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配食物和弹药。

    其实这里所说的“限制”不过就是减少而已……也就是把食物由原来的一日三餐变成一日两餐。

    这减少对中国士兵来说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因为一直以来,他们在国内当兵打仗甚至在缅甸第一次战役的时候都是每天两餐,而且还是一干一稀,这状况直到进入孙布拉蚌补给改由美军提供才得到改善,现在不过是因为紧急情况暂时恢复到原有的配给……其实这配给还是比以前好,至少现在的两餐都是牛肉罐头而且肯定会吃得饱。

    美军对于这一点就有些无法适应了,他们中甚至还有许多人抱怨……在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为美国的利益打仗,竟然还要饿肚子。

    这话说的确也有道理,而且美国人基本没受过苦,尤其是他们连基础训练都没完成的新兵,在战场死亡的压力下还要挨饿,这当然是他们不愿意承受的。

    但克利夫顿却是个十分称职的团长,他往美国大兵面前一站,说道:“你们说得对,但现在的现实就是这样,我们只有这么多的食物……你们有两个选择,一:按照我们的要求每天吃两餐,这样你们可以得到更多的生存机会,因为这样就可以节省下一餐以坚持到海军重新为我们提供补给。二:按照你们的想法继续每天三餐,这样的结果是什么我就不多说了……如果在食物吃完时海军还没有回来,那么我们就必须饿着肚子与日本人作战。你们选一个吧!”

    克利夫顿这么一说,美国大兵就没声音了。

    克利夫顿的话让美国大兵明白了一点:现在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跟美国政府或是美国军方抗议的时候,而是考虑如何在日本人的进攻下保命的时候。

    有时候张弛都觉得有些奇怪,就是这样一支部队,一支称不上训练有素的美军部队,为什么会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一战成名。

    是这个陆战一师打得很顽强吗?这也许是,历史上的陆战一师在血岭防御等几场仗中的确打得很英勇,但这种英勇比起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所打的战役中都有很大的差距,甚至中国远征军的对手还要比瓜岛上各个部队拼凑起来的日军强大得多,但偏偏就是美军一战成名。

    想想张弛又觉得不奇怪,这其实就是一种大国效应……此时的中国是个工业弱后的弱国,无论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表现得再好,也会最大限度的被弱化。

    反之,美国则是个工业强国,而且对二战的成败举足轻重……美国的参战可以说是将胜利的天平重重地压向了盟军一边。于是,美军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就会在国际上被放到最大。

    张弛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调整兵力部署。

    按照原先的兵力部署,几个团的兵力构筑成了一个伦加防御圈……这在防御上是没有多大的问题,但却会在第一时间就暴露了中美联军的实力。

    如果要迷惑日本人让他们相信登上瓜岛的中美联军兵力不多,就得隐藏实力。

    于是张弛就在伦加防御圈外又多构筑了几道防线,而且这几道防线看起来都十分单薄,每道防线只驻守几十人,最多不超过一百人……这样就会给日军产生一种错觉,敌人因为兵力不足所以才需要布置这么多道防线,其目的就是为了以空间换取时间。

    其余的兵力,张弛则是让他们隐藏在藏兵洞或是丛林里……这一点很容易做到,伦加角附近虽说是瓜岛上唯一的平原,但却长满了半人高韧性强的丝茅草,再加上这里一堆那里一片的椰树,随便把部队往哪个方向一拉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三件事,就是派出侦察部队去侦察奥斯丁山的地形。

    对于这个奥斯丁山,张弛可以说是充满了无奈。

    他明知道奥斯丁山是对于伦加角来说是战略要地但偏偏却没有多余的兵力去抢占。

    这主要是因为奥斯丁山距离伦加角太远……整整八公里的直线距离,而且这中间还没有公路,如果既要防守伦加角又要防守奥斯丁山,那么奥斯丁山就会成为整个防线的突出部。

    可以想像,驻守在奥斯丁山的部队很容易就会被日军包围而成为一支孤军。

    这就造成张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战略要地被日军占领。

    但无法占领并不意味着不能侦察,而且现在侦察也要比日军占领奥斯丁山后再侦察要容易得多,所以张弛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侦察的结果还是让张弛很满意的,侦察部队的报告是:奥斯丁山丛林密布地形复杂,最糟糕的是根本就没有路,连山路都没有,侦察部队爬上去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如果是部队上去的话只怕就更加困难了。

