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假太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假太监- 第3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众人没有出声反对的,遂继续道:“第二件事就是关于朝廷取士,从现在开始,想要取得明年春闱资格的学子们,不但要通过各省的考试,还要有在外游历三个月的证明,对那些家境贫寒拿不起路费的,各地官府要承担下所有费用”

    “国家取士,要的是各方面人才,而不是书呆子”

    叶珣这句话一说完,几乎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因为他们也都是八股文起家的,现在让后来的学子们不单要会八股文,还要涉猎其他东西,这不是难为人吗?再说,谁说读书人就一定是书呆子?

    吏部尚书陈善才率先道:“公公,马上就要过年了,过年之后,有路途遥远的学子就已经开始在来京的路上,您所要求的三个月游历时间,是不是太仓促了些?”

    叶珣摇了摇头,道:“其实三个月之说只是个硬规定,如果学子们在赶考的路上,能对沿途的见闻做详实记录,也是一样的,本公并不是说读书人都是书呆子,但这样的游历,对他们将来的仕途绝对是有益的”

    其实这件事还应该把国子监和太学的教授们找来,听听他们的意见后再做定夺,但众人也看出来了,叶珣没叫这些人来,显然是有越过他们的意思了,只是这么做,隐患怕是也不少。

    李待问也是做过内阁首辅之人,脑袋一转就想到了其中的关键,遂皱着眉头道:“叶公公不同国子监祭酒以及太学的那些教授们商谈此事,若是引起这些人的抵制,怕是会出大乱子啊!”

    李待问对叶珣的感情很复杂,有感激也有恼恨,但总的来说,还是很认同叶珣的治国方针理念,不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出言提醒了。

    有人能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真的很让叶珣欣慰,起码说明这些人并没有跟他分心。

    既然一直在琢磨这件事,这么大疏漏,叶珣又怎会没想到?其实这不过是为他将要说的事打下伏笔。

    环视了众人一眼,缓缓道:“新年之后,京城将建一所帝国大学,帝国大学的校长将由陛下亲自担任,本公将作为执行校长,暂时代替陛下管理帝国大学”

    帝国大学是个什么东东?

    一时间,博学多才的诸位大人们也都蒙了,不是他们孤陋寡闻,实在是叶珣这个名词太新鲜了。

    “帝国大学将开设军事、政治以及各种杂学,教授不单有我们的鸿学大儒,还将有外国教官,学期两年,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担任官职”

    待叶珣这番话说完,所有人终于明白了叶珣的意图,他这那是要挑战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科举制度,分明就是要推翻这项制度啊!

    想到这种可能,方振儒也终于坐不住了,不无担忧地道:“公公此举,不嫌太过孟浪吗?不知公公想过没有,此举一旦开始施行,将有多少十年苦读的学子前功尽弃?若再被有心人利用起来,公公也恐将天下人的众矢之的啊!还望公公三思”

    叶珣的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见包括袁应泰和张铨两个铁杆手下,也是一样的担忧表情,心中不由深深叹息一声,想要转变这些人的保守观念,还真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到的。

    “各位大人不要误会,首先帝国大学的建立会在大考之后,而且那些落榜的学子也一样可以报名帝国大学,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就是我们帝国大学的办学宗旨”。。。

 第649章 叶公神像

    所谓的朝廷大事,其实就这样,能决定的事,早在没公开让所有人都知道之前,就已经定完了。(全本小说网,HTTPS://。)

    就如之前的解除海禁一样,如果贸然在朝堂上提出来,很可能直接就被淹没在吐沫星子中了。

    所以帝国大学也好,改革科举制度也罢,都必须提前、甚至是秘密下进行。

    但叶珣更清楚,朝堂之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秘密,就拿在坐的这些官员来说,谁没几个亲朋好友?

    过年之后,朝廷会有这么大的动作,别人可以不告诉,难道也能让自己的亲近之人蒙在鼓里吗?

    答案是显然的,这些所谓的秘密泄露一点,就会向外面无限延伸扩散,而这,其实也是叶珣想要的结果。

    历朝历代的改革,鲜有不经历腥风血雨的,既然是早晚会发生的事,那为什么不让其早点发生?

