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桀宋-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子偃坐在君位上,俯瞰群臣,但是却一直愁眉不展的。变法的效果已经初显,但是这是宋国自身体制上发生的变化,宋君偃想要招贤纳士,所以早在变法之初便开出了很优渥的待遇,只要你有一技之长,能治理地方也好,能领兵打仗也罢,能言善辩也好,擅于谏言也罢,哪怕是会制造器械或者改良农具的,这样有着一技之长的人,宋国都会统统重用!

    但是,让宋君偃倍感不解的是,这个招贤令好像没什么用处啊,颁布下去反却是应平平的。

    这是宋君偃回朝之后开的第一次大朝会,问题也是颇为严峻的,毕竟人才,乃是国之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才,宋国何以强国,何以变法,何以在未来的数十年之内与更加强大的秦齐楚三大强国争霸?

    哦,对了,还有一个尚未胡服骑射的赵国,那也是一个军事强国。

    李敖是相国,在宋君偃说出要商议的事情之后,脑子一转,顿时站出来道:“君上,天下贤才不是这么好拉拢的。列国皆有招贤令,皆有招贤馆,而天下贤才却不一定为之所动,何以也?夫大国,人才济济,昔日齐王求贤,应者云集也!”

    “而我大宋,在天下人的眼中依然是嬴弱之国,是故,天下贤才虽然张望,看到了君上以及宋国上下想要变法强国之心,看到了君上想要招贤纳士,以固国本之心,看到了君上求贤若渴之心,但是依然心有顾虑,所以驻足不前耳。”

    宋君偃闻言,点了点头道:“既如此,何以让天下贤才了解寡人欲强国变法,重用贤才的诚意?”

    李敖道:“君上,光是张贴招贤令是没多大用处的。今天下贤才皆在诸子百家之中,他们学富五车,好高骛远,凡天下强国的朝堂之上,皆是不缺乏诸子百家的身影!然则,不能得到君王的重用,譬如齐国的稷下学宫,便有着诸子百家的一大批贤才,学术鼎盛,却无一不才华横溢,有一技之长者更是多如过江之鲫!”

    “如秦齐楚,大国也,列国士子皆是趋之若鹜地投奔,却无一席之地。何以也?秦楚排外也!秦国虽然经过商君变法,但是在天下人的眼里,依旧是那个虎狼之国,秦国依旧是化外之地,秦国地处西北,边陲之地,加上魏人肆意摸黑,所以不知情的关东士子也多不胜数的,所以在秦国的天下贤才并不多,投奔秦国的也多半是犀首(公孙衍)、张仪、魏章这些魏人!”

    “至于楚国,一向排斥外来的臣子。楚国的公卿大夫的势力依旧强大,历代楚王虽然有意提拔入楚的贤才,却大多被奉为客卿,并不能得到重用。”

    “如此一来,天下贤才的出路,只能是三晋和齐国!天下列国,不必多说。燕国固步自封,没有强盛国家的欲望;越国乃是蛮夷之地,偏居一隅,基本上没有什么贤才会去那种穷乡僻壤;中山国乃是赵国的国中之国,如中山国何不入赵国?更何况中山国本来就是鲜虞人建立的,并不被天下士子认可。”

    “而三晋之中,魏国是昔日的霸主国,聚集了大量的能臣名将,可惜魏王不能珍惜,或许是人才济济,挑花了眼,所以许多贤才也是在得不到重用的情况下,出走魏国的。”

    说到这里,李敖有些痛心地摇了摇头,他本来是魏人,也希望回到母国去一展宏图,但是当今的魏王实在是有些昏庸了,老眼昏花了。当然了,或许是被下面的人蒙蔽的,也或许是魏王一点都不在乎,还在整日地做着霸主的美梦,不可自拔。

    去过魏国,入仕魏国的人都知道,去了魏国你也不一定得到什么重用的。最多是做一个客卿,或者是做一个舍人,反正在朝堂上是没什么话语权的,基本上跟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差不多。

    可以说,在整个天下列国之中,魏国是最怠慢贤士的地方了。每个国家的君王都是礼贤下士的,恨不得天下贤才都在自己的手底下做事,但是魏国偏偏不珍惜,在魏国出生的能人也不少啊,一个商鞅,一个张仪,一个公孙衍,还有一个战功赫赫的魏章,但是魏国偏偏留不住这些大才!

    这些魏国人,去到了秦国,便是坑害了魏国!

