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水行周- 第5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测好了,已经记录下来。”

    张鱼点点头,从怀中掏出一个怀表模样的东西,这个东西叫做“指南针”,表身里封有油,中间位置浮着个一字形的指针,其两端可以指向正南和正北。

    “中尉,东南风起了!”

    “向后面船只发旗语,满帆前进,航向正东!”

 第三十章 钱途(续)

    西阳城北郊,西阳王府湖畔庄园,庭院里,宇文温正在用“刘士元投影仪”测量自己所处的纬度,自从有了这玩意,测出的纬度已经从度精确到了分。(全本小说网,https://。)

    经纬度,对于他来说再正常不过的概念,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却是天方夜谭。

    和人讲起经纬度就和对牛弹琴差不多,也就杨济勉强能理解,不过有着丰富天文观测经验的刘焯,倒是能理解何为“经纬度”。

    前提是认可大地实际是个球体,否则经纬度的概念无从谈起。

    这种话题太过惊世骇俗,宇文温也只能和杨济还有刘焯讨论相关内容,传出去的话,虽然不用上火刑柱,但也会让人认为是疯子。

    认可了“地球”,那么说起经纬度来就容易许多,然而宇文温属于“讲理论你不行,讲实操我不行”,他说起经纬度来是一套一套的,可对于如何测量却一头雾水。

    测经纬度原理很简单嘛,用六分仪呗!

    那么问题来了,六分仪的结构是怎样的?

    呃,不知道。

    宇文温不知道,但好歹知道这个概念,至少知道六分仪形状为扇形,其分度弧为圆周的六分之一。

    而杨济完全不懂什么是“六分仪”,因为在明末时,六分仪不要说传入中原,甚至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宇文温和杨济想破头都“发明”不出六分仪,而真正的天文学专家刘焯,却对这个思路“若有所思”。

    测量纬度,需要测量太阳的影子(角度),这个实现起来很简单,就是立一根杆子观察日影,但若是要制作一个便携式的仪器,能够拿在手上测量纬度,可就不简单了。

    数年来不断的改进,刘焯终于制作出了一种手持式投影仪,使用起来简单而效果却很好。

    其原理很简单,使用者不需要直接目视太阳,而是观察棍棒投射到刻度计上的影子,其影子端的位置表明了太阳的高度,这样纬度就可以计算出来了。

    本着技术专利的思维,宇文温曾打算把这种仪器命名为“刘士元投影仪”,或者“刘氏投影仪”,但那也只是想想。

    毕竟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来说,将自己的名讳用在物品上,实在是斯文扫地。

    所以这种仪器的正式名称为:正统七年式量产型投影仪,发明人:信都刘士元,专利转让费:五千贯。

    大家这么熟,关系又这么好,谈钱伤感情,不谈钱却挫伤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为了鼓励技术创新,宇文温可不吝花钱。

    纬度能够很方便的测量出来,那么经度呢?目前还不行。

    只能测纬度的投影仪,想要进化为能够测量经纬度的六分仪,何时能实现,根本没有底,但有一点宇文温可以肯定,经度和时间有关。

    地球是个三百六十度的球体,自转一周就是一天,计二十四小时,那么经度每十五度的时间差是一小时。

    继续细分,经度每一度之间的时间差就是四分钟,只要能知道两地的时间差,那就能算出两地的经度差。

    以黄州西阳城观星台的时间为基准,如果某地的时间为上午八点,而与此同时西阳时间是上午七点,该地时间比西阳时间早了一小时,那么这个地方的经度就是西阳以东十五度。

    如果一个地方的时间比西阳时间慢了四分钟,那么此地的经度就在西阳往西一度。

    再测出纬度,那就有了此地的经纬度坐标,原理很简单,但实现起来很难,因为这需要精确的时钟,年月误差率要很小,而西阳工匠能做出的时钟,达不到如此低的误差。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经度和时间有关,误差几分钟,测出来的经度误差会导致上百公里的差距,想要将测量经度的方法实用化,只能靠精确的钟表。

    运用在航海上,就是航海钟,因为海上很颠簸,所以用钟摆的时钟受影响很大,必须换另一种不受重力影响的擒纵器,才能将航海钟实用化。

    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宇文温只会耍嘴皮子,杨济没有太多精力,只有靠工坊工匠集思广益,用穷举法来琢磨。

    一琢磨就是数年,勉强弄出体积和米缸一样大的耐颠簸时钟,成品率很低,勉强凑够五台,让人带上船去航海,借此验证精确度,然后不断改进,直至达到要求。

    大概要花多长时间改进呢?

