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第一帝国- 第4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起社会的动荡,可以使英国稳定的撤出,中国不受影响的进入。

    但是这一提议却被王士珍给否定了,他岂能看不出英法两国的意图?

    一旦中国同意了他们的条件,那也就是等于给了他们两年的时间去搜刮殖民地的一切,而这个时候,他们的搜刮往往会比以前更加猛烈,甚至不顾引起民愤,而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给当地人留下一个很不好的印象,从而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中国人产生厌恶感,在亚洲地区给中国人制造更多的麻烦。

    其实英法两国这么做的真实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搜刮资源,二是拖延时间。他们也担心中国人拿了亚洲之后就毁约,到时候他们直接出兵欧洲该怎么办?与其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中国人身上,倒不如临走之前给中国人制造更多的麻烦,让他们短期内没有精力去顾及其他的地方。

    王士珍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想也不想的就直接拒绝了这一条件,而是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时间点,三个月,三个月内,协约国方面要全部撤离亚洲,而中国方面也会算好时间,在三个月后同时接收整个亚洲。

    眼看着王士珍的态度坚决,萨道义和鲍渥暂时终止了这个问题的谈判,转而将话题转到了第二个条件上面。

    中国人需要向协约国方面提供二十个装甲师的全套装备,而这里的全套,指的是与中华帝国装甲师相同编制,相同人数的装备,从步兵到装甲兵,中华帝国装甲师有的,他们都要有。

    其实这也是他们做着最后的挣扎,美国那边的装备暂时还用不上,因为还没有研究出合适的装甲车辆,但是中国人这里却有现成的,加上德国人近期的强势反扑,这也让协约国方面对于装甲部队更是垂帘不已。

    如果他们能够得到二十个装甲师的全套装备,那么在欧洲战场上,在装甲力量方面将会不弱于德国,那么协约国方面也就有能力去钳制住德国人的攻势,甚至是发起反攻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这一提议依旧被王士珍给拒绝了,二十个装甲师的全套装备,也真亏了英国人敢想?一个装甲师拥有三百多台坦克,二十个装甲师光是坦克就有六千多台,而且配套的侦察车也就上千台,卡车更是数以十万计,这种鬼条件也只有鬼才会毫不犹豫的答应。

    而这个时候,萨道义便拿出了第一个条件作为交换,如果中国人同意在一年内给他们二十个装甲师的装备的话,那么英国人将会同意在三个月内全部撤离亚洲。

    这个条件显然是让王士珍有些心动,倒不是他没把握让英国人三个月内撤离,说白了,这还是战略所需,目前德国人在欧洲战场表现的过于强势,这不利于中华帝国的战略部署,而先前王士珍也答应了英国人要给他们一批装备作为援助的。

    但是二十个装甲师显然是不可能的,最终,在双方的撕扯之下,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激烈争讨之后,终于是达成了一致,协约国方面在三个月内全面的撤离亚洲,并且在撤离之前,不准对现有殖民地进行任何性质的破坏,而作为交换,中国方面将会为协约国提供七个装甲师的整套装备,并移交坦克的全部技术参数。

    而英国人要的急,短时间内又没有新货,所以经过双方商议,决定先从中国现有的装甲部队中撤掉两个师的装备交给英国人,其余的则全部是新装备。

    对于英国人来说,这两个师的装备那就是救命的。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这两个师的装备却是可有可无的,如果要是让部队主动的提出申请的话,一定可以确定的是,每一个装甲师都会主动的要求将自己的装备撤下来。

    原因无他,中国现在有的是装备,最不缺的就是装备,即便坦克也是同样的,他们巴不得尽快的把野猪坦克给撤下来,然后换装更先进的屠夫坦克。虽然目前也在换,但是换装的速度还是太慢了,又需要顾及到其他兄弟部队,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一个营一个营的换,大家轮着来,平均下来每个师一年能换装两个营。(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669:中协协约与中同协约

    (全本小说网,。)

