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汉献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不是汉献帝- 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公恕罪,末将这就派人去查。”马忠恭声请罪道。

    “查什么查?你是嫌某丢人丢的还不够是不是?”孙权两眼一瞪,怒声问道。

    “呃……还请主公示下。”

    “加强府中护卫,马忠,此番某不追究你的失职之责,但某不希望还有下一次。此外,此事不得泄露,否则唯你是问。”

    孙权不愿意将此事闹大,一来没有线索,无从查起,二来这事究竟不光彩,说出去除了惹人议论,对孙权没有半点好处。

    马忠狼狈的退下,去安排将军府的护卫工作,而孙权正调整心情准备开始自己的工作,就有薛综前来禀报,说是有人有一封书信要自己转交孙权,

    “何人让你送信?”

    “小臣不知。小臣今日与往常一样来将军府上差,结果半路途中,有人放箭将一封书信射进小臣的马车。”薛综苦着脸答道。

    “……书信何在?”孙权闻言皱眉,下意识的就将书信一事与今早见到的猪头联系在了一起。

    看到书信封皮上写着孙权亲启四个字,孙权不动声色,拆开信件取出了里面的书信,只是才看了两眼,孙权的脸色就黑如锅底,随即由黑转紫,看的一旁候命的薛综噤若寒蝉,不敢发出丝毫的声响。

    “哼!”孙权重重的将书信拍在了桌案上,薛综被吓得身子不禁一抖。好在孙权没把气撒在薛综的身上,沉默了片刻后,就听孙权吩咐薛综道:“你速去把子明找来。”

    薛综此时最想的就是找借口离孙权越远越好,孙权的吩咐正合薛综的心意,当即连忙领命,退出了正堂。不多时,吕蒙随着薛综来到正堂。

    “主公,不知有何急事唤末将前来。”吕蒙正在官署处理军务,突然薛综来找,说是孙权像是受了什么刺激,心情不佳,赶忙便放下手头的事情跟着薛综赶了过来。

    “……子明,你先看看这个。”孙权没回答,而是将桌案上的书信递给了吕蒙。吕蒙纳闷的接过,扫了两眼后不由大怒,“这是何人所为?好大的胆子,莫不是欺我江东无人?将军府也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孙权看了一眼发怒的吕蒙,悠悠的说道:“子明,信中所言并非只是威胁,而是确有其事。今日早间某一醒来,就发现一猪头摆在枕边。”

    “啊?”吕蒙闻听此言不由一惊,随即赶忙道:“主公受惊,末将无能……”

    “子明,这些场面话就别说了,还是先说说眼下这事吧。此番只是警告,但下回,恐怕就真的要取某的性命了。”孙权摆摆手,对吕蒙说道。

    “……主公以为,此事与何人有关?”吕蒙沉默了片刻,问孙权道。

    “信中已有说明,除了当今的朝廷,某不信还有谁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只是某不明白,朝廷既有本事取某性命,他为何不取?”孙权有些纳闷的说道。

    吕蒙又是一阵沉默,在孙权快要失去耐性的时候才开口道:“或许真如主公方才所言,这次只是警告。”

    “那你说朝廷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

    “……刺杀终非正道。朝廷不做此事,恐怕也是不希望这天下刺客横行,人人自危。主公,依末将之见,还是下令将派往长安的刺客收回吧。”

    “……也只能如此。”孙权闻言权衡了半天,无奈的点头道。孙权本想用刺客解决自己的心腹之患,但现在朝廷用同样的手段来警告自己,为了让自己日后有个安稳觉可睡,孙权也只能接受了吕蒙的意见。毕竟谁都有个松懈的时候,这要是整日里提心吊胆的防备着刺客,那什么事都不用干了。

    “子明,某前些日子吩咐你去办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孙权问吕蒙道。吕蒙听了心里不由暗暗叫苦,可又不能不答,赶忙道:“主公放心,正在筹办当中,此事末将已经交给了周鲂,主公要是有什么想问的,不如叫他前来当面细问。”

    “嗯,来人,周鲂去把找来。”孙权闻言点头,吩咐侯在门外的薛综道。

    孙权交代吕蒙办的事情并不是能拿到大庭广众之下说的。孙权天生疑心病重,而且江东如今虽被他所占,但手段毕竟不能算光彩。做贼心虚之下,他就总是疑神疑鬼,担心江东会有人暗中打算谋害自己。

