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 第7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何挑衅,都坚守不出,闭门不战,将吴三桂挡在了郧阳府的地界。

    吴三桂拿明军的王八寨没有办法,无从下口,他也不想硬攻,给大军造成太大的伤亡,两军僵持到一月底,吴三桂洗劫了郧阳府后,只能率领大军退回汉中。

    眼下整个战场,分为三个大块,陕北、汉中和关中,关中面对着明朝三十万重兵,想打反击不太可能,所以唐通的出击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赶回了潼关。

    金军最有希望取得突破的是陕北和汉中,不过孟乔芳在陕北陷入了残酷的拉锯战,并没有能将李来亨、王光泰、王永强歼灭在陕北,改变陕北的劣势。

    吴三桂虽然一度杀入湖广,使得江汉平原大震,但他并没有击败郝摇旗的主力。

    在吴三桂退回汉中之后,他仍然面临四川和湖广两面夹击的态势,金国在汉中也没有取得突破。

    二月初,在陕北激战,血流成河,吴三桂刚刚退回汉中不久,蛰伏了一个冬天的明军,终于拉开了灭金的大序幕。

    这时河南一地,集结的人马已经包括忠至镇、忠勇镇六万锐士,横冲马军三万,武卫军三镇马步军九万人,振武军三镇九万人,新编龙骑兵三万人,共计马步大军三十万。

    如果再加上配合的府兵、义勇,以及保障后勤的民夫,那数字就没边了。

    从去年开始,明军所需要的粮食、粮草、军械、火药、大炮就开始往河南运。

    在冬季停了一段时间后,刚开春,运河沿岸几十万纤夫和民夫,便开始从新把物资从江南沿着运河,运到淮安。然后更多民夫,推着独轮车,赶着驴车、骡车、遮道而行,从早到晚络绎不绝的往河南运。

    从江南到淮安还好,有运河可以走,到了淮安之后改走陆路,全靠人力畜力,民夫可以说苦不堪言。

    王彦见运输缓慢,有意疏通开封到淮安的大运河,恢复宋代河南大运河的繁荣和运力,将中原地区与江南紧密的相连,同时也能加强今后对于关中的控制。

    王彦一琢磨这事,立刻就兴奋了,像发现了新的玩具,要是能把大运河恢复道唐宋时的运力,那给他带来的成就感,将不下于灭金。

    这日王彦在书房内召集几位阁臣,他忍不住内心的兴奋,放下手里的折子,忽然对几位大学士说道:“孤方才看了户部的折子,发现河南所需要的粮草和物资,从江南运送到淮安,只需要半个月时间,民夫纤夫不到二十万,但从淮安到开封、洛阳却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民夫七十余万,且消耗极大。孤有意疏通开封到淮安的运河,几位阁老以为怎么样?”

    王彦说完有些期待的看着几人,大运河如果疏通对于河南绝对是好事,同时也加强了朝廷与西北的联系。

    书房内坐着的陈子龙,堵胤锡,苏观生等人脸色却齐齐一变,没有出现王彦期待的眼前一亮的神情,好像并没被王彦的想法和雄心折服,反而脸色阴沉起来。

    王彦话音刚落,堵胤锡就猛地站起,走到他面前,张口就开喷道,“监国是觉得我大明百姓还不够苦么,是想逼百姓揭竿而起吗?”

    堵胤锡身子枯瘦,但中气十足,因为过于激动,几乎是吼出来,唾沫直飞。

    王彦一阵愕然,我说什么呢?要这么激动,不至于啊!他有些懵的站起来,“堵阁部何出此言!不至于啊!”

    王彦是不太喜欢堵胤锡的,这老头最喜欢拆他的台,处处争对他,他有一点做的不好,堵胤锡就能暴怒,说他半天。

    这次王彦不准备带他出来,不过堵胤锡非要跟来,王彦也没法子。

    “不至于?”堵胤锡不给王彦一点面子,冷眼道:“眼下对金开战,监国已经征发民夫近百万,影响了农时,民间早有怨言,矛盾比较尖锐,监国还要去疏通大运河,不是作死么?”

