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北宋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北宋末年- 第3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野利族的勇士们虽然作战十分勇武,甚至男女老少都拿起了兵器,但还是不能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政府军相提并论。

    政府军的前锋很快攻抵葫芦河谷之北不到十里之处。

    葫芦河谷对野利族人来说是必守之地,如果失去这条河谷,那么主要在谷南栖息的族人将彻底失去失足之地。

    唐十一没想到西夏政府军进军如此迅猛,哨探带回来的消息也是很不乐观,野利族伤亡惨重,河谷地看样是守不住了。

    西夏政府军在发动攻击前,自然是注意到了宋军的非正常调动,并事先做好了针对性的安排,那就是令静塞军司驻军严密盯死边境上宋军的一举一动。

    没几天,李统制亲自率领数万大军抵达镇戎军,前将指挥所设在了梅谷堡。

    李统制对梅谷并不陌生,想想上次自己秘密前来,就是因为唐十一这小子不可思议的一战。而现在更是大吃一惊,差点没认出来,这梅谷堡变化实在是太大。

    显然,李统制率临前线调动指挥,也是意识到夏人内讧对大宋来说是一千载难逢的机会。

    李统制当即召集众将开了个军事会议,在详细了解情况后,马上做出指示,一是继续让唐十一派人与野利部落密切联系,并将自己欢迎对方来降的意思传递过去。二是做好随时出兵的准备,也就是一旦野利族守不住葫芦河谷,宋军马上杀过境。

    野利族的地盘沿葫芦河谷最东面自边界处一直向西到黄河约百里,南北宽约百里,总面积达近三千平方公里。其北面靠近宋境不远即是静塞军司,与宋清远军城也即平夏城隔境而对。其南部与宋隔境相望的则是卓啰和南军司,驻地是卓啰城,与宋境内的兰州相望。

    由此可见野利族地盘的重要性,如果大宋拿下该地区,那么将斩断西夏两大军司之间的直接联系,由于静塞军司昨临西夏北部的统治中心,其西北不远处即是西夏西平府,也即灵州,灵州也是西夏一座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所以宋政府控制野利族地盘后,继续往北发展不大现实,除非再次倾国之力发动一场大战,显然这对刚刚经历南下平叛和北伐后的大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凭借有利地势,先将西夏西南角的卓啰城拿下来。

    如果拿下卓啰城,那么连野利部落的地盘一起,西夏楔子般插入宋境的东南部广大区域将被生生切割下来。如此一来,大宋将占据整个战略主动,继续向西可以直接威胁西夏的西凉府,而且可以从地形上使得西夏和吐蕃分割开来。

    李统制显然看到了这些,他是深知现在西路军主力刚从北方战场返回,还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整。而且战端一开又启是儿戏,单是粮草的问题就非一时一日可备。

    不过,考虑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李统制还是迅速举整个秦凤路之力,调兵遣将,几乎将老家底都搬到了镇戎军前线。

    宋军严阵以待,密切关注着正在厮杀的双方。

    经过十天的奋勇抵抗,野利族群损失惨重,但也给了政府军以极大的杀伤。如此结果,是大宋方面乐意看到的。

    终于,野利乞贵知道不能再这样血拼下去了,如果全族的人都拼光,那还有什么意义。而且特别是宋大军正隔境相望。这打来打去,最后还不是宋人得了好处。于是就在西夏政府军就要攻过葫芦河谷时,野利乞贵果断决定举族投降大宋,并派心腹前往宋军大营商议投降细节外加求援。

    李统制并没趁人之危,当即按宋政府一贯的政策方针许给了对方优厚的条件,而且也没有继续坐山观虎斗。马上兵分两路:

    一路由唐十一的率领的五千精骑会同罗世忠的五千精骑,共一万骑绕到清远军城之前,首先对静塞军司的大本营发动突袭。这一部的突袭只是个幌子,主要是掩护宋军主力直接出兵葫芦河谷。

    李统制亲自指挥数万步骑直接出兵葫芦河谷,与野利族兵一起,协同清远城方面的李统制所率三万兵力对西夏政府军进后前后夹击。

    三路宋军先后出动,自然逃不过对面夏军的眼睛。但奈何西夏部署在该地区的兵力捉襟见肘,重兵早已集结在北部的夏辽宋三国交界地带。对于宋军的大举用兵,虽然早有准备,但也是应备手段不多。

