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水行周- 第15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试问天下间,有哪个男人喜欢办事时被人打断?

    万一吓出什么毛病怎么办?

    更别说大半夜的,电话铃声忽然响起来,让宇文温总有一种“来电惊魂”的感觉。

    即便电话主机在外间,位于床头的分机不会响,但深夜铃声依旧让宇文温觉得有些渗人。

    然而是宇文温自己要求装电话,并且要求后妃们多用电话,所以心中各种不爽只能忍着。

    渐渐地,后妃们不仅经常打电话给他,相互间还打电话说事情,进而演变为打电话聊天,尉迟姊妹尤为突出,感觉电话线成了维系姊妹关系的重要媒介。

    除此之外,后妃们还学会了用电话发号施令、指挥宫女和宦官办事,电话的优点,被这些之前从未接触过“现代科技”的女人们发挥到了极致,从而造成了一个严重后果。

    那就是宇文温打电话给皇后或者某位后妃时,接线台那边总说“线路正在通话中,请陛下稍候”。

    宇文温实在想不通,这帮女人哪来那么多话要靠电话来讲,也亏得这电话系统只是“宫内网”,要是和宫外连接,连接到西阳,怕不是电话都要被打爆了。

    现在的电话,因为通话音质严重失真、线路一长杂音就很大,所以适用范围受限,难以像电报那样推广,只能作为“局域网”使用,之前宇文温还觉得很遗憾,现在想想,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不知过了多久,眼见着尉迟明月还拿着电话和姊姊聊天,宇文温无奈至极,默默地蜷缩身体,把薄被往头上一蒙,不住腹诽:

    算了,电话还是不要改良的好。。。。逆水行周

    zj190128g

 第六百零九章 来电惊魂(续)

    兵部,窗明几净的尚书办公室里,兵部尚书张须陀正接待到访的客人,但主宾谈话经常被外间响起的电话铃声打断,张须陀先表示歉意,然后拿起办公桌旁的分机话筒,按下一个按钮,开始对着话筒讲话。(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到访的刘葫芦见张须陀打电话的情景,觉得十分有趣,等对方放下话筒,笑道:“这玩意怪吵的,用得惯?”

    “习惯就好,虽然吵是吵了点,但真是方便。”张须陀笑道,反问对方:“你们的官署不装么?”

    “装什么哟,禁军的调动你不是不知道,要紧得很,这电话的音质太差,根本就听不出对面说话的是谁,谁敢用电话下令?出事了算谁的?”

    面对刘葫芦的抱怨,张须陀没有继续顺着话题说下去,毕竟禁军很敏感,旁人最好不要随意打听。

    虽然他们都是天子潜邸旧人,都是虎林军出来的战将,但不该问的事就不能问,免得引来麻烦。

    不过他对电话的便利确实感触颇深,有了电话,一些琐碎的公务能够很快解决,而不需要派人跑来跑去传话。

    刘葫芦今日来兵部公干,找张须陀办事,因为事情涉及到档案核对,所以刘葫芦在张须陀的办公室等结果,闲来无事,便聊起天,话题,自然就是这电话。

    电话和电报一样,靠着电线传递消息,电报传递的是电报码,而电话传递的是声音。

    电报已经普及了数年,所以大家对电报都不陌生,但电话是最近才出现的,只是在小范围内运用,所以听说过电话大名的刘葫芦,见张须陀用电话用得娴熟,自然就请教起来。

    张须陀作为兵部尚书,事务繁忙,哪里有那么多时间给人做科普,不过他和刘葫芦同是虎林军出来的,老交情在,做个科普倒不要紧。

    他拿出纸笔,给刘葫芦讲解起来:“这电话,说复杂也不复杂,你看看,原理大致如下。。。”

    以兵部为例,官署里安装了电话系统,尚书、侍郎、各司主官和贰官的办公室都安装了电话座机。

    这些电话座机,都由电话线和“接线台”连接,使用的时候,把座机上的话筒拿起,然后用手摇座机侧面的摇把。

    摇把连接的是座机内的手摇发电机,摇了几圈后发电机发电,接通电话线路,与电话系统的“中枢”——接线台连接。

    在连接台值班的接线员会问打电话的人要连接哪个电话,然后按照要求为其连接到对应的电话线路中去。

    每个办公室的电话分主机、分机,从接线台传来的信号会让主机的电铃响起来,这时,若分机所在的内间办公室里,当事人无法分身接电话,那么在外间守着主机的侍从就会接电话,告知电话另一头的打电话者“稍后再打”。

