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第4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将军,你要清楚一点!”拉姆斯登解释道:“北非没有任何一块地是属于中国的,而且德国人也没有同中国人作战,中国军队在北非作战没有任何好处,没有利益又要让自己部队冒险让士兵付出生命的代价……凭什么呢?他们凭什么要在这里跟德国人作战呢?我们凭什么要求他们这么做呢?”

    闻言蒙哥马利不由愣住了。

    他的确没有想过这一点,这就像尼米兹说的,英国人站在指挥的位置上太久了,指挥的殖民军也太多了,所以想当然的就以为别国的军队就该由自己指挥。

    “甚至我觉得……”拉姆斯登继续说道:“中国军队能在这里与德国人作战就很不容易了,而我们去要求他们服从我们的指挥!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吗?恕我冒昧,将军!就像张弛将军说的,英国军队里可能没有任何一支军队有中国军队那么强的战斗力,也没有任何一名军官会像张弛将军那样知道怎么跟德国人作战,可是将军……看看我们的周围吧,我们有谁能在隆美尔的进攻下提出有效的反制战术么?没有!一个都没有!而我们却要求能够打败隆美尔的中国军队听我们指挥按我们的战术打!”

    “上帝!你的意思是说……我应该听从那个中国人的指挥是吗?”蒙哥马利怒不可遏的看着拉姆斯登。

    “这与军衔无关,将军!”拉姆斯登回答:“这与战争有关,这与谁能打赢这场战争有关,战争就是这么残酷,就是这么现实!虽然我们不需要听从张弛将军的指挥,但我们至少要听从他的建议!”

    司令部里像死一样的寂静。

    没人想到拉姆斯登敢这样跟蒙哥马利说话,拉姆斯登曾在蒙哥马利手下当过营长,一直都是蒙哥马利最坚定的支持者。

    “将军!”接着拉姆斯登就放缓了口气说道:“这是战争,我们需要那些中国人!想想我们之前的失败,想想被德国潜艇围困的英国……”

    “好吧!”蒙哥马利沉默了一会儿,就点了点头。

    想了想,蒙哥马利又说道:“可是……他需要什么?参谋?亦或是集团军司令?!”

    “我想都不是!”拉姆斯登回答。

    “那还有什么?”蒙哥马利不解的望着拉姆斯登。

    “是尊严!”拉姆斯登回答:“就像张弛将军说的,中国军队是我们的盟友,而不是我们的殖民军。他们也从没有与我们签署过任何协议,甚至连口头协议都不曾有过,我们当然对他们没有指挥权!”

    蒙哥马利似乎是直到这时才意识到这一点,过了好久,他才对起身拍了拍拉姆斯登的肩膀,说道:“你说的对,威尔(拉姆斯登的小名),我现在该怎么做?”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百九十一章 利益

    英国人在务实这方面上还是值得称道的,毕竟是个商业民族,商人总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

    这或许也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化上的区别。

    因为美国、欧洲许多国家也大多把利益放在第一位。

    但是东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许多国家因为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更偏重的是尊严而不是利益。

    就比如现在的日本,作为岛国的它在海空大战失败后几乎就可以说失败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继续作战下去还有意义吗?

    很多人都明白这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继续下去没有任何的利益,但日本就是打算“全民玉碎”、“宁死不屈”。

    反观欧洲的法国,在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后认为打不赢这场战争,于是就干脆投降了……

    这对东方人来说是一件很没有骨气的事,但这却也实实在在的给法国带来了利益……因为投降,其本国的人口及工业基本没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破坏,二战后很快就崛起成为列强之一。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法国的这个选择未尝不能说是明智的。

    所以,“国与国之间只讲利益”,这话最先应该是西方国家间的处事原则,而此时的中国还在用“同志加兄弟”的原则也就是用感情来处理国家间的外交。

    就算是返回军营的张弛……他何尝又不是为了尊严而放弃了利益。

    如果从利益角度出发,中国军队当然要跟英军合作,但张弛却宁愿选择与蒙哥马利闹翻,就算回冲绳也再所不惜。

    但命运却不是这样安排的。

    张弛前脚才刚回到军营,带上衣服正准备到海里去洗个澡……要知道这里可是塞得港,地中海旁的塞得港,在沙漠里走上一回天然的就会对大片的海水存在好感,那就像饿得皮包骨的乞丐突然看到一堆的馒头堆在面前一样,尽管海水是咸的不能喝。

    至于刚才和蒙哥马利的争执,张弛并没放在心上,该怎么着就怎么着!

