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有天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有天庭- 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董卓引军进入长安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犯上作乱,屠戮百姓时。曹操与张邈首先举兵讨伐董卓,随后天下云集响应。

    因董卓之凉州军骁勇善战,占据有利地形,各路人马都不敢向洛阳推进。唯有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于是独自引军西进,这时只有张邈派将帅卫兹率部跟随曹操作战。

    然而由于士兵数量差距太大,曹操大败,卫兹阵亡。

    随后当袁绍成为盟主后,对待各路诸侯十分傲慢,张邈经常直言责备他。袁绍怀恨在心,于是派曹操杀张邈……(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零五章 曹操、张邈、袁绍铁三角

    (全本小说网,。)

    曹操不从,反而责怪袁绍,张邈知道这件事后,更加敬重曹操。

    当曹操在第一次征陶谦时对家人说:“我如果回不来,你们可以去投靠孟卓(张邈字孟卓)。”

    从这里看出曹操对张邈是极其信任的,以至于将自己的家小托付给他。结果曹操凯旋而归,见到张邈,两人相视而泣。

    这在曹操所交往的人中,还少有人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就在曹操再次东征陶谦时,这个好朋友却背叛了曹操,迎吕布共占兖州,几乎使曹操失去了赖以成就事业的根基。

    张邈为何这样做呢?

    一说最根本的原因是张邈不甘屈于人后,落为人臣。当时张邈也拥有着较强的实力,当曹操带走大量军队后,一个反叛的时机就来临了,并且曹操的将帅陈宫劝他说,吕布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如果迎回吕布共同占据兖州,那么就可以脱离曹操成就一番大事。

    曹操闻讯后率领主力回师,在两年的时间里,曹操将失地全部收回,并在巨野打败吕布。吕布东逃,投奔了刘备。

    张邈跟着吕布一起逃跑,留下张超带着家属守雍丘。曹操围攻雍丘数月,攻破并屠戮城池,诛杀了张超及其家属。张邈去向袁术讨救兵,尚未见到袁术,自己却被部下杀害。

    另一说事情的起因源于袁绍。张邈与曹操的关系是很亲密,可是,两人之间还有一个袁绍。

    吕布被董卓的部将打败后,打算投奔袁术,袁术厌恶他反复无常,根本就不愿接纳他。吕布只好北上投奔袁绍,袁绍便和吕布一道攻打常山的张燕。

    吕布作战勇敢,常常冲锋陷阵在先,终于打败了张燕。得胜后的吕布要求扩充自己的队伍,再加上吕布的队伍军纪很差,这引起了袁绍的担忧。

    吕布对此也有觉察,便请求袁绍放自己离去。袁绍害怕吕布以后回过头来危害自己,就表面答应下来,背地里安排武士想趁夜杀掉吕布。

    事情败露,吕布打算逃亡河内,和张扬合兵一处。在投奔张扬的途中,吕布特别登门拜访了张邈,两人想谈甚欢,还执手发誓。袁绍听说了这件事情,就更加痛恨张邈。

    这时候,又有陈宫的挑拨离间,起到了关键作用。有了前面讨董卓时的嫌隙,再加上这次吕布的过往,张邈更加担心,总害怕曹操会为了袁绍而攻击自己。

    说起来这种事情也不算多余,毕竟,政治家讲的是利益,在利益面前,友情是次要的。问题是作为张邈来说,应该对事物和自身有一个正确的判断,然后做出一个正确的应对预案。

    这时候的袁绍和曹操,两人抢夺的地盘还不相重叠。也就是说,袁绍和曹操还没有到了直接刀兵相见的时候,你张邈这时候还没有成为利益交换的砝码,曹操不会为了袁绍和这个朋友反目。

    袁绍这时候还有张杨、公孙瓒等强敌,还没有能力来进攻张邈,否则,他也不会假借曹操之手。张邈所在的地域,倒是和曹操的利益相关,但这时候曹操有徐州等更大的利益索求,不可能为了袁绍一句话而和好朋友反目。

    可惜张邈碰到了一个居心叵测的人,这就让张邈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这个居心叵测的人是陈宫。

