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水行周- 第10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听得上面传来嚷嚷声,说赶紧起来吃干粮,一会准备打仗了,王七郎一个激灵,率先登梯来到甲板上。

    如今东方露白,天色渐亮,果然是破晓时分,肚中空空的王七郎还没来及去排队领干粮,却为眼前一幕所震撼:

    前方(东方)海平面上,现出一大片陆地,陆地中央一座平顶山分外显眼。

    这情景,王七郎很熟悉,前方陆地上的这座山,分明是耽罗岛上的那座平顶山。

    好快、来得好快!从琅铘港出发到现在,不过数日时间,怎么这么快就抵达耽罗了?

    王七郎心中如是想,看看左右,看着那一艘艘破浪前进的船只,又看看前方耽罗岛左侧(北侧)港湾,似乎能看到桅杆如林,他此时只觉得后背凉飕飕的。

    这个时候,驻扎耽罗的百济水师,怕是还没反应过来啊!

    一旁,一名拿着纸皮大喇叭的官军士兵,高声嚷嚷着:“大家伙快点吃干粮,吃饱了才有力气干仗!给那些鸟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第二十九章 误会,这都是误会

    浮海东征的周国船队,没有走传统的沿海航线前往耽罗,而是凭借先进的航海术横渡黑水洋,截弯取直抵达耽罗,然后按照预定计划展开出其不意的突袭。(全本小说网,https://。)

    驻扎耽罗的百济水师,猝不及防之下被周国船队歼灭,但随后而来的登陆战,却让周军陷入泥潭。

    协防耽罗的百济军队,已经在滩涂上筑起石墙,周国军队的数次抢滩均以失败告终,接连交战数日之后,周军始终无法登陆,被困于海船之上,停泊在耽罗近海。

    就在这时,台风来袭,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天地为之变色。

    密集如线的暴雨,将海天笼罩,耽罗岛畔海面上,惊涛骇浪之中,远征至此的周国船队支离破碎,一艘艘海船被巨浪撕裂,船上大量人员及物资沉入海底。

    上万远征军,就这么完蛋了。

    狂风暴雨之中,岸上的百济军队士兵,亲眼目睹周国船队的覆灭,不顾一切冲出防御工事,在暴雨之中振臂欢呼,感谢天神降下“神风”,将强敌一扫而尽。

    一场“神风”,吹散周国远征军,消息传来,市舶司、豳王温为千夫所指,面对汹汹物议,只能引咎辞职,黯然返回长安赋闲,从此。。。

    宇文温停下笔,将刚拟好的剧本揉成一团,扔到案边的纸篓,看着窗外瓢泼大雨,片刻后又陷入沉思。

    海边的天气,说变就变,前几日大军出征时还是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如今却是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显而易见,是一场台风来袭。

    宇文温此时身处胶州琅琊港,而据之前的“测绘”,琅琊港和耽罗岛的纬度相近,琅琊港纬度偏北一些,也就是说台风袭击了胶州地区,同样会对东面偏南的耽罗岛有影响。

    身处岸上的宇文温,此时于安全的房间里感受着台风威力,心中有些不安,因为他派出的船队,若是无法及时登陆耽罗岛,恐怕会如同袭击日本的蒙元军队那样,被一场“神风”(台风)吹散。

    所以,现在耽罗那边的情况到底如何呢?

    没有无线电通信,宇文温无法得知遥远东面的耽罗岛实情如何,而王府来不及在小黄培育出信鸽,所以己方船队也无法借助飞鸽传书,给他传递消息。

    故而宇文温只能靠猜测,若按战前拟定的作战计划,只要跨海航行时没有遇到海怪、风暴之类不可抗力的影响,此时的耽罗岛,战事应该已经尘埃落定了。

    耽罗岛上的政权(如果算的话),即便早有防范,面对使用火药武器轰天雷和投石机的周军,根本就没法反抗,“灭此朝食”的速胜,显而易见是必然会发生的。

    即便对方有协防的百济军队,即便对方提前在滩涂筑起石墙或者木栅,也扛不住登陆周军的“火药突击一波流”。

    而协防的百济军队越多,死得就越多,也省得日后不死心轮番来袭,让驻扎耽罗的周军防不胜防。

    想着想着,宇文温心情渐渐好转,自从上次得知回航的船队在耽罗岛附近遇袭,损失了五艘船、十余万两白银之后,他可是真的“出离愤怒”了。

    被人打脸,当然要打回去,但得打准,打在幕后主使的脸上才行。

    幕后主使是谁呢?宇文温没有直接证据,但却有间接证据。

    他这几年,安排了一支船队多次前往倭国做买卖,船队多次在倭国博多沿海被不明身份船只跟踪,综合多方因素考虑,宇文温判断,之前尾随、如今拦截己方船队的人,恐怕目的不简单。