    于是,正急攻葫芦河谷的西夏军在两路优势宋军的两面猛攻下,很快败下阵来。西夏军也不含糊,立马凭借熟知当地地形的优势边打边退,迅速脱离了战场。

    负责佯攻静塞军司大本营的唐十一和罗世忠部,急行军至西夏军营外,敲锣打鼓呐喊一阵,还没等夏军反应过来,就绕道向南,按计划去协助另两路宋军去了。等他们赶到葫芦河谷时,这里的战斗已经结束。

    逃窜的西夏军沿西部黄河边一路北上,绕了一大圈回到了静塞军司大本营。

    现在宋军连同野利族兵共有十几万人,而静塞军司这边一共才有兵不到六万,实力悬殊太多。自然在没有援军到来的情况下,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其实西夏朝廷也不傻,自然知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可乾顺帝觉得这野利族实在猖狂,不灭不足以平熄心中怒火。又担心为宋人所承,没想到自己狠下心发兵平叛乱,损失惨重不说,最终还是便宜了宋人。想想这宋人最近干的事,先是偷袭了自家兵工厂,然后又跑到北部来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抢劫了辽国皇帝,现在又直接出兵本国境内干预自家国事,真是孰不可忍。

    乾顺帝虽然怒火中烧,恨不得举全国之力与宋干一场,可他也知道自己国内形势并不太妙,而且北部边境更是不稳,再考虑到宋军气势正盛,现在也不是与之决裂的时机。

    最后,乾顺帝终于还是舍下脸皮向宋朝廷提出了严重的抗议。

    秦凤路这边,特别是唐十一也有理啊,前不久西夏十数万大军突然进犯就是之事可是近在眼前的。这说起来,还是西夏方挑起战火在先,而已方只是出于自卫。

    经过数月来回扯皮,自然也扯不出个道道来。结果却是,野利家族的邻地已经成了事实上的大宋领土。

    野利族归降,身为镇戎军都统的唐十一是最开心的,因为这样以来,自己的辖区彻底摆脱了直接面临夏军攻击的不利境地,有了难得的战略纵深。

    最近一段时间来,唐十一是镇戎军和野利族地两边来回跑。之所以去野利族这么勤快,当然不是去泡妞的,主要是指挥他们修筑加固城防的,而且,宋政府出资帮助野利族人在正对静塞军司的葫芦河谷北岸修筑了一座军城。

    唐十一更是亲力亲为,从图纸设计到具体施工一路负责到底,而且免费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建筑水泥什么的。

    三个月的时间,一座崭新的军城矗立一望无际的葫芦河谷地,在猎猎寒风中,这城池显得格外雄壮威武。

    唐十一都有点想将梅谷堡搬过来了。

    野利乞贵是彻底服气了,实在是没想到唐十一这小子个人武艺超群,打仗足智多谋,而且竟然还会特么修筑如此见也没见过的城池。高达数丈的墙体,宽同样达到了数丈,而且同以前军城不同的是,这墙体内是空的,而且自中间位置一直到顶部都留有射击垛口。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城池的形状是三角形,三个突刺的尖锐角,怎么看怎么令人觉得恐怖。这特么若是攻击此城,该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无论从哪一方向进攻,都身受三面夹击之中。

    而墙体由于使用了水泥碎石加竹条,关键位置甚至用了铁条,也差不多跟得上后世的钢筋混凝土了。绝对不用担心会被撞破什么的。这特么埋上火药来炸,量不足都不行。

    “唐都统真是好手段啊,真乃奇人啊”野利乞贵站在高高的城头上,无视凛冽的寒风,赞叹道。

    唐十一站在一旁,谦虚的笑了笑道:“族长过奖了,我这人没事就爱瞎琢磨,也是碰巧想出了这样建城,只是不知效果怎么样。”

    “这城池肯定易守难攻啊,这下可不用担心了”一侧裹得严严实实的野利春雪急忙跟着道:“都不知道你脑子里装的什么,三角形城池,怎么想出来的啊。”

