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北宋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北宋末年- 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现在又能怎么办,郭药师虽然知道不光自己,全军上下也是对宋军恨透了,可又能如何,准不能再特么叛了吧。

    很快,攻打易州遭到惨败的消息就传回了大本营,并很快传到了雄州。

    种师道自然是大吃一惊,同时又疑惑不已,想想昨天的军事会议,这各将争着领兵前往,大家都知道那易州城破兵少,简直是手到擒来的功劳啊,怎么可能阴沟里翻船。

    特别是听说王渊部竟大部覆亡,仅剩三千余人时,种师道更是给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完了,上次西路军损失过半,自己当然知道童宣抚的用意,那就是想让这些败兵败将将功赎罪的。没想到功没立成,还差点全军覆没啊。

    打了大败仗的王渊这次倒是没有逃,他率残部返回大营后,来了个恶人先告状。说什么都怪那姓郭的高傲自大,不等自己这边准备好,就率先发起了攻击……

    童贯得到突然大败的消息,也是给震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老贼想不明白,为何会这样,这次若是攻击易州的仅仅是宋军也好说了,可不是还有对易州地区知根知底的郭药师吗,他不是有号称打遍燕云无敌手的八千雄兵的吗,怎么也败了,而且还败得如此之惨。

    童贯震惊过后,也觉得自己有点感情用事了,不该派王渊率那些早失去锐气的残兵败将了,就不该给他们什么将功赎罪的机会。

    童贯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唐十一部最可靠,直后悔当初怎么没有这小子出兵啊。

    其实种师道心痛之余也是忍不住直叹气,直怀疑这还是自己所熟知那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西军吗。辛兴宗一部五万人马,仅仅两战之后就所剩无几,这如何能让人相信。

    紧接着一个更加不好的消息传来,辽军又增兵了,号称十数万之多。

    这个消息又是刺激得童贯坐卧不安起来,深怕辽军趁机发动大反攻,刚刚取得战果不保。

    此时在燕京城内,耶律淳和他的一帮大臣们也无一不是忧心如焚。深知再这样打下去那绝对是凶多吉少。耶律淳在主和派的劝说下,终于下定决心派出使者前往雄州求和。

    童贯正纠结着呢,没想到自己看得跟宝贝似的十五万精锐西军转眼间损失了三分之一,这可是自己的老底了,若是在这里和辽人拼光,那将来西部怎么办,又拿什么去对付西夏的铁骑。

    所以,在辽使前来议和时,童贯装模做样一番后,借口得向大官家请示,实际上心里已经答应了。

    经过一番暗地里磋商,双方答应暂时息兵。

    辽人趁机提出让大宋归还琢州和新城,但遭到了童贯的果断拒绝。开玩笑,现在自己这边损失五万精锐,好不容易夺得两城,再特么还给你们,那咱家如何跟大官家交待,如何跟将士们交待。

    辽人请和的消息传到京城时,赵佶自然也从小道消息得知了前线的一些情况,知道宋军虽然攻取了新城,琢州守将也举城归顺,但也是损失惨重。

    当然,将前线真实情况捅给赵佶者,自然是太子一党的。特别是赵楷去前线后,******意识到威胁不小,于是想法设法阻止这场战争再打下去。特别蔡京一党的人,他们本来就是拥护太子的,而且也是反战派,所以他们也趁机劝赵佶就此罢兵。

    赵佶身上虽然也流着先祖好战的热血,但毕竟是一文化人,骨子里是懦弱的,再加上耳根子比较软,在一帮主和派大臣们的轮番轰炸下,也觉得是见好就收观望一下的时候了,于是就答应了辽人的请和。

    当赵佶答应辽人求和的消息传到前线时,巧了,赵楷刚刚抵达雄州。

    卧槽,赵楷到了雄州,正准备大干一场呢,听到这个消息直以为耳朵出问题了。心想不会吧我的好父皇啊,儿臣雄心勃勃的前来,寸功未立呢,您老人家就与辽人议和了,您让儿子情何以堪啊。

    赵楷虽然胸闷的想吐血,但也无可奈何。本来都准备好了过白沟河前往新城、琢州视察的,也顺便见见战神唐十一。这特么听到议和的消息,也顿时没有兴致了。

    童贯当然知道这位大官家最喜爱的三皇子来前线,绝不是什么头脑发热,知道人家是来渡金捞政治资本的。可现在宋辽议和停战了,童贯在欢迎三皇子的晚宴上,也是一番好言相慰,并说这议和只是暂时的,光复燕云的大业还没完成,宋辽之间早晚还得有一场大战。

