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北宋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北宋末年- 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还是想上战场杀敌立功,那才痛快。”牛东憋红着脸,说出了心里话。

    “嗯,好男儿是应该驰骋疆场为国立功,可你小子想过没有,武器对战争所起的重要作用?你想想你爹爹在梅谷堡搞得那些石头雷,若说那次杀退夏骑最大的功臣,非你爹莫属啊,你在这里要什么,我给你提供什么,咱们第一步还先搞石头雷,同时你要多琢磨一下铁皮雷。”

    唐十一耐心的做着思想工作。想想也够无语的,仅仅就在一年前,自己还一文不名的被这黑大个欺负的要死,现在竟十分自然的做起人家的思想工作了,这角色变换实在太大。

    牛东却早已习以为常,其实在内心深处,眼前这个少年早已不是那个被自己呼来喝去,白给自己干活还不用给工钱的小叫花了。

    唐十一看牛东一时没说话,知道这小子心动了,于是又道:“我看二愣子有把力气,心思又比较细,就让他给你做帮手,不管是需要人还是需要钱,你们尽管开口。”

    “好,我干”牛东终于重重的点了下头,下定决心道。

    “从明天开始,马上备好料,先大量打制石头雷的组件,记住,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要向任何人透露。”唐十一低声叮嘱道。

    第二天一早,唐十一早早来到校场,打算挑选一些精英,然后再从中筛选出适合从事特战工作的来。

    听说要成立一个什么特战小分队,数千军士也是纳闷不已,不知这是要搞什么的,不过都猜测着和敢战士差不多。

    “觉得自己是悍不畏死的勇士者,而又有一技之长者都可报名参加,因为你们接下来会面对比现在更加严酷百倍的考验,只有最出色者才会最终成为特战队的一员。”唐十一高声讲道。

    比现在训练还要严酷百倍?卧槽,现在的训练老子都是死撑了,若是再严酷,忍不住直打颤啊。所以一时应者寥寥。

    而梅谷堡的队列却是另一番景象,叫喊要加入的声音此起彼伏。

    唐十一看着从梅谷堡队列中走了一百多人,忍不住暗自点了下头。再看其他队列,可能是受到梅谷堡军士们的影响,也站出了十几个人,其中就有丁茂和上次一起行动的两名军士。

    “我们兄弟俩也加入”队列中又突突的跑出两人。从两人慌恐的表情和拿枪的姿势看,是一对新兵。

    这两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两个马贩子李家兄弟。

    唐十一看到这兄弟俩也是一愣,咦,这俩小子不是马贩子吗,什么时候参军了。

    看着毫无军人气质的兄弟俩,唐十一直想挥手当场拒绝,不过想想上次在朔州,这兄弟俩可是帮了不小的忙,为马群最终进入代州,可谓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哪能直接拒绝人家,那就给兄弟俩一个机会吧。

    最后,共有大约三百人报名,其中两百人是梅谷堡的老兵,这些人早把唐十一奉若神明了,自然是根本想都不想要干什么,直接就站出来了。

    唐十一感觉人太多,也最多就是留下百十人,于是直接道:“现在开始,你们排好队,沿校杨五十圈,落在最后五十名者淘汰。”

    报名者纷纷排好队,同时心里也是纳闷不已,这特么要求真严,跑个圈就要淘汰五十人。

    唐十一觉得,要想成为一名光荣的特战队员,身体素质自然是最基础的。

    唐十一身为代州城最高领导,接下来又打算亲自训练这批队员,也不顾忌身份了,也全副披挂跟着军士们跑起圈来,而且还是非常轻松的跑在了最前。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43章 朔州和太原府的反应

    (全本小说网,。)

    军事训练再严酷,对唐十一来讲都是小菜一蝶,为了照顾后面的军士,还故意控制了速度。

    五十圈下来,唐十一面不改色心不跳,象散了会步似的气色红润的站在校场一旁。

    “呼……哈……”军士们却个个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汗水浸湿了军服。

    看着唐十一再看军士们,卧槽,王机等人又给震惊的啊,以为是大白天活见了鬼,怎么可能,围校场一圈将近一里,五十圈下来少数也有三十四里,全副武装加起来有四五十斤……这小子竟然跟玩似的,根本看不出激烈运动过的痕迹。

