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水行周- 第15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转到中军大帐,宇文维宁看着分成几拨在忙碌的佐官,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佐官汇报当前进度。

    第一件事,集中供水系统运转正常,码头的装卸能力达到了设计能力的六成,大量物资运抵这里,包括充足的燃煤,能确保供水系统运转,也能确保内河炮船的使用。

    然而,光靠燃煤海运可不行,因为到了夏秋季节海上多风暴,届时海运大受影响,所以必须就地取材。

    所幸,这十来年间高句丽一直在开矿挖煤,以煤炭作为“岁币”交给周国,而平壤地区就有煤矿,其位置早已被周国掌握,如今几支专业的挖煤队伍正在军队保护下,恢复这几处煤矿的开采。

    大概再过得月余,这些已经成熟开采的煤矿就能恢复生产、全力供应煤炭了。

    第二件事,农业生产:运来的麦种、稻种已经就位,如今是春末夏初,被荒废的农田还来得及耕种,朝廷组织的屯田队伍已经抵达,和部分士兵一起开始种田。

    旱田种麦子,水田种稻谷,水稻采用插秧法,而位于军营边上的育秧大棚已经开始育秧,几个商社的队伍负责育秧工作,为浿水地区抛荒的水田提供秧苗。

    第三件事,建筑材料陆续到位,施工队已经准备就绪,按照预定方案,要在平壤周边平原地区修建堡寨,让军队和屯田队伍有依托。

    又要修建炮楼,控制要道,策应堡寨,逐渐强化对平壤周边地区的控制。

    然后建立平原和山区交界处的防线,争取让高句丽军队“进山容易出山难”,顺便护住平原的农耕区,确保秋天的农业收获。

    总而言之,一切都按着作战方案行事,目前进展顺利,能够赶在夏秋之际风暴多发季节到来前,让行军初步在浿水及其周边平原地区站稳脚跟,物资供应不受海运中断的影响。

    让高句丽的“坚壁清野”计策破产。

    宇文维宁对于进展很满意,虽然这一路过来,他期待中的大决战没有开打,但对方的行动丝毫不离己方战前的预测,这就让他十分高兴。

    朝廷总是要对高句丽动手、收复汉四郡的,那么,吃过一次大亏的高句丽,面对装备精良、随时可以乘坐蒸汽船渡海来攻的周军,会采取什么样的应对之策呢?

    十余年前,周军就攻入高句丽腹地,如入无人之境,对方吃够了苦头,再打一次,是肯定不会正面硬碰硬的。

    中书省枢密院对战争的预判结果,就是对方极有可能采取坚壁清野、防守反击的策略,不和周军主力硬碰硬,不打什么决战,而是放弃平原地区,烧毁城池、堡寨、村落,军民躲到东北面绵延群山的山城里。

    据有司查探,这十来年间,高句丽一直在群山之中修筑、扩建山城,还不断囤积粮草

    如果周军来攻,高句丽军队就躲到群山之中,靠着地势和周军打消耗战,拖到夏秋之际海上风暴多发季节的到来。

    届时海运几近中断,使得周军后勤陷入麻烦。

    于是,年初攻入高句丽的周军,打了大半年仗后粮草供应不济,而当地农田从年初就抛荒,到了秋天也收获不了多少粮食,以至于军心大乱,昏招频出,那么高句丽军队反击的时候就到了。

    这种策略,对于高句丽一方来说无奈但又有效(相对而言),对方这十来年一直在新建山城,为长期对峙做准备,所以一旦开战,高句丽极大概率坚壁清野、军民都躲进群山之中。

    现在,果然如此。

    对方为了尽可能给周军造成麻烦,不仅放弃平壤,还把平壤变成瘟疫源,又想污染浿水,让周军将士大量患病。

    还故意留下一些患有恶疾的人,其中还包括一些年轻女子,为的就是增加周军染病、爆发瘟疫的概率。

    然而这一切,在周军充分的准备下,已经成了空谈。

    宇文维宁看着舆图,面色轻松。

    你坚壁清野,我就反客为主,抓紧时间恢复农业生产,建立据点,把平壤及周边地区经营起来。

    官军是要收复汉四郡故地,所以这次来了就不会走,一边打仗一边搞建设,虽然投入会很大,可谁让皇朝有钱呢?

