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身吕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附身吕布- 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来也是影响力的原因,吕布留在长安,影响力更多的是在域外西域、草原一带,对中原人来说,总是有些远,再加上各路诸侯的封锁,吕布很难将人心之上的影响力洒向中原。

    第三点就是一旦吕布将治所迁至洛阳,不管曹操还是刘备,想要有什么动作都不得不忌惮吕布,也可以延缓诸侯联盟的局面出现,而吕布在洛阳,也更容易掌握中原的第一手资料。

    “妙!”陈宫目光一亮,第一个赞同道。

    这些年来吕布虽然发展迅速,但引进来的大都是异族人,从中原引进来的人口反而不多,多少让人有些叹息,如今吕布后方根基已经打牢,这个时候自然是该直面天下英雄的时候,而且不费一兵一族却能震慑曹操,还多了江东这么一个盟友,对于吕布一统中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总之陈宫是绝对举双手赞同的。

    陈宫的态度确定了,徐庶和庞统闻言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随着吕布战略重心转向中原,将治所迁到洛阳的确非常必要,哪怕如今的洛阳的确无法与长安相提并论,但就地势而言,吕布迁徙至洛阳,才能更好的掌控地盘,就算江东不跟吕布结盟,将治所迁到洛阳也是早晚的事情。

    “如果刘备得了荆州,诸位以为下一步会如何做?”敲定了迁徙治所的事情,吕布看向众人,笑问道,毕竟他受历史影响,这个时候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毕竟眼下天下因为自己的到来,跟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已经截然不同,他想看看自己帐下这些智谋之士会有什么看法?

    贾诩没有说话,陈宫皱眉思索,庞统却是笑道:“我若是刘备麾下谋士,荆州若定,必建议其先取益州。”

    “哦?”吕布目光看向庞统:“为何不是先来取洛阳或者关中?”

    “不说就算诸侯联手,是否能够败主公,就算真能打败主公,刘备不过新立,根基未稳,如何争得过曹操?”庞统笑道:“江东有长江天堑为屏障,国强民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治下人口广盛,兵锋强劲,急不可图,唯有益州天府之国,钱粮广盛,益州之主刘璋暗弱,正可夺其基业为后方,而后荆州为用武之地,凭借益州钱粮,可先立于不败之地!”

    徐庶皱眉道:“若其成事,天下恐怕难以太平。”

    虽然北方有曹操和吕布两大诸侯,但若刘备真的拿下荆州和蜀中,再与江东结盟,到时候就算吕布灭了曹操,但天下也将是三分天下的格局,那天下纷争可就要一直延续下去了。

    “太平?”吕布冷笑一声,作为枭雄,会关心这个吗?

    三国在后世,被天下人津津乐道,数不尽的风流人物,名士如云,将星璀璨,但又有几人会去想,在这看似辉煌的时代下,却隐藏着多少悲凉?

    太平盛世之下的人,恐怕看到的只是那璀璨的将星谋臣,如何看得到衬托这些将星谋臣的无数孤魂,就如那璀璨星空背后,无尽的黑暗,也只有在黑暗中,星辰才会那样璀璨。

    “十年!”吕布看向众人,认真道:“最多十年,十年之内,我要结束这乱世,令天下百姓不再受战争之苦,这乱世,持续的太久了!望诸位助我!”

    “主公高义!”四人面容一肃,躬身道。

    庞统眼珠子转了转,笑道:“既然要将治所迁徙到洛阳,不妨大张旗鼓一些,最好弄得天下皆知。”

    “这是为何?”吕布看向庞统道。

    “主公既然有心结束乱世,那益州必须掌握在主公手中,那样一来,便没有天下三分的条件!”庞统思索道:“主公大肆迁徙,甚至频频调动洛阳一带兵马,此举必会吸引天下诸侯的注意,而我等则派一支偏师,自陈仓入汉中,奇袭张鲁,将汉中一手掌握在我军手中,为日后征讨益州做准备!”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吕布点点头,这的确是一个好方法。

    “士元以为,何人可为将?”吕布问道。

    “在下以为,魏延可担当此任!”庞统躬身道。

    吕布如今帐下能人不少,尤其是在将领方面,堪称诸侯之罪,张辽有元帅之才,高顺攻无不克,五部将领,各有所长,但在五部之下,魏延、郝昭、徐盛当为顶尖,徐盛有名将之资,郝昭擅守,魏延则极具攻击性,而且敢于冒险,此战要奇袭汉中,魏延却是最适合的人选。

