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3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哨骑站在土坡上观望,他们奉命沿江探查,摸清清军江防的情况,以便水师顺江而下,却不想在马鞍山下撞见了清军大营。

    哨骑只见山下,旌旗招展,号带飞扬,白色的营帐遍布山脚,无数人影在营盘内走动。

    “总旗,看山顶!”在众人目光被山下大营吸引时,一名哨骑忽然指着山顶惊呼道。

    众人寻声望去,果见山间有旌旗若隐若现,山顶似有大纛旗迎风而舞,但哨骑们离的太远,却看的不够真切。

    就在这时,清营中忽然传出,轰天的号炮声响,似汪洋大海起春雷,紧接着振地的战鼓擂起,似万刃山前丢霹雳。

    清营中,无数人影涌出大营,如林的长枪,漫天的旌旗,如海潮滚滚,一座兵山出营,向几座山头扑去。

    众多哨骑见此,心中一凛,总旗当即回头,“孙定义,你领五人,迅速回去向大王禀报!我留下继续监视。”

    一名插着盔旗的小旗闻声,当即抱拳,然后点了五名手下,一拉缰绳,疾驰而去。

    “总旗,清军游骑发现我们了!”那小旗刚走没一会儿,一名骑兵立刻惊呼一声。

    众人只见一队清兵骑兵,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绕道了土坡后面,另一支清军骑兵,正从正面奔来。

    总旗见此,神色一厉,一把抽出战刀,夹动战马,喝道:“杀出去。”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716章 发兵救主

    太平府,王彦在芜湖稍作休整后,大军便开始向大胜关方向运动,但是行军过程却非常谨慎。

    毕竟皇帝一行已经离开芜湖八九天时间,如果是在城中,个把月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在旷野上,加上洪贼有意算计,那会发生什么,就不敢想象了。

    此时哨骑已经被王彦散布出去,前出二三十里,为大军张目。

    这时,大军已经出了芜湖,到达当涂境内。

    此时,正好一支骑兵,逆着大军前行的方向,疾驰过来。

    一名马军百户在王彦身前不远处停下,利索的翻身下马,然后疾步跑老,单膝行礼,“大王,斥候带回了大胜关的消息。”

    王彦封王以后,身边的文臣和大将多称呼他为殿下,但底层的士卒,却多称呼他为大王。

    这“大王”原是对诸侯的称谓,但是之后一些占山为王的草寇也以此自称,就把这个词儿弄得有些匪气,不如“殿下”有雅劲儿,不过王彦道是很喜欢这个称呼,觉得对于普通士卒而言,大王无疑能比殿下更能凝聚人心。

    王彦听了奏报,目光闪动,一边抬手,一边说道:“带过来!”

    百户领命,不多时,一插着盔旗的总旗过来,正是那探查到大胜关附近的斥候头领。

    一路奔驰,他颇为劳累,喘息未定,便先行礼禀报道:“大王,卑职深入应天府八十余里,冒险探查至大胜关外,只见中军大营已被焚毁,一小部分清军,正在清理战场,搬运尸体。”

    大营被破,王彦一颗心陡然提了起来,这么看来,中路军是败了。

    “具体情况如何?可有陛下消息?”一旁的高一功等人也脸色一变,急问道。

    那总旗从怀中拿出几块军牌,双手呈上,叹道:“大胜关外的旷野上,方圆数十里俱是人尸马尸,从战场上的情况可以看出来,战况必然十分惨烈。卑职只是稍微搜索,就发现了这么多,不过好在卑职并未发现陛下和金都镇的大纛。”

