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唐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世唐魂-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孙又来了,依然端着一碗不冷不热、火候恰到好处的银耳羹走了过来。

    “二郎今日心情似乎不错?”长孙一脸喜色的看着李二,然后屏退侍女将银耳羹小心的放在了李世民作案的右手边。

    对于长孙的贤惠李二非常满意,端起银耳羹大口的一吸就进肚了半碗,然后才道:“观音婢,你说朕这般抢夺臣子的功劳会不会不太好?”

    都说夫妻心灵相通,长孙自然明白李二的意思,当下脸色一板道:“陛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整个大唐都是您了,正所谓雷霆雨露都是君恩,身为臣子自然当为陛下着想。

    再说了,张毅那小子就是个猴野性子,您要是把这份功劳给他,天知道这小子会不会又在这上面做文章弄钱,我看啊,您这是为他好,他感激您还来不及呢!如果您要是觉得亏待了他,以后封赏厚实一些就是了,犯不着为这些小事劳神!”

    一边说这话,长孙就来到李二身后,一双玉手就轻轻的搭在李二的肩膀上,力道均匀的帮李二捏起肩来,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那叫一个理所应当、行云流水,毫无一丝做作。

    听了长孙的话,李二心情就更好了,右手不经意的向后一勾就握住了长孙的玉指。。。。。

    两人正是郎情妾意之时,突然门外就响起了内侍尖锐的嗓音。

    “启禀陛下,泾阳县子张毅携孙思邈孙神医,有要事求见!”

    刚刚有了点儿感觉,立刻就被这声突如其来的冒失声打断,长孙狠狠的瞪了一眼门口俯身弓腰的内侍,这才朝帷帐后面退去。

    李二眉头一皱,心里也是不爽,不过还是耐着性子对内侍道:“宣他进来吧!”

    当张毅看到李二的时候就看见他不怒自威的那张黑脸,就像别人欠了他几贯钱不还的样子死死的盯着自己,为了庄户的财产安全,也为了自己能够如愿的收缴上地租,当然也为了全大唐的百姓,张毅只好硬着头皮走上前去。

    “小臣(贫道)泾阳县子张毅(孙思邈)见过陛下!”

    张毅和孙思邈赶忙向李二见礼。

    当然,孙思邈作为神医其实李二早就邀请过他出任太医院院正,不过被孙思邈拒绝,算起来也算是李二的老熟人、况且名声在外又是方外之人,与张毅比起来无疑就显得非常从容。

    ps:第一更到!!!!推荐在哪里?收藏在哪里?都朝着变脸来吧!!!!(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8章 治标不治本(求收藏、推荐)

    (全本小说网,。)

    有孙思邈在一旁,虽然李二脸色依旧有些不悦,不过却没有表露出来,没有理会张毅而是站起身对孙思邈道:“原来是孙先生到来,不知道先生为何如此匆忙?”

    “陛下,贫道和泾阳县子冒然打扰陛下公务实属有罪!”孙思邈显示再次朝李二一躬之后才到:“不瞒陛下,这次前来我等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啊!”说着,孙思邈就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纸包出来,双手呈上。

    少时,立刻就有一位看似消瘦的中年汉子走了过来,只见他身高七尺、相貌平常,就是那种即便是在人堆里也毫不起眼的样子,不过他的步伐非常矫健,三两步就从帷帐后方走到了孙思邈身前,同样双手接过纸包并且小心翼翼打开检查之后才转而递到了李二跟前。

    对于这个中年汉子张毅顿时来了兴趣,要知道,李二本就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帝王,当年还是秦王的时候就勇武过人,整个大唐江山一大半说是他的功劳也毫不为过。比如上次见过的听风,在张毅看来就是一位非常厉害的高手,而这位显然也是不凡,否则的话也不可能近身保护李二的安危。

    李二接过纸包一看,脸上带着一丝狐疑,问道:“孙先生这是?”

    “这是虫卵!准确来说是蝗虫卵!”孙思邈当下解释道:“陛下,今日贫道前往泾阳县子封地查询草药种植,无意发现田间地头的土壤中带有打量的蝗虫卵,几乎一捧之土便有卵数枚的程度。若任其发展,假日时日待天气升温,这些卵孵化之后后果不堪设想啊!”

    “啪!”

