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弟兄们,我今天替你们报仇了!”

    “娘,你看到了吗?看到儿子在杀鬼子替你报仇了吗?!”

    “爹,你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你放心,俺不会放过鬼子的!”

    ……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八十九章 油田之战(六)

    战士这也是错有错着,原因是日军对其装甲部队的失败也是早有心理准备。

    日军也不是傻瓜,他们也知道己方坦克与美式坦克之间的差距,知道仅凭着九五式、九七式与英国人手里的m3、m4坦克打那几乎可以说是不堪一击,之前之所以能够势如破竹,不过是英国人怯战只顾逃跑而已。

    于是,为了挡住英军的坦克日军就做了另一个准备,这个准备就是步兵炸坦克。(注:日军到这时还不知道跟他们交手的其实是中国人)

    这个想法也许有些疯狂,但对日军来说却是理所当然甚至还可以说是另一种田忌赛马的高明战术:日军坦克不经打,那与敌人坦克作战的主力就不应该是坦克,而应该用己方步兵炸敌人坦克,然后再用己方坦克对敌人步兵。

    所以在日军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就是:“数量可以用训练来对抗,钢铁可以用肉弹来抵挡!”。

    这话的意思就是敌人的数量多不重要,日军可以用高强度的训练和军事素质来对抗;敌人的坦克先进也不重要,可以用肉弹来将他们挡住。

    从某种程度来说它的确有一定的道理,而且日军一直以来也的确是以训练有素的少量军队在对抗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敌人,于是就使日军越来越觉得这话是正确的。

    但这话也很危险,尤其是在近现代战争中更危险。它有些类似于我国七八十年代的“精神原子弹”,其根本就是过份强调人的意志和精神而忽略了武器装备的重要性。

    而战争,从来都是人和装备的结合体,人和装备都一样重要,不能过份强调人也不能过份强调装备。正如眼前英军手里有先进的装备却不堪一击一样。

    日军这个理论之所以能站得住脚,仅仅只是因为他所对付的国家大多都是工业弱国,其本身就没有多先进的装备而只有人。

    而对付工业强国,比如两年前日本与苏联打的诺门坎战役就输得很惨,但这次惨败并没有让日本认识到他失败是过份强调人而忽略了装备,依旧奉行着武士道精神能够战胜一切的理论。

    这种精神的确在战场上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武士道最终还是没能战胜二战的终极武器……原子弹。

    眼前的日军,当然不知道他们一直奉行的理论和精神最后会被击败,而且还会败得很惨很彻底。所以他们打算依靠步兵拿着集束手榴弹、炸药包、磁性反坦克雷等挡住英军坦克的进攻。

    这个想法的确是可行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此时是黑夜,随便哪个士兵抱着集束手榴弹或是炸药包躲在哪个弹坑里、坦克残骸后或是房屋废墟中,工兵团的坦克都很难发现他们。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日军使用的磁性反坦克雷。

    众所周知的是,坦克因为在运动中而且坦克上到处都是倾角很难有放置炸药包或集束手榴弹的地方,所以要用集束手榴弹或炸药包炸坦克,往往都是要人抱着这些玩意一起冲到坦克附近并保持近距离甚至贴着坦克才会对坦克造成伤害。

    这么做的难度就不用说了,首先必须要有必死的决心,然后再突破敌人的重重火力最后与敌人坦克同归于尽……这无论成败都是有去无回的,也就是说在分配到这任务时几乎就可以说是死定了。

    日军虽然在武士道精神的刺激下不缺乏这样的死士,但还是会在心理上给执行任务的日军很大的压力。

    于是就有一种“磁性反坦克雷”这玩意出现了……就像之前所说的,日军一直以来都不重装甲部队的组建,同时因为对手都是工业弱国没有多少坦克所以反坦克武器也严重缺乏,直到他们准备在诺门坎与苏联打一仗时才紧急开发出一批反坦克武器。

    “磁性反坦克雷”就是其中之一,但它并非是想像的那样远距离抛过去就能吸附在坦克的装甲上并将坦克炸毁的……这种方式过于高级以当时小日本的工业能力还开发不出来。

    这所谓的磁性反坦克雷,其实就是一个装有**的扁圆形的玩意,四周均匀分布着四块磁铁,正中一个引信。因为它的形状像王八,所以被叫作王八雷,美军则称其为海龟雷。

    它的操作是需要日军将其手动吸附在敌人坦克的装甲上……由此也可知日军的反坦克装备有多简陋。它的好处相比起炸药包、集束手榴弹来就只有一点,那就是安装完后人就可以快速离开,也就是说还有一线生存希望。