    “好,此事便由士元你来谋划,我会让文长秘密调至上洛,至于如何做,你二人商议。”吕布点点头,虽然有些冒险,但失败的风险虽大,但成功的收获却更大,等于直接打开了入蜀的路,这份风险,吕布承担的起。

    “主公!”就在众人商议之际,一名护卫进来,躬身道:“有长安书院学子求见,郑玄先生病危,希望能见主公一面。”p1604207(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42章 儒家之不幸,天下之大幸

    (全本小说网,。)

    长安书院经过几番扩建,已经挪到了长安城外,远远看去,说是一座小县城也不为过,内部儒、法、兵、道、墨、工、商、农等学家各有自家一座院落作为各个学派的书院,名气或许不及颍川、鹿门两大驰名四海的书院,但学子数量却是太多,这是天下唯一一间不问出身,只问资质的书院,只要能够通过郡学、县学乃至乡学的考核,便可以进入书院选择自己喜爱的书院读书。

    儒学院是大院之一,毕竟有着四百年独尊地位,哪怕吕布如今提倡法学,但儒家学子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足矣跟法学院齐平甚至压过其一头的学院。

    再加上兵家、道家、墨家,这些主流学派,使得长安书院各大学院之中相互较劲,文风盛行,哪怕不怎么重视文化素养的工、商、农弟子出去,也能跟人拽上两句文。

    郑玄的卧房外面,一群学子默默地跪在地上,郑玄是儒学院的支柱、栋梁,儒学院能够在推崇法制的长安书院中与法家学院并驾齐驱甚至隐隐盖过对方一头,郑玄这尊大儒绝对居功至伟。

    如今郑玄病重,就连神医华佗都无奈摇头的情况下,基本上已经是回天无力了,跪在外面这些人,未必就是郑玄弟子,但对于郑玄这位大儒,却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听闻郑玄病危,自发前来,送郑玄最后一程。

    郑小同默默地走进房间里,看着闭目躺在床榻之上,遍布皱纹的脸上,脸色却惨白无比,若非胸口微微起伏,几乎已经与死人无异。

    难受吗?自然难受,他幼年丧父,几乎是爷爷将他一手拉扯大,爷孙之间的感情,外人无法体会,虽然生老病死是常事,但在得知爷爷恐怕撑不过今天的消息时,郑小同的脑袋里一片空白,只是机械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子真,冠军侯还未至吗?”床榻上,郑玄微微睁开眼睛,虚弱的声音询问道。

    “快到了,爷爷,我再去看看。”郑小同握着郑玄的手,声音有些哽咽,正要离开,却见屋子里光线一暗,吕布和陈宫、贾诩等人已经进来了。

    “康成公,吕布来了。”吕布进来,看着床榻上的老人,心中突然有些发堵。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郑玄变得更老了,如果按照历史轨迹来说,吕布救他的那一年,他其实已经是他的死期了,丧子之痛,被袁绍裹挟,拉上袁家的战车,最后郁郁而终,当时的郑玄,其实已经有了直面死亡的准备。

    后来被吕布发现,并将华佗请来为郑玄续命,才好转了一些,不过当时的郑玄显然将吕布和袁绍当成了一丘之貉,已经做好慷慨赴死的准备。

    只是后来,随着跟吕布开诚布公的一次长谈,吕布言明只需要他教学,不会将他拉进自己的政治之中,郑玄才答应留在长安,培养人才,这一待就是五年。

    “子真,扶我起来。”郑玄目光亮了一些。

    吕布上前,和郑小同一起,将郑玄从床榻上扶起来。

    “有劳冠军侯,恕老朽不能下拜。”似乎有了些力气,说话不再虚弱。

    “您老何时拜过我啊?”吕布苦笑着摇摇头道。

    “嘿。”郑玄闻言不禁笑了,也跟着摇头道:“若说这天下诸侯之中,恐怕也只有冠军侯受得起老夫这一拜,只可惜,老了!”