    已经超过了求财的层次,极有怀着阻断东西航线的意图,其背后若有幕后主使,可以确定就是百济。

    百济和倭国,百年来关系一直不一般,可以视为“恩爱夫妻”,而作为“第三者”的周国,如今插足这段“美满婚姻”,势必引得其中一方也就是百济的不满。

    百济对倭国的影响很大,许多前身是渡来人家族的倭国新贵族,和百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百济又不断向倭国输出佛教这种“先进宗教”,并且接受倭国的“留学僧”,两国关系愈发密切。

    一段好得如同蜜里调油的美满婚姻,如今被周国半路插足,百济不发飙才怪。

    宇文温之前弄来一尊檀香佛像,让张鱼送到倭国,引发对方强烈反响,将其当做神器供奉,宇文温如此大手笔的礼物,百济哪里弄得出来。

    就像一个苦逼丈夫,眼见着霸道总裁给自己娇妻送超大钻石、送豪宅、送豪车,还张罗着二人烛光晚餐,而自己囊中羞涩、两手空空,该怎么办?

    不要怂,拿刀捅。

    宇文温若是那个丈夫,必然做出如此选择,所以意图染指尉迟炽繁的宇文赟死了。

    而如今换做百济成了苦逼丈夫,对方必然也会做出类似选择,明面上玩不过就“暴力破局”,宇文温对此感同身受,同情之余,决定也来“暴力破局”。

    不然念头不通达,觉都睡不好。

    所以,市舶司在古来名港——琅铘港挂出“琅琊榜”,募集亡命之徒跟随官军浮海远征,折腾了不短的时间,动静很大,就是故意让港区里海寇的细作将消息传到百济那边。

    让百济有时间做准备,派出军队协防耽罗,水陆一起出动,在耽罗岛上守株待兔,然后被他一锅端。

    耽罗岛上耽罗国,和北面的百济隔海峡相望,如今是对方的属国,百济当然要罩着,而耽罗岛,就是后世的济州岛,如此海上要地,宇文温一旦有机会、有借口,那自然是要打主意的。

    如今借口有了,还是名正言顺的借口,所以若能顺便收拾一下百济,让对方识相一点,那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可万一好事变坏事,远征耽罗的周国船队被“神风”灭了的话,那该怎么办?

    宇文温对此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真这么倒霉,那他就遣使到百济、耽罗,表明一个态度:

    误会,这都是误会,大家不要过分猜想,免得伤了和气。

    然后马上组织第二支远征军,报仇。

    他起身走到窗边,静静看着窗外瓢泼大雨,片刻后摸摸颔下小胡须,微微一笑。

    对于市舶司来说,东海之上,没有一支远征军拿不下来的岛屿,如果有,那就再来一支。

    耽罗岛,只是市舶司建立东海贸易新秩序的第一步而已,无论代价多大,都必须拿下。

 第三十章 误会,这都是误会(续)

    数日后,琅铘港,数艘海船缓缓驶入港区,其样式和港区里停泊的船只有些不同,许多人一眼就看出这几艘船不是青、徐沿海地区的海船。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这些海船的尺寸不小,看样子不是百济、新罗或者高句丽的海船,因为对方还造不出如此之大的船来。

    联想到如今东南风大作,港区内许多有见识的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那就是这些海船来自南边,很南的南边。

    会稽一带的海船,不是这种样式,所以这几艘船应该来自更南的岭表沿海地区。

    想到这里,许多在港区采买海产的商人,机灵些的就赶紧往市舶署而去,要在那里“拿号”,和可能来自岭表的海商做买卖。

    自从朝廷设置了市舶司,而市舶司在琅铘港设胶州市舶署办理市舶事务,琅琊港的规矩为之一变,渔霸消失,所有买卖都得在市舶司的见证下进行。

    所以每一艘入港的海船,都要在市舶司那里办理卸货事宜,清点货物并估价,缴税之后才能售卖货物;而想要接洽买卖的客商,就得在市舶司那里“拿号”并登记,然后才能和船家谈买卖。