    让吕蒙从军中挑选精明能干之人,组建专属自己的情报部门,为其监视江东上下,就是孙权吩咐吕蒙要抓紧时间办的事情。而吕蒙并不想掺和此事,在接命以后便将此事交给了周鲂,今日正好孙权问起,吕蒙就将周鲂推荐给了孙权,希望可以从此事抽身。

    孙权同样也不希望自己的心腹大将涉及此事,见吕蒙如此识趣,便顺水推舟,命人传周鲂前来,算是遂了吕蒙明哲保身的意。

    周鲂如今年纪不大,二十出头,人长得……怎么说呢?就是让人一见就觉得此人一身正气,不是那种信口开河之人。若是刘协在此见到周鲂,一定会明白为何演义中曹休会上了周鲂的恶当,这人看上去就不像是一个小人。

    孙权对周鲂的第一印象不错,等吕蒙借故离开以后,孙权便向周鲂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周鲂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暗中监视江东陆家的陆绩。(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

    (全本小说网,。)

    天下暂时安定了下来,但凡是有点眼光的人心里都清楚,大汉是不会允许原本一个完整的天下被长久的割据,天下一统依然是迟早的事情。

    袁熙、孙权、刘备三个站在朝廷对立面的当事人为了苟延残喘,不得不另谋良策,希望可以拖延朝廷出兵的时间。这是无奈之举,正面刚不过朝廷,可不就只能另辟蹊径了嘛。

    孙权本打算利用刺客搅乱朝廷内部,人人自危之下便没精力来找自己的麻烦了。可没想到他刚有了这个念头,打算先拿孙策开刀,就被刘协让人警告了,不得不偃旗息鼓,暂时中止了原定的计划。

    相比起朝廷如今的庞大情报网,无论是袁熙、孙权还是刘备,那做的是远远不够。一来是刘协下手早,二来则是孙权、刘备手中可用资源有限,就算想要学习刘协花费大量金钱在情报这方面也没那个实力。而河北的袁熙相比起刘备、孙权来情况要好得多。袁家四世三公,袁绍独占河北获得了河北世家的绝大多数拥护,也正是因为这份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河北如今成了唯一可以与朝廷相抗衡的存在,这或许也是为何审配走时敢摆诸葛亮、顾雍一道的底气所在。

    一旦朝廷用兵,仅凭刘备、孙权的实力完全无法独立抗衡,哪怕是孙刘联手,也仅仅只是将败亡的时间往后稍稍推迟,只有袁熙伸出援手,才可能保住孙刘两家。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河北有恃无恐,自然不在乎刘备、孙权心中所想。

    为了抗衡朝廷将来的发难,袁熙对壶关苦心经营,大批物资被运送到了壶关。为了能够得到援手,袁熙更是与北方乌丸人加强联系,希望将来可以从乌丸借兵对抗朝廷。以前河北还有一个辽东公孙度在背后牵制袁熙,但自公孙度被灭以后,河北袁熙独霸幽冀,实力恢复的很快。

    不过这不表示袁熙就没有了后顾之忧,辽东公孙度亡后,原本依附公孙度的位宫率众抢占乐浪、玄菟二郡,当时袁熙为防备大汉无暇他顾,便没有理会。而位宫在得了乐浪、玄菟二郡后尤不知足,遣使至长安请求大汉天子再赠带方、辽东二郡。

    不过位宫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大汉天子刘协一点都不糊涂,更没有被位宫承诺愿意在大汉攻打河北时出兵夹击袁熙的提议所诱惑,言辞拒绝了位宫的请求的同时,更要求位宫立刻交还所占的乐浪、玄菟二郡,否则后果自负。

    位宫自恃天高皇帝远,大汉天子拿他没辙,对大汉的要求置若罔闻,转身便去找袁熙结盟。可让位宫没想到的是,袁熙同样也没把他们这些化外蛮夷放在眼中,与朝廷的处置一样,除了留下一个带传口信外,剩余的使者全被砍下脑袋作为对位宫异想天开的回复。

    位宫大怒,可又不敢发兵招惹强大的大汉,只能生生忍下这口气,利用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一番后继续做他的土皇帝。不过他这个土皇帝的好日子也快要做到头了。在他派使者有意与袁熙结盟遭拒以后,袁熙便将位宫视为了必除的目标。乌丸人蹋顿向来对袁家马首是瞻,袁熙只是拿出了一批粮草,便让蹋顿对位宫犹如杀父仇人。