    看着侦察部队几乎被树枝给划成布条的军装,张弛就点了点头。

    这告诉张弛两个信息:

    其一,短期内日军很难在奥斯丁山上形成规模。

    因为部队必须要有食物和弹药,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如果大规模的占领奥斯丁山的话,仅仅只是运送补给都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其二,中美联军不需要太担心日军会在奥斯丁山上布署火炮。

    这是张弛之前最担心的……如果日军在奥斯丁山上布署几个炮兵阵地居高临下的朝下猛轰,那么其它的不说,控制机场就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但是现在,知道奥斯丁山是这状况后,张弛就知道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或者,日军也会认为这样做是多余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可以轻易将机场夺回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十九章 东京快车

    日本海军并没有像瓜岛上的战士们想像的那样,在美国海军撤离之后就大举入侵瓜岛海域。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日军对美国海军的情报不明,在“铁底湾”海战日军取得重大胜利后,日军就失去了美国航母战斗群的消息,而日军一直以为美军航母战斗群是躲在瓜岛附近海域的某个地方,只等着日本军舰开进瓜岛海域就给日本军舰以致命一击……这如果是在中途岛海战之前,日军只怕早就集结四艘航母及大批的军舰挥师南下与美国海军决一死战了。

    但是,因为有中途岛海战的败绩……那场战可是日军兵力全面占优的情况下却被美军击沉了四艘航母,而且这场战斗才仅仅过去两个月,损失四艘航母以及大量优秀飞行员的惨痛还记忆犹新,这使得日本海军不敢轻举妄动。

    其实,日本海军到现在还不愿意出动航母进攻瓜岛,除了还留有中途岛海战的阴影之外,是希望美国海军能够主动进攻拉包尔,这样日本海军就可以使用航母舰载机及拉包尔的岸基战斗机互相配合,以强大优势击败美国航母,只可惜的是美国海军一直都没有这么做。

    另一个原因,则是美国在澳大利亚还布署有岸基战斗机,这些战斗机在白天可以很好的为瓜岛提供空中掩护。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海军认为在白天将军舰布署在瓜岛海域是危险的,如果非得白天出动,那就必须要有航母掩护,而为了瓜岛那个小小的机场就将航母置于危险之中显然也不值得,从目前来看也没有很大的必要。

    于是日本海军就决定,日本海军军舰及针对瓜岛的行动都在夜间进行……就像三川军一的偷袭舰队所做的一样,在傍晚时分出发,如果把握好时间,就可以在天色入黑时开出日军岸基战斗机的制空范围接着到达瓜岛,完成任务后在天亮之前再撤回岸基战斗机的制空范围。这样就能很好的避开美军岸基战斗机及航母的威胁。

    应该说这个战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很正确的,至少在日军不想动用航母的基础上这个做法是正确的……但其实,这也是日本海军在情报工作上的疏忽,如果他们知道美国海军包括航母战斗群在内都已经撤至数百海里外的港口休整,如果他们知道瓜岛上有上万名中美联军已经被美国海军抛弃甚至连退路都没有,那么日军就该派出航母掩护军舰对瓜岛强行登陆。

    那时……日军在瓜岛附近将全面拥有制空权、制海权,日军将一批接着一批源源不断的涌上瓜岛,而中美联军驻守的机场附近甚至是一片平原,很容易被日军的战机及舰炮给压制,于是这一场仗的结果就该改写了。

    不过所幸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由于日本海军的过于保守,其军舰只敢在夜里活动,完成任务后又必须在天亮之前赶回其岸基战斗机的制空范围,这使得登陆瓜岛的日军只能是一批一批的运上来,而且还缺乏补给及重装备……这是由没有合适的登陆点决定的,日军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大量补给和重装备卸载上岸,如果这么做的话,又会使军舰无法在天亮前返回安全区域。

