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北宋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北宋末年- 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楷震惊过后,也没少在大官家面前给唐十一他们说好话。因为这仗早晚要打,早打早主动,朔州这个位置更是得天独厚,进可攻退可守,而且最关键的是,打下朔州将给辽军以极大牵制,这样就可为主攻河北减轻许多阻力和障碍。

    特别是童贯得知这个惊天消息后,也是给震得不敢相信,不过心里马上乐开了花,好,这朔州夺得好,正好给自己提供了重新出山的机会。

    老贼细细一思索,就觉得此事定是和朔州相邻的代州守将唐君有关,不由直感叹,真是失之桑隅,收之扶桑啊。想想不久前自己还为这小子被突然调去代州,而心有不满,没想到这小子竟折腾出如此巨大的动静来。

    其实就在不久前,赵佶及一帮核心高层在得知金军已逼近大同时,就下定了决心要出兵,既然河东路已经打了起来,而且还攻取了朔州,想着辽国定不会善罢甘休。

    于是,赵佶和一帮高层经过短暂的震撼和商议后,决定立即提前发兵。

    在商议由谁挂帅出征时。

    大力主张联金灭辽的宰相王黼举荐了童贯。

    赵佶听得一惊,咦,这两人不是素来不和的吗?觉得这是王爱卿不计前嫌,大公无私的表现,于是当即痛快的答应了。

    于是,赵佶令童贯以宣抚使的身份挂帅出征,同时又令蔡莜为副宣抚使。

    这也是赵佶故意为之,因为童贯和蔡莜也是向来不和的。

    童贯很瞧不起蔡莜,觉得这家伙胸无点墨,不学无术,根本没法他老爹相比,只特么会演个戏说个黄段子哄大官家开心。而蔡莜却是很不爽童贯的高傲自大。

    于是赵佶让蔡莜为副使,也是让两人相互牵制之意,毕竟,这国之重器交到谁手里都不大放心啊。

    蔡莜这厮虽为赵佶身边红人,可从没涉足过军界啊,突然听说让自己挂帅出征,兴奋之余,也不由请教大官家:“微臣前去河北边防,不知如何行使职务,还需大官家明示。”

    赵佶直接不客气道:“童太师年纪一大把了,难免糊涂做错事,还常常隐瞒真相不报,一旦边事有变,朝廷害莫大焉。你是朕信得过的,所以,你名义上为副宣抚使,实际上可行监军之职。但,军旅上的事你不在行,也不要参与,你只专任民事,重点就是监察童太师的所作所为。”

    蔡莜听了恍然大悟,听说大官家让自己监察童老贼,这心里就忍不住兴奋啊。

    童贯重新出山,自然是兴奋不已,只是当听说大官家给自己配的副手是蔡莜时,却如正吃着大餐,突然吞进只苍蝇似的。

    其实让童贯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在具体的伐辽攻略上,他是主动先从河东路打起来的。可以赵佶为首的主战派大多主张先从河北路打起。而现在代州和宁武突然联手拿下了朔州,也使这些战略布置面临调整。

    和南平方腊一样,这次北伐,童贯同样将宝押在了其最看重的西军身上。

    这从此次北伐的主将名单可以看出。

    在具体的主将人选上,主要有三位:

    一位是西路军的二号人物刘延庆,此人虽是党项族,但久经考验,又是童贯的亲信,用着也放心;

    另一名则是“活捉”方腊的辛兴宗;

    第三人来头更大,是颇受赵佶欣赏和器重的西路军名将种师道,他是西路军的旗帜性人物。

    其他名将还有:南讨方腊时的主将王禀,杨惟忠等,西军另一名将种师中,对了,此人正是鲁智深的老领导的。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种氏家族,这个家族也是源远流长,名将辈出。

    单说北宋一代。

    种氏家族在北宋是一赫赫有名的家族,从政治军事成就上来讲,要远远超过杨家和呼家及折家。

    早在宋仁宗时期的宋夏大战中,这其间出了两名声威显赫的武将,一位是狄青,另一位就是种世衡。狄青行武出身,种世衡则是文人出身。

    宋神宗时期,种家最出名的是种谔,他首先攻取了绥州,从而拉开与西夏大战的帷幕,其后著名的罗兀、灵武、永乐三大战役都由他参与策动。他的哥哥种古,种珍也在边军为将,当时军中称呼三人为“三种”。