    堵胤锡早看王彦不顺眼了,主要这主一得势,就有点儿飘,太能折腾,又好大喜功。

    堵胤锡看他现在很风光,可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把天下弄得大乱,最后遗臭万年。

    王彦位高权重,平常犯一点小错,不好骂他,今日堵胤锡逮住了机会,自然要骂个痛快,打消他这个危险的苗头。

    王彦被喷了一脸,也意识到了现在疏通运河不太合适,有些没了底气。

    堵胤锡见此更有精神,并不打算不放过他,接着训道:“隋文帝给隋炀帝留下那么丰厚的家业,粮食满仓,国库堆满的铜钱,可是开挖运河数征高句丽,也折腾不起。眼下金国比高句丽强许多,我大明朝还没有灭金国,监国就想疏通运河,是要乱天下的。”

    王彦才开口,就被堵胤锡一顿猛喷,唾沫星子糊了王某人一脸,都不给他说话的机会。

    王彦这人毛病不少,虽然好面子,但是却也不是听不进别人的劝说。

    听堵胤锡骂完,他意识到,自己确实是一想到疏通运河有些高兴过头了。那可是个大工程,明朝现在是弄不起来。

    堵胤锡的话让王彦无法反驳,他尴尬的用袖子擦了下脸上的唾沫星子,拿堵胤锡无可奈何,只能陪笑道:“是孤孟浪了。”

    堵胤锡见王彦承认错误,满意的道,“臣也是为监国好,为大明好,希望监国能够理解。”

    王彦只能点头,表现出大度,英明的一面,陪笑道:“孤得感谢阁老提醒孤王,监督孤王!”

    堵胤锡像是个斗胜了的公鸡,神清气爽,他微微行礼,昂首挺背的从新坐好。

    王彦心里有气,不太愉快,谈了一会儿,便找了个借口结束议事,择日再谈。他将几人打发回去,把自己关在书房内生气,不过对于运河之事,他显然不会放弃。

    (感谢有水一川的500,天堂守门员o地狱的打赏,求月票,推荐,订阅。)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351章 《讨金复三秦檄》

    北宋之后,由于金与南宋的百年对持,加上黄河泛滥,大运河的运力早已不及从前。

    蒙元定都大都,江南到元大都的运河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不过到洛阳的运河,却因为黄河改道,泥沙淤积走不了大船。

    几年前,清军为了灭榆园军,掘开黄河北冲,黄河改道向北流入渤海,南下入汇入淮河的水量大减,便连小船也难走了。

    要想重新疏通运河,首先还得让黄河彻底向北,这就要大修黄河水道,筑造万里长堤,然后排干运河水,一节节的清理淤泥,加宽运河,加固河堤,准备复杂的船闸系统,工程量巨大,难度甚至大于攻金。

    难度大,成就感就大,也能造福后世。

    这样的事,正是王某人热衷的,所喜好的,不过这事确实危险,隋文帝开皇之治二十年的积攒,隋炀帝征高句丽,修大运河也惹出那么多事来,明朝光复南京才九年,他现在确实弄不起。

    一日三省是圣人的教会,王某人向孔孟看齐,关在书房里也冷静了一阵。

    他觉得堵胤锡虽不给他面子,时常让他下不来台,但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

    身处高位,周围阿谀奉承之声不绝于耳,有太多人投他所好,而好话听多了,人难免就飘飘然,觉得自己真的很行,变得刚愎自用起来,王彦也不例外。

    这个运河,王彦是要修的,不过现在确实不适合,还是等灭了金国,休养生息几年后再说。

    王彦待了一阵,慢慢想通了,不过想起堵胤锡那训他的样儿,训完后王某人还得感谢他训的对,训得有道理,让他以后再训,王彦心里就一阵不快。

    只是他却不好动堵胤锡,那样会显得他小气,不能容人,而且他也确实需要有人能提醒自己。

    王彦心里虽不高兴,但他一生气,反而落了下成。

    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胸怀,博个仁义和善于纳谏的美名,王彦还是吩咐人给堵胤锡送一盒朝鲜人参过去,并告诫他别那么大火气,注意身体,小心便秘,表示今后还需要他继续教诲。

    其实这已经不是王彦第一次生气,在南京时,他想把楚王宫修得雄伟一点,彰显大国气魄,就被当面指责,弄得他很不高兴,很没面子,但回头他还是感谢了堵胤锡的提醒。

    这一次,明朝征调大批民夫,确实影响了农时,百姓不管什么统一战争,只是知道朝廷耽搁了他们的事,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所以怨言肯定是有的,但是如果不开春进攻,等金国播了种,番薯、土地、玉米长出来,那明朝之前的努力就白费大半了。