    商鞅就不必多说了,通过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有了进击魏国的能力,几次三番攻略河东,大破魏军,多年来斩杀的魏军士卒也不下二十万。

    张仪更厉害了,后面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倒是让魏国损兵折将,还丢城失地,把一个魏国坑害得不要不要的。

    公孙衍也指挥过河西之战,大破魏军,斩首八万,还生擒了魏国大将龙贾,战功赫赫,对于魏国人来说却是凶名赫赫的。

    商鞅、张仪、公孙衍这三个是让魏人最痛恨的,后来的公孙衍还好说,还挂过魏国的相印(好吧,其实张仪也挂过,不过是作为间谍坑害魏国的),合纵伐秦。

    总而言之呢,魏人留不住贤才,尤其是那些心怀抱负,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他们是不论国界的,在这里混不下去,可以去别的国家混嘛!

    这就跟后世的公司一般,君王是老板,臣子是员工,员工得不到重用,不能升职加薪了,待遇不够好了,也可以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去的嘛,没必要一棵树上吊死!

    李敖又道:“韩国经过申不害变法,‘法术势’用于吏治,削弱贵族势力,大大的加强了韩国公族的权力,韩国重于吏治,所以对于臣子的要求极为苛刻,是以天下贤才稍有入韩出仕的。而赵国,内乱不断,又处偏远之地,民风剽悍,多能征善战者,赵侯亦重用武将,所以赵国不会怠慢贤才,却也不可能重用贤才!至于卫、鲁、薛这些小国,则只能生出贤才,不能留住贤才,因为他们没有这个舞台给贤才一展身手!”

    在这个时候,天下列国称王的只有魏、楚、齐、越四国,楚国和越国不必多说了,本来是蛮夷国家,早就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了,很早的时候就称王了。

    但齐国和魏国不一样啊,这不,前几年的时候,齐魏彭城相王,互相称王。本来秦君赢驷也要来到彭城相王的,却不料路途遥远,又被有心人耽搁了,所以误了时辰没有相王成功。

    彭城相王,彭城可是宋国的地盘呐。

    在这个时候,赵国在位的还是赵肃侯,也就是赵武灵王的老爹,不过快死掉了。

    韩国是诸侯之一,是韩侯。

    宋国是公的爵位,可以称之为宋君。

    所以天下人都承认了齐王、魏王称王的事实了,没办法,齐魏两国太强大了,没有人敢联合起来征讨齐魏。而秦国也有这个实力称王的,但是秦国一向被天下人看做戎秦,西北边陲之国,因为秦国是与西北的戎狄混居的,身上自然而然地也流淌着戎狄的血脉了!

    但是,现在的人还不知道,在几年后,将会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西元前323年,公孙衍为了合纵大计,发起“五国相王”。参与相王的有魏、韩、赵、燕、中山,从这年起,赵、燕、中山三国也开始称王了。

    宋君偃道:“如此说来,天下贤才岂不是大多数都聚集到了齐国?”

    “正是!”李敖深以为然地道,“齐国历代君王都礼贤下士,故成稷下学宫,诸子百家的学术也在稷下学宫里面发扬光大。今天下争霸,百家也在争鸣!而我大宋距离齐国很近,百家之贤才又何以不入宋?”

    “臣以为有几个原因。一则宋国嬴弱,去年的时候还有灭国的危险;二则宋国处四战之地,又多年来毫无进取之心;三则,亦是最主要的,便是天下贤才没有看到我宋国君臣的诚意!”

    《桀宋》已经在创世中文网签约了,大家可以放心收藏了。

    羔羊在这里希望书友们相互转告,帮忙广告,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力量!求点击、求推荐、求书评,各种求!

 第55章 风水轮流转

    李敖的分析很有道理,天下贤才皆汇聚齐国,尤其是稷下学宫最为厉害,人才济济,诸子百家里面的许多贤能也在稷下学宫。(全本小说网,HTTPS://。)因而,李敖谏言宋君偃,颁布招贤令的同时,也可以发出邀请函,或者派人专门去临淄邀请贤才。

    身怀大才者,多半恃才傲物,很少有不请自到的,就算不请自到的,也会先到该国查探一番。毕竟有能力的人都有周游列国的习惯,譬如李敖,这是一个不安分的主,早年便离家出走,靠着一身的本领也活得很滋润!

