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有天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有天庭- 第2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说公孙瓒对自己有些定位不清啊,他明明是一路诸侯,应当自重身份,何必亲自下场迎敌?

    没办法,谁让公孙瓒一向以自己英勇而自豪,霸王项羽还喜欢冲锋陷阵呢!于是继穆顺、武安国被吕布斩杀之后,他出手了!

    他觉得这武安国还不如自己呢,都能跟吕布斗上一会,于是对吕布定位偏低,认为自己并非不是敌手,结果等他手提马槊,亲自迎战吕布,就知道苦了:

    这玩意是不打不知道,一打吓一跳,公孙瓒跟吕布交上手之后,才发现吕布手里这方天画戟,是一戟快过一戟,一戟狠过一戟,没几个回合,就把他打的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了。

    公孙瓒一想,这时候也别顾忌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了,趁着我还有点劲,跑吧!于是挥槊挡了吕布一戟,借着这点反冲力就往回逃。

    然后便是刘备三兄弟之一的张飞,为了救援临时主子公孙瓒,立刻怒眼圆睁,大喝一声:“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

    这就拉开了三英战吕布的大戏序幕!

    书接上文,张飞、关羽、刘备先后出马,围住吕布,让他捉襟见肘,虚晃一戟便走,一时间刘关张仨人在前,八路诸侯在后,一起追击吕布。

    当然,此番追敌功效不大,吕布虽败,关隘仍然坚固,十八路诸侯与董卓两向对峙。一方处于攻势如虎,一方处于守势如龟,然而却因一个人的一句话,让历史在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人便是李儒,他对董卓进言:“温侯新败,兵无战心。不若引兵回洛阳,迁帝于长安!”

    然后便是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王允计杀……

    说来也奇,李儒说这话的同时,街市童谣便早四起:

    “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

    李儒便道这是:“天运合回,迁回长安,方可无虞。”

    当然真正的历史并非如此,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各怀鬼胎,真正卖力的只有曹操、孙坚。曹操与西凉兵一触即溃,然后跑到扬州募兵去了;孙坚这一路比较生猛,但是毕竟是一支孤军,还不至于令董卓迁都以避锋芒。

    真正令董卓招架不住的,实际上是另外两支大军,这一点是李陵所清楚的。

    《后汉书·董卓传》称:“初,灵帝末,黄巾余党郭太等复起西河白波谷,转寇太原,遂破河东,百姓流转三辅,号为‘白波贼’,众十余万。卓遣中郎将牛辅(董卓女婿)击之,不能却。又闻东方兵起,惧,乃鸩杀弘农王,欲徙都长安。”

    历史上写得非常确凿,董卓无力消灭黄巾余党“白波贼”,南匈奴左贤王于扶罗的十万大军又出现在洛阳附近,董卓才决定西迁长安。

    白波贼与南匈奴,这两支大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

    先说黄巾余党“白波贼”。

    黄巾混得最好的就是这一波,因为实力强大,董卓西迁长安后,在政治上承认了他们的合法性,对其进行了拉拢。

    董卓败亡后,汉献帝东归,担当护卫的,主力就是白波贼,比如杨奉就是白波帅之一。献帝走到黄河边准备北渡,杨奉联系了白波帅李乐、韩暹、胡才等人前来救驾,他们打败李傕等人,才保全献帝。

    汉献帝封三人为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与杨奉、董承一起执政。后来这些白波帅先后被杀,流民们被袁绍、曹操、刘备等人收编,黄巾彻底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再说匈奴,在东汉政府打击下分为南北匈奴,北匈奴去祸害欧洲,南匈奴成为东汉藩属,居住在宁夏、内蒙一带。

    历史一再证明,中央政府强大时,少数民族不敢轻举妄动,但是一旦中央孱弱,他们就开始作乱。董卓作乱时,南匈奴蠢蠢欲动,希望能趁乱弄点好处。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期,南匈奴受到袁绍拉拢,为袁绍卖命。要知道,袁绍刚跑到渤海,被冀州刺史韩馥监视,相当于软禁,当义军盟主时也只有一郡之兵。

    其后短短时间内,占有北方四州,匈奴兵是立了大功的。袁绍与曹操官渡决战时,匈奴兵实际上是参战的,给曹操带来不少麻烦。

    曹操消灭袁绍后,派夏侯渊、张辽等人出击匈奴,彻底把匈奴打残了。曹操对南匈奴分化瓦解,把他们分为五部,王子入京师为质,彻底解决了匈奴问题。

    西晋时期,“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第一个建立少数民族政权并且灭掉西晋的就是匈奴,首领刘渊早年在西晋当质子。

    董卓当年真的有必要迁都长安吗?