    陈宫是曹操的部属,这时候曹操再次东征徐州的陶谦,留下陈宫守卫东郡。而陈宫这时候正在和张邈的弟弟张超一起,谋划着背叛曹操。

    陈宫对张邈说:“当今豪杰四起,天下分崩,您拥有那么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士兵,占据着四方必争之地,抚剑四顾,也可称得上是人中豪杰,却反而受制于人,不是太没有出息了吗?今天兖州城里的军队开拔东征,城内空虚,吕布是位壮士,善于打仗,勇往无前,如果暂且将他迎来,共同管辖兖州,静观天下形势的变化,相机行事,这也是纵横四海的大好良机啊。”

    张邈听从了陈宫的话,陈宫率领着曹操留给他的人马,把吕布迎接过来,吕布自任兖州刺史,并占据了濮阳。

    这话应该不错,但在鼎立之势尚未形成之前,天下还是一个乱纷纷的形势,可以说是诸侯林立,任何人要想成就大业,就不能过多的树敌,而是要更多的结交一些同盟者,哪怕是暂时的。

    有些人虽然将来也会成为敌人,但要分清主次,只能是确定一个主要敌人,逐次进行。更主要的是,要想自立,首先要自强,否则,你又凭什么不被人所制?

    另外,像吕布这种人,跟随谁就坑谁,为什么要和这样的人结合?所以,张邈错就错在,他舍弃了多年相知的生死相托的朋友,而选择了一个天下诸侯都看清楚了的具有狼子野心的吕布!

    更要命的是,张邈没有看清陈宫的真面目。陈宫是曹操的部属,曹操留给他兵马他才有了资本,这样的背主之人,你凭什么要相信他?

    这时候的吕布,像是一个丧家之犬,应该是找人容留他,要接纳吕布,也应该是你张邈为主,为什么倒成了“迎接”吕布来当主子?让他来当这个“兖州刺史”?

    假如还是要依附于人,找一个主子,为什么不选择地域内的“长官”,真正的兖州刺史曹操当这个主子?所以说,陈宫是在拿着张邈的钱,谋自己的利。

    而张邈是被陈宫利用,人家把他卖了,他还在帮着人家数钱!对于陈宫来说,吕布能战,但没有谋略,他需要的是一个谋士,而陈宫正好可以填补这样一个空缺。

    曹操身边谋士众多,比他陈宫才高的人不是一个两个,陈宫想在曹操阵营中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谈何容易。而拥戴吕布,能立刻一步登天,成为像后来司马懿、诸葛亮一样的人。

    从这方面看来,张邈的确不具备成就大事的基本素质。陈宫和吕布应该说是一路货色,都是背主求荣之徒,但张邈看不清楚,他甚至都不如一个女人。(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零六章 曹操安身立命的杀伐果断

    (全本小说网,。)

    吕布在巨野被曹操打败后,东逃前往依附刘备,刘备收留了他,吕布却趁机夺取了徐州的都城下邳,并自称徐州刺史。

    曹操亲征徐州,攻到下邳城下,劝吕布投降。吕布有所动摇,想投降,被陈宫想方设法阻拦下来。吕布想求救于袁术,可是袁术恨他悔婚,不来。

    这时候的陈宫对吕布说:“曹操远道而来,是不能坚持多久的。如果将军你率领步兵和骑兵驻扎在城外,我率领其余的人闭门守卫在城内,如果曹操攻打你,我就率兵攻打他的背后,如果他来攻城,你就从后面救援我。这样不过十天八天,曹操军队的粮食用尽了,我们一击就可打败他。”

    吕布认为有道理。吕布的妻子却说:“以前曹操对待陈宫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他还是背叛了来到你这儿。你现在对待陈宫不如曹操对待他更好,却要把全城交给他,舍弃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孤军远出,假如说一旦出现意外,我还能成为你的妻子吗?”

    吕布这才放弃了出城的打算。后来陈宫和吕布都被曹操捉住,两人都被杀,根本原因就是两人都是反复无常之人,城破被俘,又失去了讨价还价的本钱。

    假如按照陈宫的计划行事,雄才大略的曹操,肯定不会看不透这么简单的计策,这样一来,首先失败的肯定是吕布。

    因为攻城本来就是最难打的仗,谁会把放在城外的劲敌不管去攻一座坚城?假如吕布先失败,还有一座城池的陈宫,会不会依此为筹码和曹操交易?