    这一下,参加选拔的军士们也心服口服起来。有很多只坚持到二三十圈就主注动放弃了。

    最后,坚持跑完五十圈的仅仅只有一百二十人。

    如此一来,就不用淘汰最后五十名了,因为没跑完的就远远超过了这个数。

    代州城最高指挥官一跑,不但给参加特战小分队的队员以极大的震撼,就连列在校场中的数千名将士同样被震撼到了,再也没有人敢自恃身体素质强而对训练有心理抵触了。

    接着,唐十一带上周家兄弟,领着一百二十名准队员去马场,人人挑选了一匹骏马,然后就打马出城了,直往一座小山扑去。

    代州四周都是山,给特种训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代州城西北处的这座不知名的小山,是唐十一前几天就看好的,这里丛林茂密,山体又陡峭适中,极适合训练,而且此山和勾注山相连,也算是紧临辽境。

    早在梅谷堡时,唐十一就曾根据后世看到的一些狗血剧和其它渠道了解到的特种兵训练,再结合当前宋军的实际情况,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训练大纲,虽然具体训练大多是杨勇负责,但相对自己来说,自然是自己对这些所谓的特战训练方法了解最深。

    唐十一先让队员们整理出一块训练场地,然后站在大家面前,简短讲道:“从今天开始,在这里,我要把你们铸造成一把钢刀,一把战无不胜,直插敌人胸膛的尖刀。”

    唐十一血性十足的话直刺激得百十号军士热血沸腾,忍不住摩拳擦掌起来。

    “当然,只有经过最残酷的训练,经受最严峻的考验者,才会成为钢铁战士,才能成为一名光荣的特战队员。”唐十一又接着讲道。

    这一下,队员们收敛了些兴奋的表情,心想这特么光荣是光荣,只怕留下来很难吧,刚刚跑个圈就淘汰了一两百。

    唐十一待大家表情恢复正常,又朗声道:“最后告诉各位兄弟,通过考验的特战队员,每人每月军饷加十贯。”

    是啊,准不能光让队员们流血流汗的从事最危险的工作吧,实打实的物质激励是必不可少的。还是那句话,当兵的不就是为升官发财吗。所以唐十一不会从国家大义上对军士们提出什么要求,对这些朝不保夕而又心思质朴的军士们而言,总感觉如果那样讲的话,是在忽悠人家,不如来点实惠的,直接银钞上说事。

    果然,唐十一话音一落,军士们直接沸腾了。卧槽,加十贯啊,这等么加上原来的一月三贯,总数比一等禁军的军饷还多。这如何让人不兴奋,想着留下来并不容易,于是个个发了狠心,就是拼了老命也不能被淘汰掉。

    接下来的训练根本不用再做什么思想动员,个个象上紧了发条的小老虎似的,那练的不单是带劲了,简直是在玩命。搞得总教官唐十一不停的提醒大家悠着点。

    唐十一将训练大概分了几个课目,分为体能、攀爬越障、个人武力、潜伏化装,远程奔袭、敌情收集等等。

    所有队员,每三人组成一个特战小组,一般是两名梅谷堡的军士和一名当地精通辽语的军士组成。大概职责划分是一人负责情报收集,一人负责行动,而另一人则负责警戒或担任后援。比如在摸掉敌人哨兵的行动时,可以一人或两人动手,另一人担任警戒。

    安排交待好之后,唐十一觉得自己身为代州城一把手,自然不能将整个时间都花在训练特战队员上,于是就让周大壮留下来指导训练,也是看这小子做事一板一眼,而且在梅谷堡跟随杨勇训练时,他也是表现优异。