    王彦听他说着,随手从他手上拿起一块军牌,上面写着“武卫左军磐石营指挥使”,翻过来一看,则刻着“徐启仁”三个棣体字。

    王彦心头一震,其他几名拿起军牌来看的将领也是脸色一沉。

    这徐启仁是金声桓的心腹之将,当年赣南大战时,王彦还是通过他的帮助才策反了金声桓。

    王彦没想到他都战死了,斥候虽然没发现皇帝和金声桓的旗帜,但情况恐怕也不乐观了。

    这次江南之役,明军一方准备本来就比较仓促,王彦硬是拖了三个多月,准备差不多了才顺江东下。

    他知道皇帝甩开左右两翼,前突至大胜关后,就有些担心,这孤军深入,若是攻关不下,士卒疲惫的时候,清兵忽然突袭,皇帝恐怕要吃大亏,现在他的担心真的发生了。

    王彦的目光变的阴沉起来,中路军可以说是江西明军的精华,都是打出来的精兵,现在皇帝一败,明军必然元气大伤。

    这次江南之战,明清兵力本就相当,如果一下损失四万多精锐战士,西线的兵力对比,就会发生转变,江南之战恐怕将非常难打。

    而与江西明军的损失相比,王彦更担心的是皇帝个人的安危,如果皇帝被俘虏被杀,整个明朝这两年打出来的气势,都会一泻千里。

    远的不说,光说本朝,土木堡之变后蒙古兵马便直接杀到北京城下,朝廷便险些准备放弃北京,而弘光帝被俘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明朝内部都处于分裂之态,对于满清的进攻毫无招架之力。

    若是皇帝被俘,恐怕明朝内部又少不了一场统继之争。

    “殿下,咱们现在怎么办?”一旁的高一功等人问道。

    王彦闻语冷静下来,现在他更应该考虑该怎么办,他这一路大军到底何去何从。

    他现在要么撤退,守住安庆,准备另立天子,但他立的天子,江西、福建,还有鲁王未必买账,明朝可能出现三家争立的局面,那大好局势就血崩了。

    继续前进,又没摸清中路军的情况,万一他撞进去,金声桓四万多人,加上皇帝已经全部完蛋,明军气势必然跌破谷底,而清军气势鼎盛,在此种情况下决战,那他纯粹就是找死了。

    王彦左思右想,江南之役是国运之战,打到现在,没有局势还不明朗就自己先怂的道理,况且大军好退,辎重却不好退,他和其它几路明军,为了这一战已经耗费无算,除非有确切的消息,否则不可能后退。

    “斥候再探,把横冲马军全都派出去,务必将事情摸清楚,中路军到底打成了什么样子,皇帝是存是亡,还是以被清军俘虏,必须给本藩一个准信。”

    旁边的王士琇当即领命而去,可王彦还不放心,他现在的位置,已经很前突,极有可能陷入包围中。

    等横冲马军出发后,他又吩咐人手,去查看孙守法,以及江北李过和戴之藩的情况如何,下死命让他们挡住外围清兵。

    要是这两支人马,没有挡住清兵,让多铎或者萧起会抄了他的后路,那真就危险了。

    王彦忙完这些,吩咐妥当,这时忽然又有斥候回来禀报,却正是前突至马鞍山下的那一支,言在马鞍山下清军连营,正在急攻山头上的明军。

    一众将领和幕僚听了,当即便确定了必是中路军的败军,被困在了马鞍山上。

    中路军在大胜关下被清兵突袭,东面被大胜关挡住,清军从东南包抄过来,往回跑又跑不过骑兵,很有可能沿着长江边上逃,借机寻找船只逃脱,但是最终还是没有逃脱,被困在了马鞍山上。

    王彦既然得知中路军还在战斗,那他就必须去救。

    如果四万精兵损失殆尽,明军必然元气大伤,不得不再次转入防守,而且四五年之内,不要再想光复江南。

    如果皇帝被俘,这两年好不容易形成的一个名义上统一的中央政府,将立刻瓦解。

    能够承继大统的有桂王,但唐藩一脉这些年为大明的贡献也有目共睹,拥唐之人大有人在,鲁王也不是省油的灯,谁被拥为天子,都有人不会服气,抗清势力极有可能彻底分裂。

    而皇帝被俘给军民带来的打击,必然又会使得明朝人心动荡,士气低迷,能不能保证在攻守易势的情况下,还能守住现有版图,还是个大问题。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717章 马鞍山山下

