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北宋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北宋末年-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唐十一顿时长出一口气,好,安全了。正欲前行,却突然从背后又传来一声喊停:

    “等等”

    唐十一不由暗骂一句****人家守卫都放行了,特么哪儿蹦哒出来的管闲事的。咦,这声音如此耳熟,回首一瞧,不由卧槽了,真是阴云不散啊,直怀疑这刘捕头是不是整天没事,就专门和自己作对了。

    不过他还真冤枉刘捉了,这内城郑门一直到外城新郑门之间的这片区域,正是刘捉负责的治安片区。他也是刚巧巡逻到里,又正巧看到了守卫的玩忽职守。

    “所有过往人等及一切携带物品,都必须严加查验”刘捉不满的对城门守卫喊道,又打量了下这队出城的军士,看到唐十一后,也是吃了一惊。

    唐十一暗道不好,四名躲在车里的好汉自然也是紧张万分。

    特别黑铁牛,这黑厮粗壮的身躯塞在车底二夹层里,闷得几乎窒息,大黑脸紫红紫红的,现在又陡然听到要检查,顿时又惊又恼。怀疑那不可靠的小子骗了自己,直想冲出去拼上几个,可被宋江死死的抓住了胳膊。

    “你们去将这些车辆全部仔细检查一遍”刘捉直接对随从道。其实他也不是故意要为难唐十一,只是觉得职责所在,虽然这王冠找了回来,可那几名盗贼至今尚无下落。

    刘捉带来的一队捕快从后面的车辆开始检查,而本准备放行的城门守卫们则重新在前面开始检查。

    唐十一和杨勇的车辆正好处在队伍的中间,再看前后两队查检人员,那查的是一个细啊,甚至都将车里的东西都给搬了下来。

    唐十一和杨勇不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焦虑,不行,这样检查的话,这几个好汉肯定被发现。

    “杨指挥,咱们得到的军命是几时到达城外营地?”唐十一故意高声问道。

    杨勇一愣,立马回道:“昨天郓王亲口令下,辰时一刻必须赶到秦凤路临时指挥部报道。”

    “奥”唐十一抬头看看天色,不由道:“怕要误了时辰啊”

    其他不明底细的军士们闻言,有点纳闷,规定的时辰不是巳时吗,这还早着呢。只觉得定是唐十一看被查来查去心里不舒服了,也就没有多想。

    唐十一说着拍马拦住了从后面往前检查的几名捕快,转向刘捉道:“刘捕头,兄弟们有军命在身,这样查下去怕是要误了时辰。”

    “马上就好,耽误不了太久”刘捉看现在已接近辰时了,不知这小子说的是真是假。

    几名捕快闻言,绕过唐十一,又开始检查起前边的车轿来。

    唐十一看接下来就要检查自己的车辆,急得直冒火啊,虽然知道不能表露出来,但也不能任由对方查下去啊,于是再次拍马来到自己轿车前,紧急思索对策。

    马上就要检查到自己的车辆了啊,真特担心车里的四名好汉沉不住气突然冒出来,那特么自己也跟着完蛋了啊,也定会连累到兄弟们。

    很快,几名捕快检查完了唐十一后面的那辆车。

    唐十一暗骂一声,看样这事是自己谋划的不周全,妈的,不管了,无论如何不能让他们查,硬闯吧,正要大喊一嗓子,却突然听到北边一阵骚乱。

    刘捉和他的捕快们也一时停了下来,紧张的盯着北边市场上的动静。

    “杀人了,杀人了……”向这边跑来的人群惊恐的喊叫着。

    “刷”刘捉一把抽出腰刀,喊了声:“兄弟们,跟我上”率先朝出事点狂奔而去。

    那些捕快们自然也抽出了兵器,紧跟着跑了过去。

    正在前面往后检查的城门守卫也因这突然变故愣了一下。

    天赐良机啊,事不宜迟,唐十一立马大喝一声:“这后面都检查完了,前边的快走,马上就晚点了”

    罗世中和郭威处在最前,听得唐十一大喊,没犹豫,率先赶着前面的车辆进了城门洞。

    而本来正检查马车的几名城门守卫似乎忘记还有两辆车没检查呢,目光全盯向北边市场了。

    “快走,耽误时辰,特么脑袋不要了”唐十一看前面几个家伙还往车上搬东西,不由急得大喊。

    几名秦凤路军士一愣,立马舍弃了地上的肉菜。

    “呼”出了城,唐十一又催促众军士往前赶了一段,才长出一口气,心里直呼特么惊险。再次暗怪自己谋划不周,简直是拿四名好汉的生命当儿戏啊,同时也拿自己的生命和众兄弟的前程当儿戏。