    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宇文维宁想着想着,微微一笑,他去年蹲守渭水峡谷,修了一年的铁路,今年挂帅出征,浮海东渡进入汉四郡故地,又要修铁路。

    朝廷修徐莱铁路,赶在去年通车,就是为了提升人员、物资运输能力,加上火轮船,可以在对高句丽开战后,短时间内将大量人员、物资投送到海东半岛。

    给对方一个大大的惊喜:反客为主。

    以水路为柱,以铁路为链,以炮楼、堡寨为锁,将以平壤为中心的平原地区牢牢锁住,也将群山挡在外面。

    与此同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恢复农业、矿业生产,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屯田。

    靠着强大的生产能力、运输能力,运来大量铁轨、枕木、碎石,然后以平壤为中心,用铁路将各要地的堡寨、炮楼连接起来。

    宇文维宁看着初步拟定的铁路建设规划图,愈发想要看看高句丽君臣见到铁路之后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有了铁路,就有了电报线路,构成一个反应灵敏的“蜘蛛网”,任何一个地方有了风吹草动,位于蜘蛛网中间的平壤就会及时做出反应。

    那些沿着铁路布设的据点,还有巡弋在铁路上的装甲列车,会让接近铁路的高句丽军队有来无回。

    然后其他两道行军分工协作,把高句丽南北两翼的势力剪除。

    届时,躲在山里等着防守反击的高句丽君臣,会发现自己就像关在笼子里的猴子,上蹿下跳却无计可施。

    这笼子,还是他们自己钻进去的。

    w23051412

 第六百七十七章 关门打狗

    山坡上,化作废墟的城池已经开始重建,但是废墟里依旧弥漫着血腥味和些许硝烟味,那是火炮轰击过后留下的痕迹,混合起来的怪味随风飘散,让刚上来的参军杜如晦闻过之后觉得有些反胃。(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他不是胆小鬼,只是不习惯这气味而已,看着搭建防御工事的士兵,看看这不久之前还属于高句丽的山城,再回头看看山脚下、浿水岸边停泊的炮船,他感受到新式火炮的威力。

    从山头到浿水岸边,经过光学测距仪测距,直线距离大概是六里,若是十余年前,官军的火炮还达不到这么远的射程。

    所以高句丽特地选在这里筑城,以为多少能在周军的进攻下多撑上一段时间,结果连一天都撑不过去。

    自从上次两国交战以来,十余年时间,周国的军事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采用新型发射药的火炮,射程提升了很多,超过了高句丽一方的想象。

    虽然新式火炮和炮弹的造价也比之前贵了许多,但朝廷为此花的钱很值得。

    昨天拿下的山头,今日已经开始改头换面,杜如晦看着已经在山坡上初具雏形的索道,对于工程兵的施工速度很满意,再过得几日,索道即可投入使用。

    这种索道是由一座座铁架加起来的铁缆,铁缆一头由蒸汽机带动蒸汽机位于山脚,铁缆上有吊篮吊钩,可以往返于索道两端运送人员或物资。

    而索道铁架因为是用标准铁件组装,所以组装速度很快,立起来的铁架也很牢固,这种索道之前是用于矿山,技术已经很成熟,还能顺便架起电话线,让山头和山脚随时保持联系。。

    有士兵赶着骡马上山,骡马驮着已被拆散的火炮,有炮管、炮架、轮子等,骡马将这些“散件运上山后,士兵们将其重新组装成火炮,在山城废墟上构建炮兵阵地。

    炮口对着另一面、东北方向处的山口。

    那里是进出绵延大山的隘口,宽约二里,两侧都是高山,距离山城大概有四里地。

    躲进绵延大山里的高句丽军队,想要从这个门户里冲出来、对浿水下游数十里外的平壤发动进攻,就得面对杜如晦脚下这座山城。

    那么,官军为何不在山口下寨,而是要在这山上设防呢?