    若不是位宫擅长打游击战与蹋顿在群山中周旋,此时说不定位宫的人头已经叫蹋顿送到了袁熙的面前。

    而这还不是让位宫最担心的,就在他为蹋顿的攻势感到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个更不好的消息送到了他的面前。据可靠消息,在带方郡的外海,发现了带有大汉旗帜的战船。位宫大惊失色,他没想到大汉的动作会这么快,本以为离得远,自己占了带方郡就占了,却不想占了还没一年,大汉的战船就出现了。

    位宫有些慌了,但生活在那边人似乎天生就有个坏毛病,不知天高地厚。明明都已经叫乌丸人像撵兔子似的在山中乱窜,还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有能力战胜汉军。真不知道他们的底气来自哪里,谜之自信啊这是。

    很快,位宫就为他的自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带方郡,大汉的十艘战船靠岸,负责留守的位宫亲信不知死活,竟敢率众出城一战,试图将登陆的汉军赶下大海。只是等到汉军在岸边摆开阵势,杀来的三韩人立刻便胆寒了。相比起全副武装的汉军,他们身上的披挂用寒酸二字来形容都算是客气。

    孙策一马当先,随同一起出征的曹彰、关平、张虎、徐盖等人更是身先士卒,在岸边大败敌军后乘胜追击,一举便收复了带方郡。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尤其是江东孙权,更是一夜三惊,停战不过一年的光景,大汉的水军已经有了渡海作战的能力。既然能去带方郡,那想从海上攻入江东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

    原本孙权主要将精力放在长江,毕竟长江天险,只要守住了长江,就可以保证江东的安全。但现在看来,仅是保住长江天险还不够,必须要防备汉军自海上杀入江东。军事需要调整,这是费时费力的,但不做又不行。

    为了确保沿海的安全,孙权下令督造五艘楼船准备出海寻找适宜屯兵的海岛,防止汉军神不知鬼不觉的接近江东的沿海。不想新打造好的楼船到了海上以后没过多久就翻覆了。事后孙权知道这是楼船的设计不合理,船底吃水太浅,结果受不住海风的吹打,失去了平衡才出现翻覆,只需将船底原先的平底改成尖底,增加吃水深度,便可以避免出现翻覆的情况。

    但让孙权感到忧心的是就在楼船翻覆不久,江东便开始出现谣言,说是江东孙氏逆天而行,是遭了报应。

    谣言止于智者!这话虽然没错,但这世上的智者还是只占少数,更多的还是那些听风就是雨的愚夫愚妇。孙权下令逮捕那些造谣传谣者,可这样一来反倒显得做贼心虚,坐实了先前谣言中的说辞。

    也就在孙权为谣言感到焦头烂额的时候,荆南的刘备也没闲着。早在一年前与朝廷达到停战以后,刘备就仿佛想通了一般,不再对独占荆州心存幻想。在诸葛亮回归以后,刘备这一年来便将主要精力放在交州,甚至交州更往南。

    那些常年生活在密林中的土著算是倒了血霉,为了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刘备撕下了仁厚的伪装,对那些土著发起了掠夺。以沙摩柯的五溪蛮为先锋,四处征讨交州以南的土著。仿效江东对待山越的做法,编户为军,成立蛮兵。

    在没对那些土著下黑手之前,刘备军中的兵马有八成是汉人,只有两成是蛮兵。但在刘备放开了手脚以后,仅仅这一年光景,刘备的兵马比例已经变成了各占一半。虽然兵力得到了大幅的增长,可所留的隐患也让本就对此持反对意见的诸葛亮感到忧心忡忡。

    只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劝说充耳不闻。此时的诸葛亮可不似演义中所说那样深得刘备重用。三分天下的失败,让刘备并没有完全信任诸葛亮,而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才干的确不如他在内政方面拿手。

    诸葛亮这人最大的优点便是谨慎,事无巨细,这样的人留在后方主抓内政是把好手,能力甚至可以与荀彧不相上下。但诸葛亮最大的缺点同样还是谨慎,打仗向来是以正合,以奇胜,想要打胜仗,不冒点风险怎么行。可诸葛亮做事往往要有十成的把握才会去做,这也就导致丧失了许多的战机。

    刘备虽然能力并不出众,运气也不太好,但他看人的眼光却很准。就如演义中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