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工程师- 第5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毕竟这是内阁首辅,是执掌天下的内阁之长,不是吏部尚书。

    王德化想了想,说道:“圣上既然担心李植权势过重,不如就和齐王商量商量,这派来的人就不做首辅了,便当个内阁次辅。”

    “首辅的职位,以后就空悬着,不设了。”

    按明代的规矩,首辅若在,内阁以首辅为长。首辅若不在,以次辅领事。所以王德化说不再任命首辅,将次辅职位交给崔昌武是给了崔昌武首辅的权力,却不给他首辅的职称。

    无论如何,内阁次辅的威权还是远低于首辅的。这样一来,可以让李植的权势看上去不那么扎眼。

    朱由检想了想,转头朝王德化问道:“这个崔昌武是个怎样的人物?”

    王德化拱手说道:“崔昌武是李植的妻弟,目前在天津做纪检组总长。听说是个明事理的人物。”

    “纪检组总长?”

    “齐王的纪检组专掌风纪台谏,便是都察院左都御史一样的职位。”

    朱由检沉思了一会,说道:“原来是个御史。”

    想了想,他说道:“此事事关重大,马虎不得。”

    “让崔昌武来一趟京城,朕要亲自见见他!才能做决定。”

    ####

    齐王府的怡宁宫中,崔昌武坐在崔合面前的椅子上,笑道:“姐姐莫要担心,这是好事。”

    崔合抱着小儿子李荣,摸了摸李荣的鬓角,说道:“好事确是好事,只是我听说京城中的规矩和天津大不一样。那边讲究出身讲究资历,你终究只是一个秀才,京城里的官员一个个都是老进士,我怕你去那里被人排挤。”

    崔昌武笑了笑,说道:“姐姐莫忧,愚弟虽然只是一个秀才,但愚弟的背后是王爷。就凭这一点,那些文官们也要一个个上来巴结愚弟。愚弟只担心到了京城风头太劲抢了天子威风,倒是不担心会受人排挤的。”

    崔合说道:“怕你是怕你的,但是心里排斥你也是有的。就怕到了关键时刻,那些文官给你下绊子。”

    崔昌武想了想,说道:“姐姐放心,愚弟会小心的。”

    崔合想了想,又说道:“弟弟,你这次到了朝堂上不是去抖威风的。你凡事要多顺应天子的心意,不能为了天津的利益处处和天子针对。”

    “这些年你姐夫平步青云,把天津的事业发展成这么大的一镇九省,如今连南洋都打下来了。姐姐这些年唯一担心的就是天津和朝廷的关系。”

    “这异姓王终究是不合体统的。今天你姐夫能坐得住,却不知道我儿李欢能不能坐住。”

    “你姐夫是星宿下凡,处处人心向背。他在的时候天下百姓都向着他,自然是无忧无虑的。然而他若是不在了,朝廷会不会卷土重来废了天津?会不会记恨李家人的飞扬跋扈?会不会追杀我们母子?我日日担心的,就是你姐夫百年之后,李欢能不能维持住天津的人心。”

    “所以你这次到朝廷去,你要多给些好处给朝廷上的大臣,多尊重天子,让朝廷看上去体面。你如果在朝廷中能建立起一些根基,拉拢一些大臣真心跟着你,以后你外甥继承了王位后也算是朝中有人,也算是有一个大的助益!”

    “到时候天津内部有叔叔李兴帮衬,外部有你这个舅舅扶持,李欢这个不合大明体统的异姓王位才能坐得住。”

    “否则到时候人心一散,都去巴结天子去了,天津就垮了。”

    崔昌武看了看崔合,觉得自己的姐姐平日里虽然什么都不管,看上去甚至有些稀里糊涂,实则是个明白大事的人。

    平日里什么都不管是因为不用管,是因为李植已经把事情办好了。但对于关键的事情,姐姐却是心细如发。

    崔昌武拱手说道:“姐姐放心,崔昌武这次带着天津的资源去京城闯荡,一定为姐夫,为李欢闯出一片天地出来。”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九十二章 答对

    崇祯二十五年五月十一,朱由检在乾清宫见到了崔昌武。

    崔昌武恭敬地朝天子行了一个跪礼,听到免礼的声音,才站了起来。

    “赐座!”

    崔昌武拱手说道:“臣不敢!”

