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宰执天下- 第6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顼依然猛点头,听着王珪、韩冈说儿子的好话就是高兴。

    这边在对父亲赞着儿子,那边已经将种痘的最后一段流程给结束了,赵佣和淑寿公主的手臂上都扎了一圈红带,有辟邪的用意,同时也算是做个记认。

    李德新絮絮叨叨的向皇子公主的身边人说着种痘后该如何保养,以及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尽管说的这些医嘱,都已经印了小册子,免费送给每一个种过痘的小儿。但一群人都在专心致志的听着,唯恐漏掉一个字。

    纷纷扰扰了半日,种痘的主角们终于离开了后殿,安焘和李德新一众人也都出去了,殿中只剩王珪和韩冈。

    赵顼回到他的座位上,说了两句方才种痘的闲话,恢复到天子该有的表情。望着韩冈:“韩卿……”

    韩冈低头:“臣在。”

    “可还认识徐禧?”赵旭问道。

    “……仅在朝堂上会面过,并无来往。不过其《治策》二十四篇曾经有幸通读过,文章写得甚好。”

    赵顼神色稍动。徐禧是最近朝堂上风头正劲的官员,尤其是以他对攻打西夏的态度最为知名。韩冈身为朝臣,当然不会不知徐禧鼓吹攻夏时灭此朝食的急迫,可他仅仅赞许徐禧的文章,丝毫不评价他看过的二十四篇《治策》。可见韩冈对于攻打兴灵的的态度依然不变。

    “徐禧有心于西北,又长于谋划,用心之处,不逊于王韶。”

    赵顼拿徐禧比王韶,韩冈如何听不明白其中的用意,心下冷笑。东西还没抢到,就开始分赃了。谋定而后动,好了不起,的确是‘不逊于王韶’。

    “陛下。”他提声反问道:“辽国内乱在即,此事尽人皆知,亦是板上钉钉。可辽国能内乱多少时间?却是无法确定。万一其中一方击败对手,一统国内,而官军精锐正陷于西夏的兴灵两府之中,到时候,可就是河北的灭顶之灾。”

    如果郭忠孝在殿中,听到韩冈的发言,肯定少不了惊讶一番,怎么说的话跟郭逵在家里面说的一样。但如果是郭逵在场,却绝不会有半点惊讶。换做他站在韩冈的立场上,也只有这个理由最为合适。韩冈要设法将郭逵送到河北去,能选择的借口当然只能是着眼在辽国对河北的威胁上。

    韩冈的话似乎是在证明速攻的方略绝不可行,但赵顼从中听出了破绽,如果河北有威望素著的帅臣坐镇,那么又何惧刚刚经过内乱的辽国?

    这算是妥协了吧。

    韩冈和郭逵反对速攻西夏的态度对赵顼来说,其实有着很大的压力。如今朝中最为精通兵事的文武重臣全都抱着以稳为主的立场,纵然究其原因,或许皆是两人拥有私心的缘故,但赵顼心中还是有几分没有把握。现在终于给出了替代条件,心头上的一块巨石好歹是落地了。

    “韩卿,你觉得当由谁来出镇河北为佳?”赵顼问道。

    “此事当由陛下圣裁。”韩冈绝不会点名,那样反而会惹起赵顼的怀疑,平添一份阻力,“以臣观之,当以威信素著、通晓兵事者为佳。”

    郭逵的要求,韩冈其实觉得有点难办。不能主动推荐,就必须让天子自己上钩,有着很大的难度。最后他只能设法划出一条线,为郭逵量身定做,让赵顼自己来配合。

    韩冈眼下将话题移到河北,其实已经隐隐有放弃在陕西纠缠的想法了。如果稳定河北,西北自然可以安心攻打西夏。而稳定河北的人选,只有寥寥数人,想必韩冈绝不是自荐。

    威望还是第一条指标,合乎这个条件的,其实人数已经不是很多了,再加上能力来限制,伸出一只手,用上面的手指来数,还是嫌多。能力和威望并重的合格人选,搜遍朝中,就这么几个。

    那么究竟是章惇还是王韶?