    看离城门有段距离了,唐十一才跳下马,上了自己的马车,将隔板拿开,将宋黑子和憋得不行的铁牛拉了出来。

    铁牛哈达哈达的直喘。宋江更是胸间一颗巨石落了地,郑重的冲唐十一抱了下拳,又郑重的点了下头。

    唐十一回之以礼,瞅一没人地,让两位好汉下车了。

    很快,前面走的杨勇车辆,也从上面跳下两个人来。

    看着四人转眼消失在了一片居民区,唐十一直想高呼一声,妈的,总算把烫手山芋给扔出去了。

    唐十一再次感叹刚才那场“骚乱”来的太及时了,却不知,那“骚乱”正是浪子燕青故意搞出来的。

    原来,担心会遇到麻烦的燕青一直偷偷的跟着众人呢,在他看到车队被拦在新郑门后,情知不妙,这才在紧急关头,灵机一动,当街制造了一场骚乱。

    而当刘捕头急奔而去时,只是看到了一个模糊而又似曾相似的身影在人群中一闪而逝。

    刘捕头不甘心的追了一阵,直到那身影完全消失在视野里。

    当他再次赶回新郑门时,看着空荡荡的城门口,还有地上没有来及收走的肉菜,神色一时变得复杂,难道刚才那场骚乱……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25章 挥兵江南

    (全本小说网,。)

    看着迅速远去的车队,刘捉越想越觉此事不对头,难道这帮军士真的隐藏了什么,不过也清楚就算再追上去,恐怕也晚了,不由苦笑着摇了下头。

    随着四名好汉下车离去,唐十一心情格外轻松,不由加快了速度,想快点见到数百兄弟。

    继续东行一段距离后,远远的,只见遮天旌旗迎着寒风猎猎作响,一个个小格子似的营房漫天遍野直铺向天际。

    五万大军恢宏的驻地场面,还是把唐十一给惊得不轻。

    众军士颇费了一番周折,在找到秦凤路的驻扎地后,数十名来自各部的军士各自散去。

    唐十一和杨勇、二狗蛋、二愣和周家兄弟,小跑着找到梅谷堡的营地。

    五人一出现,立时沸腾了,在营外的军士看到五人后,那个惊喜啊,兴奋的嗷嗷直叫,而在营房里的军士闻得动静也迅速涌了出来。

    瞬间,整个营房象爆炸了般,欢呼声如雷鸣。

    “唐指挥、杨指挥、张指挥……”众军士兴奋的一遍遍高呼着几名最高指挥官的名字。

    李进和张军等人,甚至冲上来将三位指挥抬起抛向了空中,

    唐十一被不停的抛上抛下,还没顾得上说一句话呢,看着周围欢呼的热切的熟悉的欣喜的脸庞,大受感染。

    不知过了多久,快被抛撒架的三人才重新回到地面上。唐十一和杨勇还好,可身子骨较弱的二狗蛋,直接一屁蹲倒地上,立时有几名军士上前将其架了起来。

    “兄弟们天天想,夜夜盼,可把你们三大指挥给盼来了”张军道。

    “哈哈,我们几个也是一样,兄弟们一路辛苦了”唐十一大笑道,又高声令二狗蛋领些人去给兄弟们准备麻辣香锅。

    军士们再次沸腾欢呼起来,这特么一路风餐露宿的,嘴巴里快淡出鸟来了,听说有什么麻辣香锅,顿时口水横飞啊。

    唐十一从欢呼的人群中看到一黑大个,不由一笑,走上前去。

    “唐指挥好”牛东行了个标准的军礼道。

    “你爹还好吗?”唐十一想着这黑小子以前可没少欺负自己,不过这些在自己心里早淡化了,不由关心起人家老爹来。

    “嘿”牛东有点尴尬的应了下,又压低声音道:“他整天没黑没夜的弄滑轮呢,防空洞都快装不下了”