    朱由检见崔昌武十分拘谨,一点没有依仗李植的权势而跋扈,十分满意。他抚须说道:“崔相公何方人士?”

    崔昌武答道:“天津卫城人士,和齐王是一个街坊长大的。”

    朱由检点了点头,上下打量着崔昌武。

    “崔相公的样貌不凡,如此英武,做我大明的辅臣倒是撑得住场面。只是看上去年轻了些,少了些上位者的威严。”

    崔昌武笑了笑,说道:“圣上明鉴。为人臣者以才取,不敢言威。齐王常教导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让百姓得利了,让国家富强了,这官便是好官。只要是一个好官,便是没有一丝官威,也能取人心。”

    朱由检倒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琢磨了一会儿,哈哈笑了起来。

    “这么说,天津的官员们不图私利?都是为百姓劳碌的?”

    崔昌武拱手说道:“在天津,以前还有一些自私自利的官员。不过自从臣做了纪检组总长后,抓了几十个人,硬是把牟私利的屑小都震慑住了。如今天津的官员不说个个大公无私,但敢中饱私囊的没有了。”

    朱由检抚须看了看崔昌武,似乎是在琢磨崔昌武的话。

    许久,他才说道:“我大明的辅臣虽无前朝宰相的权,却有宰相的职责!若我以崔相公为辅臣,这大明该如何治理。”

    崔昌武听到天子说辅臣,而不说首辅,琢磨了一会。然后他拱手说道:“如果天子以臣为辅臣,臣首先要做的是在江南均田赋。”

    “所谓民富国强,士绅不纳田赋盘剥百姓,是我大明的蛀虫。只有断了士绅盘剥百姓血汗的渠道,百姓才能富裕。百姓富裕了就不会跟随流贼造反,朝廷也能收得到税收,才能养兵。”

    “所以臣若为辅臣,第一件事情就是敦促齐王发兵南京,落实在南京驻兵两万的事情。而且这南京的兵马必须是骑兵,要保证能日行百里,能最快速度杀到江南的任何地方,抓捕违抗圣旨的奸佞。”

    朱由检和王承恩对视了一眼,欣慰地点了点头。

    显然,崔昌武已经代替李植答应了驻兵南京的事情。崔昌武显然已经接受了不做首辅而做次辅的安排,准备督促李植出兵。

    有了崔昌武这句话,事情就成了一半。

    朱由检笑道:“崔相公如何站着说话,坐!来人,上茶!”

    崔昌武想了想,坦然坐了下去。过了一会儿,便有小宦官送上了乌龙茶。

    崔昌武说道:“臣这些年跟着齐王,倒是学了一些治国的方略,请圣上明鉴!”

    朱由检抚须说道:“崔相公请讲!”

    崔昌武说道:“齐王常言,民以食为天。我大明朝这些年灾荒连年,最缺的就是粮食。一些遭灾地方粮食价格翻了几番不止,百姓易子相食,争先投贼。所以臣以为,治国的第一步就是足食。”

    “均赋之后,便要建立法庭,在乡村间树立规矩。规矩很简单,谁出力谁得益!我大明土地辽阔,地方上可以开垦的土地以亿计。只要乡间有了规矩,百姓们开垦荒地能够自己耕作不受盘剥,则无数的荒地都会变成良田。”

    “开垦新田需要的农具,水车,都可以向天津购买。天津大批量生产这些东西,价格十分便宜。百姓十户人一甲联合起来,往往只要投入几十两银子就能开出几百亩田地出来。”

    “有了新田,百姓们就能足食,朝廷就有了更多的田赋。则民富国强的第一步便成了。”

    “而这第一步的关键,就是法庭法院要公正无私,在地方上树立规矩。按齐王的话来说,只要产权一清晰,社会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最大化。”

    “臣执掌法纪多年,最擅长镇压奸佞铲除屑小,所以若天子以臣为辅臣,臣敢担保大江南北的法院法庭都能发挥作用,厘清地方上的种种丑恶。”

    听到崔昌武的话,朱由检有些意动,抚须不语。

    如果崔昌武所说的第一步能实现,他朱由检就不失为一位流芳百世的贤君了。

    “第一步若成,则民间再无饥荒之苦,朝廷再无流贼之忧,天下可以太平了。但仅仅是太平尚不行,还要有第二步。臣以为大明各地都要向天津看齐,让百姓不但温饱,更能富裕。”

