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大唐少年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壮哉大唐少年郎- 第3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儿臣明白!”李承乾已经得到了李世民的亲自任命,处理大军凯旋之后的一切事情,李世民并且准备以皇帝之尊,出城迎接得胜大军。

    “时间紧迫,你现在就去安排吧!到了礼部,凡事多看多听多学多问一些为什么?”李世民看了李承乾一眼,道:“这是你妹夫说过的话,朕觉得有道理。”

    “父皇放心!”李承乾激动得面色有些潮红,他深吸一口气道:“帝国的功臣,帝国的勇士不容轻忽。儿臣一定办得妥妥当当,绝不负您之所望。”

    看着李承乾的表现,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在他眼中李承乾一直少了一股锐气。

    这也怪不了李承乾,谁让他头上还有一个牛逼的人物呢?常年被李世民这样的人压制着,李承乾反倒是没有了少年人最需要的锋芒,但是秦风的出现却成为了他转变的一个契机。

    至少从战场上归来以后,李承乾在面对李世民这个让他敬畏的父亲时,表现会变得不卑不亢起来,王者之风也会日渐成型。

    从现在的情况看来,李承乾小小年纪,便是展露出了一代雄主的潜质,大唐的强盛看来能够在他的身上得以延续。

    李承乾的转变李世民是看在心里,记在心里,他为什么会改变也了然于胸,这也使得李世民更清楚的知道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老子英雄儿好汉,我李世民称雄半生,也相信我的儿子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相信他比他老子强上十倍、百倍、万倍!也相信我的儿子会以言行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为大唐的百姓造福,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的强盛。”李世民重重的捶了李承乾的胸口一记,直把李承乾打了一个踉跄,可就是这一记重捶,却让李承乾豪气万丈、斗志昂扬。

    男人,不像女人细腻,更不会让华丽的词藻去说明什么。可这种肢体语言,有时候却比世上最好的形容词都要强。

    就像现在,李承乾感受到了李世民的欣赏与鼓励!而李世民同样看清了李承乾的决心与担当。

    “做好这件事,朕请你们两个小家伙喝酒,咱们一醉方休、不醉不归。”李世民整理了李承乾有些松散的对襟,笑着承诺道。

    “好!儿臣这就就去将咱们的大功臣接回来。”李承乾也笑了,他知道李世民指的另外一人是谁。

    纵观史上李承乾之一生,可以看到李世民虽然作为大唐帝国高高在上的天子天可汗,但是在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儿子时,却只如同天底下千千万万个最普通的父亲一般,细心栽培耐心教导,特别是自己的这个爱子将要继承自己的帝业,更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

    李承乾不足6岁时,唐太宗便让赫赫有名的儒学大家陆德明教导他;李承乾12岁时,唐太宗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其处理政务的能力;在李承乾年岁渐长不循法度后,李世民煞费苦心地想要将他引回正道,甚至一听说有人猜测李承乾的储位不稳,立马将魏征任命为太子太师以绝众望;哪怕后来承乾犯下了谋逆这等滔天大罪,唐太宗失望之余仍要绞尽脑汁保住他的性命,甚至在改立太子时满心都在为自己的这三个爱子做打算。失去了太子之位的李承乾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而李世民对这个自己曾经寄予厚望的爱子的离世究竟有多悲痛,流传下来的说法已经很难知晓了,但是据说就在承乾去世后的这一年,唐太宗写下了一首《秋日即目》:

    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

    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

    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

    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

    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

    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

    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无论是惟见秋菊点缀花丛的寂寞冷清,还是别鹤、离猿这些意象所象征的哀愁,无不在暗示着李世民对已离开人世的爱子的深深思念。只是李承乾已逝,曾经备受万众瞩目的大唐太子再也不会回来了。