    周游列国的士子,都会被各国的公卿大夫奉为上宾。列国设立的招贤馆就不必多说了,在一些公卿大夫的家里,还有门客、幕僚,这些门客是任凭去留的,商鞅、张仪还有日后的范睢都给人当过门客,而一旦被相中,那么这个门客也能飞黄腾达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宋君偃也是没法子,他也听说过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招贤纳士的典故,但是他一国之君,在没有得到臣下的谏言,便建筑黄金台,名为招纳天下贤才,恐怕收效甚微。

    因为燕昭王是“千金买骨”的,拜郭隗为师,许以封赏,高官厚禄,这才有了天下贤才皆入燕地的盛况。

    宋国朝堂上的贤才真的是寥寥无几,都是老臣啦,李敖、苏贺这些已经被重用了,用千金买骨的套路显然是行不通的,而前来投奔宋国的那些家伙又大多是本事平庸的,让子偃捏着鼻子给予高官厚禄,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时,看见子偃和李敖果真有意要招纳天下贤才,廷尉边让坐不住了。自从唐鞅被杀,宋国的公卿大夫都已经风声鹤唳了,害怕成为宋君偃的下一个打杀的目标。

    而宋君偃也乐得自在,将边让、来叔齐、鱼宵一干人等统统贬斥,三公九卿之中,只有边让做一个廷尉,来叔齐做一个太仆,都是没什么兵权的,甚至于实际的权力都不是很大,在一定的程度上都被架空了!

    想想看,一个类似于后世公安部部长,一个类似于后世水利部长,这两个职位的油水很高,但是实权真的是小的可怜,至少手握大权的宋君偃可以随时杀死他们。

    自从唐鞅被车裂,宋国的贵族势力消停了一阵子,不过李敖提出的招贤令,似乎还是认真的,只是收效甚微而已。本来宋国的公卿大夫们是不怎么想管的,但是李敖又提出了亲自邀请的方式,还有高官厚禄以待的诱惑,难保不会有人动心,毕竟这个年头不利欲熏心的贤才还真是寥寥无几的。

    公卿大夫们急了,频频给边让和来叔齐使眼色,边让也是一个急性子,当即站出来道:“君上,为什么要招揽这么多的贤才?我宋国便是人才济济,朝堂之上,诸公亦是文武并列,各有所长。若是到时候招纳的贤士太多了如何是好?”

    “我宋国的官位就这么多,前些日子虽然削减了几个官衙,但是又增添了几个新的官衙,官制已经定型了,缺人的官位也不多了,届时我宋国何以厚待入宋的贤士?总不能跟齐国这种大国一般,当做舍人养起来吧?我们宋国可没有齐国那般财大气粗啊!”

    边让的这些话说的没毛病,现在宋国的一些官职还是虚位以待的,但是一旦有大批的贤才涌入宋国就不一样了。宋国虽然没有排外的习惯,但是对于外来的臣子一向是不怎么喜欢的,毕竟可能抢了他们的饭碗,或者他们的一些亲戚朋友的饭碗。

    这话怎么说呢?

    原本在宋国的官位,就一直是被各家的公卿大夫包揽的,有油水有实权的都被占据了,但是自从李敖变法,革新吏治之后,整个宋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好多原本的大臣都被降职了,俸禄和爵位都没变,只是官职被贬了。

    好家伙,这一下还要招纳更多的贤才进入宋国,来跟他们争一争饭碗,还要不要人活了?!

    公卿大夫是群情激愤啊,宋国的官位是有限的,僧多粥少,多一个人就要少喝一点了。这让人如何容忍,更严重的是,一旦宋君偃铁了心地要进行更深度地变法,他们这些老家伙的官位肯定不保了,说不定哪天就要打包东西回家养老去了。

    毕竟宋君偃曾经说过,宋国是不养闲人的,没这个本事就不要做那个位置,在其位,要谋其政,不可尸位素餐!

    给那些所谓的贤才腾出位置,这叫公卿大夫们如何甘心?不甘心啊!

    哼,你们也知道焦急了。看着公卿大夫们一片心急火燎的神色,子偃的心里没来由的一阵舒爽,妈了个巴子的,老子刚刚穿越的时候,在朝堂上没少给这些家伙“吃瘪”,一呼不应,一问三不知,爱理不理的,这特么的哪里是一个一国之君,分明就是傀儡好不好?!

    但是风水轮流转啊,现在是你们求着寡人了,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