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强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铁血强宋-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台中联络一番,做好准备,到时候一涌而起?”

    蔡京摇摇头:“这哪里得够?官家是念旧之人,宫中更有那位梁隐相维持……此番动作,还不足让汴梁朝局动摇……再等等,再看看罢……”

    老头子语调轻缓,却作为赵佶身边的老人,蔡京自然是将官家心思把握得极准。这上面,大宋朝堂这么多人,能和他蔡京比肩的,了不得就那么一个梁师成隐相而已。

    他斩钉截铁的下了结论,刘焕只好不说话,只是眼神还不住闪烁。最后终于忍不住嗫嚅道:“那要到了何等程度,才算是好时机?那些武臣重利,眼界狭窄,要是王黼许了晋阳军好处,让这事轻轻平息下来,却又怎么处?”

    蔡京只是淡淡一笑,适意的在软榻上靠了下来:“杨凌此子,观其行事风格,也不是任人拿捏之辈。杨凌所凭借的就是手中兵权,或许也是可以与杨凌争上一争的,可以预见,到时候杨凌拥兵之下,王黼也不见得能顺利拿下此人,可以说,是有斗一斗的资本的,武臣若是自保。本来就是行险是大遭朝廷所忌的事情,硬着头皮撑到底。让朝廷最终只能借重他们,才是自全之道,但绝不可能交权,要是中途而废,反而是自寻死路,要不就让人当真不敢得罪。要不就一开始逆来顺受,这般行事半截又轻轻住手,让对头反而警惕起来,对头再翻出旧账,就当真是死无葬身之地矣!”

    刘焕静静听着。一句话也插不进去,他算是技术型的官僚,对财政上面算是精熟,这般朝堂当中几派争斗,再加上这个文武之争的大局,比起蔡京眼界,何止是天差地远?

    蔡京在这个地位重要,而且也算是忠心耿耿的心腹面前,也没有藏私的意思,细细的继续分析了下去:“所以当今局势,只能是静观其变,王黼若胜,我等就趁此打压,官家对于杨凌也是有些好感的,如此亏待有功之人,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把柄,如果杨凌胜之,武臣坐大,岂是文人能够看得下眼的,到时候,便是如杨可世一般,将其调遣进京,兵权旁置之下,此人也只有认命。”

    蔡京今日说了这么多话,已经是极为难得的事情,毕竟岁数大了,又见了客人,靠在软榻上眼睛就有些半睁半闭,眼看就委顿下来。

    刘焕就准备告退,临行之前,他忍不住突然想到一事,心头盘旋一下,最后还是迟疑着动问出来:“可是老公相,若是杨凌此人真的有胆子与王黼斗上一斗,可见此子并不是容易掌控之人,我有一个想法,我等是不是应该早些下手,将杨凌拿下,那么王黼也就断了进阶的路途,毕竟武臣不能坐大。”

    蔡京眼睛闭着,淡淡开口:“不可,即便是老夫,也只能是让杨凌在汴梁富贵终身,若是随意贬放,这么大一个大宋,还剩下多少可以一战的军马?也就是这么多了罢?将他们糟蹋干净了,谁来卫我辈在汴梁都门荣华富贵,争权夺利?保全他们,也就是保全自己,留下此人罢,总不能让此人寒了心,说不得将来还有倚仗此人之处。”

    “现在时局不比以前了,剿灭方腊之前,那位小种,就在汴梁当中奔走,也没什么门路可钻,倒也是可怜了……某还是让你给那位小种相公带句话,没事尽可到老头子府上来坐坐,闲聊两句……结果促成了童贯流放贬岭南,现在倚仗武人之处甚多,老头子精神不济,就不送你了,且慢去!”

    刘焕忙不迭的客气了两句,告辞退出了书房,自然有使女上前将他引出内宅,交到外宅下人那里,蔡京静悄悄的靠在软榻之上,浑没在意刘焕什么时候离开的,书房里面一片安静当中,就听见蔡京突然喃喃自语:“这两年怪像跌生,某该如何自处,才能终老……”

    就在汴梁暗流涌动,各派人马各出手段的时候,太原所在,杨凌竟然是直接就领了兵马北上,大宋北伐方略还在继续,收复十六州也没有尽善尽美,虽说克复燕京已经给了国人一个交代,可是战事并没有完。