    李承乾之变之死,李世民却又有着太多的责任,作为一个父亲,他对爱子们一视同仁不错,可他除了父亲这重身份,还是一个皇帝,皇权是独一无二、是唯我独尊的存在,对于这个位置,不动心的又有多少人呢?最终,他的一视同仁让其他儿子会错了意,让李承乾误以为自己地位难保,也让李泰、李恪对太子之位发起了冲锋号,使得兄弟离心离德、渐行渐远,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再一次上演,虽无玄武门之变之血腥,可却也差不到哪里去,想必那个时候的李世民,也终于明白李渊当时的心境了吧。

    而现在,有了秦风明里暗里的提醒,以及父子“将相和”后,李渊毫不言讳的直接警告,让李世民蓦然惊出了一冷汗,一直关心国家大事,而忽略了孩子们教育的他才发现,自己正一步步的把儿子们推向难以回头的深渊。

    好在亡羊补牢,尤未为晚!

    李世民已经开始补救。

    aa270522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58章:灭其形

    (全本小说网,。)

    第458章:灭其形

    东突厥实力雄厚,曾是亚洲地区第一霸主,他们威慑天下,乱世时的中原诸侯,以当突厥的走狗为荣,刘黑闼、梁师都、高开道、徐圆朗等势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西域诸国对拥兵数十万的突厥汗国也是望而生畏,臣服于颉利可汗的威望之,以附属国的方式年年上贡。

    大唐出兵之际,西域诸国与草原上的一些部落也在观望,他们其实并不看好这新生的王朝,再知道大唐骑兵寥寥无几,就更持悲观态度了。

    可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他们认为弱小的大唐,却是一战而定突厥,导致草原上数十部落一并上书臣服,并且推举大唐皇帝为天可汗,以号令北地草原所有部落。如此胜利如此战果不仅是大唐立国以来最大的外战胜利,还是百年来外战最大的胜果。

    突厥自从崛起之后便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利用北周和北齐之间的矛盾,就不断极尽纵横之能事,或出兵北齐谋北周,或联合北周攻打北齐,从中渔利,干扰中原的统一进程。

    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说是目光长远之士,即便是百姓也知道突厥的险恶用心,将之视为世仇。

    隋朝的崛起,中原人扬眉吐气了一把,但终究时日太短,因杨广的穷兵黩武,突厥再度崛起,甚至兵围雁门关,险些将杨广生擒,百年的仇恨,就如汉与匈奴一样,就算是百姓也将彼此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但是大唐竟然一战而全功,不但灭了东突厥这个世敌,连罪大恶极、罪魁祸首突厥可汗颉利都生擒住了,而且还让虎贲大将军斩断了一条腿,如此辉煌的大胜是所有百姓都料想不到的。

    大唐获胜的消息好象火星掉进火药桶似的,一下炸开了,整个大唐百姓,百姓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也不信这是真的。经过短暂的震惊后,无不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实在是,实在是!

    在民间有个说法,说是突厥来去如风,无从捉摸,更有人比方说“与突厥打仗,就是在和影子作战,纵然壮如牛,能打得着影子吗?”

    突厥可畏可怖,不可战胜形象。

    在民间根深蒂固,要他们相信大唐一战,就灭了强大的突厥,确实需要时间去消化。

    “不会吧!前年,突厥攻至距长安仅40里的泾阳,京师震动。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皇帝陛下巧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位大人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后杀白马与突厥可汗结下所谓的‘渭水之盟’,突厥兵于是退去。这才多长时间,突厥就让我们大唐歼灭了?”

    “是啊,肯定是虚报战功!”

    “当今皇帝陛下英明,经陛下的治理,天下吏治清明,国力蒸蒸日上,若不是真的,谁敢如此大张旗鼓的宣传虚假消息?”

    “是啊!”

    “言之有理。”

    ……

    诸如此类之对白,在大唐是遍布!

    相对突厥这个强盛的老牌霸主,立国不过十年大唐可谓是在一片哀鸿、一片废墟中建立起来的,而且真正一统天下更是去年才得以实现(梁师都是最大一个诸侯王)。

    这个新兴的王朝,尽管制度政策都给百姓带来了安定的生活,但真正意义上的归属心并不是很重。

    他们认可大唐的统治,却未必会因为大唐的荣辱而感同身受,上下一心。

    要做到民心所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此朝堂上下对于此次辉煌的胜利风向一致,异口同声的大势宣扬。让天下百姓知道自己所在国家的强大,自己所在的国家已经今非昔比,成为能够威震四夷的强大国度。以此来增加大唐的凝聚力。向心力。

    也是因为唐王朝的宣扬,一路上的凯旋大军都受到了热情的招待,热切的围观。

    “隆隆!”

