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第一帝国-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个几十年来始终未曾改变过立场,始终跟随在他身边的人,而在一些时候,张之洞无奈的时候,也总是会询问一下纯来的意见。

    “香帅,近年来国内战乱不断,洋人三番五次入侵,百姓流离失散,更是苦不堪言,身为百姓,自然是希望这天下能够太平下来,大家都能够有好日子过,可是就怕这战端再起呐。”纯来说着自己的想法,不过他却是站在了百姓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是啊,如果不是为了能够让百姓有个安稳的生活,去年我和岘庄也就不会与那洋人达成一致了。”张之洞点了点头,纯来的话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去年联军入侵,身为联军总司令的西摩尔却始终没有出现在战场上,而是从一开始就游走于东南沿海地区。

    目的便是与张之洞,刘坤一等实力派总督达成一致,希望他们能够镇压义和团,阻止义和团北上。同时,作为交换,西摩尔也向他们做出了保证,保证联军不会进攻他们所在的辖区,以确保辖区内百姓能够有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

    也正是因为洋人的这个保证,才让张之洞和刘坤一等实力派总督最终同意了洋人的要求。

    只不过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半路上竟然又杀出了个王思锐,一举将洋人打的溃不成军,甚至活捉了联军司令部。

    当时的情况更是让张之洞等人暗惊不已,可由于事先已经答应了洋人,所以只能按照约定去办事。

    最终洋人还是获得了胜利,尽管他们在局部地区被王思锐惨败,可依旧无法改变最终的结局。

    而在知道这一消息的时候,张之洞更是气的三天未进一粒粮食,甚至还因此而大病一场。

    而现在,这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外面却疯传着王思锐控制朝廷的消息?而现在王思锐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们送上去的奏折,都能够得到上面的批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他们这些实力派总督不敢轻举妄动,生怕外面的留言是假的。

    “若是接受,至少能够短期内的获得一场安宁,可若是拒绝,搞不好便会身败名裂。接与不接?甚难!”张之洞再次摇头道。

    如果真的是朝廷的指令,他张之洞绝对不会摇头的,甚至连眨眼都不会的就直接同意了。可现在外面疯传着的留言,让张之洞不敢轻易的做出任何的举动。

    他生怕他的举动,反而给其他总督们起到了表率,如果是真的,那么自然一切好说,可若是假的,这张之洞就成为了王思锐的同党。

    当然,现在一个更难的难题摆在了张之洞的面前,因为他已经证实了外面的流言,王思锐已经在信中向他摊牌了。

    ‘欧美列强欺横霸道,东洋日本野蛮无理,窥视我华夏领土并非一时,然日本欺我兵力不足,盛京战事将至,吾有大军数十万,只为国泰民安,望君助之!’

    王思锐的信件中只有这短短的一句话,但却透漏给了张之洞海量的信息量,甚至让张之洞有些难以相信。

    “香帅,无论是否接受,眼下我们都必须要表态!”纯来继续说道。

    这也正是王思锐的聪明之处,大战之前用圣旨来指挥他们这些封疆大吏,虽然有可能会将大战的消息透漏出去,但谁又能保证王思锐不是故意要将信息给传到日本人那里呢?

    日本人想要他们的资源这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汉阳铁厂那边已经基本上被日本人慢慢的给渗透了进去,那里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了原材料直接装船运往日本的事情发生,而张之洞却只能望而叹之。

    他没有办法去阻止日本人将那些矿石运走,因为日本人已经悄无声息的收购了矿场的部分股份,他们有权处理那些铁矿石。

    “是啊,必须要表态了。”张之洞叹了口气,旋即摇了摇头,一脸无奈的说道:“回复他们,就说我们会严格按照朝廷的指令进行军事改革。不过在暗中,我们仍然保持着现有的军队规模,这是底线。”

    “另外也这么回信给岘庄吧,外战将至,我等虽不支持,但也绝对不能拖了后腿,免得被后人唾骂。”紧接着,张之洞继续说道。

    “香帅,我这就去回复他们。”纯来点了点头,离开了这件书房。

    关于张之洞的回复,其实是给三个人的,这第一个,自然是给代表了朝廷的王思锐,以便他能够安心的去跟日本人作战,第二个,保持军队规模,这个是对内部下发的命令,第三个自然是给刘坤一的回复。