    宋哲宗时期,青唐联合西夏夹击熙河路,种世衡的小儿子种谊在洮州出奇兵取得大胜,从而一举扭转整个战局。

    而西北名将种师道正是种世衡的孙子,时称“老种”。

    这里简单说两句种师道,此人也颇有个性,在任原州通判、提举秦凤常平时,曾因议论抨击役法而得罪了蔡京。而被蔡京的同伙诬告为“诋毁先烈”,将其罢官,这还不算完,然后又踩上一脚,将他列入“党籍”。种师道因此被埋没打压了十年后,才以武功大夫等身份知怀德军。

    而在童贯进行西征时,当地文官武将见到他无不跪倒参拜,只有种师道只是作个长辑而已。

    赵佶曾召种师道进京咨询边境事务,种师道答道:“先挑起战争不可胜,敌人来侵则针锋相对,妄动生事不是好主意。”

    赵佶对种师道的回答极其满意。正好童贯打算迁役内地弓箭手充实到西路边防,却说成是从边疆招募的,赵佶又问此事究竟如何?

    种师道直言道:“臣恐怕弓箭手还没在边疆立功,内地已经受到了骚扰。”

    赵佶又是深以为然,并赐给他袭衣,金带,并任命他为提举秦凤路弓箭手。

    种师道得知童贯对自己和大官家的对话极其不满,不敢接受任命。

    赵佶说:“你怕什么,你是朕亲自提拔的。”不过,赵佶还是改任其为提举崇福宫,后才改任其为西安知州。

    此后,种师道以卓越军功不断得到升迁。

    他的威名是在七年前,攻取臧底河城而扬名天下的。

    臧底河城是西夏人筑在宋朝西北保安军北边的一座坚固堡垒,也是西夏的一座兵城。

    当时为拔掉这根钉子,大宋派出两大王牌王厚、刘仲武集结陕西泾原路、麟延路、环庆路、秦凤路四路大军围攻臧底河城。

    按说这是西路军能出动的全部王牌了,拿下一个刚刚建起来的小军镇似乎不在话下。可事情进展让大宋上下震惊不已。就连王厚这样曾横扫吐蕃,攻城无数的猛将,以西军除了熙河军之外的全部主力,居然迟迟打不下一个小小的臧底河城。

    臧底河城西夏守军有说三千的,有说六千的。结果西军四路十万精锐,折兵近一半,依然徒叹奈何。

    空前的损失,惊动了开封府。

    已经付出了太惨重的损失,若是攻不下来的话,也没法给全国人民交待啊。

    宋政府马上又组织了第二次攻击,这一次由童贯亲自率领,以种师道为主帅,集结十万西军。

    这一次,赵佶明确给出十天破城期限。

    于是,臧底河城成了一台疯狂运转的绞肉机。

    这一战,种师道的强硬凶狠不但西夏人心惊,连宋军自己都胆颤。连续八天不分昼夜的强攻,那就是用尸体往城头上铺。

    第八天,一名将校可能是攻城累坏了,就躺在胡床上休息了一会儿,碰巧被种师道看到了。于是该将校悲催的给抓了典型,不但被当众斩首,而且尸体也被挂在辕门前示众。

    种师道借机号令全军,限时一天,如果还拿不下臧底河城,全军上下都象该将校一样处斩。

    结果,臧底河城当天即被攻破。也就是比皇命提前了一天。

    一将攻成万骨枯,据称,此战十万大军再次折军过半。而经此一战,种家军的威名达到了顶峰。

    如此一来,突然攻取朔州,最终迫使大宋高层决定提前出兵。

    宋军突然攻取朔州,不但令宋辽两国深受震动,同样也将金国上下给震惊得不轻。不过让阿骨打和一帮高级将领们疑惑不解的是,不仅仅是大宋方面豪无征召的出兵,而是宋军进攻的方向,怎么没有选择在河北路,而是偏偏选择攻取大同南部的朔州。

    不管怎么说,金国高层认为,大宋能够出兵,客观上也减轻了已方的进攻压力,从而加速灭亡辽国的步伐。

    但以阿骨打为首的核心层,不敢大意,还是派出大批哨探前往朔代地区,以探明宋军的真实意图。

    当然,攻取朔州,所受震动最大者,无疑就是大宋各边防军了。特别当代州和宁武联手私自己出兵的消息在河北、河东诸路传开后,普通将士被这个突然的消息给震撼的热血沸腾。坚定主张对辽开战的主战派将领也给刺激得跃跃欲试,这其中就有河北路的吴阶兄弟和杨再兴部。

