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有天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有天庭- 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陵果断着急人手,抽调技术骨干,攻克炼铁方面的技术难题。首先,便是从简单的块炼铁开始,这是我国始于春秋时代的炼铁方法。

    块炼铁,即在较低的冶炼温度下,将铁矿石固态还原获得海绵铁,因里面有孔洞而得名,再经锻打去除杂质而成的铁块。

    归根结底,用李陵那少的可怜的现代知识来说,炼铁就是将金属铁从含铁矿物(主要为铁的氧化物)中提炼出来的工艺过程。

    这方面不是专业相关人才,很少知道它有高炉法,直接还原法,熔融还原法,等离子法等等诸多方法。

    从冶金学角度而言,炼铁即是铁生锈、逐步矿化的逆行为,简单的说,从含铁的化合物里把纯铁还原出来。实际生产中,也就是在高温下,用还原剂将铁矿石还原得到生铁的生产过程。

    不过需要科普的是:纯粹的铁不存在,生产得到的是铁碳合金。

    “炼铁需要什么?”李陵想想都头痛,据他简单的脑袋瓜知道的也不过是铁矿石是觉得少不了的。

    剩下的可能还知道要烧火,而且是高温烧火,至于需要多少度那就不得而知。让大商的专业人才去摸索去吧,陨铁在手天下我有,有木有?

    你看现代社会从第一次工业改命之后发展如此快,又是煤炭蒸汽机、燃油机械、电子器械,又是互联网、智能时代等等,那不过是短短几百年的事,之前几千年都被狗吃了?怎么连现代文明发展程度的万分之一都不到?

    在更更早的几万上百万年,那是被狗他的娘吃了?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首先你得让他们积极去做事,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那么发展当然慢了,咳,最主要古代还是“与天斗其乐无穷”的时代,嗷嗷待哺,缺吃少穿没心思做这些“高端”费脑事情。

    那么李陵就想了,全国勒紧裤腰带,也得让他们研究吧!根据“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格式来说,那不是“重赏之下必有人才爆发!”

    李陵要做的不过是把殷商到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时间,断断续续、蜗牛一般的发展,给它压缩到眼前短短的几年,甚至几个月。

    “启禀陛下,大喜啊,经过数月日以继夜的研究,我们终于解决了冶炼块炼铁的一系列工艺。”来人报告说。

    “好,赏,如果真的能够应用于实际,朕大大有赏!”李陵大手一挥豪气的说道。

    随后在专人的带领下,“不辞辛苦”、“不怕脏不嫌贱”地,跑去视察了。

    “不辞辛苦”、“不怕脏”就不说了,“不嫌贱”,这是李陵打破的又一大阶级鸿沟。要知道以后数千年,尤其是独尊儒术后,儒家那些读书人,都是很鄙视这些“奇淫技巧”的!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绝大数科学家都是卑贱的”,“吟诗作对”的附庸风雅的人,才是高高在上的。

    李陵虽然,没有颁布法令,要把创造发明的工匠等人才,提升社会地位,但是他的诸多行动,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华夏,大商以后将无人不知:“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强才是真的强”。

    回说李陵到了炼铁研究所,那里材料、器械具备,就等演示给李陵看了。

    “你们研究的方法,炼铁都需要什么材料?炉子又是什么样的?”李陵东看看西看看之后,问出了很有见识的问题。

    至少李陵隐隐约约知道:炉子是炼铁甚至炼钢的关键技术之一,比如什么高炉的。

    “陛下,经过我们反复试验,现在炼铁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炉子我们用的是地炉!”研究所所长答道。

    这研究所所长,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人就能当的,那是欧冶子一样的大师级人物,李陵不仅承认了他们冶炼行业的技术等级,并且还明令大师级匠师,最低也等同二十军功爵位的大夫爵位,隆宠之极,相当于国家科学院院士。

    当然,这所长还不知道“空气”的概念!其实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只有空气是免费的,而且是真正的随处可见的,因此被忽略了。

    “想必这些白的就是石灰石,那黑的便是烧过的焦炭,而那些红色的当是铁矿石了?”李陵一边观察这一边问询道。

    “陛下真乃当世神人也,一眼就认出他们的不同来!”所长也是个机灵人物,上来就拍起马屁来了。

    李陵听了自然爽歪歪,石灰粉墙用的,白花花的谁不知道?焦炭焦炭,都焦了还不焦黑?至于红色的是铁矿石?那是因为铁生锈了都是棕红色的!