    中华帝国换装速度慢的原因在于,在部队换装的同时,也在组建着新的部队,所以生产出来的装备无法及时的全部送往各地部队手中,加上运力有限,近期内又是主要以运输对日作战物资为主,所以换装的速度倒是并不快。

    不过趁着这股东风,中华帝国倒是一口气组建了四个装甲师,迄今为止,中华帝国已经拥有了十三个装甲师,四千多台坦克,但这还远远不够。

    而刚刚完成扩建没多久的洛阳战车工厂,也面临着再一次的扩建,对于战车工厂的扩建那也是毫无压力的,基本可以随意的建设,哪怕之后战争结束了,不需要制造这么多坦克装备了,那么这些生产线也能摇身一变成为卡车生产线,拖拉机生产线。

    甚至都不需要大范围的改动生产线就能做到(我国早期国有拖拉机厂都能够生产坦克,传说洛阳一拖和开封拖拉机厂就始终保持着坦克生产线,更换部分设备后随时都能开工,不过那些都是老式生产线,新式坦克无法生产)。

    7月2日,中英法三国再一次进行了紧急的磋商,这次的会晤主要是商谈后续的一些详细事件。

    最终,在经过整整一周的商谈之后,中英法三国在7月9日的早晨八点钟,在中京正式签署了中立协约,这份协约一共有十五张纸,全文一万五千余字,其中包含了协约国方面退出亚洲,时间,次序,接受时间,方式,中国方面支援武器数量,时间,地点,装备的情况等等。

    协约的内容有很多,尽管英国人有些不太舍得,但还是那句话,他们没得选,要么牢牢的控制着亚洲,然后等着中国人一点点的去打下整个亚洲,然后直接打到他们的本土,要么就选择妥协,然后尽可能的从中国这里捞取一些好处,增强自己的实力。

    而在这份合约签署之后,英国人也明白,除了这七个师的装备以外,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再也没可能从中国这里得到任何的武器装备,以及任何的支援,哪怕是出钱购买都没有可能。

    与之对应的,则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方面也将不会成为中国的客户,中国也将按照协约规定,拒绝为同盟国以任何方式提供任何的支援。

    从某一个方面来讲,协约国在这方面是吃亏的,因为德国人的制造能力要比英国更强,而德国也占领了大半个法国,占领了大量来不及摧毁的工厂,德国人利用这些工厂迅速的制造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而协约国方面却只能在英国进行制造,或者是从美国人那里购买。

    但是随着失去亚洲的殖民地,英国在资源方面也将会陷入紧张,所以即便他们是得到了技术支持,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去制造这么多的武器装备。

    但不管怎样,至少英国人可以确定中国人不会参与到欧战当中,也不会对同盟国进行任何方式的支援,这就足够了。

    为了鼓舞协约国的士气,同时又为了打击同盟国的士气,在签订协约的当天,也就是伦敦时间的7月9日上午九点钟,英国首相赫伯特正式对外宣布,因为战略需要,大英帝国暂时放弃了亚洲地区的利益,并且无偿的从中国人手中拿到了二十个装甲师的装备,这批装备会尽快的被运往英国,然后走上前线,成为打击同盟国的中坚力量,他们还获得了这些装备的技术参数,英国将会拥有自产坦克的能力,会有更多的坦克源源不断的开往战场,打败同盟国的装甲部队,直到打到柏林。

    通过赫伯特的一番别出心裁的演讲,那颇具感染力的文字与声音,瞬间使的英国上下士气大振,虽然也有人质疑英国为什么要全面放弃亚洲?在亚洲地区他们并没有遭遇到什么打击,而那里的资源不正是英国所需要的吗?