    待纯来离开之后,张之洞再一次的将目光放在了那份圣旨上,许久之后,这才回过神来。

    军事改革,对于他来说影响不可谓不大,甚至可以直接颠覆到他现在的地位。但是同样的,王思锐也给出了相应的补偿,在人事任命方面,完全由张之洞做主,只需要上报朝廷即可,王思锐不会去干预人事方面的事情。

    可即便是这样,若是真的按照王思锐的办法去改革,那么改革之后的军队,也不知道是会实力猛增?还是元气大伤。

    按照王思锐的指令,湖广地区的军队将改编为大清陆军第九师,大清陆军守备第二十,第二十一师。

    也就是说,张之洞手中的部队将被改编为三个师,顾名思义,陆军第九师为正规军部队,是作战部队,而这个师拥有一万五千人的编制,比起王思锐的师少了三千人的规模。

    而这个师要驻扎在武汉沿长江一带,负责监视长江异动。而守备第二十师驻扎湖南,主要负责当地的治安问题,二十一师驻扎湖北,同样负责治安问题。

    整个部队被王思锐给划分为了两部分,作战部队和守备部队,作战部队总人数为一万五千人,守备部队则为一万人。除了作战部队有明确的规定部队驻地以外,守备部队只是规定了驻扎的省份,并没有规定详细的驻地。

    也就是说,改编之后,张之洞手下也就只剩下了三万五千人的军队规模,这与现在相比较起来,少了足足一倍。

    而按照王思锐的划分,作战部队更是少了好几万,从六七万直接减少到了一万五,这绝对是能够让张之洞元气大伤的。

    相比较张之洞这边,刘坤一手下的部队要多出了一个师。因为两江总督需要管辖三个省份,即浙江,安徽,江西三省。多出的这一个,自然是驻扎安徽的陆军守备第三十一师。

    全部西式的改编,若是早个几年倒也无所谓,只是现在,这当家的是王思锐,而且有面临着外战,这让他们这些实权派很是难受。

    若是拒不听令,王思锐只需要以朝廷的名义下发一道圣旨,他们便会立即失去这些,即便是假装没有接到圣旨,他们也会遭受到万人的指点。

    可若是同意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已经被王思锐给算计了进去,日后若是在想反驳,怕是也有些有气无力了。

    可无论他们进不进这个圈子,既然王思锐已经私下里告诉了他们,他王思锐即将与日军开战,那么他们这些实权人物就只能去听从,而无法反抗。

    这就是道义,此时不比后世,无论做什么事情,你总要先占据了一个理由才能继续行事,否则便会遭到万人的唾骂。

    与此同时,全国各个地区的总督,几乎全部接到了王思锐的圣旨以及密信。

    而按照王思锐的计划,全国将会被改编为十个作战师,十七个守备师,共计三十三万人的规模。

    其实说白了,王思锐只不过是想借助着这个机会,尽可能的削弱各地总督们手中的实力,为日后的统一提早做准备。

    至于那些总督们是否认真的执行,这个王思锐并不在意,他只在意这些人是否响应了他的号召,对于王思锐来说,这就足够了。

    而这也正是王士珍在投靠了王思锐之后,为他出的第一个计谋。(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189:整军备战

    (全本小说网,。)

    街道上的百姓,人人的面庞上都带着丝丝的严谨,似是焦躁,似是无奈。

    国家的战败,最终的苦果却落在了全部百姓的头上,他们必须为国家的失败来买单,而他们,却只能够去无奈的接受,而无力反抗。

    每户三两银子的捐税,共分一年内缴清,可一次性缴清全部的捐税,超出一年者,未满两年者,按每户四两征收,超出两年者,未满三年者,按每户五两征收。

    各地纷纷出台了不同的政策,即便是满清朝廷的老巢,东三省地区,也未能因此而幸免,他们也依旧无法逃脱捐税这一命运。

    而与其他地方相比较起来,东三省似乎又有些幸运。

    整个国内最为富庶的江浙地区,他们的捐税比例就要超过了全国所有的省份,与其他各地不同的是,江浙地区是按照人口数量来征收的,大人每人一两银子,十六岁一下的孩童,无论男女,每人半两银子。