    因为电话音质严重失真,人们无法确认电话另一头说话的人到底是谁,所以电话只能用来说一些非机密的事情,但即便如此,也大幅提升了各部的办公效率。

    “许多事情,通过电话三两句就能讲清楚,不再需要人跑腿传话,光这一点,就省下不少时间。”

    张须陀的“现身说法”很有说服力,刘葫芦再无疑问,不过见着办公室电话时不时就响起来,他觉得有些不适应:“我说,这电话宛若知了般聒噪,老张你不觉得烦么?”

    “譬如,正专心致志百~万小!说,那铃声突然一响,怕不是要被吓一跳?”

    张须陀闻言苦笑:“那还能如何,习惯就好了。。。。。。”

    。。。。。。

    交通部,尚书办公室里,杨玄感正在奋笔疾书,他忽然放下笔,抬头看向外间。

    他好像听见电话铃声响了,但又不确定,所以看看外间守着电话的侍从有没有现身,结果并没有。

    很显然,这是他幻听了。

    自从交通部成立以来,作为尚书的杨玄感就很忙,自从电话启用后,他的办公室里只要是办公时间那么电话声就没断过。

    因为有太多琐碎事情要处理,所以他的下属时常打电话汇报公务,久而久之,杨玄感就出现了幻听的症状。

    他总是觉得电话铃声响了,但实际上并没有。

    这种“幻听”,给杨玄感带来不少困扰,不过当他习惯用电话发号施令之后,已经离不开这个烦人的“知了”了。

    毫无疑问,电话可以提升办公效率,打个电话说几句话就办完一件事,这对于一般的官署而言也许快不了多少,但对于交通部来说,却很重要。

    以长安火车站(南战)为例,自从长安火车站开始正式运营,光各类站务的协调,就需要火车站各各部门频繁沟通,多亏有了电话,才让协调的速度加快,不至于耽搁事情。

    长安火车站事务繁忙,目前是交通部管辖的最重要机构,杨玄感的办公桌上有两台电话机(分机),一台连接的是交通部“内部网”,机身为蓝色,一台连接的是长安火车站(南站),机声为黄色。

    火车站那边有什么事情,几个主要官员可以通过各自办公室的电话,和“远在”交通部的杨玄感联系,如此一来,极大提升了办公效率。

    代价,就是频繁接电话的杨玄感产生了“幻听”的毛病,总是觉得电话在响,然后心跳加速。

    这毛病越来越明显,以至于他即便回到府邸,也时不时觉得耳边响起电话铃声,同样心跳加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简单,冷不丁响起的电话铃声,对于正在全神贯注做一件事的人来说,无异于耳边忽然有人大叫起来,不被吓一跳才怪。

    每当有“来电”,自己就要被吓一跳,仿佛吓得魂魄都颤抖一下,久而久之不闹出幻听的毛病才不正常。

    但是,比起办公效率的快速提升,这点点小毛病算不了什么,火车站有了电话系统这一利器,能运行得更加流畅。

    杨玄感想着想着,忽然耳边又响起电话铃声,他已经无法分辨这铃声是真是假,抬头看向门口。

    铃声中断,外间传来侍从接电话的声音。

    “这里是交通部尚书办公室,请问你是哪里?”

    数息后,侍从转到门口,向他汇报是火车站站长打来电话。

    杨玄感点点头,拿起黄色分机的话筒,放到耳边,然后伸手按下座机上的“接通”键,对着话筒说:“是我,有何事?”逆水行周

    zj190128g

 第六百一十章 隔绝中外

    宫城内,中书省,庭院里,宇文温看着角落电线杆上的一根根电话线,这些电话线,构成了中书省官署的一个“电话内网”,许多非机密的事情,可以通过电话来沟通、处理。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门下省因为工作需要,已经搬出宫城,三省之中只有中书省留在宫城里,随时为皇帝服务。

    但中书省和皇宫总是有一段距离,所以宇文温想到了一件事:将来,电话技术实现了无损音质,皇帝可以打电话遥控中书省么?