    王彦热衷于统一,他起初以为整个明朝都是如此,但是堵胤锡的话让他意识到,百姓还是更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自家地里的收成问题。

    他对于统一战争本没什么压力,整个人是飘着的,但为了这一场大战,百姓出力出粮,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牺牲。如果百姓付出了,他却失手打了个大败仗,那恐怕声望就得一落千丈,没法子向天下交代,这让王彦一下有了压力。

    王彦感受到压力之后,也不再琢磨大运河的事情,而是全心的投入到伐金的事业中去。

    共治九年二月十五日,王彦在洛阳郊外祭天,誓师出征,发布《讨金复三秦檄》。

    檄文由士林泰斗钱谦益起草,王彦亲笔签发,檄告三秦,曰:“往者汉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於泯灭。我高宗襄皇帝,矢志不渝,存国半壁,拨乱反正,拯其将坠,造我区夏。”

    “彦承先皇之志,临监国大宝,誓复汉疆。秦川八百里,皇明故土。彼夷狄窃而居之十一载矣。彦观宇内,皆为明臣,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哀我关中,独为匪民。”

    “彦闻三秦,士民倒悬,劳役未休,是以亲率六师,四道并进,龚行天罚。”

    “古之行军,以仁为本,以义治之,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财发廪表闾之义。今彦顺天应人,摄统戎车。檄告三秦,以济元元之命。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志,实为天下一合,百姓安泰。”

    “故略陈安危之要,今彦率堂堂之师,恢复旧疆,关辅豪杰,当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大势,纠合壮徒,响应王师,则通侯之赏立得,岂不美哉?若不明时势,迷而不反,大兵一放,玉石俱碎,虽欲悔之,亦无及也。各具宣布,咸使知闻。”

    檄文一发,为避开严寒,退入各州县的明军,立时向前线进发。

    三十万马步大军,士气高昂,浩浩荡荡,铺天盖地的向西进发,三万横冲马军,铁蹄滚滚,震动三秦。

    一时间,从洛阳向西的官道上,大军加上民夫,不下六七十万,官道都被人流遮蔽,前进的队伍绵延百里,声势雄壮,吐口唾沫也能淹死金军。

    二月二十一日,明军的骑兵再次出现在潼关之下,不断对关墙上的金军进行挑衅。潼关守将,镇国公唐通,紧闭关门,作势坚守。

    坐镇长安的豪格看见王彦的檄文,大发雷霆,他自认为做了关中之主后,潜心经营,恢复关中民生,也算是呕心沥血,颇为尽心。

    在明清还在厮杀时,他已经安定了关中,如果不是王彦动手炒高棉价,套取关中的财富,给关中制造危机,陷百姓于水火,关中百姓的生活并不比明国差。

    安定关中,一直是豪格比较得意的事情,但这一切却被明国毁掉,而王彦居然还恬不知耻,说来解士民倒悬之苦,真是气得豪格恨不得生剥那厮,看看他的脸皮到底有多厚。

    明军主力集结于潼关一线,守不守得住潼关,对于金国来说很关键。

    这个时候,豪格在长安待不安,领着两万禁军到了潼关,准备与王彦一会,当阵唾骂此贼。

    二月二十五日,之前被唐通突袭,被夺去二十门红夷大炮的李过卷土重来。

    这一次他带来了百门火炮,在潼关外一线排开,炮击潼关。

    三月初,王彦从洛阳来到前线,潼关外已经云集了二十多万明军。

    明军营寨连营三十余里,一望无际旌旗飘扬,遮天蔽日。营中人头攒动,人声马嘶,不绝于耳,光是看看气势就足够吓人。

    潼关上的金军新卒,自打从军以来,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士卒惊恐,只有哪些上了年纪的老卒和将官们,才经历过这样的大阵仗,未开战,血以沸腾······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352章 擂鼓聚将

    二月二十五日开始,李过恢复了对潼关的攻击,三月九日王彦到达潼关前线时,又被炮击了小半月的潼关已然千疮百孔,不过雄关就是雄关,即便明军炮击猛烈,攻击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