    如雷的蹄声中。唐军在开进。

    旌旗蔽空,唐军的军旗与帅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交相辉映。尉为奇观。

    尤其是进入朔方之后,饱受突厥骚扰、荼毒的大唐子民更是自发的夹道迎接,都欢呼的恭迎着得胜的凯旋之师。

    这天黄昏,十里开外,在大军必经之路,都站满了百姓。百姓闻风赶来。为的就是一睹利用归来大军之风采。一见唐军开来。无不是欢喜若狂,齐声欢呼。

    “大唐威武!!,

    百姓齐声欢呼,仿佛万千个炸雷轰于九地之下,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隆隆!”

    唐军排着整齐的队形,人如龙。马如虎,气贯长虹,军容既壮且盛。秩序井然的从北城门开入朔方。

    “好威武雄壮的阵势!”百姓发出一阵感叹声。

    把城头上的汉军打量打量,再来看这些征战归来的将士,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城头上的唐军。也是由秦风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士,他们拱卫着大唐之门户,不是精锐是绝对不行的。

    他们的军姿、军容,没得说。绝对一流,可是。有一种东西他们大不如这些征战归来的唐军,那就是气势!

    这些征战归幕的唐军,不如城头上的汉军那么整齐,因为有不少将士肢残体缺,有的胳膊没了,有的腿不了,有的眼睛瞎了,有的耳朵没了。有的脸上带伤”这点无论如何比不了城头上的汉军。

    饶是如此,他们的气质也不是城头上守军所能比得了的,他们举手投足之间都有一股让人心悸的气势。哪怕是一个眼神,那也宛若实质。就象一把利剑。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别,那是因为他们上过战场,在死人堆里打个。滚。在血水里洗过澡,历经了生死。用突厥的人命喂出了一身的杀气。

    如此杀气,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历练出来,远非这些看守兵所能比的。训练场上什么都能练就,唯独不能练就杀气。大军穿城而过时,城楼上的鼓手,用手中的鼓槌狠狠砸了下去。

    “咚咚!”

    面大鼓爆发出惊天动地的鼓声。

    熟悉的战鼓声,让将士们热血如沸,右手不由自主的按在了剑柄上。眼里闪着炽烈的战意,高昂着头颅,挺起胸膛,雄赳赳,气昂昂,仿佛回到了热血拼杀的战场,杀气铺天盖地的弥漫开来。

    …………

    暮色苍茫,都督府内灯火辉煌。

    作为三军之首的李靖高坐首位,秦风、李绩两位行军道总管则是坐于李靖下首之左右,之后则是尉迟敬德、程咬金,接着是中郎将们。

    这一次,也是北征之将的首次聚会,老、中、青三代名将汇聚一堂,别有一番韵味。

    相聚一堂,是李靖发起的。有些事情必须在长安前要解决清楚,以免得到了长安让李世民难做。比方说,像义成公主就必须解决了,要是让她在献俘虏仪式上,当着满朝文武、长安百姓的面大声高骂李世民是逆贼那可就热闹了。

    为了大唐的颜面,义成公主必须死。

    秦风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可老奸巨滑的李靖却知道义成公主活着的消息后就想到了

    义成公主也算是一个奇女子,在突厥生活近三十年,先后为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之可敦,大隋灭亡之后始终想着复辟大隋,于是利用突厥的力量,在定襄重立隋庭,但是隋王朝的覆灭已经不可逆转了,义成公主的努力也只是化作云烟。

    有些历史必然性,果真不是穿越者能够改变的,义成公主最终还是死在了李靖的手上,李靖,一开始是隋将,貌似,和义成公主也相识过。

    此时,李穆押着颉利可汗、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