    赵楷也只有苦笑了,妈的,早知如此就不来趟这浑水了,搞得自己现在是进退不得,若就此回去吧,那肯定会被人家看笑话;可若是不回去吧,这都停战了,自己呆在这儿似乎也不妥当。

    最后,赵楷收拾下心情,心想既然来了,多少也得去燕云大地上走一走啊,顺便看看将士们吧。毕竟现在也收复了新城和琢州这一大片土地,自己这做皇子的就前去慰问一番。

    赵楷不顾童贯劝阻,还是坚持去了前线。

    童贯担心赵楷的安危,派出了一万胜捷军相护。

    赵楷这次前来可是带了一百亲卫呢,这些人全是从皇宫演武场和内卫中挑选出来的一等一的高手,其中就有呼延云龙等人。不过这些武林高手对付刺客的小股流寇是毫无问题,但对付大规模的铁骑那就绝对不行了。

    所以赵楷也没拒绝,赵楷率众浩浩荡荡来到白沟河,站在石桥上,眼望北方故土,也是心怀激荡不已,终于踏上了汉家故土,虽然取得的土地有限,但赵楷还是激动不已。

    站在石桥上,赵楷及其随从还能闻得一股清晰的血腥味道,而且石桥两端虽然早已得到过休整,但那曾经激烈的厮杀所留下的痕迹还是隐约可见。特别是那些被铁皮雷掀翻的,夹杂着被血肉浸染过的黑红土地,更是触目惊心。

    “这该是多么惨烈的一战啊”赵楷耳边仿佛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厮杀声,和勇士们接连倒地的场景。

    同样,百余名近卫看到真正的战场,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毕竟,对这些人来说,全是第一次来到前线,更是深受触动。

    赵楷突然认出了守护在桥北的张二狗,于是就将其传上前来,让其简单说说这里曾经发生的战事。

    张二狗自然也认出了三皇子,紧张激动的一下子拜倒在地,诚惶诚恐的将这里发生的战斗绘声绘色的讲了一遍。

    赵楷和其亲随听着那惊心动魄的厮杀,直震撼的张大了嘴巴。

    特别是听到唐十一率五十名勇士出营杀得五千辽军精锐落荒而逃时,斩杀竟然超过两千骑后,赵楷和亲随们简直跟听天书似的。心想这也太特么牛逼了吧,大家都知道唐十一是四国赛场上的第一勇士,那个人武力值是绝对没说的,可率五十人杀退五千人,还是杀人不敢想像。

    另外,众人也得知了攻破辽军大本营和攻取新城,都是在唐十一的亲自指挥下完成的,这一战杀伤辽骑一两万,而自身的损失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又是让人震撼得不敢置信。

    可事实摆在眼前,又有张二狗亲口所说,由不得人不信啊。

    “好,好啊,我大宋军士们好样的,唐十一那小子好样的,嗯,你小子也不错”赵楷激动称赞道。同时又更加郁闷起来,心想我大宋有如此战神,又夺取了燕京的南大门琢州,为何不再接再厉,一举收复燕京呢。

    显然,赵楷此时还不知宋军刚刚在收复易州一战中遭到惨败并损失惨重呢。布置在西路的宋军精锐已经损失殆尽。

    其实答应辽人请和,对童贯来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现在自己手头上可以动用的精锐就这些了,若是再抽调那些所谓的精锐中央禁军前来,一是说不过去,二是经过最近几战,童贯也是深知,内地的那些大爷兵也不是特么辽军的对手。而自己唯一倚重的西路军,又损失如此之惨,再从西路调兵更是想都不用想。所以面对辽人不断增兵的情况下,童贯也觉得现在不是收复燕京的时机。

    赵楷在石桥附近转了转,听张二狗介绍了最近大小战事,也算是掌握了些第一手的资料。

    “这些小旗子是做什么用的?”最后,赵楷又被一望无际的小旗帜所吸引,不由大为好奇地问道。

    “回王爷,这些都是唐君唐将军交待布置的,是我们防范辽骑来袭的雷区。”二狗蛋恭敬地答道。

    “雷区?”赵楷和其随从都露出了疑惑不解的表情。

    二狗蛋详加解释后,赵楷等人还是惊疑不已的样子。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93章 郓王亲临前线