    而那个全国最富庶的江浙地区,也仅仅只是因为一个名头,便让他们不得不支出比其他省份多一倍,甚至两倍的捐税。

    相较而言,这里的百姓其实也并不算是富裕,最多也就属于那种吃不饱,但也饿不死的类型。

    如此繁重的捐税,这也让全国各地的百姓纷纷有些为难。

    因为,清廷的税款可不仅仅只是这么多,这个所谓的捐税,只不过是作为战争赔款来使用的而已,其他的一些正常税种,他们依旧要照常缴纳。

    “大人,您就收下我吧,您要是不收下我的话,我们这一家老小就只能等死了。”一名中年男子苦苦的哀求着面前的几位身着迷彩军装的军人。

    说是迷彩军装,实际上的效果却很不理想,因为工业技术以及材料的原因,所以导致最终的染色这一块很是失败。

    前期的样品基本上已经全部报废了,四色迷彩服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怪物一样,甚至有很多颜色都已经重合在了一起,混合而成为了其他的颜色。

    最终,无奈之下,王思锐只好让乔家和邱家那边改变了策略,将布匹的颜色全部改为土黄色,单一的颜色并不会显的太过复杂,加工起来的速度也很快,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目前的需求。

    而那些失败的试验品,他们也并没有浪费掉,而是被制作成了数千套军装,将这些军装发放给一些后勤部队或者非战斗部队来使用。

    比如说,辎重队,新兵营的教官等等,当然,还有募兵的军官和士兵,他们穿着的也是这些失败的试验品。

    “你的身体条件并不符合我们的招兵要求,所以很抱歉,你无法通过我们的审核,请你配合我们的工作,不要挡住后面的报名人员。”一名军官语气平稳的告诉了这名中年男子不收他的原因。

    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新兵前来报名参军,而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新兵报名,其实也要归功于王思锐提出的均摊赔款的这一举动。

    大量的赔款让百姓们根本无法侍从,更加不知道该上哪去找那么多钱来交给国家。特别是京畿地区,这里的捐税是仅次于江浙地区的。

    而正当所有人都摇头无奈的时候,却忽然间有人传来了京城那边正在招兵,每个月有二两银子可以拿,而且越往后,这能拿的军饷也就越高。

    走投无路的百姓,只能试着前来报名参军。

    不过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新兵招募不仅仅只是在京城,事实上京畿地区,但凡是王思锐目前实际控制的地区,每一个县城都有一处招募点。

    而这一幕,正是发生在距离京城不远的保定县城。

    “这怎么就不符合要求了呢?我虽然眼睛不太好使,可我的耳朵和鼻子很好使啊,几十米外的小动静我都能听到,几百米外的肉香味我都能闻到。”那名中年男子一听是因为自己眼睛的问题,情绪便有些激动的为自己辩解道,他实在是不敢想象,一旦自己没有能够被他们收下,那家里面的那些捐税又该怎么办?

    “唉,不收你其实这也是为了你好,你的眼睛达不到要求,到了部队以后打靶的时候也就看不到目标,这看不到目标,自然也就打不准靶子,连靶子都打不准,到了战场上还能打中敌人吗?而且,你的眼睛不好使,到了战场上万一敌人偷袭过来了,而你正好是唯一的一道岗,你没有能够发现敌人,岂不是要连累整支部队?有时候希望赚钱是好事,但也需要考虑到自身的情况,不能因为我给你开了这个后门,就让其他的战士们因此而丢掉性命。”负责招兵的军官耐心的劝说道。

    “长官,我可以用耳朵听,用鼻子闻,在夜里,只要有一小点的动静,我就能够听的清清楚楚的,而且我还能知道发出动静的具体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