    原先历史里发明实用化航海钟的是一位英国工匠,他发明的第一台航海钟体积很大,耗时五年。

    第二版航海钟,改进期间发现问题,然后是走时更加精确的第三版,花了将近二十年时间,而小型化的第四版,又花了数年时间。

    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宇文温可等不起,他决定另辟蹊径。

    哥伦布发现美洲,手头上可没有精确的时钟能用,这位航海家基于“地球是圆的”这一原理,靠的是等维度航行,所以能够精确测出纬度的宇文温,可以派人去开辟新航线了。

    “发现”美洲不现实,因为这需要强烈的利益驱动,才能维持住跨洋航线,地理大发现引发大航海的后果,不是如今的宇文温所能承受的。

    拂林(东罗马帝国)、波斯、还有天竺各邦,这些国家的海商,数百年来已经建立了从西亚前往东亚广州的成熟航线,有着强大的海贸集团和大量经验丰富的水手。

    一旦得知遥远的东方大洋彼岸有黄金大陆,这些国家的海贸集团船队,可以突破惊涛骇浪,不畏艰险去淘金,而中原的海贸集团船队呢?在哪里?

    更别说中原历代朝廷对航海根本就不感兴趣:我堂堂天朝上国,物产丰富,沃野万里,要那化外蛮夷之地作甚?

    没有强烈的利益需求,发现新大陆,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自费烧钱研究经纬度测量仪器的宇文温,没那么大度。

    最现实的选择,就是把一条唐代中期才成熟的航线,提前“发明”出来,那就是中原直航倭国的航线。

    长江入海口(这个时代是在广陵、京口下游不远处),与倭国筑紫岛(后世九州岛)处于相同纬度,所以根据等纬度航行的原理,在长江入海口向着正东方向直航,可以横渡黑水洋抵达筑紫岛西南端。

    以唐代的航海技术,从中原明州(后世宁波)出航,顺风时可以做到六七日就能抵达倭国,省时又省力,所以宇文温对这条即将提前百余年出现的新航线寄予厚望。

    从黄州巴口出发的新式大船,顺流而下抵达广陵只需要数日时间,如果顺利的话直航倭国只需要六七日,全程加起来不到二十日。

    宇文温比较乐观的估计过,船只从倭国返航,入长江逆流而上抵达中游黄州巴口,大概要一个半月时间。这一来一回合计耗时大约两个月出头。

    大规模商队走陆路往返西阳与邺城,大约耗时两个月,两条商路走一个来回所需时间差不多,可利润却是天差地别,有了暴利的驱动,维持航线的那股欲望会很强的。

    海贸暴利,前提是船队不要遭遇海难,不然能让人赔得血本无归,但这对商贾来说,不是问题。

    宇文温本不需要这么拼命,但事已至此不得不铤而走险,为了有牢固的小团体,他这个“致富带头人”必须想办法找到更多赚钱的途径。

    新的“钱途”,掌握在他手上,无数靠着这些“钱途”养家糊口的商贾,还有其背后的东家也就是地头蛇们,就会如同吸毒上瘾的瘾君子,还能离得开他么?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难。

 第三十一章 通信

    庭院之中,伴随着噼啪声,淡淡清香向四周扩散,宇文理正领着堂弟、堂妹烧竹筒饭,一根根装有米和水的竹筒,正架在一个火炉上承受烟熏火燎。(全本小说网,https://。)

    槽状的特制竹筒饭烧烤炉,,可以烧柴禾也可以烧木炭,一次可以同时架起十根竹筒。

    宇文维翰戴着手套,和宇文理般转动着灼热的竹筒,其年幼的弟弟妹妹围在一边,目不转睛的看着。

    在军中推广不畅的竹筒饭,颇受小家伙们的欢迎,竹筒饭里除了糯米还有火腿、腊肠等食物,烧好之后有糯米、肉片还有竹子的混合香味,那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宇文温把制作竹筒饭的过程,当做考验孩子动手能力的趣味活动,今天就是“活动日”。