    杜如晦看着眼前地势,忽然想到了一个战例,那就是三国时期汉蜀汉军和魏军的街亭之战。

    街亭在山谷中,两侧的山都很高大,却有一山名为南山,向下三面皆陡峭,其山正对山谷隘口。

    战前,汉军是打算在山脚驻军,当道立寨,扼守隘口,把即将到来的魏军堵在狭长的山谷里,对方无法排开阵势,所以无法发挥兵力优势。

    拼尽全力把对方堵上一段时间,汉军主力就能赶到。

    但是,汉军主将马谡查看地形后,决定把人马拉到南山上,待敌人前来攻打,然后汉军居高临下,把敌人打败。

    副将王平觉得此举不妥,如同将己方置于死地,多次劝谏。

    马谡却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也是犯了兵家大忌,背水列阵一样打胜仗,如今将士们退无可退,必能奋力破敌。

    魏军很快杀到,主将张郃是沙场宿将,见着汉军如此防御,瞬间明白对方打得什么主意,于是围山却不攻。

    山上汉军虽然居高临下,却无法击败魏军,且山上无水源,人、马饥渴难耐,没多久便军心大乱,被魏军击败。

    街亭之战,一直被当做反面例子,教导后来者莫要纸上谈兵,杜如晦对这个战例很熟悉,如今看着己方的布置,仿佛和当年街亭的汉军差不多,

    虽然官军也在山下立寨,却就是不去那山口立寨堵路,如此托大,是不是太过于狂妄了?

    杜如晦觉得不是,因为时代不同了,官军手中有火炮,有电话,有蒸汽机驱动的索道运输装置。

    山上的营寨包括火炮阵地,和山下的营寨以电话线连接,炮兵随时可以根据需要,居高临下对指定目标进行炮击。

    火炮的威力,今日他可是见识了,只要弹药够,敌人来多少死多少。

    山上只有蓄水池,且山坡陡峭,但有了铁缆运输装置,山下的粮食、水、弹药以及各类物资,都能很容易的运上去。

    如果当年马谡有那么几门火炮助阵,魏军是绝对要溃败的。

    想到这里,杜如晦再度看向山口。

    他所在的地区,应该是汉乐浪郡的驷望县故地,在浿水东岸浿水在这里是南北走向,距离下游平壤大概有六十里水路,躲在群山之中的高句丽军队,出击平壤最近的门户就是这里。

    然而,有了火炮的帮助,这个门户对于高句丽军队而言是关上的,对方要么绕远路,从群山之中绕出来,要么强攻这里。

    看上去,这山口没有立寨,高句丽军队有机会突破,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官军之所以不在山口立寨,就是要给对方一个念想,迟迟无法下尽决心绕路出山,等到回过神来,已经晚了。

    躲在群山之中的高句丽军队,会像一条被关在房间里的狗,除了挨打,没有任何冲出来的机会。

    此即“关门打狗”。

    。。。。。。

    萨水入海口处,岸上汉乐浪郡番汗故地,萨水道行军行营南侧,刚登陆的士兵们,见着简易车站处一列火车“呜呜呜”从面前经过,不由得愣住了。

    又看清楚车上打着平壤道行军的旗帜,大家只觉得难以置信:

    连接番汗和平壤的铁路修好了?火车通了?

    从开战到现在才过了两个月,这是怎么回事?

    车站里负责军需转运的军吏见着这帮刚到的兵抬头探脑、议论纷纷,嘿嘿笑起来:“怎么?不到两百里的铁路修两个月通车,很奇怪么?”

    有士兵问:“不对吧,我记着往年修铁路,五六百里得修个一年,反算回来,两百里的铁路,怎么着都要修四个月。”

    “那是以前的事了,朝廷这几年一直在修铁路,所以修铁路的手艺是越来月娴熟,速度当然越来越快。”

    军吏笑眯眯的说着,满是感慨:“再说这线路,有司老早就勘测好了,多是平地,施工又不缺物料,说动工就动工,修铁路的队伍可是修过徐莱铁路的老手,一日能修个二十里,当然快。”

    士兵们来到铁路旁,看着铁路颇为感慨,有人想了想,问:“一日二十里?那修完二百里也就十日?这不对吧?”

    军吏不以为然:“用脑子想想!架桥不花时间的么?两个月时间刚合适,两百里铁路,火车走一遭,从这里去平壤,不过两个多时辰,方便得紧。”

    大家看着铁路,看着正在卸货的列车,有一种荒唐的感觉。

    这大老远的浮海东征,结果官军是一边打仗一边修铁路,这种战法,好像以前都没有过吧?

    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