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水行周- 第13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父亲即便拗不过他,恐怕也会因此得了心病,直到去世都无法释怀。

    “多谢。。。多谢余东主提醒!”

    邓全道谢后鞠了一躬,转身向国子监外快步走去。

    宇文维行看着这位离去的身影,有些疑惑的问宇文温:“父亲,孩儿有一事不明。”

    化名“余东主”的宇文温笑道:“你是想问,为何父亲不劝他入读国子监,将风险降到最低,然后又能研习自己喜欢的算术,对吧?”

    “是的,父亲特地在国子监设了几门专业,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这位邓考生擅长算术,为何。。。。”

    “因为他肩负着一个宗族的希望,不可以因为个人的喜好而任性,这就是一个男人必须扛起的责任!”宇文温缓缓说着,口气不容置疑:

    “这个责任不可以推脱,不可以轻言放弃,即便有天大的委屈,也得忍着!”

    宇文温说完,见儿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拍拍其肩膀,向国子监内走去。

    他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办教育推行学政,将来建立起的教育制度并不仅仅是为科举服务。

    科举,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对应的是应试教育,但一个国家的官员不能全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所以,还得有另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同时也是给读书人另一条出路。

    那就是专业教育。

 第三百一十四章 出路

    宇文温推行的学政,不仅有对应科举的应试教育,还有培养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简单来说,是让天下的读书人多了一个出路,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历史上的科举走到明清之际,已经变得很僵化,完全服务于科举的教育,就是死读书的应试教育,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人才,除了考试,什么都不会。

    这种应试教育的后果,就是禁锢思想,排斥自然科学,中原的科学发展开始停滞不前,被西方越甩越远。

    大量的读书人,为了科举中选,从小到老,不停在故纸堆里折腾,为了当官,把一生都耗进去,宇文温不希望自己亲自“复活”的科举走回老路,所以他要在制度建立之初就将其“改良”。

    若把科举的会试类比高考,那么通过会试(高考过关)并在殿试中选(公务员考试过关)的考生,可以直接入仕当官。

    而殿试落选的贡生,可以选择进入大学(国子监)就读相关专业,毕业后包分配(以伎术官或学政官入仕)。

    或者以贡生的身份入军校,接受新式军事教育,毕业后以新军军官身份入仕,投笔从戎。

    姑且略去投笔从戎,这就是宇文温规划中的第二条路,既然有了“一本大学”(国子监),那就有“二本大学”(黄州州学等少数超一流州学),“高中”(各主要总管府治所所在州学)。

    对于普通学子来说,他们若连举人都考不上,完全可以放弃科举,靠着“升学考试”考入国子监或者黄州州学,选定专业,接受专业教育,靠“毕业分配”,一样可以当官。

    这种专业教育,实际上是制度化的学校教育,避免读书人在科举这条路走到黑。

    对于各地宗族而言,倾尽全力供养几个好苗子,全心全意备战科举以求进士及第入仕,是必然的选择,因为只要一个人当官,宗族就有了保障。

    但那些资质稍差,甚至连考举人都无望的学子,难道就要从小读书读到老,变成白发苍苍的童生,虚度大好年华么?

    不行,这是巨大的浪费,在文盲率高得惊人的时代,每个读书人都是潜在的人才,宇文温觉得这些潜在人才最好都能利用起来。

    但是,这些读书人学的是儒家经典,或者是自古传下来的算术等知识,在蒸汽机已经出现的时代,这些知识没有什么用,或者说已经过时了。

    千年前,没有昼夜不停运转的大型制造业工场,没有宛若火焰山的大型制铁所,没有复杂的纺织、针织机械,不会有以煤为食的机械。

    同理,抽水机、起重机、“暖气”和“空调”、火轮船航运、轨道运输、大海贸、商业和各种新兴行业管理,都不是“传统”读书人能够理解的。

    而新兴行业产生大量计算要求,其问题之复杂,也不是传统算术能够解决的。

    社会正在发生异变,朝廷需要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官员来管理各行各业,所以宇文温认为入官场后走伎术官路线,会有大把刷政绩的机会,配合循资格制度,实际上也有很好的前途。

