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桂王的使者乃是御史袁彭年,他说完了,见苏观生只是闭目不语,心里不禁一阵恼怒,起身责问道:“阁老身受国家厚恩,若贪一时之利,不顾大计,误了抗清大事,天下人会怎么评论阁老呢?”

    袁彭年说完,苏观生依然还是一副老模样,这让袁彭年有些气急,他刚要发怒,一阵“啪啪啪~”的掌声,却从屏风后面传来。

    这时他便见一身绯色官袍的王彦,从后面大笑着一边拍手,一边走出来,“哈哈~袁御史,说的好啊~”

    (感谢滋野三郎末裔的赠送,感谢狼狗保卫奴隶的打赏。对了,上如果有达到条件的书友,可以申请副版主,作者创世的,对评论无能为力)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386章 军器监与铸炮坊

    袁彭年忽然看见一绯袍大员,腰缠玉带,胸前补仙鹤图,年不及而立,心里不禁一惊,脸色大变道:“楚国公?”

    王彦微微一笑,在袁彭年愕然的目光中,走到一旁坐下,然后说道:“袁御史方才之言,真乃谋国之言也!”

    袁彭年心里掀起一阵惊涛巨浪,王彦怎么会在广州呢?他心里忽然一动,遂即明白过来,清兵之所以从广州撤走,恐怕与王彦有很大关系。

    这时袁彭年脸色不由得一阵难看,王彦乃南明石柱,手握重兵,如果他支持唐王殿下,那桂王在广东肯定无法立足。

    “下官不知国公回粤,没有事先拜见,还请国公包涵~”袁彭年镇定心神,行礼说道:“方才国公也说下官之言有礼,想必国公也深知大敌当前同姓之争的后果。眼下闽中大变,天子多以落入清廷之手,桂王乃神宗之后,理当继承先皇之志,承继大统。国公乃国之重臣,还请为国家计,劝说唐王退位归藩,拥立桂王继承大统。”

    袁彭年以为王彦是从湖广回师粤地,并不知道王彦南入江西迎接圣驾之事,所以极力拉拢王彦。

    “袁御史可能还不知道,唐王殿下已经退位归藩了。”

    “什么?”袁彭年闻语顿时大喜,“唐王殿下,真是识大体,明大义,乃当世贤王也。”

    王彦微笑道:“看来袁御史也十分赞同唐王殿下的做法,那就请袁御史转告桂王殿下,也请桂王退位归藩吧!本督已经将圣驾迎至广州,天子安然无恙,桂王也算可以放心卸下重担了。”

    “圣驾安然无恙?”袁彭年如同被雷击了一般,脸上的笑容顿时就僵住了。

    王彦这时站起身来,“袁御史准备一下,随本督入宫觐见吧!之后,朝廷会派遣使者,与你一同返回肇庆,本督希望袁御史不要忘记方才之言,切莫不要让桂王做出什么不当之举。”

    说完王彦便起身,转回屏风之后,苏观生也起身离开,只留下袁彭年一阵愕然。

    王彦回到广州已是第三天了,这三天来他处理了大量积压的公务,各种繁琐的事情着实令他头痛不已,朝廷官员要安置,士卒战功要褒奖,朝廷要开恩科取士,要与桂藩、鲁藩谈判,每一件事都够他忙的焦头烂额。

    朝廷事务如此之多,偏偏现在六部官员不全,缺额严重,王彦原本以为他入阁,不过是个挂衔虚名,现在看来却是完全错了。

    除了朝廷事务之外,王彦身为两广总督,也有大把的事务,需要处理,特别是广东又经历了一场大战,诸多事务足以将王彦压垮。

    其实王彦不知道,容易处理的琐事他的幕僚陈邦彦等人已经抢先处理了,留给他的当然都是一些棘手之事。

    朝廷迁入广州,但广州之前并没有配套的宫殿和府衙,总督府,布政使衙门,广州县衙,都被用来安置朝廷官属,王彦新置办的宅子,后院用来家眷居住,前院则成了两广总督的临时府衙。