    如果董卓没有迁都长安,后面可能就没有三国什么事了!

    毕竟十八路诸侯诸侯来讨伐董卓时,董卓并没有败,即便有白波贼、南匈奴的威胁,也不一定非要迁都!(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八三章 收网:洛阳不能烧

    (全本小说网,。)

    从历史角度分析,董卓此举还是不够明智的。

    首先,地理方面,两城距离并不远。今天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西安到洛阳的距离大概是400…500公里。

    我们估算部队行军速度一个小时五公里,一天行走五十公里。也不过区区十天路程,没有可能说洛阳不在势力范围,而长安在势力范围之内的。

    第二个方面,人口和经济,带不走。董卓当时相信,觉得,我只要把洛阳人口席卷走,那么长安也能产生滚滚财富。

    可事实上呢,这500公里的距离,让洛阳百姓颠沛流离,破家人死。那些卷走的无非是金银财宝,纵然是积蓄的粮草,也不过是三五年所用。

    也不能说不过迁都没有作用,董卓迁都这一关节也确实让讨董联军退兵了。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在联军内部,并不齐心。汉室灭亡已成定局,诸侯们也忙着回去抢地盘,各顾各的。何况前方有潼关,这区区五百里,就让他们退兵了。

    应该说,董卓当年如果不退兵,还是能守住洛阳的。只是他选择了迁都,以更快的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战役,只是手段太过激烈与残暴。

    其实,从董卓的角度来说,也不能算是完全错。

    洛阳周边与关中地区都是门阀势力极强的地方,董卓虽然控制了洛阳,但是与自己的老巢凉州之间还隔着一个关中,一旦关中的士族也加入反叛,堵住了函谷关,截住董卓与凉州之间的联系的话,那董卓就会腹背受敌,失去根基,因此,董卓迁都关中也并不算太错。

    当然,李陵不会再坐壁上观了,而是时候现身了,是时候收网了,也是时候杀董卓了!因为,如果此时不杀,那么历史将会如《三国演义》第六回描绘的一样,重演“焚金阙董卓行凶”。

    这不是李陵想要看到的,也是他不允许的!

    金阙就是洛阳,就是首都,就是皇城。它要是被焚烧了,那么等于是蛇被斩去了头颅,对于大汉王朝来说,就是天崩地裂。

    比之黄巾起义之乱、十常侍之乱、董卓把朝纲还要严重的多的多,甚至比之鸩杀少帝刘辩擅立天子,同样严重的多的多。

    洛阳不能毁,洛阳不能烧,李陵必须站出来了!首都被毁,那是非常严重的事,政治影响深远!君不见美国首都被英国攻占过,就被视为百年国耻!

    在美国近240年历史上,只有英国占领过美国首都华盛顿,并且焚毁了白宫。美国人认为,“火烧白宫”是历史上的“国耻”。

    那是美国独立之后的事,当时美英矛盾并未减弱,美国同英国的敌国法国展开贸易、英国支持美国境内的印第安部落发动袭击,以及美国扩张主义等一系列因素最终导致美英在1812年再度开战。

    战争之初,英军忙于欧洲战事,不得不在北美多个战场处于守势。1814年4月,法国皇帝拿破仑被击败,英国腾出手来开始增兵北美战场。

    同年5月,美军跨过伊利湖攻占加拿大境内的多佛港,他们不仅破坏粮食储备,还毁坏私人房屋和其他财产,让英军指挥官强烈要求采取报复行动。

    新任北美及西印度舰队总司令亚历山大·科克伦海军中将计划通过攻击弗吉尼亚州和新奥尔良市把战火引向美国本土。在北美作战经验丰富的乔治·科伯恩少将则建议进攻防守薄弱的华盛顿——攻占美国首都将产生巨大的政治影响。