    但别看只是一线生存希望,就是这一线生存希望就可以给日军心理上的一点安慰,于是就使这磁性反坦克雷在太平洋战场上给美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最后使美军不得不在坦克外套上一层木壳使其无法吸附。

    此时的日军第33师团也装备了大量的这种磁性反坦克雷,这种反坦克雷本来就是为对付英军坦克所准备的,只不过没想到因为英军的怯战而一直派不上用场,这时慌慌张张的把这玩意翻出来做好准备,他们甚至还有相当一部份已经潜伏在敌我双方的坦克中间只等英军坦克经过时就吸附上反坦克雷了。

    可想而知,如果工兵团还像之前一样按部就班的坦克带着步兵缓缓前进步坦相互掩护着朝前进攻的话,由于坦克必须等步兵所以前进速度慢,而坦克后的战士又不可能会察觉每一个躲在弹坑里或是伪装成尸体的日军,于是不可避免的就会有谢尔曼坦克被日军炸毁。

    一旦谢尔曼坦克相继退出战斗,那么日军做为预备队的六辆九七式坦克就会成为工兵团很大的威胁了。

    但是现在,工兵团却一反常态的没这么打,十几辆m3坦克一股脑儿的加大油门越过谢尔曼就往前冲,而且还冲得毫无章法,它们的速度甚至都让潜伏在路上的日军来不及反应,不少日军还没来得及将反坦克触发就被m3坦克给辗了过去,而m3坦克冲进日军防线后又是毫无规律的乱冲乱打,马上就使日军陷入混乱,根本就无法有效的组织什么“肉弹对钢铁”的战术。

    (注:日军99式磁性反坦克雷在拔掉保险销后还需要在硬物上敲击一下才处于触发状态,延迟时间8到10秒后爆炸。)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十章 油田之战(七)

    感谢:叶子好冷、穿着鞋的章鱼、ekman、何疏狂、方丈大光头、亚凝老孙、大灰狼00。、游方寻书人、柳大鹏、来喝一杯、也教晓书、叫我青蚨吧、天锦小宝宝、铁小猪、牧人818、第一近卫坦克旅、书痴人家、阿~谋、我的鱼泡泡、骞鴻云、展望大虾、天天开卷有益、暗暗_啊啊、书友151223232307552、穿着鞋的章鱼、韭菜蒸饺、逍遥风雷翅、抬头天无涯等同学的打赏!

    **********

    这么一来日军所有的准备都可以说失去了作用……要知道m3坦克有五挺机枪,当然,这其中也许只有三挺到四挺机枪能起作用,位于炮塔上的那挺机枪是在坦克外的,射击时必须有人钻出炮塔,在坦克闯入敌阵的这种情况下战士们是不会傻到钻出来操作的。

    但就算只有三挺机枪发挥作用那也是很恐怖的火力,何况闯入的日军防线内的还是十几辆m3,于是总数就是十几门火炮外加三、四十挺的机枪同时开火。那子弹和炮弹在黑夜里头就像天女散花般的在黑夜中划出一道道火线朝日军倾泻,只打得日军一阵鬼哭狼嚎。

    这其中也有日军抱着炸药包冲上来想将这些m3坦克炸毁,但m3坦克的机枪却是前头两挺两侧各一挺,基本可以说没有火力死角,那些日军还没来得急冲近就已经倒在机枪的火力之下。

    所以这m3坦克还真是对付步兵的利器,要说它有火力死角吧……那就是背面没有机枪,但偏偏m3是轻型坦克速度相当快,战士们这时又是猛踩油门高速往前冲,日军想从后面靠近是怎么追都追不上。