    后来美国海军在知道日本海军的这种运输方式后,就将其笑称为“东京快车”。意思就是从东京方向的舰船,匆匆丢下人和少量物资后就用最快的速度返回。

    用这种效率不高的方式运输,也是日军最终在瓜岛崩溃撤退的原因之一。

    在“铁底湾”战斗后的第三天,也许是受到了“铁底湾”海战胜利的鼓舞,日军统帅部就下令百武晴吉夺回瓜岛。这个任务很快就一层层的往下传达,最后落到了第28步兵联队第2加强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大佐手里。

    一木清直大佐一听到这个命令不由兴奋得差点跳了起来,他当场就召集了自己手下的一千名精兵进行训话。

    “诸位!”一木清直大佐信心满满的对部下们说道:“也许,你们已经听说了几天前,我们的海军在铁底湾仅以几艘老舰就大败美国海军的战役,那么现在……我们也有机会参与到这次荣耀的战役并被永载史册,我们即将被派往这场海战的位置,登陆到瓜达尔卡尔岛,赶走驻守在这个岛上的美国人,并夺回属于我们的机场!为了这场战斗,更加奋进努力吧!”

    一木的手下纷纷欢呼起来。

    因为他们也像一木清直那样,想当然的以为美国舰队都被日本海军给打跑了,那么瓜岛上剩余的美国人应该所剩无几,甚至还有可能那座岛已经被美国人放弃了,只等着他们去接收了。

    虽然典型的日本军人几乎个个都战争狂人,但能不牺牲生命就参与到这场荣耀的战争及胜利中去,那也是每个日本士兵的愿望。

    他们会有这种想法也是合理的,因为与美国人打了这么多次交道,日本人也知道美国人重视生命,所以美国海军一般是不会把部队丢在瓜岛不管而独自离去的。

    但这一回他们偏偏是想错了,瓜岛上不仅有兵,而且这些兵比他们想像的还要多得多。

    经过短暂的准备,一木清直就在当天夜里带着他的手下搭乘“东京快车”赶往瓜岛并在瓜岛以西距机场大约30公里塔萨****角登陆,随后就沿海连夜向伦加角奔袭……这一点一木清直倒是很聪明,因为海岸附近总是有更为平坦的海滩,部队在这里行军要容易得多。另一方面,只要沿着海岸前进就不可能在黑暗中迷路,他们总会到达前方的伦加角也就是美国人驻守的机场。

    一木清直在路上甚至还发了点时间做了个临战训练以便让士兵们更迅速的拿下机场。

    只是一木清直不知道的是,他们这支部队完全就是羊入虎口。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十章 噪音攻势

    一木清直的判断是,一小拔偷袭瓜岛机场的美军正躲在围绕机场而建的防御圈里“瑟瑟发抖”,就等着他们前去收复机场并立下不朽功勋了。

    这个想法使一木清直很想当夜就赶到并一举拿下机场,但遗憾的是三十公里的路程并不短,他们在黑暗中走了大半夜还没走一半。

    到天亮时,一木清直就不得不带着部队走进了丛林……他不想让美国人发现自己部队的踪迹并做好准备。

    丛林里的路的确难走,但也并非全无收获,他们竟然在路上抓到了一个生活在瓜岛上的土著人,而且这名土著人还会英语……于是一木清直就用生硬的日式英语加上皮鞭对这名土著人进行拷问,希望能从他身上获得一些美军的情报,但他们并没能如愿,最后就用刺刀捅伤了这名土著人,在以为他肯定活不了的情况下继续行军。

    日军没想到的是,这名土著人在受到这么重的伤还活了下来,不仅活了下来还趁日军在丛林中休息的时候绕过他们赶在前头跑到了伦加防御圈向中美联军报告……土著人跑进了美国人的防区,只说了一句“日本人来了,西面,有很多”说完就昏了过去。

    (注:这名土著人名叫雅各。乌查,他这一英勇行为受到盟军高度赞扬,后来他被授予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