    这算李陵歪打正着,常用的铁矿石有赤铁矿等,赤铁矿看名字就知道了,红色的无疑。

    “走,带朕去看看地炉!”李陵又说道,他当然要见识见识了。

    等真的见到地炉了,李陵就不好奇了,不过就是在地下挖坑砌得炉子罢了,只不过规模大了一些而已,和野炊烤地瓜,就地挖坑做炉灶没啥太大差别。

    “没啥技术含量啊!”这是李陵的心声。

    随后李陵又参观了炼铁的具体全过程,炼铁研究所所长亲自在旁解说:

    “铁矿石的含铁量叫做品位,在冶炼前要经过选矿,除去其它杂质,提高铁矿石的品位,然后经破碎、磨粉、烧结,才可以送入炉子冶炼。

    “焦炭的作用是提供高温并产生还原剂。石灰石是用于造渣除脉石,使冶炼生成的铁与杂质分开。”

    还原剂一词,这是李陵与他们探讨时,流传开来的,当然他们并不知道焦炭产生的具体还原剂是啥,这时候还没化学这么科学呢,当然李陵也不知道,连初中学生都不如。

    这里所谓的还原剂便是一氧化碳,木炭未燃烧充分的产物,进一步燃烧可以产生比直接烧木材还高的高温。

    最后出炉的铁,便是块炼铁了,块炼铁是铁矿石在“较低温度”1000c左右的固体状态下,用木炭还原而得到的含有较多夹杂物的铁。

    这种铁为海绵状固体,杂质较多,含碳量低,质软,只能锻,不能铸。经加热锻打,进一步挤出夹杂物,改善机械性能而制成的铁器称为块炼铁锻件。(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零一章 大商炼铁进行时

    (全本小说网,。)

    如在反复加热过程中,块炼铁同炭火接触,碳渗入而增碳变硬,则成为块炼渗碳钢。

    李陵参观视察之后,非常满意,大赏众人,赐钱财,并表示铸成铁犁之后,还会赐爵。随后李陵便吩咐下去,可以推广炼铁之法了。

    “不要骄傲自满,要刻苦钻研,让炼铁之法每天都能有进步!”李陵离开前最后叮嘱道。

    当然,最重要的不在炼出块炼铁,而是锻造和铸造。

    铸造就是先加热成铁水,浇注到事先铸造成的胚模中,冷凝成型,然后再经过锻造成各种用具。锻造就是所谓的打铁,另外再加上一些细加工,像磨光了什么的。

    李陵不知到,他今日所作所为,将是一场科技革命的开始,在他的鼓舞下,炼铁研究所从地炉炼铁开始,又发明了平地筑炉炼铁,在是在地面上搭建炉子而不是深挖。

    随后不久又开始学会用竖炉炼铁,这是一种在竖炉内用高还原性气体预热并还原高品位铁精矿,在固态下还原制取海绵铁的直接还原炼铁工艺。

    一它包括由炉墙组成的炉膛,设于炉膛下端的锁风卸料装置,炉膛上部的球团料进口和设于炉膛内中部的破碎辊,炉墙下部设有供风喷口,炉膛内设有与炉膛内外相通的燃料管道,所述燃料管道炉膛内部分设有燃料喷嘴。

    它结构简单,燃料直接在炉内燃烧,炉宽方向温度均匀,热效率高,焙烧带供热足,球团产量高,质量均匀。

    这样块炼铁的三种炼铁方法,大商已经全部掌握,便是地炉、平地筑炉、竖炉3种。

    很快,在大商掌握块炼铁技术的不久,就炼出了含碳2%以上的液态生铁,并用以铸成工具。甚至是战国初期,我国才掌握了的脱碳、热处理技术方法,也陆续被大商的能工巧匠们发明创造出来。

    这样,大商的炼铁水平进一步提升,可以很好的生产韧性铸铁了!然后便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开始运用可重复使用的“铁范”,这是一种用铁制成的铸造金属器物的空腹器,历史上它是战国后期的产物。