    这时就有几辆吉普车停在了指挥部门口,张弛往窗外一看,不由一愣,因为他看到下车的人里有蒙哥马利。

    出于礼貌,张弛还是整了整军装出门相迎。

    张弛心想,也许蒙哥马利是来告诉他,中国军队明天就可以回冲绳了吧……看来这次北非之旅要比想像的要短。

    “张将军!”拉姆斯登热情的上来与张弛握手。

    “张将军!”蒙哥马利也伸出了手。

    “将军!”张弛问:“你是来通知我们可以回家了吗?”

    蒙哥马利略为尴尬的回答道:“不,将军。我希望你们能留在非洲继续作战!”

    这倒让张弛有些意外,张弛甚至都有点转不过弯来了。

    “张将军!”拉姆斯登做起了好人:“蒙哥马利将军的想法,不过是认为我们应该要有统一的指挥,所以才会导致一系列的冲突和误会……”

    “直接说吧!”张弛问:“你们打算怎么样?”

    “很简单!”蒙哥马利说道:“合作,一起打德国人!”

    “指挥方面呢?”张弛问。

    “中国军队拥有指挥上的自由!”蒙哥马利回答:“你们是英国的盟友,同时我真诚的邀请你担任第八集团军副参谋!”

    “装备和补给呢?”张弛又问。

    “无偿供给!”蒙哥马利回答。

    “事实上……”拉姆斯登插嘴道:“尼米兹将军前天来电,要求美援优先考虑中国军队!所以这一点张将军没有担心的必要!”

    “哦!”这个张弛倒是刚听说。

    不过美国方面还真有这个能量,毕竟英国人的补给和装备也有相当一部份是由美国提供的。

    这里之所以说是“相当一部份”,是因为英国还是有自己的战略物资的……它以前的模式是占领各个殖民地,比如印度就是其中之一,然后依靠这些殖民地的劳动力生产物资运回英国,现在德国潜艇封锁英国,就导致英国本国物资紧缺而在外面的战场比如北非战场却能得到相应充足的补给。

    但话虽这么说,英国在殖民国家的工业都没有英国本土先进,这是肯定的,就像日本殖民满洲国一样同样也是保持着技术上的优势,如果殖民地拥有技术优势的话,那长期发展下去本土就只有虚有其表了。

    这就使得英国的武器装备相对落后,比如坦克都还是“马蒂尔达”、“十字军”、“瓦伦丁”之类的,稍微先进点的“格兰特”都是美国支援的,“谢尔曼”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张弛看中的也是美国货,现在有尼米兹这句话,张弛也就可以放下一大半心事了。

    对于这一点,蒙哥马利是不得不答应。

    因为尼米兹已经放出话了:“如果英国人做不到的话,没关系!往后中国军队的装备和补给就交给美国吧!”

    去他妈的……这有什么区别吗?

    所谓的“把中国军队的装备和补给交给美国”,那还不是减少对英国的军援而转投向中国军队?!

    所以,蒙哥马利宁愿要“优先考虑”,毕竟“优先考虑”还是可以商量的。

    “张将军!”蒙哥马利问:“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张弛这才伸出了手:“不过,得等我先洗完澡!”

    “当然!”拉姆斯登和蒙哥马利不由笑了起来。

    蒙哥马利回到指挥部后,就把详细情况向丘吉尔汇报了一下。

    这时丘吉尔才放心了些,之前他一直认为以蒙哥马利的脾气可能还是无法与中国将军相处,要知道他已经在北非战场上几度换帅了,现在英国已经没有适合的人选去北非指挥作战。

    如果蒙哥马利无法与中国将军相处,那么丘吉尔该做什么选择呢?