    所以阵痛会有,痛过之后,就将是一条康庄大道。

    这次会议出奇地长,叶珣说过之后,方振儒又说了下派到地方实习的那些御史,反馈回来的情况。

    这些新任御史都是去年科举考上来的,现在方振儒等人回想起来,去年叶珣的提议,其实就是在为今年科举改制探路呢。

    因为正常情况,进士及第的士子们,除了少数能做官,大部分都会被分配到翰林院等衙门去熬资历,吃闲饭。

    但这批进士不一样,除了有门路或是特别优秀的能直接做官,其余人都被冠以御史的头衔,然后去各地找茬了。

    实践出真理,只有真正的深入地方,才能体察民情,才能更切实地领悟为官之道。

    刚刚方振儒虽然对叶珣提出的科举改制提出了质疑,但不能否认的是,让这些御史下去的办法确实很可行,为此,方振儒已经同各部尚书打好招呼,明年大考之后,还将按今年的办法施行。

    方振儒之后,各部尚书也都一一做了汇报。

    时间过的很快,叶珣一看,要是等所有人都说完再开饭,这顿饭都吃半夜去,所以就命人先把酒菜上来,众人一边吃一边说。

    总的来说,今年大明各地算得上是风调雨顺,但很多工程不能说今年没事就不做,比如黄河大堤,两淮流域等地,这些地方的堤坝也需要加固。

    还有西北干旱地区要打深水井、建蓄水池,河道也要清淤等等,林林总总,要办的事实在太多了。

    而这些事都离不开一个钱字,所以待所有人都说完,包括叶珣在内,都把目光集中到了新鲜出炉的财务部尚书、李待问的身上。

    李待问也不推辞,不过却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叶珣。

    “敢问叶公公,明年还需要对那里动兵吗?如果没有战事,那以今年国库的收入,不管是兴修水利,还是国计民生,国库的存银都非常充足,但如果叶公公还要发动战争的话,那恐怕就不够了”

    其实谁都知道,打仗是最烧钱的,但问题是这么长时间以来,叶珣发动的那场战争不是为了国家利益着想?而且所需军费,基本都由地方承担了,貌似没动用国库吧!不仅如此,大军出动一次,所带回来的收益也同样不少。

    现在被李待问这么一说,倒好像叶珣是在穷兵赎武似的。

    叶珣被气乐了,这死老头,臭脾气怎么就一点都不知道改改?非得让我难堪不行吗!

    忠言逆耳,这点心胸,叶珣还是有的。

    却不想李待问并未说完,一片寂静声中,只听他继续道:“公公一定觉得每次战事所需军费都没有从国库掏银子,所以对下官的话很不以为然,只是不知公公算没算过一笔账?武器弹药是不是银子?武器弹药包括粮草等物资的运输,需不需要银子?而这还只是在帐面上能看到的,武器弹药在制造中所需要的费用,粮草需要集中后才能统一运送。。。”

    李待问掰着手指头,口沫横飞地一笔一笔给叶珣算着帐,只把叶大公公听了个目瞪口呆。

    说句日理万机来形容叶珣的日常,丝毫都不为过,他那有时间和心思把帐算得这么细?张口结舌间,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反驳李待问。

    喝口水润了下嗓子,李待问又道:“不可否认,解除海禁,给朝廷带来巨大的收益,但辽东建城,西北修路,草原开荒,这些地方所需银两,同样也是个天文数字,因此,下官斗胆,恳请公公三年内不要再动刀兵了”

    说完,李待问向叶珣深深的躬下身去。

    随着李待问的话说完,大厅内也忽然静了下去,谁都知道之前李待问就是因为不听话才被叶珣扒拉下去的,这才重返京城几天啊!现在他又这么公然针砭叶公公的作为,就不怕叶公公再把他踢出京去?

    良久之后,叶珣终于深吸了口气,道:“李大人金玉良言,叶某受教了,本公在这里郑重向各位大人承诺,若不是外敌入侵,五年之内,本公绝不会再兴刀兵”

    老李头你不是要三年吗?我就更彻底点,给你五年时间,到那时候再动兵,看你们还有何话说?