    甚至连河西路的李良辅也得知了此事,当听传言说此事是代州守将唐十一搞出来的后,那给震惊的半天说不出话来。想想不久前在京城参加观灯会时,唐十一就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想这小子竟如此胆大包天,私自出兵不说,竟还一举攻取了朔州。

    唐十一决定攻取朔州,根本原因还是想将眼前的局势搞乱、搞得越复杂越好,觉得越是如此,越能改变这场战场的过程和最终结局,才有可能避免大宋江山不受战火的涂炭。

    唐十一还特别颁布一项命令,就是准许城内的居民和商户出城,哪怕是带上钱财也无问题。

    该命令一出,顿时引起一片哗然,宋军上下也有人不解的,觉得好不容易打下了辽国一州,不搜刮一下实在可惜。不过,有动不动就要斩杀的军令在先,也没人敢违反。

    首先,一些契丹贵族总觉得呆在朔州不踏实,现在突然听到可以自由携带钱财出城的消息,自然是本能的不信,觉得这可能是宋军实行的欲擒故纵之意。

    不过,为了试探一下宋军的真实意图,还是有不少契丹贵族悄悄令人先带上少部钱财出城。发现在出城时,宋军守卫只是简单的登记了一下身份,其余的连问都没问,更没有搜查什么的,就直接让出城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契丹人出城,其他人也完全放下心来,大着胆的带着家财出了城。

    不光一些契丹贵族,就连一些汉人地主富户,估计是跟着辽人混得时间长了,怕宋人靠不住,而带上家财跑去其他辽地的。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60章 得陇望蜀

    (全本小说网,。)

    这些离开朔州者,什么财物都可以带,唯独不能带上马匹。唐十一为此又特别下令,以每匹五到十贯的价格收购这些坚决要离开朔州的契丹富户们的马匹。

    当然,绝大多数普通居民则留在了朔州。

    对此,唐十一严令,想走的不留不刁难,留下的则一律加以厚待。

    心想这些不稳定分子都走了才好呢,正好方便管理朔州。

    随着朔州渐渐稳定下来,城内居民也慢慢的敢大着胆子上街了,发现一切照常,治安秩序方面的甚至还要比以前强上很多。就连城内的几处市场也恢复了营业,虽然开业的店家的不多,去逛的人也有限,但处处透着秩序井然,也有宋军士前往消费,但没有强买强卖借机压价的现象发生。很快,随着口口相传,宋军文明之师的形象深入朔州居民之心。

    唐十一赏赐了全军后,看城内已经安稳下来,也借机宰猪杀羊,犒劳全军。

    唐十一,柴洪,王机等两路将校直接将粗木餐桌摆到了朔州城头上。

    缭绕的烟火,飘香的烤肉,沸腾的火锅,一桶桶的烈酒,将士们在高歌笑语。

    雾腾腾的天空很适时的飘下零星雪花。

    “痛快,这一仗打得痛快,过瘾,哈哈哈……”柴洪干了一碗酒,哈哈大笑道。

    众将校轮番向唐十一敬酒,虽然大家口上没说什么,但无疑,豪爽的将校们是心知肚明的,能有如此战果,能如此在朔州城头上纵情高呼欢笑,完全在于唐十一的坚持和谋划,还有力排众议的果断,当然,更重要的还是非同常人的胆魄。

    “打仗打得过瘾,酒喝得带劲,烤肉火锅更是没说的,这特么战死沙场也不冤屈了,痛快。”众将校纷纷喊道。

    大吃大喝一顿,众将校回到营房,兴奋的聚集在军事议事大厅,对着沙盘,豪情万丈的指点江山起来。

    “咱们代州和宁武各增加了五千兵力,自保是绝无问题了。看样,薛大人是将咱们两部都放在朔州了。”柴洪说道。

    “是的,现在应州和寰州一方面面临北方金军的压力,另一方面又要提防着咱们这一边,他们已经自顾不暇了,应该不会主动打咱们的主意了。”王机接着道。

    “现在大同府那边最新情况如何?”唐十一问道。

    “金军攻取武州后,已经屯兵大同府城下了,只是还没有发起攻击。”史玉胜回道,又接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