    唐十一领着二虎回到城内,先去了趟营房,主要是看看马群的事,辽人有没有找到咱的头上。

    看一切正常,想必辽人还没搞清楚那马群究竟是如何丢的。于是唐十一转到雁门关,去看骑兵的演练去了。

    原来,陈家谷口的辽军指挥在派人去马场调查时,自然发现了那些遇袭而一动不能动的辽人。得报的辽军指挥也是大吃一惊,马上又令人将消息传回了朔州城。

    朔州守将耶律洪一听,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亲自带队前去查问了一番。

    还好,唐十一临走时只是点了那些辽人的昏睡穴,而将其它要穴全解开了,主要是不想乱杀无辜。

    苏醒过来的红脸辽人将事情经过大概一说。有一点这家伙瞒过去了,就是关于那个辽人少女的。

    耶律洪一听,震惊得不敢相信的样子,可是看着外面空荡荡的马场,还有陈家谷口守军的亲眼所证,确实是一大群马跑去了宋境。

    耶律洪听说当时出手的只是一少年时,本能的不信啊,可事实摆在眼前,不信也不行。所以震撼过后,又是恼怒无比。显然,这事定是宋人搞出来的。

    耶律洪当即知会宁武城,提出了严重的抗议,让宁武方面立即返还三千匹马,因为已经有细作回报,确实有大批马群进入了宁武城,并被补充进了当地宋军。

    面对辽人的指责和要求,柴洪自然是不承认,更别说返回马群了,这特么吃到肚子里的东西怎么可能再吐出来。

    面对宁武的无赖,耶律洪那是怒火中烧,同时又郁闷无比。想着又不能因为一群马而对宋人开战,可若是将此事上报,让上头出面,想想还是算了吧,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再说现在高层正乱作一团,哪有工夫管这小事,搞不好,惹得上层不高兴,将自己给撤职查办也特么有可能。

    如此一想,耶律洪纠结不已,可谓是左右为难,首先打消了将此事上报搞大的念头。可若是就此罢手,又实在忍不下这口闷气,虽说咱代州良马众多,可一下子被宋人搞去数千,想想就让人窝火啊。而且这还不是最重要的,耶律洪也越想越觉此事不可思议,以自己对宋人的了解,应该不会干出越境偷马的事啊,而且这事也太特么诡异了,听说人家只过来四个人,就轻轻松松的将一个马场的马都给搞了过去,如此手段,简直是闻所未闻。

    所以,耶律洪一番思前想后,可谓心思复杂,有震惊有恼怒更有无奈。

    最后,耶律洪还是觉得此事不能就这么算了,看宁武方面不可理喻,于是直接以朔州的名义向河东路太原府提出了抗议,但并没提宋人越境抢马,这也是怕传出去一是丢人,二也怕上头追究自己的责任。所以只说受惊的马群误入了宁武,请大宋马上归还。

    太原府一把手薛嗣昌闻听此事,也是大吃一惊,想着昨天突然传出的烽火,后来虽然很快得到澄清只是一场误会。现在辽人又来要什么马群,而且还是惊人的三千匹,难道昨天的烽火之事和辽人的马群有关,越想越觉有可能。

    薛嗣昌正准备派人先去宁武问问情况,正好一名负责情报工作的将校前来报道,说确实有一群马从陈家谷口闯入了宋境,其中大约一千匹留在了宁武,另有两千余匹却被带去了代州。

    听到这里,薛嗣昌震撼之中也是大惑不解。不由再次拿起辽人递来的抗议书看了一遍,越看越觉不对劲。如果如辽人所言,那马群是误入阵家谷口而进入宁武的,那么这群马应该全部留在宁武才对,怎么可能还被分成了两部分,而且去了代州的还是一大部分。

    薛嗣昌很快断定,此事必然和代州有关,而且此事也绝不仅仅如辽人所言,那群马也绝不是什么误入,难道是代州……想到这里,那个少年军士淡然的笑容突然迎入眼睑,还有在雁门关上那惊天动地的一枪……卧槽,难道此事和那个叫什么唐君的小子有关。

    想着此事十有八九就是唐君所为,薛嗣昌再不能淡定。马上下令备马,直接率一队精骑赶往代州去了。

    一路上,虽然手头信息有限,但根据辽人的抗议书和细作的探报,薛嗣昌仔细思索后,几乎就断定了此事一定和代州的唐君有关。

    薛嗣昌震撼过后,更觉疑惑,想着那可是三千匹马啊,又不是三五匹,那是怎么给搞过来的。是代州那个唐君单独搞出来的,还是与宁武合谋做的此事。而且还有一事,那就是代州方面以二百贯的高价收购战马之事,只是听说是唐君私自出的钱。没想到自己还没顾得上过问此事,现在又出了如此惊人之事。

    急于知道事情真相的薛嗣昌,很快急驰到代州城。

    进了代州城,薛嗣昌并没第一时间派人去传唐十一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