    什么?唐十一大吃一惊,虽说自己临来时暗中给了牛满智一大笔活动经费,可还是没想到老家伙如此急迫,竟然搞出了这么多。

    “对了唐指挥,他让我转告你,看能不能再多弄些好点的机床回去。”牛东接着道。

    “这个没问题,不过要等咱们从南方战场回来再说了”唐十一说着,象老大哥似的伸手拍了下铁塔般的牛东。

    飘香的火锅刚好,杨都统似乎闻到了香味似的赶了过来。

    杨都统先是传达了一番行军指令,主要是该队军士的指挥权依然由唐十一负责,杨勇和张二狗协助。然后也不客气的和大家吃起火锅来。

    “咚咚咚……”一阵鼓点声响起。

    这是准备出发的号角,军士们顿时忙碌起来,拔营的拔营,收拾装备的收拾装备。

    “咚咚咚……”第二阵鼓点声响起。

    军士们已披挂整齐,赶着大车,列好队形向既定点集结而去。

    象变魔术般,刚刚还一眼望不到边的营房转眼不见了,只见大片有条不紊的车马人流,迎风作响的旗帜,闪着寒光的如林枪戈。

    以枢密院使吴居厚为首的一批国防部的高官来到现场,做了一番行军前的动员演说后,五万大军按路按部的开拔了。

    按说行军南下走水路是最快捷的,可眼下隆冬季节,汴河早结了厚厚的冰,将士们只好陆路行军。

    这开封府之所以能被大宋选作首府,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也是一方面。除了发达的漕运外,陆路方面,以开封为中心,更有通向东西南北的四条“高速公路”:

    从开封向北,经过滑州、澶州、河北大名、可通辽国的南京(今北京);从开封向西,经郑州、洛阳、西安,可通西北各地;从开封向东,可达山东沿海各地;向南,经许昌、邓州、襄阳、江陵,可直达湖南和两广。

    五万大军如一条巨龙,蜿蜒在这条南行的主官道上。

    这条官道修建的规格是极高的,路面宽阔严整,道两旁修有排水沟,沟两侧植有数排高大的树木。

    由于梅谷堡随军前来的除了三百名军士外,还带了两百匹骏马,杨都统将这一部列入了骑兵阵营。

    经过数天急行军,大部队终于度过长江,抵达重镇江陵。

    先前在秀州城下大败方七佛义军的王禀部,乘胜追击,不给义军喘息之机。

    被紧咬住的方七佛不得已,集结残部与精锐禁军边打边退,血战六天六夜,留下一路鲜血后,最终不得不退杭州城内。

    进军神速的两路中央禁军分别在大将王禀、刘镇的率领下,分水陆两路逼近杭州城下,迅速切断了杭州城与外界的联系。

    而方腊另一支由八大王率领的近十万义军,虽然顺利的攻克了宁国和旌德等地,但同样在大批精锐援军的攻击下,迅速溃败,一路退守到歙州。

    而此时的方腊,却正率主力部队南下,虽然相继攻克了婺州和衢州等地,但无疑在整个大的战略上已完全陷入了被动。

    显然,方腊义军不但犯了没有集中优势兵力的错,不但犯了没有火速攻取江陵等长江南岸重镇以扼守天险的错。方腊更是在一开始,就犯了判断上的错误,这才是导致其在此后一系列战略战术失误和最终速败的根本原因。

    早在起义之初,方腊就曾断言:大宋腐败官员只顾自己的官位,县衙不拖三个月不敢上报,而等上报到路级,最少要半年,传到京城差不多要九个月,然后再是大臣们讨论扯皮,这最少又得一个月,最后再到派兵镇压,恐怕最少得一年以后。

    显然,宋政府火速派出精兵南下,完全出乎方腊义军意料,可以说打了其一个措手不及,而义军散乱无方的指挥也使其缺乏及时有效的战略调整和应变。

    童贯身为前线总指挥,在此过程中,可谓是指挥若定,一副运筹帷幄的名将风范。后人拒此有说这老贼“外战外行,内战内行”,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两路联军逼近杭州城下下,老奸巨滑的童贯并没马上下令发起总攻,而是采取坚壁清野、断贼援路的策略。当然他也是得知西部劲旅已经度过长江,打算待西路军到来后,再集结优势兵力,伺机给义军以致命一击。

    秦陕两路联军刚到江陵,童贯的紧急军令也就传了过来,要其火速南下。

    联军不敢怠慢,简单修整一下继续急行军。

    联军到达秀州时,也许是为鼓舞军队士气,两路联军顺带着参观了秀州城外、官道两旁的三座京观。

    说起这京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