    大堆的卷宗,堆满了几个大屋,二十多名幕僚,在其中往来穿梭,忙碌不堪。 上午,黎遂球从侧厅拿进来十几份公务,对王彦说道:“这些公文都按国公的意思批复了,国公请过目!” 黎遂球是王彦幕府主簿,主要为帮他掌管后勤物资,银钱调拨,同时也直接参与了许多重大事务的决策,在很多事情上,王彦也会听听他的意见。 这时,王彦揉了揉太阳穴,端起已经凉透了的参汤,苦笑一声道:“美周先生既然已经做好,我就不用看了,直接转发下去吧!” “在下遵命!” 黎遂球转身刚要走,王彦忽然想起一事,又连忙叫住他,“那份抚恤阵亡将士的公文再给我看一看。” 黎遂球取出其中一份宗卷,递给了王彦,“请国公过目!” 这次他离开粤地,征战一载有余,部下战死无数,将士的家眷自然要进行抚恤,不过他手下兵马,除了极少一部分,有家眷之外,其他多是国破家亡之人,像顺军改编过来的部队,他们本就是流寇,一路败退到湖广,围攻荆州时又被勒克德浑偷袭,所以家眷大都已经丧失,除了少数将领的家眷还在之外,普通士卒,多已经成了无家的孤魂野鬼。

    王彦铺开文卷仔细看了一遍,阵亡的将士,除了两成能找到家人,发放抚恤之外,其他近八成的阵亡士卒,都已经无法找到亲眷。

    这到是为王彦省下了一大笔钱财,但王彦却宁愿将这笔钱财花出来。

    此时朝廷的财政破产,但王彦的五忠军却还有些钱财,他们从武昌,从江西,从张存仁手中夺取的财物,在奖赏士卒之后,至少还剩下两百多万两。

    这些银钱独立与朝廷之外,算是五忠军的小金库。

    王彦看完卷宗,还给黎遂球后,沉吟片刻后说道:“本督想在越秀山修建忠烈祠,将阵亡将士的军牌,全部供奉在内,年年祭奠,使阵亡的将士,能有个归处。美周先生以为如何?”

    “这恐怕要花上不少银钱。”

    眼下朝廷财政紧张,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无法为军队提供饷银,五忠军的金库虽然还有些银子,但为了一群已经战死的军士,去花费大量银钱建忠烈祠,是否值得呢?

    中华历史上,忠臣名将的寺庙建了不少,但给普通将士建祠,却似乎没有先例,所以王彦看得出来,黎遂球并不上心。

    这时王彦手指在桌上敲了两下,才下定决心道:“就用那八成无法发放的抚恤金来建,如果不够,本督自掏腰包,也要把忠烈祠建起来。这是将士们应得的~”

    “既然国公决定下来,在下会立刻将事情准备起来。”

    黎遂球点点头,转身快步离去,这时一名亲兵,又在一旁说道:“国公,宋先生来了。”

    王彦遂即说道:“请他进来~”

    这时王彦正了正身子,连忙从桌案上,找出一份卷宗出来,上面写着关于增设军器监,重开铸炮坊的建议,是炮队指挥陈于阶的一份奏卷,王彦已经同意,并且写下奏折,上奏朝廷,着令工部实施,但朝廷现在的情况,基本没有人力处理,于是又被隆武打了回来,让他全权处理。

    火器之事,乃是大明的优势,王彦也靠着火器打了不少胜仗,但大明的火器实在是太过粗制乱造,严重影响了军队的发挥。

    作为大军统帅,王彦自然知道,精良的火器比弓箭更适合大明的军队,所以他决定设立军器监,开设铸炮坊来为大军制造精良的火器,但是火器的工序十分繁琐,需要耗用大量人工和物资,而且现在善于做火器的工匠奇缺,就成了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大明火器的存货,已经基本消耗殆尽,明军已经陷入退入冷兵器时代的困境。

    “国公,您找我?” 宋应星进来,作揖行礼。

    王彦见他,连忙收回思绪,笑道:“本督有件事情想要拜托长庚先生,朝廷将在工部之下,设一军器监,本督有意推荐长庚先生来坐主司,不知先生愿否?