    李二手上一松,手里的纸包就滑落到了地上,整个人仿佛懵了一般久久不语。

    就在转眼间他脑袋里就想过千百种办法,但是。。。。似乎都不可行!作为一个帝王,他无疑对蝗虫之威最为了解很感触。

    在古代,是有天人感应之说的,往往一些奇异不可解释的现象或者灾害人们就会自动的归纳到神鬼之说上面。比如水灾、干旱,又如此蝗灾,这些灾害一但发生那么矛头指向的便是皇帝或者官员。

    正所谓人能上体天心,而天心自然也能感受人心,当权者不修德行、败坏常伦等上天发怒,便会降下灾害,一则是警示,二则也是为了给人一定的惩戒。所以,为了灾害不再重来,最好的办法是皇帝以及官吏们进行人格培养和自我完善,清廉从政,或祷告上天,或自我忏悔,表示出诚意。

    然而这都不是重点,重点的是贞观元年大唐刚刚经历了大旱,全国上下百姓几乎家家旧粮告馨,并且李二原本就得位不正,接二连三的天灾无疑就是再次的否定了他皇位的权威性!

    不过李二也只是短暂的失神瞬间,很快就清醒过来,立刻就朝刚才的中年汉子吩咐道:“十二,你立即亲自带人查探,一经查实立刻来报!”说着又看了看孙思邈,问道:“既然孙先生已经发现了虫卵,难不成先生已经有了解决之道?”

    “哎!陛下,贫道也无良策,惭愧!惭愧!”孙思邈当下也是一阵无奈。

    如果他真有办法早就说出来了,又何必等到现在?

    这时候张毅看了看孙思邈,又看了看李二,喉咙间滚动了下才试探着小声道:“陛下,小臣这里倒是有个治标不治本的法子,您要不要听一下?”

    说到这儿,李二和孙思邈都来了兴趣,于是转过头看向了张毅。

    张毅道:“天地间有道是一物降一物,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相生相克,这蝗虫身为时间之物自然也有相克之法。”说着他比喻道:“就想老鼠,虽然猖獗以人力难除,但是猫恰恰正是它的天敌,平常农户家一但发现家中有鼠只需养猫即可。

    而小臣觉得鸡鸭就不错,特别是在蝗虫未长成之时如果有一定数量的鸡鸭放养于田野想必能起到一些效果,不过此发乃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之策,因为鸡鸭除了能吃蝗虫之外还会啄食庄稼!”

    “倘若放养于野外如何?”李二立刻就想到了能够把损失减小的方案。

    毕竟蝗虫卵可不只是庄稼地里才有,在野外同样存在大量的蝗虫卵,一但孵化可以说是到处都是蝗虫,而那个时候至于这蝗虫是在田地里还是在野外其实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控制蝗虫,使其不能在翅膀长成之前形成蝗虫群才是他现在考虑的事情。

    “陛下果然慧眼如炬,小臣佩服万分!”张毅赶忙一个马屁拍过去,然后迟疑道:“这个办法可行倒是可行,不过陛下,想要消灭蝗虫这鸡鸭的数量恐怕不是一个小数目,就以长安为例恐怕所需只数就不下万只,如此大的数量即便是集众人之力恐怕也是难以收集齐吧?”

    虽然张毅仅仅只是说了两句话,不过李二还是从中听出了张毅的话外之音。张毅说想要解决长安的蝗虫需要不下万只鸡鸭,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有了一万只鸡鸭他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李二立刻就诧异的问道:“照你的意思如果有万只鸡鸭便可解长安之蝗?”

    “陛下,其实小臣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将这些鸡鸭组织起来,像放牧一样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毯式的让它们捕捉蝗虫进食,如此一来比起零散的放养必然更有效率。不过您也知道,这样的法子虽说不错,但是咱们大唐的地盘却是不小,即使是采用这样的方法也根本不可能完全的清楚受灾地的蝗虫,只能让灾害起到一定的消减,所以小臣才说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

    虽然只能消减蝗灾,并不能完全消灭,不过李二也相当满意了,也不知道他究竟有何打算,略一思索之后就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对两人道:“那便如此吧,朕明日便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ps:这以章写了改,改了修,反复弄了将近一天。。。。。哎!来晚了,各位不要见怪!看在变脸这么辛苦的份上各位来点儿打赏吧,还有3天就是生日了,求点儿打赏钱买个生日蛋糕!(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9章 农药