    前提是这些读书人必须接受专业教育,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顺利毕业。

    那么,冲刺殿试或者会试无望的学子,可以参加各主要州学的入学考试,就读之后,进行规定课程的学习,然后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参加升学考试。

    通过升学考试,进入“二本大学”或者“一本大学”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学习。

    经过严格的专业教育,毕业后以伎术官入仕,自己也算是个官,能用专业知识为朝廷效力,有俸禄能养家糊口,没有白白浪费时间读书。

    官办学校进行大规模的专业教育,在古代似乎没必要,但如今,蒸汽机已经出现,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各地官府需要大量的伎术官,这是传统教育难以提供的。

    而专业教育能够稳定的提供技术人才,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所以要随着科举制一同布局,以便跟上形势发展。

    宇文温方才遇到的邓全,作为族学尖子生,肩负着全族的希望,必须继续备战科举,伎术官虽然也是官,但很明显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入仕需求,所以宇文温劝对方回去,备考三年之后的会试。

    但邓全的族学同学,那些考不中举人的普通学子,不该把一生都浪费在科举上,可以选择另一条上升通道。

    如果不想以伎术官入仕,不要紧,可以选择接受师范教育,以学政官入仕。

    师范教育是专业教育中的一种,而学政官至少名声听起来要更好些,毕竟是教书育人。

    如果这些学子实在考不进州学,没关系,还有各类长期招生的技工学校,这些学校同样需要具备基本读、写、算能力的学生。

    学生在学校毕业之后,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工作,凭着一技之长养家糊口,这种教育就是技工教育(职业教育)。

    朝廷这些年的财政收入一直都在增加,但每年都基本花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推行包含三种教育的新式学政,但即便财政压力很大,宇文温都在咬牙撑着,甚至自掏腰包补贴。

    为的就是给读书人铺好可靠的出路。

    读书人,大体可分为天才、普通及庸才三类,他为这三类人安排了应试教育(科举)、专业教育(含师范教育)、技工教育(对文化要求较低)三条出路。

    三条出路,让天下读书人都有了充分的选择,若是没有自知之明,硬要在科举这条路走到黑,变成白发苍苍的童生,一辈子碌碌无为,那也怨不得别人。

    若有人三条路都不选,还抱怨世道不公,说什么科举黑箱操作、朝廷有眼无珠不识人才,成日里酗酒、题反诗,憋坏水要报复社会,那好,免费船票一张,去澳州开荒。

    虽然这项宏伟的规划距离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专业教育、技工教育也只是在部分地区试行,但宇文温对此可是信心十足。

    这也是他的雄心壮志之一,兴办教育,使三类教育宛若三匹骏马,拉着名为中原的巨大马车向前移动,移动速度必定会越来越快,最后,将所有竞争者全都远远甩在后面。

 第三百一十五章 出路(续)

    观星院,大型观星台(天文台)内,到此参观的宇文维行,看着硕大的观星镜(天文望远镜)惊叹不已,围着这具大型装置转来转去,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他在宫里,用的观星镜与其相比,就是牙签和竹筒比。

    宇文温没有管儿子,而是在一旁仔细翻看观星镜的保养记录。

    观星院隶属太史司,各种天文仪器应有尽有,位于长安城内的天象观测点,共有大型观星台五个,每个观星台内都有一具大型观星镜。

    每具观星镜连同配套装置的造价都在十万贯以上,异常昂贵。

    所以宇文温今天到这里,不是来看天象,是来看看这五具总价值超过五十万贯的观星镜保养情况如何。

    仪器设备的保养,当然要看保养记录,而定期保养是否到位,就看记录内容是不是千篇一律,宇文温仔细翻看了一会,发现这具观星镜的保养记录内容很“丰富”,看得出保养人员是用了心的。