    占领美国首都后,英军首先开始洗劫国会大厦,洗劫过后又纵火焚烧,国会图书馆全部图书被毁,此外,国会大厦附近的一些建筑物也着起火来。

    在焚毁国会大厦之后,英军开始朝总统府挺进,当时第一夫人多莉仍留在总统府内,麦迪逊叫人送信给她,敦促她立即离开华盛顿以免被英军俘虏。

    在危急关头,多莉依旧组织工作人员和奴隶抢运贵重物品。麦迪逊的仆从保罗·詹宁斯晚年在回忆录中写道,多莉在撤离总统府时剪下了开国总统华盛顿的大幅画像,匆忙把它带走,而这时英军已经逼近,片刻时间就能抵达。

    幸运的是,还有马车等候着多莉,她没有被英军俘虏。

    英军占领总统府后,指挥官首先享用了原本给麦迪逊总统预备的晚餐,并且喝了很多葡萄酒,士兵们则忙着洗劫,众多物品成了英军的战利品。

    不久之后,英军开始焚烧这座建筑,当天晚间华盛顿火光冲天,为了使大火能燃烧到第二天,英军还不断添加燃料。大火烧了整整一个晚上后,这座建筑只剩下外墙残存。

    “火烧白宫”后,英军开始搜寻美国国库,希望找到钱或有价值的物品,但英军只找到了旧档案。为泄愤,英军焚毁了美国财政部和其他公共建筑物。

    幸运的是,在华盛顿成为一片火海不到一天内,突然下起的暴雨浇灭大部分火焰。同时一场龙卷风穿过市中心,风暴迫使英军撤回军舰,占领华盛顿的行动只持续了26个小时。

    9月1日,麦迪逊回到华盛顿,他发布了一份声明,呼吁公民保卫哥伦比亚特区。由于首都被毁严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政府和国会只能在邮局内开会。

    为了掩盖被大火烧过的痕迹,1814年这座总统府棕红色的石头墙被涂上了白色。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正式将其命名为“白宫”。

    尽管这场美英战争在1815年2月宣告结束,但美国对于英国“火烧白宫”一直记忆犹新,直到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美军还制定了同英国作战的“红色战争计划”,研究美军如何防守大西洋沿岸,避免首都华盛顿再度被英军占领。

    时至今日,“火烧白宫”还是很多美国人心中无法释怀的一段屈辱史。2009年,美国总统***曾在白宫举行一场仪式,专门纪念詹宁斯帮助多莉挽救重要物品。

    李陵现在是大汉朝隐形的太上皇,他有能力阻止这一切,而且董卓的所作所为既是他本人放纵的结果,同样是李陵想要的结果,历史常说“兔死狗烹”,虽然董卓不是李陵的狗,但是也差之不远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八四章 反省:汉朝何去何从

    (全本小说网,。)

    那么解决董卓之后,大汉朝该何去何从呢?

    如果想弄明白,就要分析汉朝灭亡的原因。

    读书的时候读历史,对于各个朝代灭亡的原因,历史书上大部分归结为农民起义,而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无一例外就是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

    因此,历史书上总是说这些农民起义葬送了某某王朝,或者给予某某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加速了它的灭亡。当时的我,并没有往深层次里去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仿佛农民起义是王朝覆灭的主因乃是天经地义一般。

    不过,随着后来书越读越多,这种想法逐渐动摇,难道这真的是所有王朝不可逃脱的宿命?

    作为一个汉族人,汉王朝的覆灭,无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当历史的车轮缓缓的碾过汉王朝四百年的轨迹,到了东汉末年时,汉王朝爆发了历史上声势最大的一场起义--黄巾大起义。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二月,钜鹿人张角振臂一呼,天下太平教徒裹黄巾反者一夜之间如蜂集蚁聚,百万黄巾,并非小说家言。

    这场起义确实严重的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但要是说动摇统治根基却似乎有点过了,因为汉王朝的根基早已残破不堪了,无所谓再动摇了。

    为什么当时有这么多人参与太平教乃至参与黄巾起义?为什么汉王朝会一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