    皇太极未灭,安南那边也不消停,朝廷需要用兵的地方多了,这还不包括将来的西征。

    所以叶珣也下了决心,养精蓄锐,先潜心把国力发展起来再说。

    听了叶珣的承诺,八位朝廷大员仿佛商量好似的,一起躬身道:“公公英明!”

    这帮老狐狸,谁都怕得罪自己,不过也好,正可趁这五年时间好好陪陪老婆儿子。

    有了叶珣的承诺,会议气氛也变得轻松起来,众人边吃边聊,一直到午夜时分方才散去。

    午夜,万籁俱寂,叶珣却没有丝毫睡意,他刚才之所以答应李待问,固然有让朝廷和军队休养生息和陪伴儿子成长的想法,还有深一层的意思,就是要大力促进新政的推行。

    挑战上千年的科举制度,说的轻巧,若没有一个强横的人物坐镇,同时再有人捣乱的话,说不好真的会出大乱子。

    就比如说现在的京城,看似一团和气,别人不说,张家三兄弟这出戏,怕就没那么容易收场。。。

 第650章 一查到底

    年根将至,京城也变得格外热闹,百姓们忙着盘点这一年的收成,然后开始准备年货。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外地的商人们也开始压低价格,以求将货物尽快出手,也好早点回家过年。

    国人千百年的传统,哪怕在家只待那么一会,也会不远万里赶回家,千百年的传承,也造就了世界最勤劳的种族,没有之一。

    忙忙碌碌中,仿佛整个京城都动了起来,叶珣很喜欢这种氛围,一大早,就带着几个侍卫微服来到集市上。

    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与否,在这个时代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粮价。

    走了一圈,还不错,精米三十文,糙米只要十几文或是几文钱,而这还不太好卖,因为随着经济的繁荣,京城百姓的生活也都提升了不少,还要买糙米吃的话,是要被人笑话地,而买糙米的人,也大多是回去喂家畜,而不是自己食用。

    与张三公子定的见面时间是中午,而且这小子为了掩人耳目,竟然还定了家妓院。

    还好叶珣不是真太监,不然就冲他定这地方,也非跟他翻脸不可,欺负谁没有那玩意是怎么的。

    看着繁华热闹的集市,叶珣心情不错,大明能有今天的起死回生,可以说完全是他一手缔造,说不得意是假的。

    逛了一会,感觉肚子有点饿,恰好路边有个云吞摊,遂过去要了碗云吞面,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云吞面,一边与摆摊的老汉闲聊起来。

    “老人家,那里人啊?这么多人,生意一定不错吧?”

    “托您的福,小老儿淮南的,大前年两淮发水后,就拖家带口到了京城,您也算有口福的,今儿是小老儿最后一天出摊,明天就准备回淮南了,听说那边在叶公公的过问下,乡亲们的日子都好过了,河堤也修了,京城虽好,却也不如家好啊!”

    当面夸赞奉承自己的,没有几个是真心的,只有听到老百姓的心声,才能感受那种被人爱戴和感激的喜悦。

    不想老汉接下来的话,却让叶珣的心情变了滋味。

    “其实老汉虽想回家乡,孩子们却不愿意,总说这里比家乡繁华,说什么机会多,这些年轻人啊!”

    老汉说着不住地摇头,似有什么难言之隐一般。

    “老人家多虑了,年轻人嘛,就应该有闯劲,不然岂不辜负了少年好时光”

    后世这种情况叫北漂,而在古代,一旦那里遭了灾荒,百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京城,到了京城后,贪恋京城繁华不愿离开的,也大有人在,只是大明户籍管理极严,若没有特殊渠道,很难留在京城。

    各有各的活法,水至清则无鱼,叶珣是不会插手这些事的。

    “一看贵客就是外乡人,您不知道,现如今这京城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哦!这是为何?”

    可能是明天要走了,老爷子今天的话也格外多。

    左右看了看,才低声道:“贵客是外地人不知道,现在很多商铺的家中都在供奉九千岁的神像,要说供也就供了吧!毕竟人家九千岁有大功于朝廷,可请这一尊神像回来,少则五百两,多则上千两,那些有钱人不觉得什么,像我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