    “您老人家不骂我已经很感激了。”吕布玩笑道,尽量让气氛轻松一些。

    “骂?”郑玄笑道:“站在儒家的立场,确实该骂,自那董仲舒之后,儒家独尊,儒家地位何等遵从,冠军侯推行法家,更激励百家争鸣,天下儒门学子,哪个不恨?哪个不骂?该骂!”

    贾诩、陈宫等人相视一眼,放眼天下,恐怕也只有郑玄能够这么坦然的将这话说出来,还不会遭到吕布的怒火。

    “不过这五年来,到死的时候,老夫却是想通了。”郑玄看着吕布,感慨道:“以前做学问的时候,老夫就觉得有些不对,儒家独尊了,但四百年下来,儒学却在向一个怪异的方向发展,本身不但毫无进步,而且很多时候,连儒者的风骨都没了,老夫一直在想,究竟哪里错了,也一直在跟人研究,如何更正,将儒学拉到正道之上。”

    “当年,老夫跟大多数人一样,是看不起冠军侯你的,尤其是依法治国,推行法治,与我儒家学说,背道而驰!”郑玄回忆着五年前的事情,笑着摇头道:“不过这五年来,老夫却突然发现,儒家丢掉的东西似乎又回来了!”

    儒家丢了什么?

    魂!

    儒家原本是一种中庸之学,可以容纳百家,听起来,似乎有些像帝王之学,但却又不是,儒家讲的更多的是做人,是一门修身养性的学问,吸取他人的优点来补足自身,孔子一生都在身体力行,这就是儒家的魂。

    但自董仲舒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渐渐变了味道,渐渐地成了一门富贵学问,本来是讲做人,渐渐地却融入了权术,成了专门为帝王服务的学问,骨头断了,魂也丢了。

    “冠军侯说过很多话,听起来似乎悖逆纲常,但细思之下,却是发人深省,一家独大,没了旁人的监督,自然也就失去了认清自我、纠错之能,久而久之,不但没有往前走,反而倒退了。”郑玄笑道:“老朽钻研儒学一生,至死方知错在何处。”

    “已经不错了,有些人,就算知道,也宁愿活在错误中,不愿意改。”吕布笑道,真没人看出其中弊端吗?不见得,但却没人改,甚至有人推波助澜,相比起来,郑玄虽然固执,却有着学者的风度,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会掺杂太多私人感情在里面。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老夫能在有生之年,得遇冠军侯,幸甚,幸甚。”郑玄呵呵笑道。

    “第一次有名士跟我说这种话,也是布之幸运。”吕布笑道。

    “儒家独尊固然不好,然儒家传承千年,自有其道理,老夫也希望,冠军侯能给儒家一条生路。”郑玄沉声道,这才是他一定要在死前见吕布一面的原因,作为一位一生钻研儒学的学子,他不希望儒家有一天在吕布的打压下彻底淘汰。

    “康成公放心。”吕布叹道:“某不会打压任何一家,也不会过度扶植任何一家,法家要用,儒家也要用,法治与德治,其实并非全无共通之处。”

    法治规范了人的道德下限,而德治却是提高人的道德上限,当然,前提是这法必须合时宜,能够与时俱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终有一天,今日看来于天下有利的善法将会彻底沦为投机者钻营的恶法。

    “百家争鸣,方能共同进步,道理很浅显,老头子愚钝,用了一辈子,还是在冠军侯的帮助下,才悟通这个道理。”郑玄喘了口气。

    吕布默然,如果没有他的横空出世,这个渐渐形成的怪圈子不但不会被打破,而回不断的膨胀,最终形成一种故步自封的怪圈,就这点上来说,他觉得自己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还是有帮助的,至少无论跟被后人黑化的奸雄曹操还是被美化到不像人的刘备比起来,自己更加伟大。

    “我死后,子真可以继承我儒家学院院长之位。”郑玄扭头,慈爱的看了一眼郑小同。

    “康成公,学院有学院的规矩,不会为任何人破例,若子真真有这份本事,我可以为他提供最公平的环境,还是那句话,能者上,庸者下!”吕布肃容道。

    谁坐院长之位,在长安书院内部已经立下了规矩,老的院长如果逝去,新的院长会从学院精英之中选出,能力、弟子,方方面面,郑小同便是有能力,现在也太过年轻,不适合坐这个位子,要知道如今长安书院可不是刚刚建立时人才凋零,哪怕是儒学院之中,能者也不少。

    郑玄微微一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