图书、玉石、印记;亦会枪棒厮打。因为他雕得好玉石,人都称他做玉臂匠。他现在就在济州城里居住。”

    顿了顿,吴用又道:“另一个姓萧,名让。因他会写诸家字体,人都唤他做圣手书生;又会使枪弄棒,舞剑抡刀。他也在济州城里居住。”

    晁盖道:“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