    接到王禀飞鹰急报之后,杨凌赶的便是一个时间差,纵然王黼催得王禀日紧,可是王黼毕竟没有经历过战阵,即便是坐在马车之中,旅途劳顿之下,根本就经不起急行军,更何况王禀一路上尽量使些拖延时间的法子,例如号令游骑哨探往前弄些巨石挡道,总是能拖延一些时日的,哪里比得上杨凌吃喝都在马上。(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零九章 困局所在

    (全本小说网,。)

    前后因果加起来,杨凌竟然险险赶在了王黼之前,阴差阳错之下,更是赶上了上元佳节,一曲《满江红》使得太原涌起了一阵报国热潮,令得无数文士热血拳拳,无数娇娘为之倾倒,王黼即便是赶到太原,也不好在朗朗乾坤之下对其下手!

    杨凌考虑甚为周全,即便是如此,王黼目前也不是他能够撼动的,所幸这个时候便是挥师北上,欲图收复寰州,朔州,如此大功之下,再度回返太原,王黼还敢下手?

    太原城西某处,此处便是河东宣抚使节堂,童贯曾为河东,河北宣抚使,北伐统帅,在河东自然是有开衙立府的职权,这宣抚使节堂便是之前童贯的行府。

    现在府衙分为左右两院,右院便是宣抚副使的居所,到了这个时候,杨凌北上,可是却是将吴玠留了下来,招揽人才,为其所用,毕竟为了长远,总要建立一套自己的幕僚班底。

    紧紧只是第一日,便是有数十人前来投效,大半都是秀才左右的底子,其中还有十几人是举人,大宋冗官到这个地步,甚至有不少进士及第的人员都是得不到门路,奔走数年依旧没有补到实缺,来几个举人没甚大不了的,吴玠亲自坐镇于此,倒也挑出了二十几人有实干能力者,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是没有官职的,都是作为杨凌的私人幕僚,薪水也不用官府负责,直接由杨凌支付。

    这些人到了这个时候,只能是牢牢的和杨凌在一起,只不过还需要考量其品行,值不值得信任。

    而杨凌所在,此时已经离了太原数十里。沿路城镇,都是在出具了凭证之后,给予粮草上的接应,每到一处都是万人空巷的地步,河东已经近百年没有战事了,也是好久没有看到大军过境的场景。纵然平日里有边军,厢军驻扎,可承平百年,还有几人能开弓举矛都是说不清楚的。

    韩世忠那边都是神策军的菁华所在,更不用说还有白梃助拳,现在晋阳军要稍稍弱一点,靠的还是以前环庆军的底子,杨凌从神策军之中抽调了三千人,才堪堪将这支晋阳新军的士气挽回。

    现在他的身边也不是名将如云的场景。只有岳飞一人,除此之外,便是前台州防御使,环庆军前军都统王德最受杨凌信重,其他的就是亲卫汤怀了。

    其实杨志的本事,杨凌也能够料到,只是还需要证明自己,将来如何。总有提拔他的机会,现在杨凌考虑的还是自家的局势。

    老种到了这一步。即便是想帮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西军早就成为一个牢不可破,最大目标还是为了自身存续发展的准藩镇团体,这已经是一个毋庸讳言的事实,不然朝中也不会用这么多心力来防备西军。

    西军要维持下去,西军的将门团体要长保富贵下去。原来的根基是西夏猖獗,朝廷再怎么样也不能触碰西军利益,现在这个根本没有了,西军就要别寻他途。

    西军被调出来远征两三年,江南燕地。狠狠厮杀了两场,元气大伤,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到自家故地,将养元气,将已经被朝廷童贯等人揉捏得七零八落的西军再粘合起来。

    按照正常的发展途径,西军本来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在真实历史上,西军在不光彩的伐燕战事之后,只有一部得返陕西,还有相当多的军马留在河东或者河北。

    被朝廷分割之后,西军军心士气大跌,每一部都没有足够力量了,女真南下之后,河东河北留守的西军,除了王禀尚在太原苦守了一番之后,其他的都望风即溃,才回到陕西还没舔完伤口的那一部西军被种师中领出来勤王,结果在援太原的时候全军覆没。

    可是现在,局面却不同了,朝中诸公,盯着的就是杨凌和那支神策军了,将他们剥离开,好在杨凌安排得妥当,数年之内,神策军依然为杨凌如臂指挥,毕竟一则离得最近,汴梁生硬难得到这里,朝堂人认为杨凌也实在不能让人放心,神策军威名一时间都盖过西军了,朝中诸公,当然先要将这出头鸟先敲打下去。

    所以才有了神策军镇河北,晋阳军镇河北,西军几乎全部还镇陕西的风声传出来,西军上下,无不松了一口大气,直呼天之幸天之幸。

    究其所以,还不是因为杨凌横空出世,一下成为了吸引朝中诸公全部忌惮和仇恨的存在!