    丘吉尔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决定。

    不过好在这时候已经不用考虑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接着丘吉尔就给蒙哥马利回了一个电报:“做得好,将军!你擅长防御,中国将军擅长进攻,你们两人合作,我相信一定能打败隆美尔的!”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六百九十二章 措施

    于是张弛就成了第八集团军副参谋。

    参谋是拉姆斯登,副参谋也就是拉姆斯登的副手……

    但其实张弛根本就不能算是副手,因为他自打进了司令部后就没有干过副参谋该干的事,比如搜索资料和情报、处理信息等。

    张弛这个副参谋干的就是参谋的事,也就是给蒙哥马利提供建议甚至是作战计划。

    “张……”蒙哥马利给张弛递上了一杯咖啡,说道:“希望之前的不快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合作!”

    “当然!”张弛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接着看资料,他需要了解更多与英军相关的信息,然后他才能有的放矢。

    应该说蒙哥马利还是有真才实学的……毕竟是个在一战从排长一直晋升上来的军官,像这样的军官多半了解实战也有战斗经验,实施的措施不至于过于脱离现实。

    比如,蒙哥马利在接管第八集团军后就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在集团军内树立自己的形像并恢复集团军人员对集团军本身及高级军官的信任。

    这一点应该说很重要。

    树立自己的形像是因为蒙哥马利新官上任,属下大多对蒙哥马利不了解,甚至第八集团军中各个国家的部队连语言都不通,想要让命令得到贯彻执行,就必须得到军队的信任并树立威信。

    这也许也就是蒙哥马利对张弛这么反感的原因之一……蒙哥马利在军队中辛苦树立的威信被张弛这么一搞,只怕就所剩无几了。

    但张弛想说的是……这是蒙哥马利自找的!

    第二件事是审查指挥机构,并砍掉那些他认为普遍存在的“朽木”。

    说是“普遍存在”并不夸张,英军是一个老牌殖民帝国,它的军队遍布全球殖民军也到处都是,这也是它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

    但是,也正因为其拥有众多的殖民地而殖民地又能给英国带来无尽的财富,同时英军对被殖民的国军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再加上奢侈的生活,使英军部队中充斥着大量无能却又总是带着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的英军军官和士兵。

    这一点张弛在缅甸时就领教过了,那些英军军官可以说一无是处,但却又可笑的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别人必须服从他的命令。

    其实蒙哥马利本人也不可避免的沾染了这样的习气,只不过蒙哥马利是个有作战经验的将军,那所谓的“逃跑将军”亚历山大,在缅甸做的就只有“坑蒙拐骗”最后甚至把自己都给坑了进去。

    于是蒙哥马利将一批不称职的军官撤了职,比如科贝特、多尔曼、史密斯等,又提升了一批精明能干的军官,拉姆斯登也是其中之一。

    其中最让张弛侧目的是蒙哥马利从英国剑桥大学调了一个叫威廉斯的青年教师来出任他的情报处长……至于为什么会调这个教师来任情报处长,张弛看到的是“机密”。

    对此张弛也没兴趣知道,他需要知道的只是根据情报然后思考该怎么打赢这场仗。

    蒙哥马利做的第三件事,就是建立一个与他的性格和作战理论想适应的指挥系统。

    他的性格和作战理论,总的慨括起来就是“按部就班”,蒙哥马利试图把一切都安排好……比如进行周密的战前布署,再举行几次战前演习,演练德军要是从这里进攻会怎么样,从那里进攻会怎么样,用英军的话来说,就是他们把即将到来的几乎能想到的每一个细节都练了一遍。

    然后蒙哥马利就告诉他的部下:“如果你们在战斗过程中遇害到什么疑难不知道该做什么,那么请查找演习记录!”

    这本来是没什么问题的。

    当然,战场是瞬息万变的,用按部就班的方法以及战前就试图想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