    小家伙们自己洗糯米,然后仆人备好已经切碎的火腿、腊肠,想怎么配都随便,然后自己把食材放进已经开好口的竹筒,然后放在火上烤。

    烤的时候人人都可以试一下,就当做适当的玩火,但毕竟竹筒很烫,所以主要就是由宇文理带着宇文维翰转动竹筒,自行把握火候。

    原本为青色的竹筒外表变得焦黄,宇文理先问牧娘,她自己那一根竹筒饭好了没有,见着小丫头在纠结,宇文理便做了主:

    “已经烧好了,牧娘拿去放着,等凉下来就可以吃了。”

    仆人将那根竹筒拿起来走向一旁凉亭,牧娘欢呼着紧随其后,其他弟弟妹妹见状紧张得个个踮起脚,眼巴巴看着属于自己的竹筒。

    一根根烧好的竹筒饭分发下去,好容易打发完小家伙,宇文理没有吃自己那份而是转入旁边的房间。

    宇文温坐在案前看着手中一卷书,侧室萧九娘在其身旁说着话,而她的弟弟萧瑀亦在座,见着宇文理进来,萧九娘和萧瑀便要起身告退。

    “莫要拘礼,阿理又不是来窃窃私语的,坐,大家都坐。”

    萧瑀和宇文理是州学同窗,也是私交不错的好友,加上姊姊是西阳王的侧室,所以萧瑀也时常到王府找宇文理谈天论地。

    “阿理来得正好,新安刚从江陵带回来一套书《昭明文选》准备出版,新安要帮忙校对其中这一卷,阿理不如也帮个手?”

    “啊?侄儿就怕才疏学浅。。。”

    “无妨,不懂就向,这也是个学习的机会,整日里摇头晃脑背书,还不如自己多磨练磨练记得深刻。”

    见着宇文温和萧瑀还有宇文理议论着着相关事宜,萧九娘放下心来,她一心想要帮助娘家人,但又怕引起夫君的不快,如今看来是自己想太多了。

    《昭明文选》中的“昭明”二字源于昭明太子,这是梁武帝长子萧统的谥号,而萧统便是萧九娘和萧瑀的曾祖父。

    昔日的南朝梁国,在侯景之乱后国土分崩离析,只剩下江陵及其周边数州的弹丸江山,如今的梁帝萧琮已不敢奢望什么,而是想竭尽所能把祖宗留下的书籍传世。

    黄州的出版业十分兴盛,又有刘焯这样的经学名家校书,所以萧琮想让与曾祖父组织编纂的《昭明文选》在黄州以线装书的形势出版,他的便宜妹夫、求学社大东家宇文温,便是再合适不过的“受委托人”。

    别的不说,宇文温看在萧九娘的份上,多少都会用心不是?

    “你们两个不要紧张,有章社长在后面把关,放心大胆去做,再说还有新安的舅舅一起校书,有何担心之处?”

    事情说完,待得萧九娘和萧瑀告退,宇文温将案上一封信交给宇文理:“从邺城来的信使刚走,这是你父亲的信。”

    “父亲已经抵达邺城了?”

    “是的,你祖父也到了。”

    “叔娘也到了么?”

    “到了。”

    宇文温将信交给侄子,宇文理没有立刻拆信,而是将其收入怀中,虽然和二叔关系很好,但还是要讲礼节,又说了一些事情之后,他也告退离开。

    萧九娘端着一根竹筒饭走了进来,宇文温一边吃一边看另一封信,这信也是刚到不久,为尉迟炽繁写的家书,她抵达邺城后安顿便写信报平安,那是十五日前的事情。

    “姊姊到邺城了?”

    “是啊,一路颠簸,平安抵达,总算是放心了。”

    宇文温装作如释重负的样子,心中颇有些无奈,因为妻儿平安抵达邺城的消息,他在次日就知道了,能够如此神速,多亏了飞鸽传书。

    在放心的同时,宇文温却要装作不知道,在大多数人面前还得演戏。

    利用鸽子归巢的特性,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在这个时代还是罕有人知的做法,宇文温不打算主动曝光,所以保密措施要做到家。

    演戏要演全套,即便是在自己侄子和侧室面前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