    而远远站在一边的野利荣光虽然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但也为这座奇思妙想的新城所震撼了,正如妹妹所言,有了此城,就几无后顾之忧了。其实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与唐十一接触增多,特别是共同修筑了此城,野利荣光对唐十一的偏见渐渐淡去了,不知不觉被钦佩所取代。但看着疼爱的妹妹和这小子走得如此近,这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41章 于平静处

    (全本小说网,。)

    随着这座防备一流的新城修筑完成,宋西军的战略优势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如此一来,新城、平夏城与稍靠后的镇戎军互为犄角之势,可对北面的静塞军司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而在南面,又可与兰州、湟州等地宋军对卓啰和南军司形成夹击之势。

    西路的剧变自然早引起来了已从燕云地区赶回京城的童贯的注意,以他老人家好战的性格,如此大好形势怎会放过,现在燕云已平,如果再把西夏拿下,此生足亦。

    但童贯知道现在大军需要休整,而且打仗打的就是后勤给养。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朝廷连年用兵,国库空虚的厉害,想打也没钱粮啊。

    不过,到了第二年,也即公元1123年春。童贯还是下令西军发动对卓啰和南军司的攻击。

    之所以选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点用兵,也是针对西夏的国情来的。因为西夏粮草不能自给,此时正是青黄不接,军士吃不饱,马也饿瘦了,相对来说正是西夏兵马最疲弱之时。

    近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直扑卓啰和南军司。

    从兰州攻击的一部迅速拔掉盖朱城后,直接逼近卓啰和南军司。

    从镇戎军方向出动的另一支大军早已提前潜行至会州,从西北向对卓啰和南军司发动猛攻。

    第三路宋军从出湟州,从南路进攻。

    卓啰和南军司有守军不到四万,在三路数倍于已的宋军的同时进攻后,很快向西逃窜,一部逃到了西凉府。

    宋军也不过分追击,因为能打一战也算是十分勉强了。但宋军还是趁势拿下了西南方向,位于大通河边的仁多泉城,该城也是十分险要,与吐蕃隔河相望,北距西凉府仅百余里。

    从整个版图来看,现在最西起桥头堡仁多泉城,往东依次经过西宁州、湟州、新取的卓啰和南军司、兰州、会州和投诚的野利族部落,算是连成了一个坚固的整体。

    面对极其被动的局势,西夏方面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先后两次发动了对葫芦河谷新城的大规模攻击。因为只有收复野利族部落的领地,才能打通与卓啰和南军司的联络,也才有将其收复的可能。毕竟迂回从西部用兵极其不便。

    第一次,乾顺帝集结十万重兵,发动了对新城的毁灭性攻击。

    事实证明,单从外形看就显十分恐怖的这座新城,经过实战检验,果然是一架高效冷酷的绞肉机。

    攻击的夏军根本没有任何机会,数万大军将新城围住猛攻,却破感无从下嘴之感,相反无论从哪一面攻击,都深陷三面围攻之中。损失惨重不说,根本连城内军民的影子都看不到几个,闯过令人心悸的地雷阵,刚一近城,见四面八方箭如飞蝗,已方骑士成片成片的坠马。

    连续两次重兵攻击新城,都损失惨重,却依然没有撼动新城分毫。这恐怖结果,将冷静下来的西夏方震惊的不轻,以乾顺为帝的朝廷上下,完全没有想到一座刚刚修筑的新城而已,仅仅只修了三个月,这么短的时间实在想不出能修筑得如何庞大坚固。本想着十万铁骑直接也能给踏平了啊,可先后两次攻击,损兵折将数万,竟未得寸功。

    在惨重损失面前,乾顺帝不得不冷静下来。不过实在令人胸闷,莫名其妙丢失这么多极具战略位置的领土,转眼间又损失这么多精甲锐士。

    面对事实和北部复杂的局势,乾顺帝虽怒火中烧,但也不得不强迫自己接受现实,将南部兵力逐渐收缩。西南部的西凉府成了自己的底线。

    而此宋军也没有继续向西用兵的意图,于是经过连番血战后,宋夏边境再次平静下来。

    由于新得大片领土,李统制又将熟知当地风土人情更加老成恃重的杨都统派了过来。主要负责民事上的事,正好与唐十一一文一武。

    对于岳父能来帮自己,唐十一自然十分欢喜。一是省得换了别人会给自己下绊子,二来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