    (全本小说网,。)

    赵楷离开石桥继续北行,很快抵达了目的地新城。

    赵楷突然驾到,将唐十一等将给惊得不轻。

    唐十一集结王虎、萧灼、刘预立、史玉胜、杨再兴等核心将领参见了郓王,一同的还有伤势已好了七七八八的杨可世。

    赵楷先是对众将好一番表扬,只是话音里透着些许失落。看着这些龙精虎猛的勇士们,想着竟然议和了,这心里有股淡淡的忧伤。

    对于议和,唐十一是感觉无所谓,反正现在大宋整体上还是占有绝对优势的,虽说辽人不断传来增兵的消息,但自己清楚那是人家的缓兵之计,只是特么雷声大雨点小。根本就不可能有辽人自称的十数万数十万之多,要是辽人真能如此快动员这么多兵力,那也绝不会被金人追得满大草原跑了。

    众将对赵楷的突然到来都很吃惊,小心的回答着一些问题。

    赵楷又详细的了解到了最近宋这一系列的作战过程,当得知西路军损失惨重时,也是忍不住扼腕叹息。不过并没多少表示,毕竟这领兵统帅是爹爹身边的大红人童老贼。

    “虽然咱们大宋与辽人议和了,毕竟光复燕云的大计还没成功,各位千万不可懈怠,一定要提高警惕,趁机整军备战。”赵楷又叮嘱众将道。

    “是的王爷”众将轰然应了声。同样,除了唐十一外,其他各将都对突然议和感觉很突然,觉得应该趁机拿下燕京才是,这一拖就等于是给了辽人以喘息之机啊。

    赵楷和大家交流一番后,本想顺道再往北走走去琢州视察一番的,但在一帮亲随的劝阻下,也就没有前往。

    赵楷在打道回雄州前,又单独将唐十一留下进行了一番密谈。

    “在京城就听说你小折打得风生火起,在河东路十天连克三州,现今调到河北路,战果同样惊人,连续大败耶律大石的大军,并攻取了新城等地,你小子好能忍啊。”赵楷夸赞道。

    “王爷过奖了,这都是全军上下拼命一战的结果,再加上小的运气好,所以才有了寸功,但大功绝对是将士们的功劳啊”唐十一连忙谦虚道。

    “好了,现在就咱们俩,你小子就别矫情了,对了这次前来,顺便给你带来了十万火药”赵楷接着道。

    “啊,那太好了,谢谢王爷,您可想的真是周到啊,我们还真正急缺火药呢。这下好了,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啊。”唐十一连声谢道。

    “你小子瞎客气什么,你这也是为国效力,为国打仗而已,本王给你提供方便和支持也是天经地义之事,只是你小子不要骄傲自满,要再接再厉,打出我们大宋的雄风。”赵楷说道。

    “是的王爷,末将一定谨遵王爷教诲,一定不负王爷所望”唐十一连忙承诺道。

    “嗯,可惜了,本王还想去琢州看看的,看样只能等到以后了。”赵楷说着叹了口气,遥望着北方,表情很是不甘的样子。

    “王爷,等我们将来打下燕京城,到时您去燕京的时候再顺道看看吧。”唐十一也跟着劝道。主要是怕这一路上有危险。

    “哈哈,好啊,希望你们不要让本王失望”赵楷被唐十一的大话惊得一愣,转而哈哈大笑道。

    “肯定的,有王爷您亲临前线督战,别说一个小小的燕京城,这整个燕云地区夺过来那也是易如反掌的。”唐十一说道。

    “你小子长本事了啊,离开京城几个月,学会拍马溜须了,不过现在既然宋辽议了和,就不要轻举妄动。”赵楷说道。又突然想起一事,不由问道:“对了,本王经过石桥时,看到那些什么雷阵,都是你搞出来的?你三番两次要火药,就是为了那些雷阵?”

    “是的王爷,小的要那些火药就是为生产铁皮雷,实践证明,那雷阵缺实是防御利器,可给敌骑以极大的杀伤。”唐十一回道。

    “嗯,当初在京城时,你小子搞的那烟花厂,也绝不是想要生产烟花的吧?”赵楷轻轻一笑,淡淡地问道。

    “啊”唐十一应备不足,没想到王爷的思路一下子回到了京城。反应过来,又为赵楷的心思缜密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