    朱由检去过天津,是知道天津的百姓有多富的。听到崔昌武说要让大明的百姓向天津看齐,他忍不住问道:“如何富民?崔相公请讲。”

    崔昌武站了起来,拱手说道:“富民的关键,是要提高百姓的产出水平。市面上的人数不变,商品多了,最终百姓能享用的商品自然就会提高,百姓自然就富了。”

    “对于农民来说,富裕便是要扩大耕地面积,引进齐王的农业机械。同时提高农业的亩产,从天津购买鸟粪土做肥料。”

    “几年之后农民产粮提高了,就会大量消费城市生产的工业产品。”

    “对于城市中的手工业者来说,就是要从天津引进先进机器开立流水线工厂。将以前需要做一个月的东西变成几个时辰就能完工的产品。可以从齐王处购买蒸汽机,用蒸汽机带动机械,大大节省人力。”

    “有了工厂,衣服、家具、陶瓷、农具和各种生活用品的价格都会大降,百姓就能买得起。”

    “对于乡间的闲散劳动力来说,便是要侦查开挖矿山。我大明物产丰饶,各种矿藏应有尽有。如今天津各种工业发展很快,十分缺铁矿、铜矿、铅矿、硝石、硫磺、锡矿和钨矿,我们大可以在各地开挖矿山出售矿石,一矿可富十里。”

    “对于商人,则要鼓励商人发展海洋运输。同时可以仿效天津兴建铁路,在大明建设两纵两横的铁路路线,让大明各地的物产流动起来。”

    崔昌武说了一会儿,停了下来,最后说道:“臣亲眼见证,齐王在天津正是如此发展,才能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建设出如此富饶的一镇九省。”

    听到崔昌武的话远景规划,朱由检的眼睛里不禁有些兴奋。

    他突然哈哈大笑几声,抚须说道:“齐王果然得人!齐王得人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九十三章 江南

    南京城西城外,城门大开,迎接李兴大军的文官士绅们站满了道路的两侧。

    道路的远处,两万名荷枪实弹的精锐骑兵缓缓从长江渡口北来。这些骑兵一个个穿着红色的制式军装,脚踩牛皮靴,腰上系着结实的腰带。他们头上戴着新配的钢盔,背上插着一米高的小旗。

    远远望去,几万面红色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像是一片红云。

    骑兵胯下的战马一匹匹都是膘肥体壮,整个队伍排着长蛇阵走在官道上,那气势难以用言语形容,只可谓侵略如火,徐徐如林。

    道路两侧的南京百姓看到这样的军队,又惊又怕。他们远远站在几十丈之外打量着这边,聚得密密麻麻的,倒是在道路的两侧形成了两道人墙。

    李兴策马走在这支军队的最前面,趾高气扬。

    此时李兴胯下骑得是从哥萨克那里缴获的欧洲大马,那马足有两米高,气势非凡。

    和讲究实用的钟峰、李老四不同,李兴最重排场。钟峰发一封电报来说缴获了许多欧洲大马,李兴立即跟钟峰要了几十匹去,说是育种,实际上是充作自己的坐骑。

    不仅李兴骑着这样的大马,李兴身边几个团长和二十个亲卫也同样骑着这样的大马。二十几匹两米高的大马压过来,让城门前的文官们十分紧张,呼吸都有些阻滞。

    走到靠近城门的地方,李兴麾下的团长瞿映山说道:“伯爷,要不要下马见一见这些文官?”

    李兴啐了一声,说道:“本伯奉大王诏令镇守南京,控制江南,眼中岂有这些猥琐文官?”

    “以后吾在南京,便奉大王和天子的诏命行事。哪个敢违抗天子的圣旨,本伯就率大军破城抓人!整个江南都是本伯的势力范围。这些文官,在本伯的眼里都是奴仆罪犯,本伯懒得见他们。”

    瞿映山笑道:“伯爷,现在崔昌武入朝为相,天下的官员调动都听崔昌武的。要抓哪个也是崔昌武说了算,伯爷岂不是变成崔昌武的阵前驱策了。”

    听到这话,李兴脸上猛地一黑。

    这些年,天津唯一敢不给李兴面子的就是崔昌武。那时崔昌武当着花楼头牌拿下李兴的场景犹历历在目,整个天津都知道李兴和崔昌武不和。

    想不到这个崔昌武步步高升,如今竟跑到朝廷当辅臣去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