    为西军将来计,怎么样也要维持住杨凌这个很能拉仇恨的存在,西军才有足够时间舔伤口,将养元气,直到可以长保西军将门地位,维持他们在陕西诸路这种有着特权的存在方式。西军将门团体,当然还谈不上有什么藩镇割据之心,但是对维护团体利益,除了造反之外,的确是可以不惜一切手段。

    西军虽然基本可以确定主力大部回镇陕西了,可是他们也知道,一旦北面有事,朝廷还是要拉西军出来,此番回到陕西,没有五六年是将养不回来这个元气的,要知道出师时候十五万以上的西军健儿,能回乡的不过就剩下一半!

    军心士气,都低落到了极点,再轻易拉出来,连伐燕时候的战力水准都维持不了,而北面新崛起的那女真鞑子,据说战力还远在辽人之上!

    朝中诸公为私心计,晋阳军和神策军都摆放在不合适的位置,让神策军担起了燕地乃至河北的防守重责,其次就是晋阳军坐镇河东,纵然杨凌手下不乏良将,但是七零八落重组的以环庆军为骨千再设立起来的河东军镇,相当时间内,都是实力异常薄弱。

    如果说晋阳军要是垮了,西军还得来救驾,西军上下所想,就是能在陕西呆得尽可能的长,别来北面倘这个混水。

    而这关键所在,就是要增强杨凌实力,让杨凌亲领的晋阳军和遥控的神策军,足以为朝廷北面屏藩,让西军再不至于从陕西轻动出来,而且杨凌的存在,也替西军分薄了多少压力,杨凌顶在前面位置越稳,西军躲在他身后日子就过得越安稳。(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一十章 小人之言(上)

    (全本小说网,。)

    杨凌其实要考虑的事情也不是很多,神策军没什么问题,就是晋阳军要在太原要立稳脚跟,要重振士气,要兵马粮草扩充,要一场场大胜!

    王黼之流,乃至朝廷在处心积虑,在防范这些大宋的能战之军,那些能领军作战的武臣,那些深得军心如杨凌之辈,而这些军马,这些武臣,乃至杨凌,如何又不能拿出手段,应对这个朝廷?

    晋阳军的底子就是环庆军的前身,其实也是打得苦战的,今天不准备按程休息了,就准备一口气走到雁门关。

    前面传骑已经通报大军要来,那里想必已经安排了大军下处,杨凌这等人物过境,又是一方副使相,还是秉承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宗旨,雁门关的文武,自然也是要应酬一二的,大军在这里,说不定还有一两天的耽搁。

    到了雁门关,就算是开始踏入大宋势力之外之地了,但是在这边关,已经是近百年没有战事,倒是自有繁盛之处,大军上头,那个不是有个几十贯资产,即便是曾经的环庆军败军,天恩浩荡,腰里也是有几贯的,都想着在雁门关这等所在好好消遣消遣,今日拔营,晋阳军都显得精神百倍,高高兴兴的。

    大宋道路条件,地方丰盛程度,甚而行政能力,都远后世,后世一般很少看见上万大军聚集在一起同时开拔,原因无他,道路条件和地方供应能力都不足,往往都是分成一千人左右,一起一起的向前进,此时大宋却是不然,马步过万,全副旗号。行进在大宋土地上,真是自有一番壮盛景象。

    就连杨凌,也是第一次感受这种全军齐集,耀武扬威前行的感觉,要知道在燕地转战的时候,军情如火。哪里有让你集结全军慢慢同时进的功夫,往往都是带领身边轻骑,几百里奔袭转战,将骑兵的机动性挥到极处。

    ……

    汴梁皇宫,赵佶也是有些郁闷之极,谁想到一场王黼童贯竭力主持的燕云战事打成这样,前面的兵将也渐渐有失控的态势,最后还不得不将蔡京请出来才算好容易摆平一切,将大把大把的钱财送上来犒赏将士。最终才算将西军打发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