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水行周- 第1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们都退下吧。”

    听得宇文温忽然蹦出这句话,萧九娘示意宫女、宦官都退下,自己随后也退下。

    待得殿内只剩站在自己面前的李三九,宇文温揉了揉太阳穴,问:“查出来了么?谁传的谣?”

    李三九扑通一声跪下:“陛下!奴婢无能,暂时查不到流言来源。”

    “是么?”宇文温摸了摸颌下小胡须,咧嘴一笑,露出森森白牙:“够狡猾的,有意思,真有意思。”

    “陛下!奴婢会继续追查,一定查到。。。。”李三九话说到一半打住,因为他看见宇文温做了个手势。

    “无妨,嘴巴长在他人脸上,人家要说怪话,管不住。”宇文温冷笑着,看向李三九:“你,做两手准备,一边继续派人追查,另一边。。。舆论该如何影响,你是知道的。”

    “是,奴婢明白!”

    “宣传稿,你们用心写,写完之后,朕要御览!”

    “是,奴婢明白!”

    一肚子火的宇文温,开始向李三九仔细交代起来。

    事情的缘由,是长安城里忽然冒出流言,说国子监博士欧阳询,并非其父欧阳纥的“种”。

    这流言,当年在陈国国都建康就有,说的是当年欧阳纥之妻年轻貌美,为猿猴掳走,被其强占以致珠胎暗结,获救之后生下样貌类猿猴的欧阳询。

    如此人身攻击的无聊流言,让样貌确实有些难看的欧阳询饱受困扰,本来该看热闹的宇文温,却得暗探来报,说流言开始异变,或者说有了相似内容的流言在长安城里流传,目标直指皇后、太子和贵妃。

    这流言,以当年(大象二年初)天元皇帝于宫中遇刺事件为引子,暗指在事件中消失数月的西阳郡公夫人尉迟氏,是被蜀地猴精掳走的。

    正如欧阳询其母的遭遇那样,尉迟氏是为猴精掳走、奸淫数月致孕,获救后生下一子。

    便是当今太子。

    不仅如此,那来自蜀地的猴精,在晋时志怪小说《搜神记》里就有记载,称为“猴玃”,专门抢掠民女“传宗接代”,待得女子受孕便放回家,女子所生后代,实际上就是猴精的种。

    所以,蜀地许多姓杨的人,实际上是“猴种”。

    流言里这个说法,连带着连当今贵妃杨氏及其所出的燕王都一起骂了,因为宇文温一直对外宣称,贵妃杨氏是蜀地女子(寡妇)。

    所以,“欧阳询为猿猴所生”这个流言在长安出现,实际上是另一个流言的“引子”,幕后主使试图引出这个流言,同时污蔑皇后和太子、贵妃和燕王这两对母子。

    这是严重的政治事件,宇文温知道之后血管都差点气爆了,所以要立刻采取对策,赶在流言还未形成有效影响之前,就要将其扼杀在初生状态。

    但这种事,他不可能公开辟谣,否则只会获得反效果。

    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宇文温一直花钱养着的队伍,是该发挥作用了。

 第三百七十九章 此地无银三百两

    夜,宇文温躺在榻上辗转反侧,看着身边熟睡的尉迟炽繁,想起多年前的旧事,当年旧事如今被人借题发挥,让宇文温只觉心中烦躁,却又不能和皇后说。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流言,目前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未曾传到尉迟炽繁和太子耳中,李三九派人追查过,却无法查到最初的起源处。

    幕后主使看来很谨慎,没有留下什么蛛丝马迹,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而言,想要揪出幕后主使基本不可能,除非对方出昏招露出破绽。