    (全本小说网,。)

    不知道李二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张毅却清楚的记得李二最后是以颁下罪己诏,并且生吃蝗虫来结束了这场席卷天下的蝗灾。

    来时策马如飞,去时却沉默无语。

    孙思邈一脸萎靡的靠在马车的车厢上将一双老眼睁的老大,在迷离的夜暮间显得更加的深邃。张毅却是不断的想着地毯式鸡鸭放养的可能性,最终还是觉得李二很有可能能够凑齐一部分鸡鸭,不过也仅仅只能保证一些重要的粮产地而已,至于其他地方根本就是无能为力。

    两个人都在沉默,沉默间马车的车辕撞击地面发出的‘砰!’声也格外的明显,就连行路间车窗的春风都变得更加刺骨。

    “县子觉得陛下有几成把握?”突然间孙思邈的开口打破了沉默。

    能问出这句话来张毅就觉得这位平常看上去傻不愣登的老头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傻,能在得到一位帝王自信满满、肯定的答复之后还能继续深思事情合理程度的人绝对不是一个能够随便忽悠的角色。

    那怕曾经的他被自己忽悠的晕晕乎乎,现在看来也许只是人家没有点破而已。

    张毅叹了口气,反问道:“那么道长觉得陛下有几成把握?”

    看着同样一脸落寞,却难以开口的孙思邈,张毅只好道:“几万只甚至十几万只鸡鸭,对于陛下来说我相信并非难事。可是仅仅只是关中之地的土地有多少?道长走南闯北,恐怕心里早已经有数了吧?既然不能保障所有的土地都能避免蝗灾,晚辈觉得陛下很有可能力保产粮最高的几个地方。”

    “那其他地方呢?”孙思邈脱口而出。

    可能是说完之后他也觉得可笑,答案不是明摆着的么?其他地方自然不是这次蝗灾的力保之地,应该、可能、或许。。。。。将被李二,甚至朝堂上的诸公选择性的忘记。

    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答案,至少孙思邈就不能接受,在继续沉默良久之后就向张毅问道:“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其他地方被蝗糟践?”

    能说出糟践这个词,张毅立刻就对孙思邈竖起了敬意。都说古人对蝗虫比作神灵,或者说是代理神灵在人间的使者,能这么说话至少就证明了孙思邈对蝗虫没有任何的好感,甚至是厌恶。就从这一点来说作为一个道门中人,完全的否定神蝗,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张毅脸皮抽了抽,问道:“那以道长来看该怎么办?别说就凭咱们两人,就算是陛下也只能弃军保帅,没有农药,就算咱们想破脑袋也不可能挽救万民于水火不是?按我说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赶紧回庄子,趁着时间早多收集一些鸡鸭,先把咱们的药田保住了再说,天知道大灾之后会是什么样子!”

    大灾之后就是大疫,这是常例。

    百姓所谓对灾害最没有抵抗力的群体,往往一但遇上天灾、人祸,说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根本就不是吹的,就好比贞观元年的旱灾,整个关中之地就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所谓易子而食的惨剧更是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可是之后呢?

    死人成堆,枯骨如柴,甚至很多村庄成为绝户之地。活着的人走了,死了的人没人掩埋,尸体发臭、腐烂。。。。。。紧接着便是水源被污染,然后就是更加惨烈的传染。

    难以想象蝗灾过后的场景,在面对即将到来的灾难的时候张毅就觉得自己还是做一个安静的贵族比较好,只要张家庄没事,至于其他还是等伟大而英明的李二陛下解决吧。只要张家庄没事儿,哪怕是少量的减产,只要有药田在那么他就是这场蝗灾的胜利者,能为大唐筹集数量巨大的药材,就凭借这一点他就是一位合格的爱国勋贵,并且是和大唐王朝紧紧站在一起的那种。

    不过孙思邈却是陷入了沉思,随即问道:“你说的农药到底是啥东西?能治蝗虫?”

    相通了自己的处境,张毅的心情就立刻好了起来,对孙思邈解释道:“这农药它其实也是药,就想您老人家给人治病一样。比如潮虫,相信对这个您最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