    至于日军的九五式坦克吧,那就更惨了……它们对于m3坦克来说就是一个相当大的目标。

    理论上来说,日军九五式坦克也是能从正面击毁m3坦克,因为这37mm的火炮在五百米的距离上能击穿40mm的钢板,而m3坦克正面装甲厚度为44mm。

    这个装甲厚度虽然正好能挡住37mm火炮,但敌我坦克距离不过几十米甚至只有十几米,于是九五式还是有可能从正面击毁m3坦克的。

    但这仅仅只是理论,而且击穿的还是钢板。

    在实战中就不只是放一块钢板在坦克炮面前打这么简单了,实战的目标是坦克,而坦克的装甲往往是弧形或是楔形,这就相当于一块斜立在坦克炮面前的钢板……钢板是直立还是倾斜有很大的区别,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直立的钢板会承受直射而来的炮弹的所有能量,而斜立却不同,斜立的钢板其角度会分解掉一部份能量,甚至还会产生跳弹直接将炮弹弹开。

    其次,直立钢板其厚度是多少防御厚度也就是多少,而斜立钢板却会在物理上增加钢板的实际防御厚度。

    比如:40mm厚的钢板若是直立,那防御厚度就是40mm。但若是倾斜30度,由勾股定理就可以知道炮弹直线射入后实际要在钢板内前进的距离就变成了80mm,于是其真实的防御厚度就是80mm。

    这也就是现代的坦克都要想尽办法的整出一些角度来的原因。

    同样也是这原因,m3坦克的坦克炮也是37mm毫米口径也是40mm左右的穿深,但要击毁九七式25mm的正面装甲却有困难。

    m3坦克要击穿九七式25mm的装甲都有困难了,那么九五式的小炮就更别想击穿m3坦克的44mm装甲了。3坦克打起九五式只有十几毫米的装甲来却是十分轻松,几乎可以说是只要打中就没有不爆的。

    于是用“虎入羊群”这话来形容那闯入日军防线内的十几辆m3就一点都不过份。

    在张弛等人眼里,就看着日军方向的九五式坦克一辆接着一辆的被击毁,日军成片成片的惨叫着倒下。

    当然,这其中也有几辆的m3坦克被击毁……那是因为这时是在夜里,坦克内的战士很难看清外面的环境,一个不小心就撞上了敌人的坦克或是建筑物就停了下来。

    这倒不是说坦克会撞坏,m3虽是轻型坦克但那装甲厚度却是甩日军中型坦克几条街。

    而是说这么突如其来的一撞首先会给坦克内没有心理准备的工兵团战士一个很大的冲击,霎时坦克内的乘员就会因为惯性而跌倒甚至撞伤……这对坦克乘员来说是很常见的,平时在训练中坦克手也少不了磕磕碰碰的受伤。

    这就使坦克在一定时间内失去火力或者部份失去火力,于是日军就乘着这个火力抱着炸药包或是磁性反坦克雷冲了上来。

    但这种状况也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很快另一头的谢尔曼坦克就掩护着工兵团战士跟了上来了,于是又是一片密集的弹雨很快就将视线内能看到的日军都打倒在地。

    在m3、m4坦克的冲击下,部队很快就摧毁了日军的所有防御并打通了中英联军突围的道路。

    直到最后,上田信夫手里的预备队也就是两小队六辆九七式也没有投入战场,因为上田信夫很清楚,这六辆九七式就算投入战场也不够敌人塞牙缝。

    他这么做当然是明智的,而且也可以说是在这场仗中做了唯一一个英明的选择……坦克对于日本来说可是宝贵的战争资源,他没有权力让坦克像步兵一样朝敌人发起玉碎进攻,于是选择让它们从另一个方向悄然撤走就是一种正确的保存实力的行为。

    最后,在车队即将全部通过油田时,王麻子就下令坦克朝油田的储油罐开火。

    随着“轰轰”的一声声巨响,储油罐一个接着一个的爆起了冲天的火焰。

    这些储油罐是日军费了许多心思保存下来的……日军一早就猜到英军在撤退时会引爆油田的汽油(这用脚趾头也猜得到),于是为了保存这些重要的战略物资同时也为了尽可能快的让仁安羌恢复产油,日军就利用便衣在仁安羌一带鼓动了英缅军中的部份缅甸士兵。

    日军的借口很简单,比如:保护这些设施对缅甸有很大的好处,因为要是英国人撤走而缅甸取得独立,那么这些石油及设施就属于缅甸人的了。

    对此缅甸人当然不怀疑,于是在英军下令炸毁油田炸毁储油罐的时候,他们就在炸药上做了手脚,这使得许多重要的设施都保存了下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