    面对着这样的质疑,赫伯特只用一句战略需求便完美的敷衍了过去,关于中协协约中的那些条款,英国人只是选择性的公布了部分条款,他们希望当这些条款公布之后,会给外界造成一种假象,那就是中国人已经开始倒向协约国了,同时也能够尽最大可能的破坏中德之间的关系。

    另一边,解决了一个可能存在的棘手问题之后,英国方面一边痛心疾首的回味着亚洲的感觉,一边则是迅速的与美国进行联络,在拿到坦克的相关技术之后,英国人要求美国的工厂立即开工制造,并且尽快的被运往前线。

    而英国人在放弃亚洲之后,也并非完全没有好处的,而最大的好处就是,原本分布在亚洲地区的军舰,货船,将会全部被调回英国,然后他们将往来于英国与美国之间的大西洋上,将美国的军备源源不断的运回英国,这将会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从亚洲运回来的都是原材料,是需要二次加工的,但是从美国运来的那可是现成的装备。

    不过这些船只需要先前往中国,将那里的装备运回来,然后再去美国运输装备。

    中国方面不想跟协约国撕破脸面,同样的也不想跟同盟国方面撕破脸面,而中国跟协约国方面签署的协约,将会成为压垮中国与同盟国之间关系的一根稻草。

    但是中国方面却并不对此感到焦急,因为这一切尽在预料之中。

    在与协约国方面签署了协约之后,王士珍便立即召见了德国大使穆默,而早已得知消息的穆默也是急得团团转,数次提出了拜帖,但却始终杳无音信,而当时王士珍也正忙于跟协约国方面谈判,为了不节外生枝,所以也就没有同意默默的拜会。

    但是现在合约签了,一切都已经成为了定局,那么也是时候该去见一下德国人了。

    而在见面之后,王士珍的第一句话便让穆默从煎熬之中解脱了出来。

    “你认为中华帝国是加入到同盟国一方,然后迫使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我们双方共同的将这场战争扩大,让更多的战士和平民死亡,这样的结果是最好的吗?不,德国从一开始就找错了对手,你们的对手并不是英法两国,英国虽然看似强大,可实际上则是外强中干,我们拿到了整个亚洲,就等于是切断了英国的一只臂膀,使他们的资源大大的减少。

    而你们有想过从战争一开始,美国人又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吗?其实你们真正的敌人是美国,只要美国还在,他就能够将源源不断的装备运往欧洲,为协约国提供后勤保障,让他们有用不完的装备,打不完的子弹和炮弹。

    现在我们切断了英国人在亚洲的手臂,如果我们在想办法切断美国呢?那么英法两国还会是同盟国的对手吗?

    所以,这个协议我们必须要签,引诱英国人主动的撤离亚洲,同时有助于让我们尽快的控制整个亚洲,而按照协议的约定,英国人将会在三个月内撤离亚洲,而我们则希望用一年的时间去整顿整个亚洲。

    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已经开始布局对美国的战争,一旦美国本土也陷入了战争之中,那么他们还会有精力去支援欧洲吗?

    但是我们的海军实力目前还是太弱了,无法保证大量的部队进攻美国本土,所以,在两年内,我们将会全力的建设海军,争取在两年之后登陆美国本土,彻底的切断美国与欧洲的联系。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部署,至于是什么部署这个我暂时无法告诉你,但是你只需要知道,最迟一年,美国本土就将进入战争状态。”

    王士珍这段话的意思很清楚,就是直接告诉了穆默,我们跟协约国签署协约其实就是个大骗局,目的就是为了骗英国人从亚洲撤离,然后我们趁机控制整个亚洲,在增强我们实力的同时,也在削弱着英国的实力。

    而你们德国人只需要稳住现在的局势一年的时间就行了,一年之后,虽然仍有可能会有运输船往来于美国与欧洲之间,但是数量一定会大大的减少,甚至是一艘也见不到。

    而两年之后,我们将会亲自进攻美国本土,而英法两国一旦失去了美国这个强援,那么他们接下来还指望什么打?没了亚洲殖民地的资源,又没了美国的支援,等待着他们的只有两个结果,投降,或者毁灭。

    穆默最终还是被王士珍的一番话给说服了,但只是口头协约并不能让穆默说服威廉二世,所以穆默也希望中国跟同盟国签订一纸协约,不过他们却可以保证这份协约在一年内不会被公开,如果一年后美国真的陷入战争的话,那么这份协约将保密到中国登陆美国为止。

    这纸协约被称之为中同协约,并且在前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