    (感谢shyion,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滋野三郎末裔、悦冻窝芯的赠送,感谢小田哥很淡定的月票。为了庆祝第一位舵主滋野三郎末裔,明天加更!”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387章 苟利国家生死以

    人身之所重者元气,国家之所重者人才。

    朝廷要设军器监,重开铸炮坊,王彦首先想到的就是宋应星,他精通机械,火器,火药,还通晓西学,实在是最佳人选。

    宋应星之前也做过一些小官,最高到了兵巡道,虽写过《天工开物》,但对于工部的事务却不是很了解,而且他深知朝廷的情况,现在朝廷六部之中,工部的地位很显然是掉车尾的存在,此时兵、吏、户三大部的人员都十分奇缺,工部的情况肯定更加惨淡。

    朝廷铸造火器的匠师,图纸,文献,显然已经丢得干干净净,他现在成立军器监,重开铸炮坊,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资料没资料,等于是从头摸索。因此他不敢保证凭借一己之力,能将这两个机构开办起来。

    王彦似乎明白了他心里的想法,开口说道:“美周先生放心,军器监和铸炮坊,我会全力支持,需要的钱财,不用去找户部,直接从本督这里拨取。此外需要什么人才,要聘用什么人,先生可以自己决定。”

    宋应星听完,放下心来,微微行礼道:“既然如此,下官愿意接受这个差事。”

    “如此甚好~”王彦点点头,喜道:“令兄被我派往澳门招募葡萄牙工匠,等回来之后,我会让他一起帮忙处理军器监的事务,希望能够早日造出炮来。”

    “国公放心,两月之内,我定然使铸炮坊恢复生产~”

    当下宋应星遂即告辞离开,王彦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时又有亲兵说道:“国公,许娘子刚才派人过来,说是衡阳的族人到了,问国公是否回后院见见。”

    王彦闻语,心里一喜,他在赣州之时,就写信让人送往衡阳,长沙,让族人南迁广州,许嫣嫣让人通报,肯定不是普通族人,应该是有族中长辈过来了。

    王彦看了下时间,大概已经是未时,早以过了午食的时间,遂即起身吩咐道:“让厨房给诸多先生准备些粥食。”

    王彦说完,就转身快步走回后院,隔着老远便见来了不少穿白袍戴方巾的士子,应该都是王氏一族的年轻子弟,他们看见王彦,远远的就开始躬身行礼。

    这时王彦已经看到人群之中的大伯王朝聘,族兄王介之,他没有想到,千里之地,他们居然这么快就到了。

    这次王彦主要是想让王介之过来,实在没想到年近七十八岁高龄的大伯王朝聘也跋山涉水来到广州。

    王彦见此,立马急步上前,执晚辈之礼道:“大伯,兄长。”

    当下王彦便与王介之,一左一右,扶着王朝聘往屋里走去,边走王彦边说道:“大伯年近耄耋,还拔山涉水的过来,要是身体有什么闪失,彦怎么对的起几位兄长。” 王朝聘经历大半个月的车马劳顿,精神却依然很好,他听了王彦的话,温声说道:“大伯这把年纪,本来是不打算过来,但心里又放心不下,所以过来为士衡参谋~”

    王彦闻言,心里一暖,这时三人已经走到房间里,王彦便恭敬的道:“大伯一路辛苦,今日就先歇息,明日彦再来向大伯请教。”

    王朝聘摆摆手道:“不忙休息,我年近八十,有些话再不说,以后恐怕就没机会了。”

    王彦微微一愣,只得扶着王朝聘在桌边坐下,然后便听他说道:“去岁士衡领兵过衡阳,大伯心里还一阵感叹,我王氏一族,出了一个辅国之才,但没有想到,士衡所达到的成就,比我想像的还要高,短短的一年时间,士衡就击败清廷十余万雄兵,复楚赣之地,救天子于危难,功绩高到令大伯有些害怕了。”

    王彦闻语,心里已经明白了王朝聘的意思,他先看了一眼屋外,亲兵立马绘意,退了出去,并将屋里关了起来。

    这时王彦站起身来,长揖一礼道:“还请大伯教我!”

    王朝聘微微一叹,让王彦坐下,随后感叹道:“我王氏家学,师承江右王门,乃阳明正统。我一生以阳明先生为榜样,想要成为先生那样的圣人,但终究还是放不下家族,无法做到大公无私。”

    王彦没有说话,而是用心听着王朝聘接着说道:“今时之事,士衡兴大兵以御强敌,入朝廷以辅佐天子,此尊王攘夷,五霸之功也!然春秋之际,周天子暗弱,此齐桓,晋文能立于世也!今上英明,宿有雄心,而士衡迁圣驾入广,此与曹孟德移汉帝于许都无异也!今上非汉献帝可比,然我观士衡亦非有猛德之心。此时强敌在侧,士衡与今上或许能同心协力,相安无事,但若强敌一败,我王氏一族,恐怕也就兔死狗烹了。士衡能有现在的地位,想必心中也有过思量,大伯今天就是要问问你,你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