    宇文温觉得与其等着别人露出破绽,还不如自己想办法解决,编造流言的幕后主使是谁,其实已经是首先要找到的答案。

    因为以尉迟炽繁的娘家身份,这种破事迟早会出现,光靠防人之口是防不住的。

    更别说,流言的源于一个事实:尉迟炽繁当年确实失踪过一段时间,这一点无法否认。

    大象二年初,天元皇帝在宫中遇刺,这件事情闹得很大,与此同时,西阳郡夫人尉迟氏失踪一事,同样传遍长安。

    当然,尉迟炽繁是被宇文温藏起来了,有宦官李三九陪伴,只是对于外界而言是失踪了。

    于是,流言的编造者借着这一明面上的事实,开始编故事:一分事实,九分虚构。

    说尉迟炽繁是被猴精“猴玃”掳走,带回蜀地老巢,玩弄数月(实际上尉迟炽繁失踪没那么长时间)致使其怀孕后方才放回。

    于是,次年出身的宇文维城(当今太子),就是野种。

    实际上这种流言经不起推敲,因为按照宇文维城出身的时间反推,再看样貌(像宇文温),就知道“野种”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但是,这种辟谣方式苍白无力,因为这不是公堂断案,原告、被告双方对质,摆事实讲道理、有人证即可。

    若如此就能澄清事实真相,那么欧阳询也不会这么倒霉,被流言侮辱多年,百口莫辩。

    坊间关于欧阳询身世的流言,在陈国时就有了,细节确实经不起推敲,因为按着流言里的时间线,欧阳询之父欧阳纥南征岭表时是梁国大同年间。

    然而根据李三九所查资料推算,那个时候(以大同年号最后一年记,侯景之乱爆发前两年),欧阳纥应该还不满十岁。

    所以,大同年间真要有梁国的“欧阳将军”南征,从年龄来看应该是欧阳询的祖父欧阳頠。

    事实上,到了南梁末年(陈霸先已于建康杀执政王僧辩,控制朝政),确实有梁军南征岭表,领军主帅正是欧阳頠。

    那时距离大同末年已过十来年,欧阳頠还未进入岭南地界,其担任前锋的儿子欧阳纥(时年已有二十)便已攻破始兴,也正是那年,欧阳询出生。

    且不说人、猴之间的生殖隔离,就以事实而言,欧阳询不可能是“野种”。

    但他倒霉就倒霉在长得丑,身材消瘦、耸肩,看起来像猴,而且欧阳纥后来在广州刺史任上反叛,所以作为逆贼之子,侥幸苟活的欧阳询被人编排、羞辱,都不敢多说什么。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龌蹉的流言就这么流传开来。

    寻常百姓听到这种流言,好奇心理作祟之下只会觉得刺激,首先欧阳询长得丑是事实,其父欧阳纥造反也是事实,所以,欧阳纥因为妻子被猿精奸污产子导致性情大变、以至于日后造反,难道不符合逻辑么?

    这种时候,说什么大同年间欧阳纥不满十岁,对于喜欢听鬼怪故事的百姓没有用。

    同理,大象二年初失踪了一段时间的西阳郡公夫人尉迟氏,被猴精强占以至于生下野种这种事,难道不让底层百姓津津乐道么?

    一说到高高在上的贵妇人被妖怪玩弄、产子,粗胚们自然来了兴趣,而许多人也许在传谣时并不知道,当年的西阳郡公夫人,就是如今的皇后。

    当流言广为人知,大家回过神来,知道西阳郡公夫人和当今皇后是同一人,那么,幕后主使的一个目的就达到了:诋毁皇后和太子的声誉。

    而关于欧阳询身世的流言,不过是个引子,让大家知道猿精掳走女子使其怀孕产子有“先例”,然后引出关于皇后遭遇的流言。

    这种流言传出来,必然受到粗胚们的关注,在他们看来官府的解释就是掩饰,那么当流言四处扩散,对于皇后和太子的名誉是很严重的损害。

    不过,只靠流言,就能达到废后、废太子的目的么?

    当然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怀疑的种子只要在皇帝心中种下,随着时间流逝,条件合适的时候,必然会发芽,然后长大。

    譬如,西汉的巫蛊之祸,那年汉武帝刘彻将近花甲,太子刘据接近不惑之年,小人江充从中作梗,使得父子相猜,最后逼反太子。

    曾被汉武帝宠爱的卫皇后自尽,而太子在逃亡过程中走投无路自尽。

    事后,回过神的汉武帝欲哭无泪,杀光了所有与太子之死有关的嫌疑人,筑思子台,怀念自己苦心培养起来的接班人。

    但这又有什么用?妻儿都死了!

    那么,数百年后,皇帝宇文温会不会疑心生暗鬼,被人加以利用、暗中引导,逼反自己苦心培养的太子宇文维城、逼死自己曾经宠爱无限的皇后尉迟炽繁?