    当然,这两种说法都不可信,或者说都有片面偏驳之处,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

    曹操起兵之初,曾经显示出对于豪门大族的支持和对于士族的拥护,因而得到张邈和陈宫的效忠。因为陈宫和张邈代表的是兖州豪强士族的利益,支持曹操就是一种互相有利的行为。

    但是后来曹操对于士族与自己制衡中自己并不占优势的情况并不满意,他想要掌控,而不是平衡。曹操试过用血腥的办法来夺取优势,这期间他诛杀豪强名士边让,这是个标志性事件。

    这次诛杀边让的事件让曹操迅速被士族所遗弃,陈宫、张邈等迅速倒戈,宁可引来吕布都不容忍曹操。

    因为吕布是出生庶族,一直空有武力和强军,却无名无分。汉帝给张辽等人都封了官,可是吕布自己却没有官位,这样一来张辽要是谋反那就是名正言顺,让吕布再相信手下也不得不防。这就决定了吕布注定只能事倍功半,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引来吕布,而吕布注定翻不起来大浪,这样弱势的诸侯统治下的士族就能强势。陈宫等人就是这个打算。

    这一点与盘踞徐州的陈珪陈登父子迎刘备对付陶谦、再迎吕布对付刘备的道理是一样的。陈登父子看似毫无立场,实际上却是在挑动外来者的厮杀,削弱他们,逼迫他们不得不依仗士族的力量,确保本土士族在徐州的地位。

    不过显然陈宫没能像陈珪陈登父子那样获得成功。两个因素造成了这一点:

    曹操及时地采取措施补救与士族的关系。曹操发现自己低估了诛杀边让的后果,立刻亡羊补牢,大力拉拢和稳定荀氏等颍川大族。

    荀氏原本就有荀彧荀攸等在曹操手下效力,并且在士族有巨大影响力。荀彧亲自守卫后方遭袭的兖州,与吕布作战,这样很快就造成了“外来的吕布和本地的荀氏开战”的假象,反而团结起来对付吕布,把吕布击退。

    另外,曹操的军事优势明显,与刘备、吕布在徐州是自身实力不足,要想站住脚就必须不能得罪当地的士族不同。

    曹操在军事上十分强势,曹操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平叛中度过的。拉拢一些像荀氏这样的大族之后,对于一些刺头的小士族,仍然是毫不留情地诛杀灭族。

    在一次次反抗失败后,曹操统治地区的士族实力大幅度削弱,曹操在士族面前越来越强势。等到曹操进位魏王的时候,连荀氏都无法对曹操进行制衡了。

    这一点三国时别的诸侯都没做到,就一个孙策几乎做到却因为被暗杀而终止,后继的孙权采取了相反的政策。

    所以综合以上,陈宫他们背叛曹操是因为曹操没有信守诺言,损害了士族的利益。当时的士族为了保住自身利益是不会有国家、民族、信仰、正义等概念的。

    总之,张邈可能不足够出彩,但是却因为在曹操起家之处,差点导致其灭亡而出名,毕竟曹操那可是大大的有名啊。就冲这一点,李陵也不能小瞧了他。

    下面再说说第七个诸侯乔瑁,历史上他的记载比较少,但是有一件事令他大为出名。

    乔瑁字元伟,梁国雎阳人,太尉桥玄族子。灵帝末,为兖州刺史,迁东郡太守。

    董卓入洛后,袁绍出奔冀州,东郡太守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董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袁绍为盟主,相机进攻董卓。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本是乌合之众,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

    初平三年长安兵变,董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初平中,讨伐董卓联盟瓦解后,兖州刺史刘岱向他借粮,他不给,于是被刘岱杀死。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刘岱与桥瑁相恶,岱杀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

    《三国演义》中:“后兖州太守刘岱,问瑁借粮。瑁推辞不与,岱引军突入瑁营,杀瑁,尽降其众。”

    值得一提的是,都姓乔,这乔瑁和三国著名的美人大小乔,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说到大小乔,不得不说他爹乔玄,他是东汉末年官员,濮阳太守,而乔瑁是乔玄的族子。

    什么是族子?族子是非亲生同族又比自己小一辈的人。像夏侯尚就是夏侯惇和夏侯渊的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