    章惇的资历还是浅薄了一点,去河北的主要目的是坐镇,而不是领军出战,威望远比能力更重要。而王韶在河北也没有任何人脉,虽有军功,但想要压得住阵脚,难度还是嫌大了点。

    转了一圈之后,赵顼心中有了数,但他对韩冈突然提起河北,心中还有几分怀疑。该不会是与某人事前商量好的,

    “郭逵如何?”他问着,盯住韩冈。而一直沉默的王珪,也将注意力集中到了韩冈身上。

    韩冈却是愣了一下,赵顼好歹应该考虑过章惇和王韶之后,才会提到郭逵,怎么先一步就提出了郭逵的名号?大战在即,朝堂上必须要有一个深悉军事的辅臣,除了郭逵之外,还有谁能在关键的时候担当大任。除非章惇或是王韶回归。

    “这样一来,两府中不就没有经过战阵的辅臣了?”他试探的说着。就算不能帮助郭逵,完成交换,也总比自己落水要好。

    赵顼放下心来,自问知道了韩冈的盘算,笑道:“无妨。有韩卿提点也就足够了。”

    韩冈也算是了解到了赵顼的想法。十年君臣,赵顼会怎么想,从结果上反过来推测其实不难。大概会以为自己一开始是准备推荐王韶去河北,之后又有推王韶重返两府的想法。

    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不过最后一句,就实在是太自以为是了。韩冈哪里听不出来,赵顼并不是在说有自己提点就足够了,分明是在说两府中并不需要人指手画脚。

    这是个会给前线的将领送阵图的皇帝,喜欢依照沙盘,给前线的将领制定战术。在熙河的那几年,在广西的那段时间,收到阵图和战术规划也有多次,章惇和韩冈没少在奏章中赞美天子的指示卓然有效,然后顺便将其塞进不见天日的架阁库中。

    对自己的军事才华十分自信,喜欢掌控一切。眼下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大概并不认为少个郭逵会有什么麻烦,而且还能免得再听他反对速攻,耳根可以清静一点。

    郭逵算是如愿以偿了。虽然对于郭逵想去河北的理由还是猜不透,但韩冈也不准备多费神,自己之前给出的借口,其实也是合情合理的。这个老家伙,其实就差了一个进士及第,论才智论能力不比任何人差。有他去河北坐镇,基本上可以安心。

    用了一个时辰的时间,韩冈和王珪同时从崇政殿中出来的。虽然整件事没有定下,但只要郭逵本人点头,以枢密副使的身份出掌河北军事,基本上不会有意外了。

    王珪在前面走着,出了崇政殿的范围,他脚步缓了一下,偏偏头:“玉昆。”

    韩冈随即上前半步。

    虽然两人在速攻和缓攻上有纷争,但论起关系来,却不算差。王珪帮过韩冈几个大忙,欠下了人情债,原则问题上虽不能让,但平日往来,韩冈都对王珪很是尊重。

    “郭仲通要是知道玉昆你无缘无故举荐他去河北,不知道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此乃天子之意。”韩冈叹道。

    王珪回头看了一眼,被韩冈的态度误导了,点头道:“王子纯去河北其实也不差,如今留在南方的确是浪费了。”

    韩冈是真的在叹气。王韶出外时间并不算长,才一年多,回京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从来信上看,他身体还不好,召回来也没用。被御史知道后,说不定会被逼着告病。

    王珪并不知道王韶的病情,见韩冈不想提王韶入京,笑了一笑,又道,“玉昆,你可知道鄜延路都巡检王舜臣被人首告其谎报军功?”

 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11)

    (全本小说网,HTTPS://。)

    【写得比较慢,接下来的两更,放在明天。全本小说网https://。】

    韩冈脚步顿了一下,随即又举步向前。看似平静,随性问道:“哦,是什么时候的事?”

    韩冈的口气有几分无礼,王珪不以为忤。韩冈和王舜臣的关系并不是什么秘密,而且他现在的反应也证明了一些猜测。

    ‘事前当不知道此事。’王珪侧脸注视着韩冈面上细微的变化,‘多半与郭逵没有联系。’

    王珪虽以三旨相公著称于世,可没几分察言观色的本事,光说取圣旨、领圣旨、已得圣旨,就能走到宰相之位上?笑话!

    那不过是世人嫉妒罢了。王珪从不认为自己有哪里错了,天子的看重才是一切。

    自家的诗作因为用金玉富贵之词多了点,就被亲兄长称为至宝丹,士林中也多有嘲笑。但中秋入宫写应制诗,能从后宫嫔妃那里得到满满两袖子的润笔,也就他王珪一人。‘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忍把浮名、换作浅斟低唱’,如此落魄寒酸,可配得上宫中的富丽堂皇。

    被人称作三旨相公又如何?到了路上,谁敢不给他让路?满朝文武,又有谁能当得起自己的一礼。只要自家还在宰相之位上,一切的批驳,都是源自嫉妒的诽毁之言。

    “那是三年前攻取横山时的事了。”确认了韩冈的不知情,王珪就淡然一笑,“说是王舜臣当时领军北上,灭了沿途的两个部族,以老弱首级充做军功。”

    “三年前的事,至今才报上来?”