    这大概就是幕后主使希望看到的一幕,而造成夫妻隔阂、父子相猜的种子,就是这个流言。

    宇文温知道自己有多疑的毛病,一些臣子们大概也能看出来,那么,针对这个“性格特点”量身定制的流言,首先能够“提醒”他,妻子失踪期间失身。

    于是,当妻子年老色衰,宠爱不再时,当年旧事涌上心头,他对皇后的厌恶会快速增加。

    加上太子渐渐长大,步入壮年,却距离即位遥遥无期,那么,父子之情迟早蜕变为权力之争的水火不容,于是,猜忌之心就有了。

    不得不说,这种流言就是在利用人性弱点:皇帝是孤家寡人,甚至连皇后、太子都必须提防。

    宇文温如今年富力强,搞不好还能活许多年,那么,当太子渐渐步入壮年,基于权力斗争的本质,太子就成了他必须重点提防的一个人。

    从动机和能力来说,皇后在宫里,完全可以为了儿子(太子),来个里应外合,让“老不死”的赶紧嗝屁,以便太子提前上位。

    多疑的“老不死”,会渐渐对皇后和太子起疑,那么先前流言埋下的种子,在这个时候就会发芽,让“老不死”厌恶皇后,连带着怀疑太子。

    最后,事态失控。

    被人如此算计,宇文温哪里能不气得差点爆血管,但对方有一点破绽,那就是尉迟炽繁失踪一事,宇文温根本就是幕后主使,所以,不存在怀疑妻子的问题。

    面对这个动机极其阴毒的流言,宇文温不敢掉以轻心,然而他不能傻乎乎的公开辟谣,不然天下百姓反倒会觉得奇怪:

    你这么大张旗鼓的解释做什么?心虚?莫非皇后当年真被猴精玩过?

    那么太子果然是野种?!

    这种事情,可是有“前车之鉴”,那就是清代的雍正皇帝为了辟谣,尤其是澄清自己得位不正的谣言,特意写了《大义觉迷录》,刊行天下。

    他的本意是要辟谣,结果这么一搞,本来各地百姓都没听过继位谣言,到后来纷纷传起谣言来。

    如此南辕北辙的事情,到了雍正之子乾隆皇帝继位,实在看不下去,把自己老爹所写的《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尽数焚毁。

    在天下人看来,雍正此举,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最好证明。

    宇文温可不会犯这种错误,所以,绝不会掉进幕后主使设的圈套。

    想着想着,他披着衣服起身,将尉迟炽繁身上被子扯好,自己转到外间,点起蜡烛,开始奋笔疾书。

 第三百八十章 传奇

    下午,长安一隅,一座寻常的私第内,备战科举的李密正在做计算题,该题要求计算在一条河流上搭建石桥所需工料,“已知数”不少,要求解的“未知数”也不少。//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他其实已经算得结果,但为了确保拿“满分”,特地验算一遍,确认无误后,从旁拿出一本小册子,按着题目编号翻到所在页码,开始对答案。

    对了一遍,他的计算结果全对,而答案里给出的三种计算过程,其中一个和自己的计算过程一样。

    该题满分,李密松了口气,将试题集和答案放好,起身舒展筋骨,随后走到书房外,看着花草树木,渐渐入神。

    秋天就要到了,乡试即将举行,到了明年二月,长安就会举办会试,他作为前一届乡试的举人,这次可以直接进入会试,若还是不能突破,下一次再考就要参加乡试。

    届时参考的人只会越来越多,想要进入会试的难度就越来越大。

    毕竟,他所在的考区是“关中考区”,本来竞争就激烈,加上第一次科举成功举办的强烈刺激,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进入科举这个战场中去。

    想着想着,李密握紧双拳,斗志又多了几分。

    说到学问,他对自己有信心,自上一次科举考试结束以来,他经过三年的刻苦用功、做了无数习题,此次会试,明算科不会再是软肋。。。

    所以,此次考试一定会金榜题名!

    李密的家世大有来头,曾祖父为魏国(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他家原本是周国权贵家族,但他父亲当年为隋将,在与周军交战时战死,所以事后清算时,虽然李密和母亲逃过满门抄斩或流放边疆的厄运,境遇却一落千丈。

    父亲的蒲山公爵位,传给年幼的李密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