    马鞍山位于应天、太平、和州,三府交界之地,地处南京之西,当涂之北,与和州府的乌江镇一江之隔。

    平原上的山,是无法与西南的大山脉相比,说是山,其实高多不及百丈,方圆不过十多里。

    若是大山,人马钻入其中,便如鱼入大海,根本找不着,但平原上的山除了几座山峰外,四周都是旷野,清军又有骑兵之利,却很容易把山困起来。

    马鞍山形似马鞍,主要的山峰有两座高峰,周围还有大小九个小山峰。

    这里本来是当涂等地的大户人家,文人士子,踏青春游,重阳登高的好地方,现在却成了两军殊死搏杀的大战场。

    中路军与皇帝在大胜关下被清军骑兵突袭,全军大败,幸得部将拼死断后,败军才侥幸逃到此地。

    此时一方为了保命,一方急着建功,活捉大明皇帝,双方已经搏杀数日,现在除了两座主峰还在明军手中之外,其他九座山峰已经全部陷落。

    在马鞍山山脚,清军大营绵延,端重郡王博洛正召集得力干将商讨战事。

    这一仗,他算是立下了大功,一举扭转了顺治三年楚赣之役后,清军的大颓势。可以说这是近两年来,清军取得的最大战果之一。

    此番经过洪承畴的谋划,他从中周密布置,终于使得进攻江南的明军受到了重创,金声桓、王得仁两部人马,损失过半,不仅没有拿下大胜关,反而被包围在了马鞍山。

    中路明军出发时五万多人,此时怕只剩不到两万人,这样高的损失,如果不是有南朝的皇帝在,恐怕军队早已崩溃。

    这时博洛的意图十分明显,他六万人马,守住要害,将马鞍山围的水泄不通,力求一战歼灭江西明军主力,俘虏隆武,然后携大胜之势,西进与王彦一战,并收复池州、安庆等地,甚至准备攻下江西和湖广。

    如果他的算盘实现,那他的战功将盖过满清老一辈的诸王,成为年轻一辈的翘楚,加封亲王不在话下,多尔衮也会对他更加器重,今后接班不成问题。

    这一战关系明清国运,也关系到博洛的大好前程,他自然使出浑身解数,以求歼灭金声桓、王得仁。

    不过,他原本以为这一仗已经铁板钉钉,但此时却出现了一个小意外。

    大帐内,众多满清将领站在两侧,博洛负手而立,佟图赖跪在他的背后,额头上流着冷汗。

    “这么说王彦七万人马,已经过个青戈江,进入芜湖城呢?”

    博洛让佟图赖阻击王彦,原想着他能拖延六七日的时间,他可以把这边的战事解决,可没想到佟图赖这么没用,居然一天都没守住,就灰溜溜的跑了回来。

    佟图赖听了忙磕头回道:“如果王彦不做停留,大概也就两三日间就能杀到,不过王彦用兵素来谨慎,他没有摸清情况,应该不会来的那么快。”

    佟图赖这次虽然没完成阻击的任务,但是好在他的人马也大多带了回来,没有损失太多人马。

    佟家人在满清朝廷中占据诸多高位,在汉军旗中力量也十分庞大,而如今满人分为两部,关外的代善也是听调不听宣,使得真满洲势力进一步退化,如今满人十分依赖汉军旗,博洛并不好治佟图赖的重罪。

    博洛心中万分恼火,但终究还是忍了下来。

    “如此看来,本王就只有两三天时间了。”博洛转过身来,并没有让佟图赖起来,而是就让他这么跪着。他看了帐中诸将一眼,问道:“你们怎么看?”

    众清将相视一眼,议论一阵,金砺出来说道:“王爷,末将以为三天时间足矣。金声桓、王得仁被王爷突袭一阵,一路溃退,粮草辎重早就扔了个干净,白白便宜了我军,现在估计早就断粮,而且山上少水,末将看来,战事了结,就这在这两三日之间。”

    金砺这次算是露了个大脸,他从池州节节抵抗,一步一步的把明军诱到大胜关下,挡住了明军猛攻,使得明军疲乏,为博洛突袭得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次大胜,他的作用可以说至关重要。

    这一次他可算是洗刷了去岁攻赣失败的耻辱,向金声桓报了仇,所以心中欢喜,心态上也就有些****起来。

    其实不只是他,打了胜仗,自然士气鼎盛,许多满清将领都一改颓势,重拾了对大清朝的信心,似乎快要找回入关之初,视明军如草芥的豪情。

    博洛听后,一阵沉吟,“如果本王攻山不下,王彦突然杀到,岂不是步了金声桓在大胜关下的后尘。”

    金砺听了一愣,冷静下来,皱了下眉头,说道:“这南朝皇帝,已是瓮中之鳖,难道煮熟的鸭子,还让他飞呢?”

    他这一反问,却道出了重点,博洛既然已经把隆武、金声桓困住,岂有听说王彦要来,便松手的道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