    不许强买强卖,不许胡乱插队,交易结束,买家要根据交易额缴税,然后可以将货物转售外地,赚取巨额利润。

    市舶司的建立,为青、徐沿海的几处海港带来了新秩序,许多人都从这个新秩序里获得好处,所以遵守这一秩序的主动性还是不错的。

    对此,刚抵达琅琊港的岭表海商冯德郎也深感颇有必要。

    他作为广州市舶署登记在册的海商,有着特制令牌和通行公文,船上货物盖着广州市舶署的印鉴,所以在琅琊港办理手续时很便捷,税费还打了八折。

    办理完相关手续,冯德郎让随从处理相关事宜,自己则于迎上前来的故人马欢寒暄起来。

    马欢两年前到过岭表广州番禹,和冯德郎打过交道,马欢在番禹呆了一年,双方时常碰面,如今在此重逢,真是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马欢是黄州人,为东家雇佣做了大掌柜,虽然东家不是“那一位”,但他依旧混得风生水起,因为“那一位”总是照顾自己人,许多黄州及附近州郡的大户们都赚得盆满钵满,连带着掌柜们都发达起来。

    而如今,在胶州市舶署内,两个自己人开始攀谈起来。

    不是本地人却是东道主的马欢,还没来得及为远道而来的冯德郎接风洗尘,就开始回答对方的问题。

    冯德郎此来胶州,很不容易,从番禹到琅铘港,至少上千里的海上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更别说前不久那一场大风暴,差点就把冯德郎一行给“全灭”。

    航海就是这样,风险高但收益也高,冯德郎如今急着问问题,是和马欢谈一谈冬天的“北冰南售”项目。

    因为冰块,在岭表交广地区真的大受欢迎,以冯德郎为首的海商们大赚了一笔。

    物以稀为贵,在气候炎热的岭表交广,甚至更往南的林邑国等地区,人们从来就没见过冰,而去年冬季从河南地区采集的冰,运到岭表地区之后,在今年的炎炎夏日里,发挥了神奇的降温作用。

    冯德郎出身高凉冯氏,知道冰块为冼太夫人消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如此,几位族里长老,同样得冰相助,在夏天没那么遭罪了。

    不仅冯氏,还有泷州陈氏、钦州宁氏,以及一些酋帅们,都在炎炎夏日感受到了冰带来的凉快,更别说各种新奇的冰镇汤饮,让人喝了欲罢不能。

    而冯德郎做买卖常驻的林邑国,国王和权贵们享受到冰的凉快之后,已经离不开这神奇的宝贝了。

    所以,岭表各地豪族、大户,对于冰的需求暴增,大家纷纷开挖可以大量藏冰的冰窖,就等着冬天南下的海船,为他们送来神奇的冰块。

    需求暴增,意味着利润暴增,前提是能提供足够的货物——冰,冯德郎亲自北上,就是为了此事而来,无论如何都要确保冬天时,有足够的冰块运抵林邑国。

    先前,冯德郎旅居林邑国,恰逢周军讨伐林邑国,当时的西阳王宇文温率兵攻入典冲,冯德郎由此才和以西阳王为靠山的黄州商贾搭上了线。

    后来,林邑国遣使入中原,抵达长安,受大周天子接见,使者表明林邑国愿为天朝藩属,称臣纳贡,于是往返于番禹、龙编和典冲的海贸再度兴盛。

    而冯德郎作为市舶司广州市舶署的“金牌商人”,常驻典冲,为广州市舶署和林邑国签下了一笔巨额买卖,那就是提供大量的丝绸、玻璃器皿以及冰块,换取林邑国出产的奇珍异宝。

    这笔买卖对于冰块的需求量很大,所以绝不能出问题,如今冯德郎急着确认的事情,就是今年冬天胶州市舶署发给他的“货”,到底能不能保证足额。

    不是冯德郎不相信市舶司,毕竟市舶使是“那一位”,但如今岭表一带对于冰块的需求量实在是太大了,他就担心货源不足,市舶司为了确保朝廷所需份额,影响到自己的买卖。

    “冯兄,虽然朝廷明年就要在岭表实行“冰赏”,但扣除官府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