    然后是西汉时期出现的坩埚炼铁法在大商提前出线了,同时,炼铁竖炉规模进一步扩大。

    坩埚炼铁法实际上就是类似坩埚炼钢法,后者是指在石墨黏土坩埚中熔化金属料成为钢水的方法。将渗碳铁料切成小块置于封闭的黏土坩埚中,在坩埚外面加热,铁料继续吸收石墨中的碳而熔化成为高碳钢水,浇铸成小锭后锻打成所需的形状。

    钢在坩埚中熔化时,石墨碳还能起还原剂作用,钢中氧可以去除,各种夹杂物也能从液态钢中上浮去除,所以钢(工具钢)的质量优于当时的各种金属材料,可用来制造加工金属材料的工具。

    坩埚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生产液态钢的方法。但是生产量极小,成本高。

    在李陵的大力支持下,尤其是重赏之下,西汉时期才发明的“炒钢法”,即利用生铁“炒”成熟铁或钢的新工艺,产品称为炒钢,在大商朝歌应运而生。同时,还兴起“百炼钢”技术。

    中国古代将炒钢经反复折叠锻打变形而制成的钢及其工艺。其特点是反复加热锻打,多次反复锻打可排除钢中夹杂物,减少残留夹杂物的尺寸,从而使其成分趋于均匀,组织趋于致密,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

    古代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一轻,直到斤两不减,即成百炼钢。魏晋时期是百炼钢的鼎盛时期。唐宋之后,因灌钢工艺的发展等原因,百炼钢有所减少。

    随后便是水力鼓风炉接踵而至,历史上这是东汉,光武帝时的发明,即“水排”。我国古代水排的发明,大约比欧洲早1100多年。

    鼓风设备叫“橐”(音tuo),是一只皮制的鼓风机。这种橐,在历史上汉代时作了进一步的改进,由皮革制作的风囊和木架构成,有入风口和排风口,把几个橐连在一起的称为排橐或排,它可以增大进风量,增强燃烧的火力,把炉温迅速提高到炼铁所需要的1200多度。

    最早,橐用人力畜力带动。据史书记载,当时的炼铁,需要上百匹马拉动大型排橐鼓风,加上装运矿石的成百上千的工人,真是人强马壮。

    但是,无论人力还是畜力鼓风机都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炼铁的需要,炼铁业呼唤更有力的鼓风机的出现,于是功率更强大的水力鼓风机——水排应运而生了。

    宋代的王祯在《农书》中详细记载了水排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绘图说明。水排是在湍急的水流之滨竖立起的巨大的木轮,靠水流的冲击力带动木轮转动,再由传动机构带动橐排的转动,从而将强大的风吹入高炉。

    古代水力鼓风机所包括的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和工作机构三部分已经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制作技术和尺寸大小和中国高炉的规模相适应,举世无匹。

    还有铸铁柔化术,成为大商成为中国古代钢铁业的另一重大发明。铸铁炼制出来之后,因为性脆、缺乏韧性而不适合锻造优良的铁器。

    而适合锻造铁器的铸铁,因热处理的温度和方法的不同,分作白心可锻铸铁和黑心可锻铸铁两种。白心可锻铸铁具有比较高的硬度和强度,黑心可锻铸铁具有较好的耐冲击性。

    这种技术的关键是将普通铸铁长时间高温加热,使其中的化合碳发生变化,当碳的含量介于铸铁和钢之间,其性质也随之变化,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并保持了一定的硬度,这种技术叫铸铁柔化术。

    “奇思妙想,无穷无尽,人民的力量真是汪洋大海啊!”李陵手中拿着炼铁工艺的报告单感叹道,目光停在最后一页:

    炒铁和灌钢。

    炒铁是古代中国钢铁冶炼的重大发明,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炼铁术,没想到已经被积极性爆表的大商科技人才给提前上千年弄来大商了。

    这种方法是把含碳量过高的可锻铸铁加热到半流体状态,再和铁矿石粉混和起来不断“翻炒”,让铸铁中所含碳元素不断渗出、氧化,从而得到中碳钢或低碳钢。

    如果继续炒下去,就得到含碳更低的熟铁。这种方法始于西汉,东汉的《太平经》中就明确记载了炒铁技术。

    最值得惊讶的是汉代以后发明的灌钢方法,也被李陵的幸运光环照耀吸引下,穿越时空来到了李陵面前。这种方法,在《北齐书·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