    首先是保养时的温湿度(温字没法避讳)齐全,然后给活动部件上油的情况,观星镜内干燥包的更换,目镜、物镜的保养等内容都记载得一清二楚。

    保养记录上的字迹多有不同,颜色深浅不同,看得出是好几个人在不同时间段所写,不是为了应付检查一次性补上来的。

    宇文温对此很满意,和陪同巡视的太史令刘晖交谈起来。

    观星镜作为光学仪器,最重要的部件就是那硕大的物镜,按照现在的制作工艺,要制作如此一块大型玻璃透镜,良品率很低,大概是一成左右。

    也就是每十片成品,只有一片是合格的。

    制作大型玻璃透镜的难度很大,所以成本很高,加上良品率低,自然就使得用于观星镜的玻璃透镜价格昂贵,其造价占到了整具观星镜造价的六成,不由得宇文温不关心。

    正如后世的天文台那样,观星院给观星镜配备的观星台,顶部是可活动的半圆形结构,半圆形的顶棚可以全方向旋转,其上开有长缝(可开合),以方便观星镜透过开缝观察星空。

    而这五个观星台,每晚都忙碌不已,太史司的吏员和天文学者们彻夜不眠,用观星镜观测星空,这十来年间,积累了大量的观测结果,为进一步校准历法和时间提供了充实的理论数据。

    宇文温很关心历法和时间准不准,首先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历法和王朝的正统性息息相关,而且农业生产也需要准确的历法来指导,不可谓不重要。

    其次,天文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时间是否准确,这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没有什么大的意义,因为许多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准确的时间计量,对于朝廷来说也是彰显天朝上国威严的华丽羽毛之一。

    然后,天文学是基础科学发展的引擎之一,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天文学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航海导航和定位。

    纬度的观察,可以通过测量日影来获得结果,而经度的观察,就只能靠各地的时间差来获得,正在蓬勃发展的海贸,各船队对于在茫茫大海上的精确定位有着巨大需求,而航海图乃至地形图的精确绘制,同样需要精确的经纬度。

    这就需要更准确的测绘工具(纬度)和时间(经度)。

    譬如周国的疆域图,要用新式的比例绘图法绘制出来,这就需要在全国各地进行测绘,定经纬度,然后制作成网格图,再把山川河流城镇全都画上去。

    这项工作大概要十几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完成,而这一切的基础,包括准确的时间,需要太师司在各地的观星台进行“授时”。

    任务很艰巨,所以宇文温很重视,但他关心观星院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科学发展和政治需求的矛盾开始凸显。

    皇权天授,皇帝乃天之子,汉时又有董仲舒“天人感应”之说,所以,天象异变往往和皇帝联系在一起。

    最明显的例子是日食,一旦发生日食,往轻了说是朝廷的某个政策不好,导致天象有变,往重了说,是朝中出了奸佞,以至于出现日食。

    这种时候,宰执要上表谢罪,等候皇帝处置,然后皇帝派人祭天,祈求上天息怒。

    更有甚者,皇帝得下罪己诏,改弦易张,顺应天意。

    所以,在后世看来不过是正常天文现象的日食,在古代可以引发政治风波,日食出现,不是皇帝德行有亏,就是奸人当道作祟。

    日食是这样,月食乃至彗星、流星雨亦是如此,任何一个天象“异变”,都会被人解释为是“天”对儿子(天子)的警示,千百年来已成定例。

    发生日食,说明帝王“失德”;发生月食,说明国家刑律混乱。

    为应对这些所谓的天变,皇帝必须采取措施,纠正自己的过失,即“日食修德,月食修刑”,否则就会遭到上天的惩罚。

    这就是时代的特点,天象和政治纠结在一起,神神道道的。

    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