    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可以说就是为皇帝拟定公文(诏令)的秘书团队,皇帝要下诏,只需把大意说一遍,中书省的秘书(中书舍人),就会以此拟定诏书。

    诏书经皇帝确认,正式发往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审核无误,发往尚书省执行。

    皇帝要是想偷懒,直接一个电话打到中书省,口述诏令的概要,让中书舍人拟诏,再拿给皇帝看,虽然省了一段步骤,却没见效率高多少。

    为此还增加了一个风险,那就是接电话的中书省官员,无法确认电话那头的皇帝处于何种状态。

    说话的是皇帝本人?皇帝意识是否清醒?皇帝是不是。。。。。被人挟持着?

    科技进步不是万能的,如何避免有人“隔绝中外”,一直都是皇帝要考虑的问题。

    能实现“隔绝中外”的人,一般而言多为掌机要的近臣,这样的近臣,基本上都在中书省或中书省类型的官署任职。

    中书省,其名始见于汉朝,皇帝为加强皇权,以主管文书的尚书(秘书)掌握机密要政,因为尚书要频繁出入宫廷,多以宦官担任此职。

    宦官又称“中使”,故而任尚书的宦官得名中尚书,简称中书,其长官,名为中书令,其机构名为中书监或中书省。

    与此同时,士人任尚书,其机构名为尚书台,长官名为尚书令,经过数百年,尚书台演变成尚书省,尚书令成为实际上的丞相。

    基于皇权压制相权的需要,中书省成了压制尚书省的必要机构,能担任中书令或者在中书令掌握实权的人,肯定是皇帝信任的心腹之臣。

    周国当年实行六官制,没有中书省的设置,但是春官府的内史中大夫、下大夫,御正中大夫、下大夫,实际上就等类似于中书省、中书监的正副长官。

    结果,当大象二年皇帝出现意外,恰逢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内史下大夫郑译、御正下大夫刘昉伪造圣旨,让外戚杨坚执政,掌握禁军。

    无论是这个时代,还是“历史上”,郑译、刘昉的行为,直接引发一场天崩地裂,由此可见,当皇帝身边掌管机要的近臣出问题,“隔绝中外”后,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宇文温还知道一个例子,同样是皇帝近臣、执掌中书省的心腹“搞事”,导致一个王朝走向末路。

    曹魏时,魏明帝曹睿即将辞世,因为太子曹芳年幼,于是他要设顾命大臣辅佐新君,一开始,曹睿考虑的是全部任用宗室。

    为曹氏江山稳固计,曹睿想起用叔父、燕王曹宇(曹操之子)为大将军,以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曹操养子)为辅。

    曹睿要凭借宗亲的力量,使得幼主曹芳有可靠的辅佐,然后宗室间相互牵制。

    曹睿的心腹刘放、孙资,控制着中书省,和曹肇、夏侯献是势同水火的政敌,而刘放、孙资作为皇帝心腹多年,肆意妄为,得罪了许多权贵,眼见着靠山要没了,必须给自己谋后路。

    他们在卧榻不起的曹睿面前不断进言,大赞实为草包的曹爽比燕王曹宇更适合当大将军,百般诋毁曹宇、曹肇、夏侯献,为了实现所谓的制衡,还建议召回正在远征辽东的司马懿为顾命大臣,掣肘曹爽。

    曹睿一开始觉得这样不妥,奈何命不多时、心力憔悴,刘放、孙资隔绝中外,成日在曹睿耳边鼓吹曹爽加司马懿的辅政组合是“最佳搭档”。

    曹睿觉得曹爽好像有些无能,司马懿不是曹爽和儿子能够压制的人,还想着让燕王曹宇做大将军。

    奈何,昔日权倾天下的皇帝,此时不过是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刘放、孙资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为曹睿拟定诏书,把曹宇、曹肇、夏侯献赶出宫,宣布曹爽和司马懿为顾命大臣。

    后来的历史,无需多言,宇文温每次看到这段历史,又想想大象二年之变,对于中书省的提防可是一日都不敢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