    王珪点头道:“今晨的急报入京!”

    “……这还真是巧了。”韩冈声音低沉了下去。

    这是看上了王舜臣的位置吧。有资格争夺鄜延路先锋官的将校,跟王舜臣肯定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日常也是称兄道弟。如今为了抢功,脸皮都撕破了。

    “的确是巧。”王珪点点头:“早不报、晚不报,偏偏是这个时候。”

    韩冈说得巧,并不仅仅是王珪说的那一层,还有郭逵。不过因为是今天的急报,巧合的几率应该占到八成。另外赵顼知道自己跟王舜臣的关系,竟然一点都不提,倒是让韩冈有些恼火。

    “这件事可是要彻查?”韩冈又问道。

    王珪道:“因为涉及到杀良冒功,天子震怒,的确要下诏狱彻查。不过郭仲通出来说,谎报军功涉及人数众多,大战将临,不宜动摇军心。所以最后是不予深究,只将王舜臣夺官。”

    也就是不用查就已经认定了王舜臣的罪名。不过韩冈倒没有为王舜臣喊冤的打算。他不敢帮王舜臣打包票。横山大战前后,王舜臣写来的信中,有不少抱怨,说是没有立功的机会。从王舜臣的信中来看,再加上韩冈对他的了解,谎报军功的事,王舜臣做得出来。

    “可是要他戴罪立功?”韩冈继续询问。

    “天子震怒啊。”王珪回头对韩冈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他倒想看看韩冈到底不会不会为王舜臣争取出战赎罪的机会。

    韩冈默然不语,随着王珪的脚步继续往前走着。

    迎面来的侍卫和内侍,见到王珪,远远的就叩拜行礼。都没有看到王珪正惊异的抬了下眉毛,然后就是一幅若有所思的表情。

    郭逵帮王舜臣争到了一个不深究其罪,仅仅夺官的待遇,但上阵立功的机会却没帮他争取。想来韩冈应该帮的——所以前面天子根本就没提王舜臣,省得听韩冈为其辩解——但韩冈却没有。

    韩冈在后面没有看到王珪的神色变化。也许在他人看来王舜臣,但对韩冈来说,只要保住了性命,没什么大不了的。过个两年,凭自己的面子再敲敲边鼓,转眼就能升回来。

    “让他吃点苦头也好。”沉默的走了一阵,韩冈开口道,“省得不知天高地厚、军律森严,日后犯了大错,想悔改都没机会了。”

    “说得也是,玉昆能想得开也是好事。”王珪语重心长起来,“王舜臣少年成名,是西军中的名将。如今虽然犯法受责,切不可自弃,一心奉公,日后必有再起之时。”

    “韩冈必会将相公的话转述给王舜臣。”韩冈诚挚的说道,“能得相公的教诲,王舜臣定会感激涕零。”

    谎报军功,甚至可能是杀良冒功,这件事在两名重臣眼中,的确算不得是什么大事。都不会认为这件事能让王舜臣一蹶不振。

    虚报军功其实是随大流,基本上没有不这么做的,而且朝廷私底下也有鼓励。这是炫耀功绩振奋人心的手段,尤其是在仁宗的后半段,经常有防守住几万十几万的党项大军攻势的战报,然后斩首个三五级、十几级。当真算不得什么大事。

    至于杀良冒功的问题,性质比较严重,韩冈并不能说没有。以王舜臣的性格,在攻略横山的时候,顺手屠两个部族充功劳,也不是不可能。但要说横山蕃部是良民,陕西的猪都要笑了。

    陕西缘边,不知有多少人与横山蕃部有仇,西夏的步兵主力步跋子,就是横山蕃人所组成。上百年来的,随党项骑兵攻入宋境烧杀抢掠从来都少不了他们一份。

    除了一些熟蕃,剩下刚刚降伏的横山蕃,死光了才好——抱着这样想法的西军将校,其实是主流。在朝堂上,虽然不好明说,可私下里认同的人也不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